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多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內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培養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圓的特徵

教學圓規

學具準備:圓規、紙片、剪刀、彩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找圓,導入新課

師:對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見過圓形。

師: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圓狀物體。中秋圓月、硬幣等都是圓形

師:有人説,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

二、操作、探究,自主認識圓的特徵

1. 師:剛才我們看了這麼多的圓,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啊?

師:平時,你們是怎麼畫圓的啊?

師:比較一下,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啊?為什麼?

師:大家都覺得用圓規畫方便,那麼,怎麼利用圓規來畫圓啊?請大家自己試試,遇到問題時,再請教無聲的老師,看看它能給你什麼提示。

讓一位同學邊示範邊説步驟。(顯示畫圓的步驟)指出在畫圓時的注意點。

再讓同學們多畫幾個圓。

2. 把自認為畫的最好的圓剪下來。

師:拿出你的圓,對摺一下,打開;再對摺,再打開;反覆幾次。你發現了什麼?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這些摺痕相交於一點,這一點就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我們把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老師在黑板上表示出圓心,讓學生標出自己圓上的圓心。

3. 我們已經認識了圓心,如果我們在圓上任意取一點,連接圓心和這點,這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邊説邊在圓上表示出來)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上標示出半徑,再讓一位學生上黑板表示。

指點怎樣量圓的半徑的長度

師:在這個圓上,你能畫出幾條半徑來?他們的長度怎樣。

讓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可以同桌、小組之間探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4.我們再把圓拿出來,看看上面還有什麼奧祕。

我們在折圓時,每條摺痕都通過什麼?它的兩個端點在哪裏?

誰來説説,這是一條怎樣的摺痕?

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請你在你的圓上畫出你這個圓的直徑。一人板演,説説直徑是怎麼來的。

我們怎樣測量它的長度呢?

我們找出了圓的直徑,它是否和半徑一樣也有這樣的規律呢?請你們自己按我們研究半徑的方法研究直徑。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5. 完成“練一練”第1題

展示講評,説説怎樣想的。

6. 學到這裏,你對圓還想説什麼嗎?

可先讓學生在同桌、小組之間討論一下。再彙報,並説説是怎麼想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總結演示半徑直徑的關係。

三、聯繫生活,拓展運用

1. 口答“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在其中講解半徑與圓的大小的關係

2. 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車輪設計成什麼形狀?

説説你的理由。

為什麼不設計成其他形狀?

四、學生自己總結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圓,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的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穫。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教後反思:

多少年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在教師們的課堂裏,數學一直與定理、法則、記憶、運算、冷峻、機械等聯繫在一起,難學難教、枯燥乏味一直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絆腳石。如何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這就成了我們教學中最為關注的問題。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圓以後進行教學的,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來説還是比較困難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感知圓,形成圓的初步認識,畫圓就順理成章,而且比較多種方法認識到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讓學生試着用圓規畫圓,有困難時再看書,向書本學習。比硬性讓學生看書後畫圓,更尊重學生,也更富有啟發性。畫圓之後,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單靠學生討論是完不成的,關鍵時刻,還需要教師系統的引導和講解。因此在介紹圓各部分名稱時,由老師帶領着認識,當然也是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圓的各部分名稱。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潛在的意識,這時,老師只用稍微點撥一下,老師所要的內容學生就脱口而出。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還需改進的地方,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欠細緻,前後時間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還有,漠視了數學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視了浸潤在數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顧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活中有實,實中見活,這是我們每個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設計理念

地位學情: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後所要認識的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藉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藴涵的美學特徵與文化積澱。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有處理信息和網絡上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結合遠程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遠程多媒體教育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台。

理念設想: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數學教學應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建立在學生主觀願望及知識經驗上。提供充分活動和交流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及方法經驗,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彰顯美學價值,讓學生感受到圓與人們的生活、建築、人文藝術和實際應用等息息相關。

(二)、目標設置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

2、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生動畫面、圖像、演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藴含的美學價值。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置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即通過多媒體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在於掌握圓的特徵,能熟練地畫圓。

(三)、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置和重難點特制定

1、教法:以學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學法: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二、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現大自然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課件展示,宇宙星際、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體如鮮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創作圓:

學生在準備好的紙上作圓,方法工具不限。同時教師課件演示一兩種作圓的過程方法,以啟迪學生。)

2、學生完成後我會提問:

(1)你是用怎樣的方法畫的?在學生作答間我會適時做出科學的評語固定的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

r表示。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課件圓的畫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展示)

(2)同時根據課件圖片請學生分析圓上、圓內、圓外和圓心各指什麼?我再適時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3、學生探索

(1)此時我會播放課件--以半徑旋轉並標有直徑的圓,請學生觀察分析並且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會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等。

(2)我再結合課件圖片總結:圓的半徑在旋轉中,與圓的直徑重合時,半徑只有直徑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給答對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課件展示兩個分別以半徑和直徑旋轉的圓)

(3)接下來我會再問那圓有多少條半徑和直徑呢?為什麼?學生自己看着旋轉的圓自己總結,我適時做出評述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直徑也有無數條、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4、知識延伸

(1)我會向學生提問:剛才同學們畫圓時都用到了些什麼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鑑一下經驗好嗎?學生:學生會説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課件播放(可能會用到的工具如硬幣、線、筆、圓規等)。

(2)此時我會裝作很着急的樣子向學生問:老師想畫一個直徑8釐米的圓可不可以用一塊錢的硬幣哦?為什麼啊?生:學生會從大小不符合等方面來説明不行。此時我又會説那我要是想畫一個半徑6釐米的圓又該怎麼辦呢?為什麼啊?生:可能會比較為難(我再適時從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導出學生説出用圓規畫)

(3)接下來我再小結得出畫大小不同的圓我們通常用圓規來畫並播放課件圓規確定半徑的方法以及圓規畫圓的方法的重複過程(並得出結論用圓規畫圓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圓,再次論證得出半徑越大,圓就越大。半徑越小、圓就越小)

(三)、知識反饋

1、請同學們用圓規畫出一個半徑5釐米的圓並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之後相互檢查以鞏固剛才所學的方法。

2、測試、學生舉手回答並説出理由(課件展示)

A、

圖(1)中直徑是()

(圖1)半徑是()

B.圓規兩腳分開距離是4釐米,畫出的圓直徑是()(圖2)

C.圖(2)中長方形的長是(),寬是()

3、解釋生活中的圓的相關運用如:

(1)車輪為什麼是圓的?

(2)飛標標靶的靶圈為什麼是圓的?我會適時引導加以鞏固。

(四)、知識拓展

1、史料連接:有關圓的知識、名言、名句以及網頁鏈接等,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藴涵的歷史與文化積澱、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激情以及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課件展示)

2、圓與生活:(課件展示圓與人們的生活如鮮花、日落、小橋流水、雄壯美麗的建築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體現有圓的應用的物體等等,使本課知識得以拓展,學以致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三、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無數條r=d/2d=2r

直徑半徑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3

單元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圓,在這個單元中,教材安排了“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和麪積” 三個具體的內容,這三個內容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和繪製簡單統計圖打好基礎。

學生將在這個單元中,結合動手操作、比較、測量等多種數學活動,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圓的特點,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半徑的相互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3.親歷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5.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想象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點:

1.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及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親歷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探索出圓的特徵及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説明什麼是圓,並結合周圍物體説一説,這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通過畫圓、折圓、測量等活動,展現圓的特徵,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理解圓中的各部分關係,從而掌握圓的特徵並解釋生活中相關問題。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徵的知識,這樣回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

活動一:演示操作,揭示課題

師: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繫着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着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麼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説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

教師説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先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 )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同學繼續觀察:剛才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 d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麼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

個圓裏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三)反饋練習。

1.P58 1

2.填表

(四)圓的畫法。

1.學生自學,看書57頁。

2.學生試畫。

3.學生通過試畫小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注意的問題。

4.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週。

教師強調: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5.學生練習

(五)教師提問

為什麼同學們畫的圓不一樣呢?什麼決定圓的大小?什麼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六)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

活動三、實踐與應用

(一)判斷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

5.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

6.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是直徑的。( )

7.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

8.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圓規畫圓。

1.半徑2釐米。

2.半徑2.5釐米。

3.直徑8釐米。

(三)怎樣測量沒有圓心的圓的直徑?

活動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115~118頁。

目標預設

知識技能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藴的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現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無所不在。

2.結合波紋、向日葵等事物,進一步帶領學生領略圓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分層探究,體悟特徵

1.畫圓剪圓──首次感知。

(1)學生嘗試畫圓。通過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並將“畫指定半徑的圓”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圓。既幫助學生感知圓的特徵,又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準備素材。

2.認識概念──初嘗成功。

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為探究活動做好認知層面的鋪墊。

1.開放探究──體驗特徵。

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初步明確探究方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圓片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圓的特徵,並將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學生的研究活動。對有困難的研究小組提供支持。並收集學生中有價值的發現,以備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發現。

將學生探索過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發現彙集成“我們的發現”,並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構起對於圓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實踐拓展,文化滲透

1.基本練習。

(1)判斷:圖中的哪一條線段是圓的半徑或直徑?(圖略)

(2)口答:根據半徑求出直徑。根據直徑求出半徑。(題略)

(説明:本項練習沒有單獨設置。而是結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環節,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鏈接。

介紹我國數學史上關於圓的研究記載,比如“圓,一中同長也”(《墨經》)、“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周髀算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髀算經》),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此外,教師結合相應史料的介紹,比如“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

3.解釋應用。

引導學生運用圓的特徵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為什麼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為什麼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徵的認識。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4.圓與人文。

藉助多媒體,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比如“圓與橋樑設計”、“圓與中國剪紙”、“圓與中國結”、“圓與中外建築”、“圓與著名標誌設計”等,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

教學反思

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並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我們着眼“過程”與“凝聚”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她的認識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説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説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於圓的特徵的認識,我並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中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2.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後,“凝聚”並積澱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基於此,教學伊始,我們選擇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人,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於圓的記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後,我們更是藉助“解釋自然的圓”和“欣賞人文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感受、提升認識,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研究的“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這些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之後,新接觸的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以及在圓的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又是後面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的預備知識,所以它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這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的能力能力培養上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圓的各部分名稱學生容易明白,可是圓的特徵比較抽象,需要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最後通過引導、歸納、概括而出,此外畫圓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所以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把圓內和圓的“上方”當作“圓上”,所以我把理解“圓上”的概念作為重點之一,歸納圓的特徵也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關係,體會圓的各點均勻性: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及各點均勻性。

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一學生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開展小組合作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來完成所提出

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圓的特徵和用圓規畫圓的方法,以突出重點;以小組合作討論、並輔以遊戲引趣、教師適時點撥等為手段來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檢查家庭作業。

提問:把你昨天剪好的圓舉起來,説一説你是怎樣得到手中圓的?

2、交流畫圓的方法。

用實物畫、用圓規畫、用半圓儀畫。

3、説一説身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4、欣賞圓的圖片,説一説有什麼感受?

生活中圓無處不在,圓很美,用途很多?

5、小結導課 。

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的?圓到底有什麼神祕之處能使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呢?今天我們來共同探究——圓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圓的初步認識

1、把手中的圓摸一摸,看一看,説説你的發現。

面:平平的,邊:光滑、彎曲

2、出示立體圖。

圓能和它們放一組嗎?為什麼?(學生可能回答:不能,它們是立體圖形,圓不是。)

3、出示平面圖形。

圓能和它們放一組嗎?為什麼?圓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4、小結、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板書:平面 曲線 )

(二)認識圓心

1、通過操作找圓心

(1)學生跟老師一起操作: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幾次。

(2)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2、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中心一點)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圓心o)

3、學生在自己的圓裏標出圓心並用字母o來表示。

(三)認識半徑 直徑及二者的關係

1、教師從上衣兜裏神祕的掏出一個繫着一段細繩的小球,用手拽着繩子的一段,將小球甩起來(教師演示),你們看小球畫出一個什麼圖形?(學生很容易説出: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在黑板上展示小球成圓過程。

講解小球轉動軌跡上有無數個點,這些點都在圓上。明確圓外、圓內、圓上的範圍。尤其強調“圓上”的概念,指圓的邊緣上。

3、説一説圓上有多少個點?(無數個)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通過測量引導學生髮現: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4、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板書:半徑) 提問: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線段叫做半徑?

教師説明: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板書:r)教師領學生讀“r”,強調“r”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圓裏畫出一條半徑並用字母r來表示。

5、剛才我們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每條摺痕都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線段叫做直徑。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提問: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線段叫做直徑?

啟發學生説出:通過圓心並且兩段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教師説明: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板書:d)教師領學生讀“d”,強調"d"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直徑,並用字母“d”來表示。

7、畫一畫、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在小組裏討論: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8、小結與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d=2rr=d/2 。

師:這就是説,在同一個圓裏,知道了半徑的長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徑的長度;知道了直徑的長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徑的長度。(組織學生説半徑或直徑的長度,讓其他學生説直徑或半徑的長度,然後組內互説互評。)

(四)圓的畫法

1、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畫圓。那麼,如何才能很好的畫一個圓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用工具畫圓的方法。

2、介紹圓規,讓學生看課本第87頁有關畫圓的知識,並嘗試畫一個圓。

學生看書後指名回答畫圓的方法。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週。

3、為什麼全班同學畫的圓大小不一?怎樣才能是全班同學畫的圓一樣大?你有什麼發現?如果想把圓畫在本子的右下角,你會怎麼做?你有什麼發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三、鞏固發展

(一)做“做一做”第1-4題

1、第1-3題

學生獨立做,並集體訂正。

2、第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指名彙報。

(二)、判斷下面説法是否正確。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3、要畫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釐米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三)解決問題。

1、一些學生正在做投圈遊戲,他們呈“一”字型排開,這樣的隊形對每個人公平嗎?你認為他們應當排成什麼樣的隊形?

2、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可是,沒有一個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用繩子畫圓)

四、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四第1、2題。

定點 d=2r 板書設計 決定 圓心 位置 決定 半徑 大小 d2

直徑 在同一個圓或等圓裏 O r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6

學習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6-57頁 例1 例2

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通過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圓的特徵,會使用圓規畫圓。

難點:會使用圓規畫圓。

學習過程

一激趣定標

(一)複習導入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平面圖形。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投影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今天,老師就再次帶領大家走入我們的平面圖形世界,並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圓。

(二)板書課題

圓的認識

(三)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

1.找圓

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形的?

2.感受圓的曲線特性

(課件出示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觀察,比較圓和其他平面圖形的異同點。

3.用物體畫圓

利用含圓的小物體在之上畫圓,並用剪刀剪下來。

活動(二)

1.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A.認識圓心

a.( 將剪好的圓,對摺,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摺,再打開)

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b.小結圓心的概念

B.認識直徑

a.( 用彩色筆將其中一條摺痕描出來)

讓學生觀察所描出來的線段,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b.小結直徑的概念

C.認識半徑

(在圓上任取一點,並與圓心連接)

教師介紹半徑,並讓學生在圓紙片上畫出一條半徑。

(2)認識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小組討論:在同一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A.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B.反饋交流結果,並歸納總結。

活動(三)

1.用圓規畫圓

(1)師介紹圓規並示範畫圓。

(2)學生嘗試畫圓。

(3)交流畫圓的方法和經驗。

(4)思考:圓的位置由什麼確定?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2.適時點撥

(1)圓心的概念:將圓反覆對摺,所有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 點,這一點叫做圓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徑的概念: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

(3)直徑的概念: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4)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係: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都相等.

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都相等。

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為:d=2r或r=d÷2(同一個圓內)

(5)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把圓規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半徑),

把有針腳的一腳固定在圓心上,把裝有鉛筆芯的一

腳旋轉一週,就能畫出一個圓。

(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四、測評訓練

1.填一填。

(1)圓中心的一點叫做(),用字母( )表示,

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 )。

(2)()叫做半徑,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徑,用字母()表示。

(4)在一個圓裏,有()條半徑、有( )條直徑。

(5)()確定圓的位置,( )確定圓的大小。

2.畫一畫.。

分別用圓規畫出半徑為2釐米,4釐米的圓。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把你的收穫和同學説一説,好嗎?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認識了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是國小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由於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常見物體中引出圓,再憑藉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後利用摺疊的方法找出圓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測量、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考慮到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徵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緣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體化,同時已經學過了幾種常見圖形認識,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經驗性的邏輯思維,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前學的幾種常見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無論從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故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引出圓的概念,瞭解圓的特徵。圓的相關知識與特徵,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獲得,“學”數學就是“做”數學;而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學驗證和知識深化、運用的機會。通過認識圓、畫圓過程,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的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圓形物體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徵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並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在黑板上板書“圓”字,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什麼?(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輪胎、月餅、圓臉蛋、唱片……

師:一個“圓”字讓大家浮想聯翩,在我們的生活中,圓無處不在,説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用你手上的工具動手畫一畫。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

二、探究特徵

師:剛才大家用各種工具畫了圓,但是,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有的工具並不好用,而且大多數只能畫一種大小的圓,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畫各種大小的圓呢?是什麼?

生:圓規。

師:對,這個工具就是圓規,圓規就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圓規觀察),圓規有一個小圓柄,畫圓時手要握住這個小圓柄,還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畫圓時,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隻腳要叉開,手握住小圓柄旋轉一週。

師:你能試着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嗎?(生畫圓)

師:讓學生説説自己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組織交流)

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大家看,我們在用圓規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1、注意圓規這個針尖要固定在一個點上,我們畫的圖形才夠圓。(板書:1、定點)

2、圓規的兩隻腳之間的長度不能變,否則圓形不能閉合。(板書:2、定長)

3、要用手握住圓規的這個小圓柄旋轉一週。(板書:3、旋轉)

師:同學們,現在大家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再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看看是否畫得更順暢了。(生畫圓)

師:現在大家都已經學會畫圓了,那麼同學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畫的圓都一樣大呢?

師:對!我們可以讓兩隻腳固定,這樣就可以畫出固定大小的圓了。現在我們先拿出直尺,讓針尖和鉛筆頭之間的距離是3釐米,把圓規固定好,在紙上畫一個圓。

師:這個針尖是什麼?(圓心)用什麼字母表示?(O)圓心,顧名思義就是圓的中心,剛才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圓心)圓心可以確定一個圓的位置,針尖固定在哪個位置,圓就在那個位置。(板書: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大家看這個剛才畫的兩腳距離是3釐米的圓,要是有人問這個圓有多大,你們怎麼回答呢?(半徑3釐米的圓),對這個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用什麼字母表示?(r)(指導書寫r,説説什麼是半徑,作相應的練習)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小得多。請你在紙上再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大得多。(生畫)

師:剛才我們畫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誰來説一説:圓的大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在同一個圓裏,這樣的半徑可以畫幾條呢?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競賽,怎麼樣?在一分鐘內看看哪位同學在同一個圓裏畫的半徑又多又好。(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請同學們用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半徑,它們的長度到底是怎樣的。(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師: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能決定圓的大小的線段嗎?

生:直徑。

師畫一條直徑,講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什麼字母表示(d)(做相應的練習)

師:如果我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畫直徑,想一想:能夠畫出圓的所有直徑嗎?(板書:有無數條直徑),同樣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嗎?(板書: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師:請同學們量一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發現?(r=d=2r)

師: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比較快。(師報半徑,生説直徑;師報直徑,生説半徑。)

師:大家還記得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嗎?(生拿圓片折,發現交流)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不錯,大家有沒有興趣接受新的挑戰呢?

1、判斷題。

(1)在一個圓中,有一個圓心,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半徑總是直徑的一半。( )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

(5)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 )

(6)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2、欣賞圖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56—58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究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3、學會使用圓規,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4、在觀察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

教學重點:認識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之間的關係,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圓片。

學具準備:圓規、直尺、圓片。

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情導入

同學們喜歡騎自行車嗎?(喜歡)那麼你們一定知道自行車車輪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車輪要設計成圓形?(出示圖片)

為什麼車輪設計成圓呢?這裏面有什麼奧妙呢?學了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會明白的。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聯繫生活,理解概念

(1)師:除了車輪是圓形的,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看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2)學生舉例。

(3)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於圓的圖片:請大家看屏幕(課件演示)。

(4)師:同學們我們不僅用圓來裝扮我們的生活,還將圓的一些特徵巧妙的用於生活。

(三)操作探究,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徵。

1、折一折,認識圓心。

(1)讓學生用老師準備好的圓形圖片,對摺後打開,換個方向後再對摺打開,看有幾條摺痕,相交嗎?再折幾次,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所有的摺痕都相交於一點,這一點在圓的中心)

(2)教師揭示:這一點我們把它叫做圓心,用字母“ο”表示。

(3)課件演示後,學生自己在圓上標出圓心。

2、連一連,認識半徑、直徑

(1)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γ”表示。

(2)課件演示。

(3)讓學生找出定義中的關鍵詞

(4)教師解釋圓上、圓內、圓外

(5)學生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半徑,並用字母標出。

(6)想一想:同一個圓裏能畫出多少條半徑?這些半徑的長度會有什麼關係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7)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

(8)課件演示

(9)學生互相指一指直徑,並在自己的圓裏畫出一條直徑。

(10)想一想:同一個圓裏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剛才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半徑、直徑的特徵,那麼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

(2)學生自己先動手測量、比較,然後小組探討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小組一:我們通過測量發現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小組二:我們把直徑對摺過去發現剛好是兩個半徑的長度,所以認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圓柱的體積》導學案《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把握教材特點優化課堂教學---- 談分數乘法的教學人教版數學六上教案 百分數 折扣複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圓柱表面積教學案例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查看更多>>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4)教師歸納小結: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以動手操作為主線,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分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開探究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新知,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現新知,掌握新知。]

(四)動手操作,掌握圓的畫法

1、認識圓規,教師介紹圓規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

3、學生用圓規畫圓,指名學生演示畫圓,並讓學生邊演示邊歸納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4、畫一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並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完後同桌互相檢驗。

5、按要求畫圓,並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畫3個同心圓,3個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圓)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歸納: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設計意圖:老師先示範畫圓接着讓學生試着用圓規畫圓,畫圓之後,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同時讓學生反覆畫圓之後,結合畫圓的過程體會圓心和半徑的作用,便於學生深化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

六、實踐應用,深化知識

(1)、辨一辨。(對的在括號裏打“√”,錯的在括號裏打“×”)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畫一個直徑為4釐米的圓,圓規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應是4釐米。( )

3、半徑2釐米的圓比半徑1.5釐米的圓大。( )

4、圓的半徑是射線。 ( )

5、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

(2)、回放上課時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動畫,誰能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為什麼車軸要裝在圓心上?

(3)、下面投球比賽中,那種遊戲方式最公平?

隊列3

隊列2

隊列1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親眼看見圓的知識的應用,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七、總結新知 暢談收穫

本節課你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師:其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象圓一樣藴含着豐富的數學規律,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來認識它,理解它,應用它。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經過自己的實踐,一定會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奧妙。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 心 0 在同圓內:

半 徑 r r=d/2 或

直 徑 d d=2r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9

一、課題引入

1、課件出示:圓 這樣一個圓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什麼物體?(月餅、月亮、硬幣、鐘面……)

2、老師也收集了一組,瞧(出示圖片)連大自然對圓也是情有獨鍾!(欣賞)

3、有什麼感受?難怪20xx多年前,偉大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研究完大量的平面圖形後,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

4、圓看起來很美,究竟是什麼內在原因使得圓看起來那麼美?現在就來研究圓的奧祕。

二、在畫圓中,解讀“圓”的概念

1、師:你能試着在紙上畫一個圓嗎?

預設:利用圓形物體描圓;利用工具畫圓(有小孔的木條、繩子、圓規)

如果有學生用物體描圓,師則引導假如我們身邊沒有這些圓形物體,你準備怎麼辦?學生一下子想不出來,則課件出示:有小孔的木條、繩子。

2、學生説説利用工具怎樣畫圓,可以請學生演示。

3、其實,很多同學知道還有專門的工具:圓規,請同學們用圓規在紙上畫圓。大膽地猜一猜,這些同學之所以沒能成功地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可能在哪兒出問題了?

4、師: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用繩子畫圓,工具不一樣,畫出來的卻都是圓。這是什麼道理?

(預設:都繞了360度;都有一箇中心點;兩者畫圓的原理是一樣的。運動時與中心點的距離是一樣的。)

5、看到們畫的這麼好老師也想畫一個圓,師作圖,(教師畫完半個圓後,停下。)想象一下,照這樣畫下去,會畫出一會兒凹、一會兒凸的平面圖形嗎?

預設:因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沒有變;就是從這兒(手指圓上的點)到這兒(手指圓心)的距離沒有變。只要距離不變,就不會畫出一會兒凹、一會兒凸的平面圖形了。

6、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及關係

生看書自學 反饋 給黑板上(或自己畫的圓畫出一條半徑、直徑,再標上字母)

7、學生畫制定的圓:分別畫r=2cm, d=2cm的圓

三、在運用中體驗圓與半徑、圓心的關係

讓大家在一張正方形紙上畫一個最大的圓,怎麼畫?

學生思考後動手操作、反饋

預設:學生有不成功的作品,則讓大家一起分析;有成功的作品讓他説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在正方形畫最大圓的關鍵:①如何找到圓心(圓的位置)②如何確定半徑(圓的大小)

師:(藉助PPT動態演示找正方形中心點的過程)這就是圓心。接着確定半徑,有了圓心和半徑,就可以畫出一個最大的圓。(讓學生修正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與延伸

師:其實,今天我們對圓的認識還是很初步,關於圓你還想學習知道些什麼?(生説)

師:圓與正方形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汽車的車輪要用圓的,不用方的呢?這些問題,同學們課後去思考。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0

學習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説,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教學設計思路

一、導入新課

事先畫好一個圓

1、指着圖形問:同學們,這是什麼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

生:硬幣、光盤、圓桌、車輪?

師:同學們,這樣説下去,你們覺得能説完嗎?生:説不完! 師:是的,正所謂“圓無處不在”

2、欣賞圓。師: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美麗的圓。 師:同學們,這裏的圓美嗎?生:很美

師:的確,圓是一個很完美的平面圖形,它能夠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圓有哪些瞭解,它有什麼用。你還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那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板書:圓的認識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1、合作學習,並利用手中圓形卡片,通過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討論如下問題

(1)什麼叫直徑?什麼叫半徑?滿足直徑、半徑的條件分別有哪些?

(2)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都相等嗎?

(3)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有什麼關係?

2、師生對對碰:説半徑對直徑,説直徑對半徑

3、判斷直徑和半徑並説理由

(二)嘗試畫圓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圓的這麼多知識,你們想不想畫一個漂亮的圓?利用圓形物體畫圓,圓規畫圓。

1、介紹用圓規畫圓並認識圓規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方法:(1)定半徑 (2)定圓心(3)旋轉一週

(3)鞏固畫圓。畫同心圓,不同位置的圓

三、應用特徵,解決問題

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半徑為10米的圓嗎?

2、數學史料再現

師: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這樣的描述 “圓、一中同長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釋這句話嗎?

師:這個發現比西方國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聽了這個消息同學們覺非常的自豪和驕傲。那麼我們就帶着驕傲和自豪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四、談收穫並質疑

五、創新思維訓練遊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會更美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並寫出創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徵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學生能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合作探究學習,基本完成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成功之處:

一、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課的一開始,我準備了一個圓,問:這是什麼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有生活中的圓為切入點導入,體驗數學源於生活。在探究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及它們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自主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在同一個圓裏,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怎樣?猜一猜半徑與直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在學生彙報後,教師問:你手中的圓直徑的長度是我的半徑的兩倍,對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在講直徑與半徑的長度關係前必須要講“在同一個圓內”。在學生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後,教師設問:用這個物體畫一個圓是這樣的,假如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這些物體能做到嗎?引出畫圓工具圓規。在學生畫好後,由學生總結畫圓方法,水到渠成。 通過這樣的不斷設問,在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習,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們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把質疑引導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學法為主。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

究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而在學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過去教師對學生學法的限定,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特點自行決定。

在突破難點這一個部分上,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學生畫好後,展示同學們的作品,讓學生理解利用圓規畫圓是利用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原理畫圓的。

在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

2、教師沒有示範畫圓。

3、自己感覺並沒有能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進行授課,對於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教師還是放不開,自己講得地方太多,學生動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少了。

總之,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造寬鬆的教學環境,要充分提供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已親身去感受數學,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將不斷地朝着這個目標努力。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

一、教材説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裏,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參與,利於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裏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説説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裏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説: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裏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説、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説,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説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説。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説:“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着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説:“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説:“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説:“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

Tags:多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