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 (菁選【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1W

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 (菁選【精品多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本站整理的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 (菁選【優秀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基於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中,一切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設計教學。因此,我們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瞭解學生,首先要了解

1.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

這對搞好教學設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常常是前後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應對全班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對每名學生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全面瞭解。

2.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提升這一能力。

3.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

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來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我們學校學生為三——六年級)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於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將產生影響。

我們可以從學生原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出發,既把知識講清楚,又不至於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學生的身心特徵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各有其特點。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國小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階段,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較強的求知慾,但遇困難又易灰心喪氣,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易受不良習氣的影響,因此,對國小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強教育,嚴格要求。教師要保護他們進取的自信心,否則會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身心特點,充分尊重每一個同學。

5.學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教學設計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隨着知識經驗的掌握、觀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它對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着決定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好學習。

把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查清楚,我們的教學就有目標了。

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 篇二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或搞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關注學生情況應該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既反映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也體現了教師是否切實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所以,學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關鍵。很多老師按常規備課、寫教案、做教學設計,教案寫得很好而教學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脱離教學實際(特別是學生實際)。按照認知建構的觀點,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重建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許多教師(包括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教案、教學設計比賽和説課比賽中,對“學情分析”這一環節感到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進行分析,於是就出現“學情分析”空缺或貧乏現象,這也是教師教學教學基本功缺陷的一種體現。學情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學生各方面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的認知狀態和發展規律,學生生理心理狀況、學生個性及其發展狀態和發展前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兒童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與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學生感受、學生成功感等都是進行學情分析的切入點。學情分析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繫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的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如對《植物的分類》一節課的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知識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植物學知識基礎,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類的基礎。七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敢於討論和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於植物學這門課也充滿興趣。但是,學生們雖有的植物學知識,並不是按照分類系統來學習的,而是以形態、結構和生理這一主線來學習的,同時對於書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稱,學生可能會遺忘的較多,從而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為此,上課時教師要做好適當的架橋鋪路工作。

2、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經常聽到教師感歎,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原因是現代學生的個體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學生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個性。有的主要來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後天,教師只有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上才能有的放矢。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們學校原是廠礦企業子弟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裏、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周圍的廠礦企業。農村學生接觸的植物比較多,具有相當豐富的植物知識,但平時所叫植物的名稱與書本上並不完全相同;城裏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相對比較少,有關植物的知識感性認識主要來源於家裏的花草及生活區周圍的樹木,相對比較貧乏;廠礦企業學生地處農村,企業綠化搞得好,又有公園,平時能看到植物比較多,可沒有系統地去認識植物,但是他們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城裏學生和企業子弟由於受家庭和學校影響,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農村學生學習的習慣相對稍遜。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類》一課,需要許多直觀的植物知識材料和多種教學方法組合。

3、瞭解學生的生理、心理:國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對教材中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的理解比較困難;國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國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通過分析瞭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4、瞭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更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教師教得最優化和學生學得最優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陶行知説過,好的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第斯多惠也説過,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事先了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才能創造出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5、分析學習知識時可能要遇到的困難: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困難與發展的障礙,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困難與障礙,並且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學生就能獲得真實的發展。因此,在備課中要努力去關注和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具體分析這些困難和障礙產生的原因,思考相應的具體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如在“變態根、變態莖”等知識的學習中,由於變態根和變態莖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對其缺乏感性認識,加之變態根和變態莖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學生容易混淆、容易發生誤解,教師也會產生類似情況。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實物或直觀教具,通過反覆比較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真正理解變態根和變態莖本質區別,以達到區分變態根和變態莖的目的。

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要分析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情分析既要分析學生的整體具有的特點,同時更要分析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要具體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點的學生,對教材的興趣點、關注點不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學生身上,我們做教師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實施教學。

基於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 篇三

一、試卷設置:

1、試卷形式:本次考試試卷分為選擇題部分和非選擇題部分。選擇題25小題,共50分,主觀題部分共4小題,共5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

2、命題範圍:高一年級思想政治下冊。

二、考試情況及原因分析

1、考試情況

從卷面批改過程中可以看出選擇題部分學生準確率較高,分數達到四十分以上的同學約20人以上,這就無形的保證了一部分及格的人數。但在幾個應用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題目上學生錯誤很多,可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並不夠牢固,同時也反映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主觀題中,27、29考察的是關於消費者權益及市場交易原則的相關知識,是書中的基礎知識,難度不大,但需要學生能夠有較好的分析能力,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並用所學知識加以解釋。由於學生在這方面的欠缺,許多問題知識點沒有切合。26題考查的是財政的作用,大部分同學答得很好。本卷中比較難的是28題,考察的是對外貿易兩個方面的關係問題,雖然此題在課上有反覆強調過,但同學的掌握情況很不好。除了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之外,也體現出學生沒有深入的理解課本知識。

2、原因分析

從學生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雙基較差,最基礎的、最基本的主幹知識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識記不清。尤其和實際結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較差。由於國中實行開卷考試直接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其結果是識記不準,再現困難。由於目前國中階段在我省是實行全開卷的方式進行考試,不少學生不大注意識記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這種現象在這次考試中就比較明顯地暴露出來。具體表現為有的學生未能準確記憶書本知識,東拼西湊,表述雜亂,缺乏條理性。尤其是簡答題的答卷中,由於考生對相關知識缺乏準確的記憶,從而答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百出。

(2)審題不清或者根本不審題,做題跟着感覺走。現在文科的主觀題題目往往是通過創設新情境,從新情境中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分析和理解,因而材料較多。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根本不好好閲讀材料,僅僅就設問來解題,常常答非所問,文不對題。

(3)沒有緊緊扣住題幹中的關鍵詞。

(4)死記硬背,不善綜合。不能靈活地提取知識、重組知識,只是單純的機械記憶,沒有提高自己的分析與綜合能力,這一方面應在以後的教學中得到加強。

從教師角度看:

(1)對學生不能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我們不要一味地怪我們的學生差,怪了,我們學生的素質也不會好,我們不能歧視我們的學生。你心目中已經認定了你的學生不好了,那你還會有多大的耐心與你的學生友好相處,你還會有多大的耐心教育你的學生。如果學生感覺不到老師的愛,他(她)還會相信老師嗎?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此乃至理名言也。

(2)嚴格執行學校的教學策略:“低起點,小坡度,分層次,勤反饋,重落實”。我們要立足課堂、正視差異、分類施教,達到減少後進生、推進中等生、提高尖子生的目的,培育了一批批優秀、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教師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從最簡單、最淺顯的問題入手,面向全體學生,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待進生轉化工作抓得緊,抓得實。

(3)我們要進一步重視集體備課,力求老師上課要大同小異,同中求異,上出自己的個性同時又要適合於我們的學情。

(4)要重視教學反思,要有“農民種田”的意識。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説:“吾日三省吾身。”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有論者認為反思是教師產生教學靈感與教學智慧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教學實踐重新咀嚼和回味來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自己教學的成敗得失,從而獲得更清晰的感悟和啟迪。因此課後做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學效果,促使教師教學能力增強的必要手段。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更多的則來自於對自身具體的或長期的教學效果的反思,在反思中摸索積累個性化的經驗,在教學反思中形成實踐智慧。葉瀾教授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基於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 篇四

通過這次網絡學習後,使我學習到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如何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來適應新課標的變化。

首先,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教材分析、學期英語教學目標分析及情況分析。

其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對班級的英語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做好了解。同時,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備課,認真鑽研教材,研究並熟悉教材相關內容,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學習態度與方法;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的英語學習中,難在哪裏?為什麼難?怎樣破難?熟悉課型。

再次,要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新學課,複習課、評講課等課型,實行分層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策略,實現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後我們還需做到:學會解讀教材,學會開發、利用和整合教學資源,從而備出一份有效資料,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還須樹立 “以人為本”理念,在平時的教學中,課堂教學中一切活動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徵。我們需要理解並把握《英語新課程標準》關於年級英語知識與技能、英語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另外,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知識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對這門語言難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才能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還需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備好課,並且在課後做好教學反思,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思”中學,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和創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在新課標的帶領下不斷提高,讓我們的學生語言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有興趣的學習中得以提升。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五

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爾維龍加天然動物園裏,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間的斑馬,有數不清的紅羽鳥、各種顏色交織的五彩鳥,有美麗温順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獅、河馬、金錢豹和象羣。也許你會説,這些動物在我國的動物園大都會看到。

磁場指瑕

原文“彩色”不足而“品種”有餘。

一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起了總述作用,下文應是詳述動物世界如何“彩色”的了。

它的下文列舉了九種動物,卻只説了三種動物的色彩——巨蟒、斑馬、五彩鳥,而沒説其它六種動物的色彩——紅羽鳥、梅花鹿、非洲雄獅、河馬、金錢豹、象羣。這可見它的口徑不在“彩色”了。

梅花是什麼顏色的?梅花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梅花鹿呢?也是粉紅、白、紅等顏色的嗎?不是的。

梅花鹿,“夏季毛慄紅色,背部有白斑,冬季毛變成棕黃色,白斑變得不明顯”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簡稱《現漢》,928頁)。

河馬像河水般碧綠色或渾黃色的嗎?不是的。

河馬,“黑褐色”(《現漢》,552頁)。

把列舉的動物的顏色全都説出來,不才是緊扣“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嗎?

紅羽鳥,為什麼不説它的羽毛紅得怎麼樣或像什麼那樣紅,從而突出色彩呢?“數不清”與“色彩”有什麼聯想呢?

“美麗温順”,是從性格角度修飾“梅花鹿”,這會給人的顏色的再現嗎?或者説會給人的色彩的啟迪嗎?

原文最後一句“也許你會説,這些動物在我國的動物園大都會看到”,至此,中心已移到説動物品種的繁多而不是動物色彩的豐富了——好一個乾坤大挪移。

如果原文第一句改為“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多樣的,動物世界也是多樣的”,那麼,它的下文這樣也可以。

基於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 篇六

一、學情分析的內涵分析

在傳統的教師備課觀念裏,學情分析基本等同於我們經常提到的“備學生”或“瞭解學生”這個備課環節。這是把學情分析僅僅當做教師在上課前要完成的一項獨立任務來看待,這顯然是不夠的。在本研究中,我們仍然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前的學情分析方面,但這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備學生”,從學情分析的內涵我們就可以看出它與“備學生”的區別。學情分析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分析學生的起點水平和生活經驗

任何學習者在進入新的學習過程時,都會帶着其原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因此,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必須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即學生的起點水平。對學生起點水平和生活經驗的細緻分析,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學習的教學過程的起點,對學生掌握新知識有直接的影響。

(二)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不僅要了解學生學習的準備狀態,還要緊密結合學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等,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分析學生的不同數學學習思維路徑

學生的認知差異和不同學習風格,會導致思考同一問題時的學習思維路徑不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風格也會因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及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的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風格、認知差異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有效的教學設計為何要基於學情分析之上

基於對學情分析內涵的研究,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學情分析對於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即論述教學設計為什麼要基於學情分析之上。

(一)學情分析是瞭解學生髮展起點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能否正確把握學生髮展的起點狀態,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有針對性與適切性。難度過大會使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難以落實,難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難度過小對學生可能沒有挑戰性,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喪失興趣。

(二)學情分析是瞭解學生學習困難,預見學習重難點的有效途徑

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教師教案寫得很好而教學效果卻不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脱離了學生的實際。只按照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而忽視了學生的具體情況,自然無法達到、突破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

(三)學情分析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

教學設計理論主張“為學習設計教學”,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習者服務,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為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學情分析不能停留於表象,要通過觀察、詢問、調查,深入瞭解學生已經學過並掌握的內容、學生尚缺乏的知識、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動機等。這樣才能瞭解到真正的學情,讓教學有的放矢。

三、能夠提升教學設計有效性的學情分析應當如何實施

學情分析並不是僅僅指教師課前分析,而是把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學習情況結合起來分析。學情分析應貫穿於從課前教學設計、課中教學實施到課後教學評價的全過程。

(一)課前學情分析:學生學習起點、學習難點和“預測可能性”的分析

當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存在疑問,不清楚應該如何確定時,我們就應該進行課前學情分析了:當我們不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時;當我們不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基礎時;當我們無法確定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時;當我們不清楚學生的思維路徑,無法確定學生思維的難點在哪裏時。

學生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準備水平。學生的學習起點可以分為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學習的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文本、課標的規定,應該具有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習的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實際具有的知識能力基礎、情感態度基礎、個體經驗等。把握學習的現實起點,可以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免除或減少無效勞動,有效克服教學中的淺層性。學生的學習起點還可以分為大眾起點與個體起點。學生是處在社會環境中的活生生的人,由於個體的差異和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起點也就各不相同。如北京版教材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無論是從教材還是從課標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如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從課前學情分析中發現,很多學生都已經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來計算。但是追問“為什麼”,學生卻説不出所以然了。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呢?顯然,應是計算公式的由來,而不是計算公式的記憶。於是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讓學生用單位面積的正方形(1平方釐米)去測量長方形的面積上。在小組合作測量4個不同大小的長方形的面積之後,學生總結出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之前不知道長方形面積如何計算的學生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已經知道長方形面積如何計算的學生,現在明白了為什麼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可見,由於教師進行了充足的學情分析,確定了合理的教學重點,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了不同的收穫。

(二)課中學情分析: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實時或延時分析

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教學中學生的行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來進行。因此,真正的學情源自於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教師必須重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隨時進行學情分析,一方面,要通過認真的觀察和傾聽,及時瞭解學生的所思、所為;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準確瞭解學生的體會和感受,並從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對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進行實時分析的情況,可以在課下通過對學生紙質作品的分析結合訪談等方法,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

(三)課後學情分析: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思分析,通過改進提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經歷過課堂教學之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一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這些都是學情分析的寶貴資源。另外,學生課後的練習情況也是進行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從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既可以看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學習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對確定學生再學習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在“平移”一課第一次授課完畢之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發現在前測中對學情的分析是不足的。前測題目中並沒有涉及學生在方格中對“點”和“圖”平移的掌握情況。通過重新前測發現,學生的問題在於對“對應點”的感受不夠深刻。於是在第二次教學設計中,做了如下修改:在進行“點”的平移之後,加入了“線段”的平移,並且是一條水平線段進行左右平移。這時學生髮現,要正確描述線段進行了怎樣的平移,必須找到一組正確的對應點。在教具上,我把兩條線段左端的端點用黃色彩紙進行包裹,右端的端點用粉色彩紙進行包裹。授課中我發現,學生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迅速分化為兩個陣營:一部分同學是看了兩條線段之間的空格數;另一部分同學注意到了相同顏色的端點才是一組正確的對應點,才是線段上的同一個點平移前和平移後的位置。因此,通過辯論,在“平移線段”這個環節,學生已經很好地攻破了找對應點這個難點。在接下來描述三角形的平移和在方格紙中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時,學生很容易將在圖形上找對應點這個方法遷移運用,成功攻破了在第一次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成功攻克了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七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鍊;

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説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説,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裏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也就是説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裏,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裏寫到的準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説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鬆、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教案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八

教學設計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是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的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也是教學過程將教學設計用於實踐的依據。

1.學情分析的理解。

1.1學情的內含。

學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出來的個性的差異。

1.2學情分析的必要性。

學情的內含較廣,具體包括的內容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説:學生現有的成績分析,這裏的成績是指:各類測試的成績質量分析,學生在即將要學習新知識時已經具備的知識基礎;學生現有成績的成因分析,這裏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學生現狀的各種原因的分析;學生現狀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這裏包含:家庭、性格、特長、愛好等的綜合考慮。這裏提到的只是簡單的幾個方面,其實在做學情分析的時候,分析越全面,就會越準確,對於教師採取更叫有效的教學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學情分析是為教學目標的設定打好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可以説就是空中樓閣,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知識經驗和學生認知心理特徵,才能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領域和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的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

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尤其是對教材的分析。老師們在使用教材教學生,不要理解為老師是在教教材。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內容確定是沒有具體的方向,只有針對具體的學生羣體的個性特徵,才能夠確定每個部分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才能指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踐,我們在教案中有一些課堂教學中的預設,但是我們在課堂實踐的時候,肯定有較多的生成,教師要根據學情分析確定的重難點,不斷地調整我們的生成,使得這些生成要為解決重點和難點服務,使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得到順利的實現。

2.教師如何學會做好學情分析。

每個老師在學習新知識前,針對本節知識或者是本單元大的知識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哪些知識,也要分析學生需要具備哪些生活的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已經具備這樣的知識和經驗。例如:在數學上有一章內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講一個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以一個顧客到金店買金項鍊為例引入,這樣的例子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對待所有顧客。另一方面高中學生沒有幾個有到金店買過金項鍊的經歷,學生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説得更加直白一點,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故弄玄虛,三維目標沒有達成。

每一個老師在接手一個陌生的班級的時候,都應該向以前的該班教師請教該班學生的該學科的學習狀況,學生在認知方式與認知習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新教師還可以通過適當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該學科的教師授課方式的建議,瞭解學生在該學科的知識儲備等情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備課本應該做到:備課之前通過學生的座談或是個別的談話的形式瞭解學生詳細的情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框架,學生所需學習的東西,換句話説要知道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通過學生的作業留言的方式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提問、追問、交流、討論”等方式時刻關注學生帶餓學習動態。

學情分析具體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幾個問題:

(1)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學生如果不具備時,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可以彌補,如果彌補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具備了,應該回憶什麼?)

(2)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學生是否已經瞭解新課的有關內容,瞭解了多少,達到什麼程度,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教師在課堂上要如何點撥和引導才達到較好的效果,如何確定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4)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亮點或學生的興趣。

3.關於學情分析的一點説明。

在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師的每一堂課一定要認真做好,並落到實處。只有有了詳實的學情分析,才有高效課堂的構建。也許我們有不少老師會説:我都教書這麼多年了,從來就沒有做過學情分析,看我還是教出了比較優秀的學生。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這樣的老師是做了學情分析的,以前不是在提“備課時一定要備教材、備學生”的説法,其中被學生就是學情分析的意思。現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師生一起成長,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改中不斷地獲取自己學要的養分。

基於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 篇九

1、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吸引學生,提升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自覺地增加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投入,同時適當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在進行政治課的學習指導,以有效彌補學生對政治課投入的有效時間不足的狀況。

2、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率,把學習和教學任務有效地解決在課堂上。把課堂作為提升思想政治課成績的主要渠道。從評卷中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課內知識掌握的不夠好,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現在的高一學生在國中時,政治科考試基本上是實行開卷考試,對背書不習慣,而本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相當一部分課內知識就是需要背,需要記憶的。為此,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改變教師主講的習慣,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去讀書、背書。教學過程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夯實基礎,注重書本進行系統複習。

3、注意平時練習的講評,啟發學生的解題方法、思路和技巧。加強對練習和作業的檢查和落實,督促學生把對政治課學習任務的完成主要放在平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明確告訴學生,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是一般,哪些內容是強化記憶的,哪些內容是重在理解的,讓學生明確本學科努力的重點和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4、加強對學生應試的指導。如選擇題可以指導學生對選錯的進行分析,哪些是對課內知識不理解的,那麼要及時看書;哪些是粗心大意,沒有認真審題造成的失誤,對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失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加以改進。另外要在課堂上加強紙筆訓練,做到有講必有練,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或者是方法。對於主觀題,可用一些典型的示範題作藍本進行剖析,進而提高學生審題、解題能力。

5、作為政治課教學要做到密切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以達到對書本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解決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