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教案圓柱的認識【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43K

數學教案圓柱的認識【多篇】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0cm,寬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備用剪刀若干。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圓柱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5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的內容。

教材簡析:

“圓柱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拓展。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圓柱的高與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之間的關係。能力目標是通過操作,看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形體,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從直觀人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指導學生看書、觀察圓柱實物圖,採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討論,探索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的演示,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設想: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思路為:

1、情趣導入。誘發新知。

2、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我們創設了3個學習情境,即創設實踐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探究情境。力爭達到感知圓柱特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效果。

3、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新課後,我們設計了針對性和發展性的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基礎。

下面,就第一點、第二點作以簡要介紹:

第一,情趣導入,誘發新知。

布魯納曾經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創設學習情境,在遊戲中自然引出課題。

第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以及分析、比較,能夠概括出圓柱的特徵。

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圓柱側面展開圖的不同情況及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隨機演示學生得出的結論,可能有的學生會剪出不規則的圖形,我們也做了相應準備。

在整個教學中,以師生共同探討“圓柱”的特徵為主線,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意識,力爭促進學生的相互認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團結協作,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真正實踐新課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那我們就做一個摸一摸的遊戲好嗎?瞧,老師手裏有一個魔袋,裏面裝了幾種物體,其中有我們學過的,也有我們沒學過的,看看準能把我們沒學過的物體摸出來?

師:(一個學生摸出幾個圓柱體。)你能説一説為什麼沒摸出其他的物體嗎?

生:因為那些物體的面都是平平的,這幾個圓柱有一個曲面,能夠滾動。 師:你可真聰明。像這樣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能夠滾動的物體,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圓柱。

[反思:採用遊戲導入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摸一摸的遊戲中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然後通過對比、辨析強化對圓柱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2、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生:我想知道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圓柱彎曲的那個面究竟是什麼形狀的。

生:我想知道圓柱有什麼特徵。

師:從大家的問題當中,老師看出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孩子。我聽説咱們班級的同學都很聰明,自學能力也很強,所以老師想讓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己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你們能行嗎?

二、認識圓柱

1、自學並觀察圓柱形狀的實物。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現在就請同學們發揮聰明才智,獨立閲讀數學書74頁和75頁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結合你手中的圓柱體,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來感知圓柱的這些特徵。

[反思:概念教學要求嚴密性和準確性,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邊看書邊觀察實物,使知識得到整合。]

2、彙報並認識圓柱的幾何圖形。

師:看完書的同學請把你瞭解到的知識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嗎?(小組交流彙報讀書體會。)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呢?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介紹你們所瞭解的圓柱呢?

生:我知道了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生:我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能準確地概括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來。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你是怎樣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認為一模一樣就是完全相同。

師:那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這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測量底面直徑或半徑來驗證。

生:可以用捲尺或線繩測量周長來驗證。

[反思: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髮現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他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師: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啊!現在通過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發現好嗎?(課件演示:圓柱體上下底面重合圖。)

師:(出示課件。)老師在圓柱的上下底面之間畫了4條線段,這4條線段是否都是圓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説出你

圓柱的認識教案 篇三

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着眼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創設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質疑內化的過程中認識圓柱的特徵,自主完成對圓柱知識的建構。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學情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基礎知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雖然圓柱與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屬於立體圖形,但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而圓柱則是由曲面圍成的幾何形體,這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根據教育生態理論,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類比遷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態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去感受,去發現、不斷提高課堂生態水平。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難點:

1、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是本課的重點。

2、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實物圖,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説一説下面物體的面都有什麼特點?

2、在這些形體中,哪些我們已經認識,並且知道它們的特徵了?

3、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板書課題)。突出兩個圓柱圖。

4、説一説,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生活的是生態的。首先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態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入課題,然後舉例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最後通過對實物的辨析,強化對圓柱體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二、教學圓柱的特徵:

1、觀察這些圓柱,想一想,圓柱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麼特徵?

學生討論彙報。

師: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圓柱還有其他的面嗎?請摸一摸圓柱上下兩個面,再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它們有什麼不同?

教師: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麼,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柱平面圖

教師: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的底面是2個什麼形?(板)

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板)。

請同學們看平面圖,圓柱的2個底面是圓形,根據美術上的透視原理應畫成橢圓,其中看不見的部分要畫成虛線。

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圓柱,你還有什麼發現?

(如果學生説不出,教師:它的2個底面怎樣?)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沒有方法驗證呢?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積極有效地思考,依賴於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和能夠解決問題的學習生態資源。學生髮現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2、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相同點,那麼點擊出示問題,它們有什麼不同點呢?

生:它們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師:圓柱的粗細由什麼決定?底面越大圓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圓柱就越細。

師:圓柱的高矮由什麼決定?圓柱的高是從哪兒到哪兒?從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嗎?高要怎樣?和什麼垂直呢?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師: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師生演示)老師斜着劃一下,這個是圓柱的高嗎?

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的長度怎樣?

【設計意圖: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突破了以往只教學圓柱側面高的教學定勢,從內外兩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小結,現在你頭腦中圓柱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三、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會形成什麼圖形呢?

圓柱在木板上滾過的軌跡是什麼形狀?

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會得到了一個什麼圖形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如何求?(板書:面積=長×寬)。

那麼,點擊出示討論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分別與圓柱的什麼有關?請在小組中討論。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你們同意他的説法麼?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生一道演示、板書。

教師:誰能完整地説一説這個轉化過程。

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麼條件?

【設計意圖: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化曲為直,幫助學生髮現圓柱的側面積】

2、點擊、;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麼樣?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認識了圓柱的哪些特點?你還學會了什麼呢?我們是怎樣指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直接計算側面積比較困難,我們把它沿高剪開、拉平,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化曲為直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數學問題,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鞏固練習:

教師: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圓柱的高會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

2、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3、判斷對錯。

4、為這個易拉罐設計一個包裝紙。

圓柱的認識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並掌握它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投影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

2.投影出示圓柱.

使學生明確:圓柱.

3.導入  、揭示課題.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五

講課前一天,我把我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同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達成共識。晚上,按照習慣,我一邊看教學設計稿一邊想象課堂上學生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思過來想過去,越看越覺得教學設計太死板,於是我想到了省教科所崔海江老師講座時説到:“對於幾何圖形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先讓學生知道幾何圖形上有什麼?然後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特點﹚?”聯繫我要講的《圓柱的認識》一課,同是幾何圖形的教學,運用以上教學流程行不行?這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臨時調整教學思路可能會很倉促,萬一講砸了怎麼辦?還是按白天想好的思路講吧,畢竟有前兩位教師的基礎,得失擺在眼前,就算講不精彩,也不會糟糕到哪裏。

一、成功之處

現在講課結束,有得有失。成功的地方來源於教師課前充分備課,對教材理解比較到位,課堂上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能耐心誠懇的傾聽﹑鼓勵,教師的這些做法感染着每一位學生,消除了學生對新教師的陌生感,拉近了師生距離,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二、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來源於教師臨時更改教學設計,課堂預設不夠充分,對於課堂生成把握不到位,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另外,對於我組的研修主題——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對激發學生主動性,這方面做的還有欠缺,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不夠豐富,還需繼續研究。

三、改進措施

就這樣,大腦裏一直有兩個小人兒在鬥爭。就在不定時,我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在國培中心一位位專家傳授的教學理念,在影子學校聽課研討的感受,再一次明晰了數學課堂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引領孩子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想到這些我堅定了想法︰即使不成功也要試一試。

一節課結束了,雖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但是通過這次課例研修,特別是自己親自執教課堂,帶給我的收穫很多很多:教學理念需更新,課堂執教能力需提高,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六

一、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的數學學習不僅僅在數學課堂上,在生活中他們也在不斷地積累數學的知識和經驗。因此“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

圓柱形的物體在生活中可謂太常見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有關圓柱的知識和經驗。基於“尊重學生的已知,引導學生的未知,促進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對圓柱有哪些瞭解?”的問題,試圖通過這個問題,找到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和聯結點,達到“立足舊知,激起學生靈動思維”的目標。從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對於圓柱的整體把握顯然不感興趣,他們更多的關心是某個局部,如兩個底面,底面的形狀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對於我的這

個安排學生並沒有領情,舉手回答的學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的情景並沒有出現。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冷場?除了學生進入高年級,由於生理、心理的諸多問題導致不愛回答問題,羞於表達,或懶於表現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平時的課堂上,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量”,所謂的“高效”,犧牲了給學生説話的機會。漸漸的,學生也就習慣沉默了。

二、給學生髮現的機會

弗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生親自把知識發現出來。在本環節的教學中,老師並沒有把圓柱的特徵“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圓柱體實物,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發現,去感悟圓柱的特徵。特別是在有一位學生髮現了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後我並沒有就此作罷,而是讓全體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個發現。通過彙報我們不然看出,由於老師給了學生這個機會,其結果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證明了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展示了學生有個性的學習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動

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這個環節,在備課時預想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證明方法:

1、將圓柱形容器的蓋子取下與底面相比較;

2、用圓柱形實物的底面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將另一底面和畫好的圓作比較;

3、用尺子量出兩個底面的直徑或半徑作比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説法就沒有在我的預設之中。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對教師把握

圓柱的認識教案 篇七

設計説明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之後學習的。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組成不同,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基於“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遷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對圓柱特徵的思考,使學生聯想到學習圓柱的方法與學習長方體的方法一致;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的關係時,適時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2、重視實踐操作的作用。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較多的數學活動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思考,促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積累圓柱特徵的相關知識,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柱模型

學生準備 圓柱形實物 剪刀 膠水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複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2)關於長方體你瞭解多少?

預設

生1:長方體有6個面。

生2:長方體有12條稜。

生3:長方體有8個頂點。

生4:相對的面……

2、談話引入。

長方體由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組成,“相對的面面積相等;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屬於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

設計意圖:提問激趣,在引導學生複習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之後,向學生滲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自覺運用知識的遷移,親身體驗研究立體圖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觀察、提問,給出圓柱的名稱。

(1)觀察教材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觀察圓柱形實物。

指出:像這樣,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3)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1,掌握圓柱的特徵。

(1)觀察實物,並摸一摸,明確圓柱的組成。

圓柱由三部分組成:上、下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2)物、圖對照,明確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①底面: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②側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3)明確側面的特徵及兩個底面之間的關係。

①摸一摸,説一説:摸一摸圓柱的側面,説一説它的形狀。

②觀察、比較、思考:圓柱的側面有什麼特徵?兩底面之間有怎樣的關係?(鼓勵創新思維,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結論: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兩個底面大小一樣。

(4)認識並理解圓柱的高的含義及特點。

出示兩個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圓柱。

觀察、思考:兩個圓柱有什麼區別?

交流、明確:

①圓柱的高: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②圓柱的高有無數條,且長度相等。

(5)指出擺放方式不同的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8頁“做一做”1題)

圓柱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本單元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的最後部分,它對構建國小几何知識的整體結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有圓、長正方體作基礎)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是以後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教學這部分內容,更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可見,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後繼的幾何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等活動,經歷從實物抽象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經歷從圖形到概念的抽象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繫,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幾何的直覺及立體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構建立體圖形的認知結構。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的特徵。多角度探究瞭解圓柱。

教學具準備:

微課視頻、多媒體、圓柱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微課預習

學生回家看微課視頻,預習自學圓柱的認識,完成微課作業,尋找生活中的圓柱,製作圓柱,思考提出問題。

二、課堂回顧,驗收微課成果。

展示自己的圓柱,指一指底面、高、側面。會讀圓柱的相關數據。

三、課堂探究。將學生的問題按從易到難整理展示。

探究一: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

1、長方形沿着一條邊旋轉得到什麼圖形。

2、不同的旋轉方法得到不同圓柱。

探究二:圓柱的展開圖

動手操作

師:請同學拿出自己製作的圓柱,剪開,展示。

討論圓柱的展開圖的可能性。

探究三:圓柱的側面展開後相關數據

圓柱的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麼有關。

三個不同的側面展開圖比較,得出符合側面展開的條件。

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思維提升:如果下圖材料正好做成一個圓柱,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麼有關?

探究四:圓柱的側面展開可能是那些圖形

小組討論: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探究五:拿一張長方形的紙圍成圓柱。有幾種可能。認識相關數據。

四、練習鞏固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圓柱體的高只有一條。

(2)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

沿着它的一條高側面展開是個正方形。

3、為這個罐頭盒設計一個包裝。需要一張長寬各是多少的包裝紙?

五、課堂總結

圓柱體的特點:

1、底面:兩底面平行,是兩個大小相同的圓。

2、側面:是個曲面,沿高展開是個長方形,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於圓柱的高。當側面展開是正方形時,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當沿着斜線展開是平行四邊形。

3、高:兩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六、展示學生作品

七、課後思考

下面的長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個高是10cm的圓柱,你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八、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兩個底面圓形大小相等

圓柱

側面沿高展開長方形底面周長不等於高

正方形底面周長等於高

斜線展開平行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