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5.57K

【説明】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為本站的會員“pxx2ljs”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

共產黨員就是講奉獻!沒有落後的羣眾,只有素質不高的幹部。我越發欽佩比“芝麻官兒”還小得多的最基層幹部,更對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伯伯”油然而生敬意。人説“長征是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鎮村幹部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户,他們就是現代紅軍,就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忠實踐行者;百姓積極行動,以幹克難,脱貧致富,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1

為全面檢驗各地脱貧攻堅突出問題的整改成效,進一步核實準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户基本情況,我省開展了大學生“情牽扶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我校積極響應號召,派出56支隊伍,對湘西保靖,永順兩縣進行扶貧調查。

我在劉國華書記的帶領下,參與了所屬保靖縣的塗壩村,堯洞村,仙仁村,三村的扶貧攻堅情況調研。

備註:環境與資源學院委派劉國華書記,李曉鷹老師,章壯宇老師帶領六位同學,分成三個小組進行調研。遺憾的是我們小組和另兩個小組不在一個鄉鎮。

一、基本情況

沿着彎曲的盤山路,隨着車子的因為道路不平而產生的抖動,我們穿過黃塵,來到了塗壩村。

這個村算是在偏遠的山裏邊,來的路上便感受到了山路的兇險。村裏的山路不算寬,會車的時候讓行都不方便;彎道很是刁鑽,不是本地的師傅可能也開不進來,幸好近兩年公路得到了硬化,更好走些了。村裏水電基本都有了,但由於合併了村,總的來説居民的分佈較為分散,山上山下的村民聯繫應該不是很多。

第二個村是堯洞村,這裏情況好些,靠近一條新修的公路,但到户的道路卻沒有上個村好。居民們也住的相對集中,村裏的商品銷售點更大,還有了一些小吃攤點。

第三個村是仙仁村,那裏真的是大山深處。這裏的住户相對散落,人口也沒有上兩個村多,電都有普及了。縣扶貧辦在這裏駐村,但真的是太偏遠了,什麼都不方便。

總的來説,初次來到少數民族聚居地,並沒有傳説中的那麼有民族氣息。那些陳舊的木房子雖然是我以前沒見到過的,但讓我感受更多的是貧困。

我們在村幹部帶領下一家家地走訪。幾乎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在家裏,老的身形襤褸,手拿木棍,背上揹着大竹簍;小的有些光着臂膀,皮膚被曬得黝黑到處亂躥。房屋都是木板房,多數是老房子了,有的甚至已經歪歪斜斜。他們簡單的種些農作物——玉米,水稻,但收穫就不方便了,要肩扛手提,而道路崎嶇不平。每天忙的是莊稼的護理,家禽家畜的好壞,那些貧困户家裏勞動力又少,收入微薄。

但讓人欣喜的是,每個駐村幹部都很負責,大家都對扶貧工作比較滿意。像塗壩村的駐村幹部,從與老百姓交流來看,大家都很感激他;仙仁村的一個縣扶貧辦幹部,更是能説出每一户的家庭情況。雖然基層工作很難做,但他們都在堅持,他們戰鬥在扶貧攻堅的一線上,他們是扶貧工作的中流砥柱。

備註:塗壩村駐村幹部王世華,堯洞村的駐村幹部彭圖羅,仙仁村的駐村幹部周光明、田花。

二、感想

這次實踐活動真的很有意義,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

我也是農村出生,明白農村生活的艱苦。但和他們比起來,我的家鄉真不能説貧困。我居住的小鎮,可能只有在十年前才有那樣灰塵漫天的公路。在我們這裏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他們在建設家鄉,老人也基本不用幹重活。保靖的貧困村不一樣,他們的一些老人仍要做着一些繁重的農活;小孩子無人管教,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對於他們來説,我是幸福的。應當要做的,是把握現在的條件,努力拼搏,為社會和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於這種情況,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關注湘西貧困地區,去給它帶來着長久的發展。別人的幫助都是次要的,自己還是要想辦法脱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老一輩沒有可能那個動力去脱貧,但是年輕一輩還是要努力擺脱貧困,同時要讓他們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這裏面文化教育就顯得很重要了,要把年輕一輩的奮鬥精神激發出來,以他們對家鄉的感情為紐帶,以自身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素養為基礎,帶動家鄉的發展。政府應該努力給他們搭建平台,不能讓有志之士有心而無力。當地的教育問題很突出,好多扶貧公式牌上都有關於上學而導致貧困的原因。

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不懂得感恩的人會把它當作理所當然,這樣的效果就會消極了。如果有人把政府當兒子,吃住都靠政府,有問題就找政府,而不是自己去努力解決了,那扶貧工作還有什麼意義啊。所以,在為百姓謀福利的時候,也要説清楚政府為他們做的事,這些事,是為了建設國家,但不是理所當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希望我國所有的貧困地區都能在黨的帶領下脱貧,致富!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2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以來,押馬村、柳樹坪村、沙灣村幹部羣眾“精準扶貧”的弦就一直緊繃着。2017年7月20日我們“情牽脱貧攻堅”湘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調研小組從千里之外的湘潭來到了碗米坡鎮。

經過十天的調研工作,我看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十天不只是調研十天這樣簡單,它也是我現在對生活態度的對照。

這十天我不僅看到了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寫實畫作的簡捷灑脱、《血色湘西》的蕩氣迴腸、自然留給湘西的青山綠水白雲、先祖留給湘西的木質結構的吊腳樓……,還看到了湘西人們為了生活辛苦勞作的一幕幕,更觸動我的心絃。

這時,讓我為你們分享這一幕。一位80歲的老奶奶為了補修好房頂上的漏洞,把瓦片一塊一塊、整整齊齊的放在揹簍裏,然後從山下背到山頂上,我們用沉重的腳步走到老奶奶的跟前,用顫抖的聲音對老奶奶説:“奶奶,你這是背到哪裏去啊?你家裏人呢?”老奶奶用一口吞吞吐吐的湘西話回答我們:“要背到山上去啊,家裏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老奶奶慢慢的一步一步的遠去,看到這一幕我們的心很沉重,肩上的擔子更沉重。

這十天我聽到了很多聲音,有土家姑娘温柔婉轉的歌聲,小橋流水的潺潺聲,村民用船槳擊打着水面聲,森林裏鳥兒對唱的歡歌聲,晚上一片蛙聲、蟬聲相混合就好比集市的熱鬧景象,聽的聲音還是百姓對政府的讚美聲。

當我們在問村名“你對當地的扶貧滿不滿意呢?”這個問題時,村民的回答都是:“國家政策好,哪有什麼不滿意的嘞?”就好像他們先前就商定好這樣回答似得。國家幫百姓修馬路、新修房子、搞搬遷、搞開發,讓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所以百姓對政府讚不絕口。

這十天,在碗米坡鎮的所見所聞所查甚是讓人心寒,更是讓人深思。

一、家中有孩子讀書,學費支出較大。

二、除了農作物,無其它收入來源,由於家庭經濟收入比較單一,山下村民主要以種植收入為主,山上村民主要種植玉米,糧食需要去集市購買。

三、由於其文化程度較低,老人在家中農務,年輕人長期外出務工,沒有資本從商,缺乏經驗和技術,致富的觀念淡薄。

四、村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理所當然。

五、自然災害長髮生,對當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六、因病、殘致貧。

七、交通嚴重落後,物價昂貴。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因交通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人們要發展,首先先解決貧困原因。讓人們過上好日子,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人民政府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種植一些高價值,高價格的農產品,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努力普及國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國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想要真正帶動貧困區的經濟,國家必須加強貧困區的交通建設,讓貧困區與外面連接更密切,還需引進項目讓貧困區百姓一起致富。

在這幾年,柳樹坪村、押馬村、沙灣村幹部們的努力下,三個村子的扶貧情況有明顯的成效,如:政府幫村民改造房子、新修馬路、安裝自來水、將山上的村民搬遷到縣城裏、在當代發展高效農業(大棚)等等。希望湘西能儘早脱貧,希望中國能在2020年全面達到小康社會。

這十天我學到了很多,不僅在帶隊老師身上學到了為人處世、工作認真;在同伴身上學到樂於助人、吃苦耐勞;而且還在湘西人們身上學到了對生活艱苦不懈的態度與精神。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3

為了檢驗我省各地的扶貧工作成效,使我省精準扶貧檔案更加完善,脱貧攻堅作戰圖更加精準,精準幫扶工作更加有成效。經省政府的研究決定組織高校大學生在暑期開展“情牽脱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

湘潭大學在這次活動中共組建了91只調研隊伍275名老師和志願者參加,深入調查湘西保靖縣和永順縣兩個縣的鄉鎮地區的貧困情況。環境與資源學院在這次活動中共派出了三名老師和6名同學組建了三隻調研隊伍赴湘西調研,我們學院的三隻調研隊伍的帶隊老師分別是劉國華書記、張壯宇老師以及李曉鷹老師。

我所在的隊伍是由章壯宇老師帶隊,赴保靖縣碗米坡鎮的柳樹坪村、沙灣村以及押馬村這三個貧困村做調查。

當大巴到達保靖縣時已是下午。烈日當空,一下車,一股熱流撲面而來,我心想着這十來天註定不一般。在保靖縣政府開過大會做簡短培訓後,我們便不作停留馬不停蹄地趕往我們扶貧調研的第一站——柳樹坪村。

去柳樹坪村的鄉鎮中巴車在整潔乾淨的柏油路上驅駛着,在車上的我們只注意到了乾淨的柏油路以及柏油路旁那秀麗的水光山色,初來乍到的新鮮感以及這秀美的湘西美景讓我無暇去猜想接下來所見聞的。到達柳樹坪時,已是傍晚時分,太陽快要西下。立刻開展調研已經不便,便在賈村長家吃過晚飯在村委會住下。接下來兩天便是調查村委周邊的兩個組。在這兩天的調研中看見了不同家庭的不幸與貧困,也聽見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户賈姓人家,丈夫在修水電站的時候不幸身亡,從此家中的頂樑柱倒了,所有的重擔落在了一個婦女人家身上,撫養小孩讀書,照顧年邁患病的公公。在我們調查的時候也能發現這是一位懂的生活的女人,即使生活貧困、房屋破舊,但依然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乾乾淨淨。而我們作為一個調查者,憐憫同情根本無濟於事,而對他們的幫助就是真實地記錄情況,向上反映。通過這兩天以來的觀察,柳樹坪村的這兩個組的村路建設比較好,家家户户都能通,而且都能用上自來水。但是柳樹坪這兩個組的貧富差距較大,家庭富裕的活着小康生活,家庭不幸的貧困潦倒。而在山裏邊兒的普溪組卻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第三天我們進去普溪組,這裏組裏各家各户基本一樣,破舊的木房,崎嶇的小路。每家每户都有病患全是是貧困户,有各種各樣致貧的緣由。

在這三組調查完以後,柳樹坪的調查也就結束了。村長的全程陪同讓我們的工作方便很多,村民們的淳樸和熱情令我印象深刻。總結這個村的特點就是交通比較便利,村路修的比較好,人均自來水有保障。但柳樹坪村的貧富差距較大,貧困户較多患病且無錢醫治,房屋被白蟻蛀蝕。

在柳樹坪村的調研結束後,我們便立刻趕往了沙灣村,沙灣村在柳樹坪村的上游,對面就是首八洞民族特色村,美景自然沒有話説,沙灣村的村民住的較為分散,所以在沙灣村的調查分為兩個部分,即為山上和山下。但還分為兩個地區,所以在沙灣的調查比較艱難,要爬兩次大山。山下的村子情況較好,村民們出行都比較便利,貧困程度也輕一點。所以到達沙灣的下午我們就把山下傍水的貧困户給調查完了,第二天由於當地趕集十點多我們才開始上山,揹着水帶着資料開始爬山,烈日炎炎,村祕書領路,一步一步向上爬,藿香正氣水都喝了好幾瓶,在半山腰遇到了趕集回來的村民,他們背上的揹簍裏邊全是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米以及生活用品,他們住在那山上,農作物不好種植,所以只好拿微薄的收入換取必需品。種植得最多的還屬玉米,沒有產業,沒有固定的收入。當我們到達山上時候已經下午兩點,山上的人家也基本一樣全是木房子,破破爛爛,村中也基本都是老弱婦孺。在調查過程中有一幕讓我們所震撼,一位杖朝之年的老奶奶揹着一大簍的瓦片顫顫巍巍的走着,為了修補她家拿破舊的屋頂,心中感慨萬千。當我們調研完山上之後下山已是黑夜。沙灣的第三天看見的都一樣。

在沙灣村這四天以來,給我的總體感受就是:沙灣村的風景秀麗,可以發展旅遊,而且沿河可以捕魚。山下的人完全可以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好起來,但或許是因為成本問題,亦或是思想上的落後,人們根本沒有將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給利用起來。

押馬村,與柳樹坪村隔河相望,全村有三組共三百多户人家,其中貧困户七十多家。這是我們調研的最後一個村,相對於柳樹坪和沙灣村來説,押馬村整體來説相對好一點,但同樣的依舊有貧困的,我也不一致列舉,因為貧困的根源都一樣。沙灣的貧困户比較少而且相對集中,所以我們花了一天就弄完了。

通過這十來天的對這三個村三百三十八户貧困户的調查,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貧困户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這些貧困户中,多半為老人婦女兒童以及殘疾人,其中患病的也多,勞動力少且長期在外。有想要經商或者從事產業發展的也難有成本支撐以及技術指導。白蟻等自然災害致使房屋破舊。且村中無學校,孩子上學一般都要去鎮上或者縣城,需要租房陪同,教育成本大。且個別貧困户的思想因為政策的保障而越加落後,整天無所事事即使能做也不做,等着政府救濟。

我想,這些問題致使農户帶上了貧困户的帽子,且想要摘掉這頂帽子也並不是每人補助多少錢就能摘掉。各個鄉鎮應該解決其根本問題,對貧困的家庭進行產業幫扶,開發項目,培訓技術使村民們不閒着。且大力加強思想上的教育,不能整天只想着國家的政策福利,政府的救濟,而是應該自己動起來致富。在教育這一方面需大力扶持,只有小孩教育好了思想才好先進,才會有機會走出大山,摘掉貧困户着一頂帽子。

十來天的奔波跋涉,走遍了個户人家,看見了村裏人家的淳樸與善良,也見到了貧困疾苦。只能感歎這世間的幸福一樣也不一樣,這世間的疾苦各不相同又如出一轍。我願這湘西秀麗的山水被世人所見,湘西的貧困户也越來越少。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4

記得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到過,我什麼也沒忘,只是有些事適合收藏。不能想,不能説,但不能忘。如果真要問我此去湘西精準扶貧調研回來後的感受,我就想用這句回答,風景美到無法勝收,民情純樸到大方舒適,貧困可到居無定所温飽尚待,但精神堅定到可上高空九萬里。

第一站,迎豐村。

才一開始時,我就知道這一次應該不容易的,但因為家裏也是村子裏的貧困户,所以並沒有多大擔心,感覺就會跟我回家一趟一樣,然而,當我們的步子邁向我們的第一站時,迎豐村,在迎豐村賈村長和賈書記帶我們挨家挨户的拜訪下,第一户人家的破落就讓我深深感歎,家裏兒女不在家,户主本人耳朵聽力不好,户主配偶又患有精神疾病,兩人蝸居在一方小小的木製老房裏,家裏可以看得過去的就是那台電視機了吧,他一聽到我們是來做扶貧調查的,就激動地説着,雖然語言交流不方便,但我能聽清的是,滿意,國家的政策好……一系列的肯定之詞,頂着烈日,我們跟着賈書記一家家的訪問着,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老爺爺,從第二户人家就一直跟着我們,一直走了十幾家,最後到他家之時,書記跟我介紹到,户主就是他。我其實早有預料到老爺爺家境應該是不太好的,畢竟他上衣都已經補了十多個補丁了,但是真的看到實際情況時我還是有些震驚,一棟破爛的老式木房,沒有門,兩邊用木板釘着用來擋風,廊前堆積着柴木,家裏一件電器都沒有……老爺爺在回答我們問題時,我不自覺有些淚目,他説,我無兒無女,可日子還得要過的。

中國如今的貧窮沒有顯山露水,富裕的就能流油,貧窮的也能露骨。露骨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了底氣,沒有了勇氣。所以我打心底裏佩服這位老爺爺。感歎是會有的,我們的工作還要繼續,就是這樣跟着村長和支書的步伐挨家挨户的去調查訪問,我聽的最常見的是“滿意,那有什麼不滿意的嘛”,深深感受到了政策的深得民心,可村裏難得有人説上一句,不能總靠政府,脱貧還是要靠自個兒的。難以想象,一位七十多的老奶奶説出這麼一番話,覺悟很高。最讓我感動的是工作的第二天,賈書記沒吃早餐就匆匆和我們一起出發,在把關山組的任務全部完成後,賈書記才邊吃早餐邊和我們趕路,她説,工作時吃早餐不好,影響不好,羣眾可能不太舒服。瞬間覺得她很偉大,直接服務於羣眾的基層幹部最辛苦但最有影響力,我在想,有這樣的村幹部,村子未來想來也不會太差。大暑之日,真的難熬,我們完成任務後,只能在村委會填好表格資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名不虛傳。

一個村子工作結束,其實我還是有些不捨的,因為這意味着你要和幾十户人家的艱難困苦揮手告別了,賈書記是村裏一個連任的書記,所以她工作態度和處事方式絕對深得人心,現在的基層幹部,得既要與時代接軌,也要懂得底層人民的貧情,既要沉的下氣,也要穩得住心。“苦難各異,歡樂大同”,這是我最直接的主觀感受。一個村子的任務結束,讓我思考了很多:扶貧只是一個物質上的政策,短暫的資助總是杯水車薪的,想不勞而獲之人中國千千萬,但這樣的人永遠脱不了貧的,靠政府靠國家永遠不如靠自己來的實在,很多時候扶貧給了人們一種錯覺,讓人覺得現在自己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就已經很滿足了,所以很多青年人的鬥志都被消磨,一腔熱血也儼然熄滅,精神扶貧更重要,文化發展比一味地經濟發展似乎要更有成效些。

第二站,白雲山村。

在迎豐村就聽説過了白雲山,保靖第一高山,海拔八百多米。湘西多山,可南北走向的白雲山如一條蛟龍蟄伏在保靖西部的大地上,風光無限。它是國家自然保護區,我當時就在想,風景肯定養眼,可全然沒想到工作開展的困難度,開車上到半山腰,就得下車,乘三輪車上坡,我是乘着白雲山村田村長的車子上去的,山路崎嶇,路途遙遠,長在道路上的荊棘我已經見怪不怪了,車子顛簸的太厲害,我裝包裏的兩瓶水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給抖掉了,當時瞬間佩服村長的車技,在那樣的上坡路都能穩穩控制,車子一停下來,下半身全部發麻。真的是比過山車還要驚險和可怕。上面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大約一半不在家裏外出打工去了,而在家的無一不是老人婦孺,貧窮度真不用説了,恐怕迎豐村最貧困的到這兒恐怕就是一般了,因為白雲山是自然保護區,不能修路,所以物資運輸極為不便,山上人們下山一趟得費好大勁,交通和水源是他們貧困的最直接的原因,但他們對扶貧政策是極為滿意的。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招待我們,下了坡後,我們就在村長的帶領下挨家挨户地上門去調查訪問以高質量和速度完成到段時間的任務。

吃飯時,村長和我們閒聊到,白雲山很美,但是對村民來説,它的交通太不便利了,那坡上的路隔不了多久就得去砍樹和草;他還説,前幾天才去砍完,砍了一天,身為村長,他不願去叫村民幫忙,但他又説,只要他去叫,村民都會樂意自願來幫忙。我想正是因為他的認真負責別人願才意無條件聽命於他,這恐怕也是他堅持要做好一個基層幹部的原因吧。他自身家庭條件不好,還得供小孩上大學,微薄的工資根本不夠一家人的開銷,但他依舊把村民放在首位,依舊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並努力做好它,這也是他們偉大的原因吧。我打心底裏敬佩他們。白雲山村,由三個村合併而成,最遠的一個組要坐車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中間山路又何止十八彎,這麼大的一個村,村幹部根本就不好管理,更何況有些幹部沒有車,到了那兒,天降大雨,但又有太陽,又沒彩虹,當真奇怪。村組雖遠,但湘西民情還是存在的,他們依舊笑臉迎人,熱情地招呼我們坐,拿出自己種的瓜給我們嚐嚐,好像我們不是去調研的,而是去走親戚一樣。村子大但我們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任務。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户人家,當時我們和鎮上的領導一起去走訪的,那户人家很貧困,屋子破爛不堪構成局部危房,但針對政府的危房改造的一些補助,她仍覺得不夠,政府出材料費,她只要出出工,但她不樂意,她想的是,她一個女人家,家裏又只有老人和孩子,能不能不插手,完全讓政府幫忙搞好房子……我當時就在想,想不勞而獲活該貧窮!貪心不足蛇吞象,富裕是靠自己一點點積攢起來的,自己什麼都不做談什麼要脱貧?依靠政府就像是寄居籬下,就算籬再大再穩終究沒有自己那麼可靠,我也是貧困户,但我深諳此道。

酉水河畔的陽光縮影慢慢消散,我們開始了返程。希望山重水複的白雲山,柳暗花明在新世紀的歲月裏。

第三站,猛科村。

猛科村,與前兩個村不一樣,它是陽朝鄉的,來往那兒的路太過狹小,又蜿蜒曲折,當時又太陽高照,險些中暑。村子人口比較集中,這個組與另一個組的距離只有一里路的樣子,當時由駐村幹部和支書帶我們走訪,這兒相對白雲山村情況就好多了,兩三層樓房隨處可見,所以工作開展很順利,支書家裏是衞生室,她丈夫是個赤腳醫生,經常上門去給人打針,也有人上門來找他鍼灸,據説他當時醫活過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有神醫之名。這個村子的走訪工作完成後,我覺得,脱貧攻堅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脱貧之後還有一個如何致富的問題,更需久久為功。在這個過程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對於扶貧來説,扶志與扶智更重要、更根本。扶貧的關鍵不僅要解決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目前遇到的種種困難,更要激發他們自立自強的精神,鼓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家庭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要達到這一目標,大力開展技術與智力扶貧,尤其是突出抓好教育幫扶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在調研中,我們也高興的看到,一些村組將教育幫扶擺在了首位,貧困地區的脱貧攻堅靠我們這一代,而要真正致富,則需要把精力放在培養下一代上。披星戴月,我們回到縣城。

十天尚不為多,扶貧脱貧之路任重而道遠。就迎豐村,白雲山村,猛科村而言,我發現了致貧的幾大問題。第一,水源得不到保障。迎豐村和白雲山村大都是靠山上的泉水,屬間斷性的,所以當地居民出現沒水可用的情況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猛科村也是靠水缸集水以供生活所需。第二,村裏沒有學校,小孩教育問題突兀。在我們這邊就算村莊裏沒有國小但鄰村一定有,或者有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而在調查的三個村中,沒有一個村裏有國小,鄰村也沒有,小孩全都要到集鎮上上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負擔。第三,人民只靠政府補助導致惰性滋生。村子裏大都是被荒廢的土地,家中青壯年可以乾點農活的,全都荒廢在打麻將上,而不去選擇開荒墾地。

而針對這些,我又有些自己的想法。可以試着在村子裏開辦國小,如三個村裏選一個相對發展較好的村,先隴集資源,建好學校,讓村子裏的資金天平向學校傾斜,一個學校勢必會帶來很多東西,例如,商店,餐飲店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讓教育帶動經濟發展,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在白雲山村,很難解決每家每户的用水問題,白雲山又是自然保護區,不能修路,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嘗試發展不破壞白雲山生態平衡的旅遊業,靠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招牌,成為保靖的標誌旅遊地也是可以想像的。而對依靠政府補助滋生惰性這一問題,我有個不成熟的小建議:不將政府資金直接打到卡里,而是建立一個生產隊,負責危房改造,農田開墾,通過間接的方式去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脱貧。還可以為村子裏的青壯年勞力提供工作崗位。

上面大概就是工作我的經歷和感想。湘西真的是一塊神奇的地方,民風淳樸,這片土地的魅力與神奇再怎麼謳歌也不為過。我第一天工作時碰到了在橘子林裏捉蟬的村民,他們説,這個用油炸着吃很好吃,我想都沒敢想,地方特色我也沒做過多評論。再者,在白雲山村時,村長吃飯時給我夾了兩個黑黑的東西,我問是什麼,他們説是黃蜂,炸的,很有營養,蛋白質很高,但我當時差點就沒倒掉那碗飯了,我自己不能忍受這些東西,以前只是有耳聞,但親眼看到真是心驚。

人們説,湘西多蛇,但我運氣比較好,只碰到了三條,我個人從小到大是最怕蛇的,所以我談蛇色變。在白雲山村時,當車子開到最頂端時,我就強烈要求下車拍照,就站在路邊的石墩上,看着山脈連綿不絕,很多錢就在我的腳底下,伸手感覺碰到了藍天,我是愛山的,尤愛高山,所以我心情極為激動。其實一路上,很感謝帶隊老師李老師,他真的能在不經意間教我很多東西,儘管他很愛看玩笑,但他幾十年的閲歷是在那兒的,很感謝他的照顧,我真的受益良多。我寫日記時寫到的改變,發現很大部分就是他帶給我的。

坐車回來時,我想起來一首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是情。村的脱貧的先鋒隊就是村幹部,正是他們的認真負責公平公正才能消得人間疾苦聲。希望湘西希望保靖能早日脱貧,實現小康,希望我們此去,湘西再無愁苦人。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5

曾有幸拜讀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筆下的茶峒令人神往;曾領略過彩雲之南的變幻莫測,其間的風土人情讓人陶醉;曾激盪過舞陽河的飛湍瀑流,讓我領悟到了水的剛性......但是通過這次參加精準扶貧調研活動品味過湘西保靖縣的風土人情之後,讓我對湘西有了不一樣的印象。

一、大巴車沿着酉水河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駛着,清風拂過,夾雜着泥土的清香,放眼望去,滿目蒼綠,大片大片的樹林儼然排列在對面的山上,連綿不絕。坐在我旁邊的一位當地村幹部告訴我,酉水河被稱為中國南方的水上“絲綢之路”,確實,酉水河彷彿一條絲綢,飄動在兩座青山之間,此番景象,讓我想起了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的“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我沉醉於窗外的風景,經過40分鐘的車程,我們小組抵達了我們的第一站——迎豐村。

迎豐村的村民十分熱情,在炎炎夏日,賈書記和賈村長陪着我們走村訪户,村民更是將他們的熱情化作一個甜瓜、一塊西瓜、一口清泉驅散了我們身上的暑氣。

迎豐村一共有85户貧困户,貧困人數329人,村子依水而建。在我們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家裏只有老人,他們有的或失聰,或失明,或殘疾,他們顫顫巍巍的身軀不禁讓我感到感歎,他們辛勞一輩子,老了之後卻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其中有個老爺爺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身材瘦小,衣衫襤褸,在我們走訪第一户的時候就跟着我們,當我們走訪到他家的時候,這一切讓我始料未及,這個老爺爺住的是一棟老式木屋,房屋的主體已經被破壞,只剩下幾塊木板和油布遮着。當我們詢問這位老爺爺時,賈書記告訴我們説這位爺爺耳朵不是很好,而且患有肺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我心裏不禁一顫。但當我們表明我們的來意時,這位老爺爺很是激動,緊抓我們調研人員的手,眼中閃着淚光...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也是一位老爺爺,這位老爺爺眼睛近視,耳朵不是很好,但是他説他識字,我將問卷遞給他,他一字一字的看,用顫抖的手一筆一劃的在問卷上寫下自己的答案和看法。

經過兩天的時間的時間,我們走訪完了迎豐村的所有貧困户,在最後一天,我們同村裏的幹部以及駐村幹部就我們走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並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及看法。

二、第二站我們來到了白雲山村,這個村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在迎豐村就有耳聞,這個村子由三個村子合併而來,白雲山平均海拔800m以上,是保靖縣的第一高山,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其中珍稀植物有珙桐、紅豆杉等,珍稀動物以雉類為主。

在驅車前往白雲山的路上,由於道路狹窄,而且路面沒有硬化我們只能夠乘坐三輪車上山,一路上的顛簸猶如坐過山車一般,一上一下,並且路兩邊還長滿了各種灌木和荊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劃傷。經過了長達40多分鐘的顛簸,終於到達了山頂,下車的一刻,眼前的景色讓我眼前一亮,羣山延綿,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酉水河蜿蜒在兩山間,山頂上氣温比山下低,而且還有陣陣清風拂過,站在山頂上一塊巨石上,似有一種“遺世獨立”之感。想聽風對雲的情話,但卻痴情於雲對山的眷戀,不肯離去,一個讓雲留戀的地方,我想這大概就是白雲山的由來吧。

在白雲山的走訪過程中,我問村長説:“為什麼不修條好點的路呢?”,村長説:“這裏是自然保護區,不能修水泥路,因此,山上之前種植的茶樹葉也荒廢。”我沉默了,心想:當生態保護遇上人類發展,這個問題該如何去面對呢?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第三天,由於道路狹窄難行,我們乘坐一輛麪包車前往了白雲山村的叒吾組,道路兩邊長滿了灌木和樹叢,不過有幸的是,在路上我們偶遇了珍稀動物竹雞,還看見了大片的獼猴桃園,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叒吾組。組與組之間的路程如此遠,對於管理人員來説,管理起來應該很不方便。在走訪叒吾組的過程中,有一户人家讓我印象深刻,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奶奶已經滿頭銀髮,卻顯得十分精神,爺爺高瘦,精神抖擻,他們的房子之前是屬於危房的,經過危房改造,現在已經煥然新生,當提到對國家的扶貧政策和工作是否滿意時,兩位老人激動的説:“十分滿意,要是沒有國家的政策,我們説不定現在連房子都沒有了。”聽了他們的這番話,心中一股股暖流湧入,我想對於弱勢羣體,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

經過三天的艱苦奮戰,不知道衣服濕了幾次又幹了幾次,我們完成了白雲山的調研工作,在白雲山村,我們發現的問題是道路交通和用水問題,就此我們也和當地的村幹部和駐村幹部進行了交流和討論,並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三、如果説在迎豐村領略湘西的水,在白雲山領略了湘西的山,那麼在猛科村,就能領略到湘西的林。車子駛入猛科村,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的松樹林,它們整齊的排列在山上,好似在迎接客人。

猛科村屬於陽朝鄉,全村貧困户有104户,貧困人口408人,村子居民比較集中,多為平地,丘陵地形。一到達猛科村,我們在村裏赤腳醫生家裏落了腳,村裏的村書記、駐村幹部都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支持,簡單休息之後,我們開始了走訪工作,全村由兩個寨子組成,我們先從距離我們近的寨子開始,猛科村的路沒有了陡峭和崎嶇,村裏的人們個個都洋溢着笑容,他們在路上遇見會打個照面,村子裏一派和諧之景。在走訪過程中,有一位老奶奶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們到這位奶奶家時,她正在吃飯,家中只有她一人,我們表明我們的來意後,奶奶説:“我是一名老黨員了,黨的政策都是從民情出發,體恤民情,但是脱貧致富得靠自己奮鬥。”是啊,自助者,天助之,任何一個家庭的脱貧致富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國家只是輔助你,過於依賴國家的補貼過日子是永遠也脱不了貧的。當我們準備走時,奶奶還極力勸留我們同她一起吃飯,不過在我們的多番推辭之下,奶奶也就作罷了。這位奶奶的覺悟,在我看來,比村子裏的一般人都要高,奶奶她堅信自己才是脱貧致富的關鍵,自身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猛科村的村幹部和駐村幹部的協同幫助下,猛科村的任務順利完成。我們瞭解到,在村子裏,煙草種植業是他們的主要經濟收入,所以如何提高煙草的質量和產量是這個村子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通過走訪三個村子416户貧困户,我收穫到了許多。藉此機會,提出自己的幾點芻蕘之見,首先,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在農村,基礎設施的欠缺是個棘手的問題,交通的不便,自來水沒有保障等等問題較為突出,希望當地政府能夠優先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其次就是教育問題,在農村,教育問題尤為突出,在我們所走訪的家庭中,大部分孩子每天都得前往很遠的鎮子上讀書,這對他們來説,教育成本似乎有點超出他們的預算,還有就是農村教育資源的缺乏;

再者,走訪過程有個奇怪的現象,有些人並不想脱貧,這是自身內動力缺乏的一種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通過生產補償的方式來代替直接給予他們資金;最後,貧困在我國的情況仍然不容樂觀,為了實現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行動起來,去給予社會的弱勢羣體更多的關注和關心。

別了,保靖,你的山,你的水,你的人,我都會銘記於心。

2019扶貧攻堅表態發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