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分析精品多篇

欄目: 試卷考卷 / 發佈於: / 人氣:5.4K

歷史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分析精品多篇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一

一、均率統計

二、試題分析

本試題分兩大塊,(一)是單項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二)是非選擇題,有簡答題16,材料題17、18,探究題19.

這份試題,覆蓋面廣、基礎性強,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中基礎題約佔75%,基本上沒什麼難度,都是課本上的知識點,應用、綜合類試題約佔25%,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拔高、探究。整體來看,試卷中無偏題、怪題。

三、答題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

(一)單選題

8題:李白和杜甫詩歌藝術特色不同的原因在於,兩人生活的時代不一樣,這個知識點,學生教容易忽視。

11題: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課堂教學時,沒有給學生細分。所以,好多學生選擇北宋。

14題:題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會經濟狀況,學生們不能

很好的對三個有效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所以造成失誤。

(二)簡答題和材料題

16題:本題較簡單,考察的都是死知識,但是對於運河開通的影響,有的學生還是答不到點上。語言組織和答案要點的把握有欠缺。

17題:考查科舉制的知識。本題較簡單,主要的失誤在於對科舉制特點的歸納。一方面是學生的歸納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對這個知識點的講授不到位。

18題:學生用事例説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時,語言的組織不當,丟了分。

(三)探究題

19題:學生基本都能拿滿分,答案比較死。失分點主要集中於,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表現上,學生的答案要點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2、課堂上精講多練,空出時間讓學生識記背誦,給方法,給時間,給結構,增效果。

3、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4、加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二

一、選取理由:

七年級學生是剛從國小升入國中學習的頭一年,他們在國小時沒有接觸過歷史課,所以歷史課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新事物,因而對於他們來説培養學科興趣就尤顯重要,並且七年級又是國中三年的基礎一年,所以選取七年級做試卷分析就具有務必的基礎性和典型性。

二、試卷説明:

1、命題意圖:歷史學業考試試題本着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的原則,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透過考試不僅僅僅能夠喜歡歷史課程,並且能夠透過考試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改善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方式,增強其學習歷史課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其學習質量和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2、命題範圍:七年級歷史下冊1――11課資料。

4、試題預期難度:0.70―0.80左右。

5、考試方式:閉卷

6、試卷結構:試卷分選取題和非選取題兩部分。

三、試題結構:

1、試題數量及結構:

2、試題類型及分佈:

從上表能夠看出:

①預期難度與實際考試難度基本吻合。説明本次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是適宜的。

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學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於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歷史學科地位的穩固。

③千渭國中的優秀率到達了將近45%,説明該校對歷史學科教學重視,且該校教師基本上以區級以上教學能手或新秀為主,教師素質高也是重要原因。

2、試題優點

就7年級試題來説,優點是:

①出題人能緊扣課本,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導平時的教學和學習;

②重難點突出,考查全面,準確,提問準確,並能聯繫現實,且題型多樣;

③注重培養情感,試卷中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資料;

④試卷呈現方式出現新變化,出現了辨析題。就整體而言這套試卷,有助於對學生今後學習的努力方向帶給指導,有利於增進7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歷史思維的發展。

3、存在問題

當然本套試題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①試題存在互相提示現象;

②專業味道太濃;

③地方史知識滲透不夠;

④識圖題圖印得不夠清楚等。這將在以後命題中加以改善。

四、學生答題分析及今後教學方向:

1、學生基本功較差。書寫不工整、不規範,錯別字較多。應加大對學生文字基本功的訓練。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張冠李戴現象較普遍。應利用圖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記各種知識點,避免混淆。

3、時間類知識點的掌握不到位。應利用編歌謠等多種記憶方法,強化對這些重要時間知識點的記憶訓練。

4、缺乏答題技巧,不能學以致用。這個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指導,幫忙學生掌握務必的答題技巧,慢慢養成良好的邏輯分析潛力。

5、答題缺乏條理,知識點不明確。要引導學生培養條理清楚的答題習慣。

6、審題不明,歸納總結潛力差,分析問題潛力欠缺,導致答題不夢想。還需在日常教學中,依照課程標準,加強歷史學科潛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三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能力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基於目前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偏題、怪題。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説比較適中。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三個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學校聯考中居第一,較期會考試有較大進步。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增強;部分學生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公正、不規範,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讀圖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綜合分析題34題,對材料一的兩幅圖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不能由漢陽鐵廠想到洋務運動。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34題第二問,戊戌變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學生回答的是內容,這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5)複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特別是6、8、11、13、21錯誤率高、材料題31(4),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複習過程中不紮實,沒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四、改進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2、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能力。

3、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4、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5、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歷史試卷分析 篇四

一、命題思路

本次高二歷史期會考試考查形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分值為100分。試題題型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非選擇題分值為52分,整套試卷難度適中。

二、命題立意

以考查基礎內容為主,兼顧能力考查。以會考説明為參照,突出強化基礎知識的運用,通過一些考查遷移能力試題的'設計,引領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以適應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整體安排。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問題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題中,很多學生不會尋找關鍵詞。

(2)答案中缺少關鍵字。有的同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塊,可是有很多是無關緊要的話,在有限的時間裏要老師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關鍵語句、關鍵詞。

(3)基礎知識不紮實。有的選擇題和書本上一樣的語句表述,可學生仍然做錯,可見基礎知識非常不紮實。

(4)答題不規範,沒有格式。歷史答案一般是應分點分段回答,列出序號,條理化,讓人一目瞭然,可有的考生從頭到尾沒有序號,語言表述不規範,語言表達口語化嚴重;書寫潦草;邏輯思想混亂。

四、學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由於是理科學生,從學生的整體看,考試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由於國中歷史學科的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故學生對高會考試形式缺乏清醒認識,雖考前有過説明,但有些同學只是在課上聽聽而已,有的更是應付了事。二是對學習要求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國中學習思維,認為學習歷史不需要記憶,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關問題,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些強調,特別是重難點問題,但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五、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平時應注重與學生們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及學習動態,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雙方的交流學習。

(2)提供學習與考試的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思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複習和鞏固,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單元檢測試題應精選,覆蓋面儘量寬廣,讓學生在一次檢測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並形成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順利通過高中學業考試。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五

今年八年級歷史測試考試試卷正是在去年基點上,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又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努力探索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着有利於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繫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繫與影響方面着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XX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試卷分析 篇六

一、試卷概況

二、試卷特點

1、從試卷資料上看,貼合新課標規定的知識點及潛力層次要求,立足課本,注意考察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與主幹知識。如秦的統一,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三國鼎立,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試題角度新穎,表此刻選取題上,很多題都有一個題引,引導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歷史,進而考察學生再認歷史,理解歷史的潛力。

3、試題體現了生活化色彩,從生活中的習俗或節日切入,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是過去的此刻,此刻是將來的歷史,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切入點貼合學生認知水平,易於激起學生的興趣。

4、試題體現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延伸,要求談認識,體會,啟示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些潤物無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試題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性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回顧歷史,聯繫這天,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本次試題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6、試題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注重學科內主幹知識的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如材料第24題:既以時間為經,考察了台灣的。歷史與現實,又以地域為緯,考察了四川地區的工程與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為學生勾勒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網絡,並且還與鄉土歷史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第29題以孔子文化節與奧運會開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貢獻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時還考察了文字與造紙術的知識點,涉及知識點多達數十個,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

7、試題體現了鄉土特色。注意在鄉土歷史與中國歷史之間尋求結合點,引導學生將愛國與愛家結合起來,這也是近幾年來,各地會考的一個趨勢。

8、試題圖文並茂,涉及文物、圖表、地圖、新聞圖片,且形象直觀,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注意考察學生的讀圖潛力,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我校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從考試結果上看來,整體狀況正常,單選題及格率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識點還是能夠掌握,但由於知識面大且容量多,學生對各課知識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識點易混淆。

2、材料題失分較為嚴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閲讀材料不仔細,丟三落四。

2)在審題上還存在務必的問題。

3)歷史基礎知識欠缺,學科基本素養不夠。

4)閲讀面狹窄,相關知識太少。

3、材料題與問答題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語言運用、組織可是關,書寫潦草,語文素養較差。從卷面上看,東拉西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字跡潦草、文不對題、前言不搭後語、錯別字連篇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非歷史素養問題所反映出的是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差,基本素養欠缺。

四、關於應對措施的思考

1、知識與潛力並重。在實施新課程的今日,有一種傾向,即認為只要強調基礎知識就是守舊,就是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於是一些課堂過於求新,過於追求學生的所謂活動,為活動而活動,顯得花哨熱鬧,而學生的收穫甚少。其實,教學的內涵依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知識與潛力是一個不能割裂的統一體,潛力的獲得總是伴隨着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到務必程度也必然帶來潛力的飛躍。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其他的培養目標只能是空談。

2、建立知識網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近來的考試越來越綜合化,專題化。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強調微觀的知識點,而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

3、關注現實熱點,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近年來,各種考試總也免不了用現實問題切入,考察學生學過的歷史知識,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學習多交流關注現實,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關注國家統一與發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思考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需要什麼精神品質。

4、擴大學生閲讀面,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學生大多數綜合素質相當差,有的孩子的智力還在混沌狀態,由於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些孩子普遍基礎知識差,還不具備相應的學科潛力。不談生源是不可能的。應對這樣的生源,我們只能放平心態,降低教學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過手。

6、繼續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試中及格的人數相對其他學科來説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這學期要更加重視培優輔差工作,關注學困生,避免兩極分化的加大。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七

一、試卷説明

從總體看試卷,試題覆蓋面廣,能緊扣知識點,注重在試題類型和敍述方式上緊扣書本、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側重於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題源於教材,試題難度適宜。

二、答題狀況分析

1、從試卷中反映出以下問題:選取題滿分20分。出錯較多的是基本史實錯誤、歷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記憶的小題。造成這些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不注重對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設廠--考查的是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的資料,如最能反映五四運動資料和性質的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2、第二題:非選取題,本試題總分30分,依舊考察的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1)一些同學審題潛力差不會審題甚至不仔細審題。如21題問1919年以前中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許多同學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顯時間上不對(2)一些學生態度不端正,答題用心性不高,試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選取題,甚至無試卷。(3)一些同學基礎知識不牢固,甚至沒有記憶,如長征的起止點等。

三、推薦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平時教學中應以課本為主。在考試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在教學中務必要加強對知識點的鞏固,反覆訓練,以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為前提,尤其是對於學困生,務必要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2.注重答題技巧的傳授

在平時的教學中,務必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傳授解題方法,尤其是材料題,務必要多訓練多指導,力爭使學生能夠從容答卷,減少失誤。

3.注意審題潛力的培養

這次考試中,導致失分嚴重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不認真審題。在以後的教學中,多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審清題,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

沒有看題就放棄了。所以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告訴他們學習歷史的簡便方法,是他們學習歷史歡樂起來。

歷史試卷分析 篇八

今年的學習方式和考試方式和以往大不一樣,網上教學,家長監考。考前還擔心考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看了分數覺得大多數家長還是很認真負責的,很感謝家長的監督,陪伴。考試成績在我我預料之中,不太理想,下面我具體分析下這次考試:

一、試卷分析:

一模試卷從總體上説,知識考查的覆蓋面廣。材料閲讀量適中,材料類型選擇多種多樣,圖文並茂,選擇重點及熱點的材料,體現了試題對重點內容和時事熱點內容的考察。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對歷史材料的分析、解讀、運用能力。主觀題注重考查從材料情境題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對材料知識的概括能力與語言表述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體現了歷史新課程和會考命題的趨勢。且與當今熱點聯繫緊密,如:18題疫病防治,醫療與公共衞生體系考查,讓學生通過古今對比,中外對比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總之,本套試卷以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兼顧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理解,分析能力的試題,是一套高質量的試題。

二、學生得分情況:

我校參考學生135人,總均分43.72分,總及格率52.24%。其中60分以上7人,50分以上50人。優生不尖不多。

三、學生答題情況:

客觀題答題分析,出錯率較高的題:

第2題:學生沒有複習到古代史,沒有提取到公元前221年、摒棄重立列國、為中央統一全國各地的集權這些重點的答題點,造成失分。

第3題:這個題是出錯率最高的一題,看到南宋時,馬上選了經濟重心難移,沒有認真讀題。

第6題:對史實記憶不牢固。沒記住民國元年是哪一年。還有的同學知道民國元年但計算出錯。

第7題:只注意到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忽視馬克思主義,1918年。

第15題:學生未能注意材料中“最能反映”這些限定詞,好多選A沒有看清B、C選項中“開始”,所以失分。

總體上來説有三類錯誤:

1、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2、是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是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不準確。

主觀題答題分析

考生基礎知識不牢固,不能正確審題,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答題信息,歸納能力欠缺,得高分的較少。

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基礎知識不過關,知識點不清。

2、文字表達缺乏層次性、條理性和內在的邏輯性,概念把握不清。

3、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不強,材料題答題不能得高分、滿分。

4、學生審題能力差、解題不熟練,出現答非所問和草草答題現象,反映出平時學生學習中缺乏一定的解題方法和相應技能的積累。

四、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

針對本次考試調查分析結果,在接下來的九年級歷史專題複習中,提出幾點建議:

1、認真研究20xx年課標,依託教材,夯實基礎,因為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會考永恆不變的主題。

2、注意複習的有效性。注重主幹知識網絡結構的重複構建。即將原來的章節體系打亂,整理為專題知識網絡結構。在後面的專題複習中應將此定為基本的指導思想。

3、注意非選擇題的訓練,尤其是材料型習題的訓練。本類型題目是重頭戲,分值高,要求學生要認真審題與閲讀材料,就設問指向從材料中或聯繫所學知識,提取有效信息。

4、加強解題方法指導,在日常的複習課和練習中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包括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闡釋歷史的能力等。

5、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歸納一些專題,並要把熱點問題考點化,並設計成具體的題目,(同時進行會考真題訓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6、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指導他們多看書,多梳理知識,鼓勵他們提高分數的信心。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投入到積極的思維中去,力爭考出好的成績。

歷史試卷分析 篇九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會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着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於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閲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現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繫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後,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徵,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和圖2《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説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範,説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説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閲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隻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範。

3、企業家的作法是屬於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分。

2. 答題的規範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範,出現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後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範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6、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後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