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測量物質密度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測量物質密度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密度》的教學設計 篇一

二、教學重點:學習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三、教學難點: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步驟安排、記錄數據到根據數據得出結果對學生進行全面實驗能力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教師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要測量這個鐵塊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量?怎樣測量?

2、出示任意形狀的小石塊和裝在杯中的鹽水,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和鹽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觀察量筒回答課本第12頁“信息快遞”中的問題;

②學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測固體體積的方法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

2 --- 蠟塊的體積。

②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鈎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着蠟塊和鈎碼放入量筒,鈎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後鈎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實驗並交流結果。

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單位;

2、會用密度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3、學習根據器材設計實驗及採用類比方法進行物理知識歸納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體積的石塊、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相同體積的兩銅塊、體積不同的兩木塊。有關密度知識的文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4 --- 驗來驗證我們的三個猜想,

三、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四、查閲資料,得出結論

師:這種特性叫什麼?是怎樣定義的?

生:這種特性叫密度,定義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五、類比分析,學習密度的公式及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速度學習中,對速度的定義與今天所學密度定義是否有

相似之處,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比較兩個定義,嘗試寫出計算密度的公式,並根據公式得出密度的單位。

六、例題解答,鞏固密度公式及單位應用

例題:一鐵塊的質量是,體積是。

6 --- 類比法,希望同學們注意,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應用。

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應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應當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選擇的儀器,並進而明確實驗的原理。本節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實驗設計能力上,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實驗所選擇的儀器以及實驗要測定的對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並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測定性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並通過實驗學生能根據給定的儀器進行實驗設計、進行表格設計、以及動手操作。本節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較多,通過本節課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用2課時。

8 ---

1、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所拓展。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學生樂於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現象中的規律。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測量和應用;比值定義法的實驗方法。

2、教學難點:

學生親自動手、合作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學習情境設計:

故事情境引入,問題情境引導思考進入探究、合作學習之中。

六、教學媒體資源的設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 ;採用PPT課件;多組實物的天平、量筒、木、鐵;實驗表格。

七、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採用講授法、實驗法、協作式、問題解決式多種策略組合的教學模式

10 --- 必須要向下按着木塊才能把它浸到水裏。這表明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有關,而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水的密度有關。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於密度。如果皇冠裏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樣重量的金子放進水裏,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些實驗:

a.將塗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後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相同,但質量不同。

這説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12 ---

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與與論證: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單位體積的木塊、鐵塊的質量的關係?對實驗表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出:

單位何體積木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鐵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木塊和鐵塊的質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學中為了表示物質的上述特性,將某種物質單位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密度=質量/體積

指導學生閲讀書上的密度公式、單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見的物質的密度。

14 --- 下的半杯鹽水

A.其密度減半,質量減半

B.其質量減半,密度不變

C.其體積減半,密度也減半

D.其質量、體積、密度均減半

4、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A.對於給定的一種物質,它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和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它的體積與密度成正比D.體積一定的不同物體,它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5、製作飛機應儘可能的選用密度 的材料,製造電風扇底座應儘可能選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塊金屬,質量為237g,體積是30 cm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 kg/m3,這種金屬是 。若將這塊金屬切成兩半,則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單位換算:

30ml= cm3= m3

16 --- 大 D.以上説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裝的水,那麼用它最多可以裝酒精

5、體積和質量都相同的鋁球、鐵球和銅球,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鋁球可能是實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B.鋁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也是空心的

C.銅球是實心的,鐵球和鋁球也是實心的

D.銅球是空心的,而鋁球和鐵球是實心的

6、質量和體積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別是銅、鐵、鋁製成,那麼其空心體積最大的是

A.銅球最大

B.鋁球最大

C.鐵球最大

D.無法判斷

7、關於密度,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密度是物體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它的大

18 ---

20

《密度》的教學設計 篇二

【理論支撐】

1、在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運用皮亞傑的建構主義: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也應用了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

2、新課程理念中,科學探究是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期望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故而對物質的特性——密度進行探究,在學習密度知識的基礎上,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徵,體驗科學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 3.瞭解密度的單位,會查密度表,瞭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教學重難點】

1、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以及密度的測量。

2、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前延伸

(一)思考下列問題

1、什麼是物質的特性?説出物質的特性有哪些?

2、説出水、木塊,鐵塊、鋁塊的特性有哪些不同?

(二)討論與交流

怎樣區分表面被塗成相同顏色的鐵塊和塑料塊。設想盡可以多情況,設計可能多的方案。 課內探究

(一)

情景導入

我們可以根據物質的特性來辨別物質,如一個鐵塊和一個塑料塊,可以根據顏色、軟硬程度來辨別它們。若把它們塗成相同的顏色,怎樣區分呢?學生展開討論,檢查課前延伸準備情況。從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入手來尋找物質的另一個特性。

【設計思路:區分鐵塊和塑料塊的方法很多,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學生有話説,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提出了一些方法,老師通過簡單的實驗來加以否定,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思考,提出新問題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發生衝突,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

1、提出問題: 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6.4 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2.猜想與假設

通過比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體積、質量,比較一個小馬鈴薯和一個大馬鈴薯的體積、質量,學生能夠猜出同種物質組成物體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通過回憶上一節“測量一個金屬回形針的質量”,回形針的數量增大一倍,質量也增大一倍。根據生活經驗兩袋鹽的體積是一袋鹽的體積的兩倍,兩袋鹽的質量也是一袋鹽的質量的兩倍,啟發學生測出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設計思路:“同種物質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學生是有體會的,“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一猜測,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應加以鋪墊。】 3.設計實驗

本活動的目的是驗證由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體積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研究的對象是大小不同,形狀規則的長方形鐵塊好塑料塊。要求學生帶着思考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思考題:(1)需要直接測量哪幾個物理量?(2)用什麼儀器來測量?(3)如何測量?(4)測量中需要收集哪些數據?(5)設計什麼樣的表格?

在學生討論設計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形成下列共識: (1)所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2)測量質量需要的儀器是天平。

(3)而鐵塊與塑料塊的形狀是規則的長方體,所以可以通過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後計算出它們的體積,需要測量的儀器是刻度尺。 (4)具體的實驗的步驟:

①調解天平,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將物體的質量填入表格; ②用刻度尺測量該物體的長、寬、高,算出物體的體積並填入表格; ③計算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並填入表格。

測量對象

質量m∕g

體積V∕cm

3質量/體積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塑料塊1

塑料塊2

塑料塊3

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巡視,收集相關信息。 4.分析論證

(1)指導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別作出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和體積關係的圖像,其中縱座標代表質量,橫座標代表體積。提示:物體的體積為0時,質量也為0,也可以作出一個點。

(2)針對圖據圖像進行,分析論證。

形成共識: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要求學生計算出,表格中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由計算結果引導學生髮現: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設計思路: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學生也能得出結論。學生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圖像,更能形象、直觀反映出質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三、梳理教材 1.密度的概念

(1)學生帶着思考題,閲讀教材中P9,相關“物質的密度”的內容。 思考題:①密度的定義、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單位是什麼? ②密度單位的讀法,密度單位的換算。

(2)組織學生彙報思考的答案,瞭解單位體積的內涵,領悟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單位等。

2、查密度表

(1)學生仔細研讀密度表,學會查密度表。 (2)通過密度幫助學生認清這些內容: ①固體的密度是不是總大於液體的密度?

②不同物質的密度是不是一定不同?

③同種物質不同狀態下的密度不相同。 ④知道密度的物質的解釋。

五、交流提升

針對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引出密度的應用——鑑別物質的種類。

六、有效檢測

1、木塊的密度為0.6×103㎏/m3,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盒裝純牛奶的體積為

m3.若該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則牛奶的質量為

kg.喝掉一半後,牛奶的密度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單位換算

水晶的密度是2.65g/cm3=_________㎏/m3

《密度》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並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教學重點: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並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教學準備:天平砝碼,木塊2個,石塊2個,量筒,水

一、新課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分、鑑別不同的物質。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這節課我們來學生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

二、新課講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據如下:

質量(克)

體積(釐米3)

質量/體積 (克/釐米3)

木塊1

5

10

0.5

木塊2

10

20

0.5

石塊1

10

4

2.5

石塊2

20

8

2.5

(2)分析數據

a.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於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於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釐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題:一鐵塊質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係。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説明什麼?

(3)公式 的物理意義。

三。鞏固練習:《同步三練》

四。小結

密度教學設計 篇四

設計理念:

本節是概念教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輸和強加給學生,應通過形象化的實驗,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密度概念,教師僅僅是學生概念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會進行不同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3)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進一步體會

比值定義法在密度概念建立過程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概念建立過程中,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唯物法思想,通過了解密度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利用“比值”定義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本身一種性質”。

教學方法:本課主要採用“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並配合講授、討論、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木塊、鐵塊、鋁塊、銅塊、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觀察桌上的木塊、鐵塊、鋁塊、銅塊,提出問題:用什麼方法區分它們?

學生回答出顏色。(還有其他答案)

繼續引導兩杯透明液體,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學生回答出味道。

繼續提問:除了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分辨物質的方法?

學生思考並回答。

總結: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導入:昨天我買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學們幫我鑑別一下。

啟發:顯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區分,今天同學們會學到一種有效的鑑別物質的方法,也就是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科學探究

引言:那麼什麼是密度呢?下面我們就從已學的質量和體積入手,探究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

(1)出示體積相同的鋁塊和鐵塊,誰的質量大?誰的質量小?

學生回答:鐵塊質量大,鋁塊質量小

接着問:你知道為什麼?

學生髮表意見,總結:因為組成它們的物質不同,所以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經驗判斷:出示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哪個質量大?

學生回答:體積大的木塊質量大

總結: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不同,質量也不同。

2、猜想與假設: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分析論證

通過探究,分別計算每個鋁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並在圖象上表示出來。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因此,這個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質量/體積若體積是 1m3,1dm3,1cm3等單位體積的話,就有質量/體積=質量,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表示單位體積的質量。

(二)密度

1、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根據速度定義,引導學生討論説出密度的定義式。

公式: 密度=質量/體積 ρ= m/v

注意:(1)ρ的讀法和寫法。(與p的區別)

(2)密度公式適用於固體、液體、氣體。

展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相同物質的密度相同,與其質量和體積無關。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3、單位: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決定的,是複合單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書)

討論説出“kg/m3”這個複合單位的讀法及物理意義。

若質量的單位為g,體積的單位為cm3,則密度的單位是:g/cm3(板書)

展示:單位換算1 g/cm3=1000 kg/m3

學生練習做題。

學生查看小資料,瞭解常見物質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質?最小密度的物質?同種物質,狀態變了,其密度變了嗎?説明它們表示的物理意義。(記住水的密度)

學生討論交流:如何鑑別金戒指的真偽?

(三)密度的應用

1、密度公式的變形:求質量m=ρV;求體積V =m/ρ

2、看例題,然後出示變式習題:

展示:例題

學生做題,講解,點評學生做得情況。

【想想議議】一卷細銅絲,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長度?需要什麼器材?如何測量?如何計算?(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啟發,提示一下學生)

判斷金屬球是實心還是空心。

展示:例題(時間問題,可以課後做)

三、小結

以板書內容為綱,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密度的知識,它是這章最重要的一個物理量,我們經過實驗知道了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則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種物質的一種屬性,什麼屬性呢?就是單位體積的物質的質量是多少的屬性,這對於區分不同的物質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把這個比值定義為密度。其公式、單位和單位的換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來的。

密度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説的密度一節屬於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包括了後面所有八章的內容,它們形成了經典力學的初步知識。眾所周知,經典力學包括了質量、時間、空間三大基石。八年級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基本具備了絕對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因而第七章第一節開始就進行絕對質量觀的教學,第三節的密度是對質量認識的進一步延伸,是對物質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探索。

再從本節的編排看,課本首先從第二節的實驗入手,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如何鑑別不同的物質?接着用實驗分析、歸納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後是密度知識的簡單應用。這種方法,體現了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教學理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學習一點研究問題和定義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現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現,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教學重點 根據大綱及學生實際,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是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由於八年級學生邏輯思維正處於發展初期,如何處理實驗中的數據進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教法 本節有關密度的知識都是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來的,因而本節課着重採用實驗探究法。

學法 學生要想正確的從實驗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們必須掌握數學法、分析法、比較法和歸納法

教具準備 每兩人一天平,砝碼,體積不等的兩個木塊和兩個鐵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我還製作了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1、激趣引學

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是新大綱規定的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課前我設計了一個來源於生活中的趣味實驗,如何鑑別水、煤油、酒精和醋?並讓他們總結辨認的依據,當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顏色、味道等特性鑑別物質時,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我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着手,拿出上節課測量過的體積相同但外表被我塗成了相同顏色的銅、鐵、鋁讓學生辨認,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綱要求:實驗不僅是物理教學的手段,它還是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了每兩人一組的分組實驗。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實驗中,當學生測出了質量與體積之後,我改變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學生計算m/v的編排方法,鼓勵學生自己處理實驗數據我提出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根據測出的質量和體積,仍然能得出什麼結論?面對這樣的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根據認識心理學,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到直接利用這些數據去尋求某種規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樣的結論,還有部分學生,他們可能想到要對這些實驗數據進行運算。當學生討論得出利用m和v可以計算它們的比值時,我用課件出示鼓勵性的評語,並播放一段音樂,以鬆緩剛才緊張的思維。然後引導學生應用數學法分析m/v的含義,利用比較法、歸納法得出密度的概念。並告訴學生: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國中階段的一種重要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我還要引導學生欣賞天平平衡時的對稱美,領會物理學方法的和諧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簡潔美。促使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對物理學的熱愛。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屬於本節的重點,它要求學生能弄清公式的來源,並能記住公式。要記住公式,除了瞭解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量,還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並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在這一部分,我利用知識的遷移理論,設計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問題:①怎樣計算單位體積某物質的質量?計算密度的公式是什麼?②如何用字母表示這個公式?怎樣計算密度的單位?③一木塊,體積為 10cm3,質量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④根據密度的公式,我們能説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嗎?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教師適度點撥,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通過這樣的辦法,加深學生對密度公式的理解、記憶和應用,培養學生規範的解題格式和嚴謹的邏輯思維。這裏通過對公式物理意義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現,形成基本的、樸素的、唯物物理學思想

物理學史 在學生緊張的勞動之後,課件出示“王冠”圖,告訴學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識鑑別王冠的故事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怕困難,積極探索,服務人類的科學思想。

小結

一堂成功的物理課,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物理學知識,還要學生學到一定的物理學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學思想。小結中,我準備先讓同桌的學生相互回憶本節學過的主要內容,讓這些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

知識體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老師再從物理學方法和物理學思想兩個方面着手,總結學生在這堂課中的表現,肯定他們的成績,指明他們努力的方向。體現成功教學的激勵機制。

《密度》的教學設計 篇六

【整體設計】

本節是在學習了密度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密度知識解決計算問題。本節內容是對密度知識的再拓展, 對於密度的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已經具備的密度的有關知識結合數學運算和推理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點撥引導,使學生通過練習、分析、總結、歸納出結論,千萬不要想當然的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對本節例題的教學也應這樣,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方法效果會更好。

教學重點

1、密度的比例計算與空心問題;

2、密度與混合體問題。

教學難點

數學與密度公式結合。

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特點主要採取啟發教學、學生自主練習、歸納總結等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密度公式靈活運用;

2、利用數學知識結合密度進行分析、推理和計算;

3、規範物理解題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習題練習,總結出:密度問題的比例計算是:根據密度公式列出有關式子,列出兩個式子進行比例式;

2、學會利用密度知識分析物體的實心和空心問題。 3.學會利用密度知識解決混合體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充分把密度知識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複習密度概念以及單位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

複習有關密度概念、公式以及單位換算等知識

[推進新課]

師:上節學了密度與社會生活,今天在進行有關密度的計算學習。

一、密度的一般計算

例題一:例題一:一個瓶子裝滿水後總質量是750g,裝滿密度為1.2×103kg/m3液體後總質量是860 g,求瓶子的質量及容積。

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巡視。 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

師生一塊總結密度的一般問題計算方法:就是直接運用密度公式或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並注意未知量的設定符號要用物理專用符號,且用下角標進行區別

二、比例計算

教師:比例計算是物理常見的題型,但是大多數學升的解題過程不完善或不對,怎樣解決此類問題的呢?

例題二:例二:甲、乙兩種物體密度之比是4:3,質量之比為2:1,求甲、乙兩種物體的體積之比。

師:同學們進行練習

生:自己解決問題,個別學生上來展示過程 師生一塊分析

師生一塊總結比例問題解題步驟:寫出有關公式,兩個式子列出比例式子,進行推理、計算。

練習1:A、B兩種物體的密度之比為3:4,質量之比為2:1,求A、B兩種物體的體積之比。

學生當堂練習,師巡視指導。

三、空心問題

師:判斷物體空心與否是密度常見的問題,如何利用密度知識判斷物體是否空心? 例題三:體積為1dm3的鐵球,質量是5kg,問該球是實心還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已知鐵的密度是8.0×103kg/m3 )

學生先自己進行練習,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判斷方法。

有三種判斷方法:第一種;比較密度;第二種:比較質量;第三種:比較體積。 練習2:一個鋁球質量是36g,體積是20cm3,判斷該球是實心還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已知鋁的密度是2.7×103kg/m3 )

四、混合體問題

師:混合體問題是密度常見的問題之一,在實際生活賀生產中應用廣泛,比如合金、混合液體等等

例題四:某合金由兩種金屬構成,兩種金屬密度分別是ρ

1、ρ2,,它們的質量相等,求合金密度。

學生進行探索,然後師生一塊總結解決混合體問題的方法:幾種物質的質量質量之等於混合體的質量,幾種物質的體積之和等於混合體的體積;再利用各種物質的密度公式代入進行計算。

練習3某合金由兩種金屬構成,兩種金屬密度分別是ρ

1、ρ2,它們的體積相等,求合金密度。

[課堂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佈置作業]

作業:

為了測定長江水的含砂量(每米3的江水中所含砂的質量),工作者取江水10dm3,測得其質量為10.1kg。求長江水的含砂量是多少?若長江流量為3×103m3/s, 一晝夜長江流水帶出的砂有多少千克?(泥沙的密度是2.2×103kg/m3)

【板書設計】

一、密度的一般計算

二、比例問題

三、空心問題

四、混合體問題

《密度與社會生活之二——有關密度的計算》 教學設計 張 進 興

密度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選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一節《質量》,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認識質量及其測量儀器,特別是學習使用學校實驗室常用的天平是為後續各節的學習所準備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與今後授課的內容相關密切,是基礎性的一節,也是階段性的關鍵點。所以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第一章已經學習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對於天平這個工具的使用只要講明白應該問題不大。學生的問題主要是生活經驗不足,對於常見的物體的質量他們沒有辦法想象和了解,還有一些物質的尺度比較小或者比較大的話用基本單位來表示可能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一些實例瞭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通過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並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通過對天平使用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使用天平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使用方法,然後讓學生去摸索,假如不這樣做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

教學難點

質量的概念,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為突破難點,通過圖片分析物體和物質的區別,然後引入質量的概念。採用演示加分組實驗法,並用探究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難點。

教法學法

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自主學習法、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給上面的物體分類,並説出你分類的理由?

創設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教學

課堂總結

課堂練習

一、質量的概念

由學生的分類,得出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從而得出:我們身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提問:鐵釘、鐵錘都是同種物質組成的,但是物質的多少一樣嗎?

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學生繼續思考幾個問題:

1、一塊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質的多少改變嗎?(不考慮蒸發)

2、一個易拉罐被壓扁之後,形狀變了,所含的物質多少(質量)變了嗎?

3、在宇宙飛船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體帶到月球上,帶到宇宙飛船中,這個物體的質量會改變嗎?

討論得出結論:

冰塊熔化成水, 狀態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

易拉罐壓扁了,形狀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物塊送入太空,位置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總結: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變化而變化。

二、質量的單位

1、國際單位

2、生活中常用單位

3、換算關係。

質量單位符號: 噸(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質量單位換算: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對常見物體質量進行估算

三、質量的測量

1、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托盤天平

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

觀察托盤天平的結構,並且對照書本的圖記住各部位的名稱。

2、常見的測量工具

四、課堂小結

五、練習

1、關於質量,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水結成冰後,質量變大了。

B、鐵塊加熱後,再打成鐵片,質量變小了。

C、物理課本在南京和在南極時, 質量不 一樣。

D、以上説法都不對

2、宇航員若將一瓶密封的純淨水帶到月球上,你認為這瓶純淨水的質量是增加了、減少,還是不變?説出你的判斷根據。

練習冊68頁知識導航

佈置作業

這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觀察、比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在觀察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過學生的討論思考,並結合前面的內容,這個難點很容易解決,並且學生都能理解,特別是對於到宇宙裏質量也不變這種情況。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些比較簡單的規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單位換算是學生覺得很困難的一部分內容,可以先找幾個簡單的練習做一做,太難的話會打擊學生的信心。

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既提高了他們的常識,又為之後引入天平是準確測量的工具埋下伏筆。

讓學生了解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實驗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測量工具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圖片學生能瞭解到多種多樣的測量質量的先進的儀器。能感受到科學的神奇。

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有個總體的印象。

板書設計

§6.1 質量

1、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符號(m)

2、結論: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質量的單位:

國際單位:千克(kg);

常用單位:噸(t) 克(g) 毫克(mg);

1、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質量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

3、托盤天平介紹。

天平的使用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將遊碼移到0刻度線處。

3、調節橫樑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為止(哪邊輕就往哪邊調)。

4、左物右碼。

5、讀數=遊碼+砝碼。

《密度》的教學設計 篇八

喬澤豐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學業物理中佔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會考題中也經常出現有關密度的計算或實驗設計題。同是它又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後學習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教學應使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來定義密度對國中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因此,新教材在引導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這樣既複習了天的使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教材要求來看,教學大綱與新課程標準有明顯不同。教學大綱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屬於“理解”水平層次,強調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既有“獨立操作”水平層次,又有“理解”水平層次。與教學大綱相比,更加突出實驗和探究。同時對密度知識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利用密度知識進行質量、體積、密度的計算,能解釋簡單的現象,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 通過師生互動,學習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學生用學過的密度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總結密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通過學生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具有的共性———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並用圖像表示等思維方式的培養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

教學模式:實驗引入,設疑導學模式

1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體驗物質屬性;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出密度的單位以及密度知識的實際應用。

五、教具學具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質,如空氣、水、泥土、木頭、巖石、銅、鐵、鋁等。

(教師同時將泡沫塑料、木塊、錫塊、銅塊、石塊、鐵塊、鋁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

師: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

生甲:用軟硬來區別它們。如泡沫塑料、木頭比較軟,而石頭、銅、鐵、鋁比較硬。

師:對軟硬差不多的銅、鋁、錫,我們又怎樣區別它們呢? (出示銅塊、鋁塊、鐵塊讓學生觀察。)

生乙:根據顏色來區別。銅是紅色的,而鋁和鐵是銀白色的。

(教師把銅塊拿開留下鋁塊和鐵塊,指出它們的軟硬差不多,顏色都是銀白色,有時作為零件時,都有相同的電鍍層,然後再追問學生。)

師:你們又如何區別它們?引導: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區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感覺一下輕重。

(拿出一個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分別把兩金屬塊放在兩盤中,讓學生説出哪個是鐵塊,從而引入新課。)

點評: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來判別物質,進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一般物體的體積、質量的大小有不同的情況,該如何鑑別呢? 討論提出:進行實驗測量,去發現質量、體積方面的規律。

學生實驗一:用天平測量具有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鐵塊、銅塊、鋁塊)的質量。

學生實驗二:測量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鐵塊)的質量。

教師指導學生將實驗數據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中,分析實驗數據,概括結論。 實驗一結論: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2 實驗二結論:同種物質,體積不同質量不同,質量越大,體積越大。 教師設疑:對於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二)新課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學生實驗三:測三個鋁塊的質量。最大的鋁塊體積是最小的鋁塊的三倍,較大的鋁塊的體積是小鋁塊的兩倍。同樣,測出體積成倍數關係的三個鐵塊的質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三結論:鋁塊體積增大2倍,質量也增大2倍,鋁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鐵塊體積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也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讓學生把質量和體積的數值作為縱座標和橫座標填寫在座標軸上,描點並且把點連成線,根據所作的圖像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什麼關係。 點評:將測量數據圖像化,直觀説明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關係,以此培養學生用圖像表達信息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打下基礎。

歸納推理:

(1)同種類的物質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引導提問:物體由哪一種物質組成,用質量或體積能不能判別?(學生討論) 師:你根據什麼來 判別?

明確: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於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同一物質,該比值一定;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物質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點評:讓學生探究建立概念,既體會了密度概念建構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屈不撓的科學精神。

2、密度概念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師:這個公式的得出實際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應的運算法則,也就是要求出單位體積的質量應當用除法。所以同學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要學會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 點評:密度的形成過程和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可以使學生了解這類物理量的一般研究方法(在同樣條件下進行比較),以及這類物理量的共同特點(對同一物質為常數,對不同物質一般不同)。

3、密度的單位

教師講述:由密度的公式可以看出,密度的單位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構成。前面我們學過,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所以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符號為kg/m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到另一個單位:克每立方厘米,符號為g/cm3。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是:1g/cm3=1×103kg/m3。

4、密度表

師: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一種重要屬性,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變的。所以科學家對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進行了測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常見物質的密度值。看完這些密度值以後,你有什麼想法或問題?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1)為什麼在氣體密度表的上方有℃(在標準大氣壓下),而固體、氣體的密度表中卻沒有?

(2)在世界上,是不是鋨的密度最大?

(3)為什麼表中有些物質不同,但密度卻相同(比如冰和蠟、煤油和酒精等)?

點評:通過閲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講解第一個問題: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密度描述的是各種物質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所含的質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運動狀態無關。 由於物體在温度發生變化時,體積會發生變化(即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質量不變,所以物體的密度要隨温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物質發生物態變化時(例如水結成冰),密度一般有變化。

上邊這些變化有時比較小,比如鐵塊温度升高,在温度變化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不考慮密度的變化。但有些變化較大,就必須強調條件,比如氣體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條件,是0℃和1個標準大氣壓下。正是由於這樣,我們説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並不是説物質的密度是永遠不變的,它還要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前兩節我們講的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屬性是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質量與形狀、狀態、位置無關。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狀態下。今後我們討論的問題大多是温度變化不大的情況,可以把密度視為定值。

5、例題(課本)

師: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塊花崗巖砌成。碑心石是一塊整的花崗巖,長14.7m,寬2.9m,厚1m,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質量有多少?

4 請同學們完成這道計算題,解題也要按要求寫出已知、求、解、答,單位一律採用國際單位。

(學生練習,教師在學生中巡視,發現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已知:V=14.7m×2.9m×1m=42.6m3, 求:碑石的質量。

解:根據公式m=ρV可以求出質量,必須知道花崗巖的密度。 查表得花崗巖的密度ρ=2.8×103kg/m3 公式中代入數據得:

m=2.8×103kg/m3×42.6m3=119×103kg=119t 答:碑心的質量是119t。

(教師邊講解要求及過程,邊分析巡視中發現的學生計算中的問題,提醒同學今後注意。)

(三)總結擴展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對同一種物質來説,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一個常數。密度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義是1m3的鋁的質量是2.8×103kg/m3。可見物質的密度是用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質量的多少或它體積的大小所決定的。例如一塊鋁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發生了變化呢?沒有,因為當這塊鋁切去一半時,體積變為原來的二分之一,質量也變為原來的二分之一,但m、V 的值即ρ並沒有發生變化。

(四)聯繫實際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物質的又一個特性———密度,關於密度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

生:怎樣判別某種首飾是否是黃金製成的,常見的硬幣是用哪一種金屬做的……

(師生討論,在討論問題的同時,可以加深對密度的概念的理解,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物質的又一個特性———密度,關於密度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

密度教學設計 篇九

課題:密度

[設計意圖]

本節是本章《質量與密度》的第二節。在前一節,我們學習了“質量”和“用天平測量物質的質量”。物質密度的本質正是研究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係。所以從“區分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開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節基於實驗的基礎上學習密度的知識,所以教學方法上引採用分組實驗和講授為主。

知識目標:

1、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2、會查密度表。能聯繫實際應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會計算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能力目標:

1、探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2、經歷密度概念的建立過程,學習建立科學概念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學難點:

1、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密度公式的應用。

教學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3、講授法:

教學準備:天平,砝碼,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或其他的物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和學具]

天平,砝碼,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或其他的物體)

[課前準備]課內小組交流5分鐘

一、複習舊知

如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二 、自學導學(以下內容採取自學的方式,在小組內探討完成並彙報)

密度定義:

計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變形:m= V=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ρ——(kg/m3) m——千克(kg) V——立方米(m3) 説明:密度ρ的單位是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決定的、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kg),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單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質量單位用克(g),體積單位是立方厘米(cm3),則密度的單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2、例題自己做一遍和書中的解法對比 。反思。

3、生實驗:用紙包着一塊肥皂和一塊泡沫的長、寬、厚度一樣,也就是體積一樣,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質量要比泡沫的質量大得多。

4、同樣的兩個燒杯分別裝有體積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卻能平衡,説明它們的質量卻又是相同的。 提出問題:

(1) 為什麼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同?

(2) 為什麼體積不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卻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現象嗎?

(4)通過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