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鴉片戰爭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1W

第一篇:《鴉片戰爭》觀後感

鴉片戰爭觀後感

《鴉片戰爭》是謝晉導演的一部優秀的記錄鴉片戰爭的影片。説實話在剛剛看到這部畫面略顯粗劣,製作也不如當今影片精美的電影時,心裏有點失望。但當看完全片,腦海裏還在迴盪着林則徐鏗鏘有力的聲音: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能禦敵之兵,且無能充餉之銀”。這部影片以樸實的方式講述了這一段心酸而又跌宕起伏的中國近代史,再一次印證了一句話: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

在電影的開頭,首先進入我的視線的就是鴉片戰爭前夕當時中國的社會圖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被鴉片所侵蝕的瘦骨嶙峋,整個中國是一片煙霧繚繞,萎靡不振的景象。那時的中國就像一頭龐大但已衰老不堪的雄獅,躺在地上回味着昔日的榮光。而此時,林則徐的恩師自身已深陷毒品,並深感後悔,他強烈提議林則徐上書禁煙,並説明其利害關係。林則徐自身也深知禁煙之事是一個苦差事,辦不好皇帝就會怪罪到自己頭上。但為了大清帝國的未來,他還是毅然決然向道光上書,而道光迫於形勢,便把這一重任交與林則徐全權處理。

林則徐到達廣州,便立刻採取措施遏制鴉片氾濫之勢。而此時的廣州卻是一片官商勾結,處處維護洋人的鴉片貿易的局面。英商顛地與益和行老闆何敬蓉勾結,使得鴉片貿易在中國順利進行,從中賺取大量利益。林則徐處死了一批主要煙販,將何敬蓉關進監獄,並開始公開收繳鴉片,這讓顛地等英商大肆驚慌,只好以絕食抗議中國的措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林則徐的禁煙決心是勢不可擋的,只有用強有力的措施才能遏制這股鴉片之風。

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來到商館,建議商人們交出鴉片,殊不知,這一看似順從之舉背後卻隱藏這一個巨大的可怕的陰謀。

英商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道光高興異常,以為鴉片之事到此為止,命林則徐在虎門將鴉片當眾銷燬。於是,在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廣州虎門海灘就上演了振奮人心發熱虎門銷煙。一個個黑色鴉片球被切成四瓣,倒入裝滿石灰的化煙池,最後化為黑色濁流,流入大海。

而接下來的事情是當時的中國人始料未及的,英國人沒有就此退縮回到英國,而是借鴉片為由向中國宣戰。在要不要對中國開戰這個問題上其實英國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的。因為英國畢竟是法治國家,對於向中國傾銷鴉片這個問題上,本來英國女王也認為不妥,但又不願放棄中國這個原料豐富,幅員遼闊的寶地,於是經過議會的決議,以兩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向中國開戰的決議。通過這一點可以看出不管當時英國列強對中國做了多麼不人道的事情,他們始終是以法律為主線的。而在當時的中國,法律還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名詞,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悲哀。當時的英國人,因為對中國的本質還沒有看清,或許對這個曾經令他們神往的東方大國還存有一絲敬畏吧。

當英國人用大炮轟開了舊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大清終於看到了自己頹圮的命運。驚慌失措的道光簡單的把罪過歸於林則徐,撤了林則徐的職,並派琦善作為議和大臣到廣州與洋人議和。愚昧的中國人也許不會想到,英國早晚是會向中國開戰的,不管有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但林則徐還是成為了待罪的羔羊。而他也只能無奈的歎息:大清的大限將至了。

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輕易的打開了古老頹廢的的舊中國,中國像一條蒼老的巨龍,轟然倒下。這是無法逆轉的必然,落後就要捱打。

但這場屈辱之戰中,我們雖然慘敗,但在其中浴血奮戰的有名無名英雄仍然讓我們肅然起敬。在電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天培,這位浩然正氣的好官,與自己的炮台,與自己的祖國戰鬥到最後一刻,最後壯烈犧牲。這樣的英雄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少見,而這樣的人足以讓那些賣國賊為之羞愧。除了林則徐、關天培這樣的留名英雄(請你繼續關注本站:),還有很多無名英雄在歷史的塵埃中悄然埋葬。在影片中有一個叫鶯鶯的青樓女子,她寧死也不做洋人的玩物,最後被琦善下令沉譚。這樣一個有骨氣的女子,不知要強過凡俗男子幾倍。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正視和反思曾經屈辱的歷史。”然而我

想説的是,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正視和反思它的歷史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歷史已經過去,但卻不能白白的過去,我們要以昨天的屈辱作為今天的教訓。有時我想鴉片戰爭雖然給中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如果從另一面看,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讓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影片中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在琦善被押解回京時,林則徐送給他一個禮物—地球儀,也許這表達一個先進的知識分子對於世界的最樸實的探討!

如今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了,那場硝煙也散去的所剩無幾。但這個世界依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關於技術和文化的競爭從來就沒有散去。而年輕的中國吸取過去的教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勝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想的,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

第二篇:鴉片戰爭觀後感

鴉片戰爭觀後感

故事片《鴉片戰爭》中的一個個鏡頭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做為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鴉片,害得無數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沿街乞討。

林則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張禁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道光皇帝,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趕快禁煙,幾十年後,中國恐怕沒有能夠作戰的士兵,也沒有充作軍餉的白銀了。道光皇帝擔心擔心鴉片造成的危害對自己的統治不利,於是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

1839年初春,林則徐日夜兼程直奔廣州,沿途打聽消息,掌握了廣州販賣鴉片的許多情況。一到廣州,林則徐便雷厲風行與官員鄧廷楨、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識之士,揭發逮捕了31名重要煙販,特別嚴懲了英國老毒販顛地,對拒交鴉片的外國商船斷絕一切供應,三天之內,迫使他們交出了所有的鴉片。林則徐把收繳到的230萬斤鴉片,在虎門海灘上統統銷燬,引起萬眾歡騰,山呼海嘯……

林則徐的所作所為驚動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無私無畏的民族英雄。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他把禍福榮辱

都拋之腦後,挺身而出,披荊斬棘,力挽狂瀾!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消滅了英帝國主義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日子,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日子,面對當時最強大的英帝國義,是什麼力量使林則徐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呢?是民族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新時期,國家和人民同樣需要林則徐這樣的好官,具有民族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我們的國家肯定會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我想任何一個觀看過《鴉片戰爭》的中國人,一定不回忘記這樣一個鏡頭。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備太落後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國的艦船。只過了十個小時,有金鎖銅關的虎門炮台失守,全軍覆沒,滿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蜂擁的英

軍,他微微一笑,用火炭點燃了炸藥。我想,寫到這裏看的人會和我一樣,在腦海裏充滿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捨身忘死一類字眼的同時,在心中產生“落後就捱打”的感想。

確實“落後就捱打”這是沉痛的歷史教訓。

這“落後”是軍事實力的落後,英國人的巨型戰艦橫衝直撞,炮火鋪天蓋地,手握着還是冷兵器的清軍將士儘管英勇無比;但始終改

變不了處處被捱打的局面。是啊,作為武將的典型關天培,拔齒入家,不可不謂以死投國,盡散家資,不可不謂義無反顧,笑對死神;不可不謂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質,據有關史資料記載,150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清軍官兵無不“馬革裹屍”。英雄血灑沙場,有姓有名的如定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處州總兵鄭國鴻等等,無名無姓的難以數計。可在英軍的堅船利炮下,中國仍不免落個失敗的結果。

歷史是綿綿無盡的長城。中國百餘年的近代史,充滿着屈辱,在早已結束了弱國無外交地,香港,澳門迴歸的今天,千萬別忘了“落後就捱打”。

我看了《鴉片戰爭》這部電影使我對這位一百多年前的這位禁毒英雄――林則徐,產生了無比的敬佩之情。他不為個人利益,不畏強權,不顧個人生死,堅決的打擊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動不已。這部電影裏,我記憶最深的是林則徐把洋人的鴉片當眾燒燬後倒入了大海里。我為林則徐感到驕傲,為祖國有這樣的清官感到自豪。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為吸鴉片身體越來越差,連農活都幹不了;士兵因為吸鴉片精神越來越差,連武器都拿不動了;官員因為吸鴉片思想越來越腐敗,連國家都可以出賣。鴉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國白花花的銀子從中國人的腰包流進了外國人的腰包,從中國的倉庫流進了外國人的倉庫,中國的財政越來越空虛,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然而就在禁毒活動將近成功之時,林則徐被貪官誣陷,被

撤職查辦這場轟轟烈烈的禁煙活動就這樣夭折了。當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真想衝上前把那個貪官打死,把真相告訴當時的皇帝――林則徐是個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歷史是不能辦法改寫的。看完了這部電影使我瞭解了毒品對我們的危害,它會吞噬我們的肉體和靈魂,毀滅我們的美好生活。因此我們要從小立志,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第三篇:鴉片戰爭觀後感

【鴉片戰爭】觀後感

——分析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摘要

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失敗的原因在於: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清政府的動搖不定; 政府官員的腐敗無能; 軍事武器裝備的落後; 鴉片的毒害。

關鍵詞:歷史 鴉片戰爭 清政

這是中國電影界為紀念香港迴歸一週年而創作的一部獻禮片,由大陸資深老導演謝晉執導,本片曾投資一億多人民幣,創下了國內電影投資的紀錄,也創下了國產片在國內的票房紀錄。該片以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為出發點,真實地反映了150多年前中英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的始末,再現了中國人民不屈外國列強欺壓,奮勇抗爭的英雄氣慨,也告誡了國人國弱就會遭受侵略的歷史教訓。古語常説“吾日三醒吾身!”人應時常反思自己,才能進步。那麼對於一個名族更應如此!正如電影開始説的一樣"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

影片發生在1840年,從 1840 年 6 月英國侵略軍封鎖珠江口和廣東海面開 始,到 1842 年 8 月簽訂《南京條約》結束,僅僅兩年的時間,最後 以中國慘敗而告終。然而,這並不只是一場戰爭的失敗,更是中國遭 受資本帝國主義奴役的起點. 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變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點。 接着, 1843 年 10 月, 簽訂中英 《虎門條約》 。 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牽動不平等條約,如 1844 年 7 月簽訂了中美《望夏條約》 ,10 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 。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但我們不能忘記鴉片戰爭清政府的慘敗。正是從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始, 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 攫取大量的特權,破壞了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了我國的領海 主權、司法主權和司法主權……也正是從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始, 外國資本主義開始入侵,導致了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我國逐 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我認為, 當時的清政府之所以會在這場事關民族命運的戰爭中失 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一,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君權專政。 電影中當英艦隊北上京津時!朝中形成主戰主和兩對立派!而作為最終決策者道光帝!決策完全憑自己的專制,缺乏科學性!且容易被庸臣誤導!誤國誤民!電影中琦善就是代表,琦善在朝堂之上誤導道光帝,使之沒認識到列強的野心!而做出錯誤的決定,而説出:‘洋人嘛,野蠻無知。朕決定先禮後兵,罷免林則徐,寬恕洋人之罪!’這樣狂妄自大的錯誤決定!實屬君權專政之弊!而同時期的英國,則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濾去當時英列強的貪婪的野心!從電影中是否為遠征軍撥款出兵中國而進行的議會討論的決策過程可看出作出決策的科學性比清廷的高!雖然最後以271贊成262反對最後通過了!但畢竟剛開始的時候卻是大部分反對的!

這樣的專制必然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腐敗就是其一,腐敗古今中外皆有、可清廷的腐敗更是中國鴉片戰爭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電影中林則徐初到虎門採取了很多禁煙措施,其中逮捕益和行行長何敬容後,何為保命讓其子何善之把一帳冊轉交給林則徐,而這個賬冊的內容則是記載益和行十九年來向貪官奉送的所有賄銀,共計3576000兩.一個益和行就一個賬冊,呵呵推而廣之!難以想象啊!而另有一貪官竟然少繳一萬箱就留二白箱,實屬可惡!而貪污的錢如果都用在造船造炮上也不至於鴉片戰爭輸的那麼慘!

其二,清政府的動搖不定。清政府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 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有許多有利的條件。首先, 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能夠激發愛國軍民的極大義憤,但是清政府由 於其自身的封建性,沒有能夠發動羣眾。可以從電影中定海戰役可看出。當時知縣姚懷祥見識了英炮之利害後仍態度堅定,寧死不屈。説明當時清官民對列

強的憤恨。而清廷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另有統計,在1840年7月6號定海陷落;史載;在整個鴉片戰爭中,清朝文官武將無一人投降!其次,清軍在數量上佔絕對 優勢,而且在本土作戰,補給容易,地形熟悉,又搬到人民羣眾的支 援, 處於以逸待勞的有利態勢。 大沽清軍第二次抗登陸作戰獲勝表明, 只要具有堅定的抗戰決心,進行充分的準備,採取符合敵我情況的戰 法,加上正確的作戰指揮,侵略軍是完全可以打敗的。但是,由於清 王朝政治上腐朽,錯誤的認為;洋人嘛,野蠻無知,朕決定,先禮後兵。而且罷免有識之士,重用鼠目寸光之人。導致結果英烈強得寸進尺佔據香港!

第二,政府官員的腐敗無能。林則徐剛開始也和其他人一樣小視洋人!認為洋人用刀叉多費一隻手!沒有用筷子好,能舉一反三,變化無窮。而通過看英報,和實際觀察到電影的最後認識到洋人服裝雖説難看,可是他們行動方便。刀叉雖然粗魯,可是連吃飯都用鐵器的民族,這樣的民族不可小視啊。而琦善了短視認為;洋人動兵皆因我焚燒鴉片而起麼?要消滅病患,首先要化解爭端,然後在恩威並用,方可不戰而屈人之兵。自以為送美女,東西,和金錢就可以化解干戈,事實證明他錯了,這一點點東西是無法滿足英列強的貪婪野心的! 到電影的最後林則徐託琦善把地球儀帶給道光帝,也可看出林則徐已經認識到世界之大,列強野心之難測!可惜像林則徐這樣的有志之士太少了!

第三、軍事裝備落後、軍隊腐朽、軍民對立。鴉片戰爭前夕,清 朝的八旗兵和器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八九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 後,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當時英國在武器裝備、作戰方式上 明顯比中國先進,英國的軍事力量明顯比中國強,這是決定戰爭勝負 的一個重要因素。 例如在電影中有一情節就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為火車剪裁,可知英國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輝煌時期,而中國基本上還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鴉片戰爭中,英國是世界上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工業發達,武器 精良,佔有火力上的明顯優勢。用軍事史學家的語言來説,當時的英 國軍隊,早已從弓箭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時代”全面進入了“火器時 代”,戰鬥中的“點殺傷”已為“面殺傷”所取代。作戰中更重要的是火 力和火力與人的組織形式,個人的勇猛已退出決定性的位置。而當時 中國軍隊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長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繩槍,但需要點 燃火繩緩慢的捕捉目標,常常在火藥引發時,目標已移動或對手早已 開槍將其擊倒。中國的火炮鑄造技術全面落後,不僅製造工藝差,而 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鐵在質量上也遠遜於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 由於 鐵質太差,鑄造出來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數千斤大炮不 如英軍的小炮。 以兵丁所用槍支為例進行比較,英軍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裝滑膛燧 發槍和布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射程分別為 200 和 300 米,射速 為 2/3 發/分鐘和 3/4 發/分種,清軍所使用為兵丁鳥槍,射程 100 米, 射速為 1/2 發/分鐘,雙方差距可見一斑;自 18 世紀以來,西方軍隊 所用步槍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鳥槍由於槍身太長(2 米左右)而無法 裝配刺刀;而且在製造工藝上英國比中國更加精密和規格化,中國的 製造技術不但沒有長進反而後退了。

第四 鴉片的毒害!正如電影開頭林則徐的師傅呂子方所言:老朽六十年宦海沉浮,誰料暮年竟折倒在煙槍之下-------鴉片乃中華千古未見之物,迷人心性,毒害蒼生,老朽尚且如此,京城裏的王公貴族就更不用説了------還有大清律:凡是官宦吸食鴉片者,奪爵罷官,停止待罪------可結果好多兩廣官員竟然不到三個時辰倒下着不計其數啊!不説官員民間更是如此電影中容兒,及其父親都沉浸在煙癮之下!鴉片毒害中國之嚴重,就連墊底之女mary也為之歎息;另外鴉片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毒害國人身體!是人民尤其是官兵喪失戰鬥力,可謂是鴉片戰爭失敗的直接罪人啊!

總之,鴉片戰爭失敗是多反面的!正如電影開頭: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我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培養愛國意識!好好學習,最終報效祖國。最後拿林則徐的話一起共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第四篇:《鴉片戰爭》觀後感

落後就要捱打

——電影《鴉片戰爭》觀後感

我提起沉重的筆,寫下這篇觀後感。我沒有學過中國近代史,以前,對於鴉片戰爭也是粗略的瞭解,具體細節不是很清楚。但看完了電影《鴉片戰爭》之後,我的心情恨複雜,百感交集,想寫的有很多,但不知道從何寫起。以下是我對電影《鴉片戰爭》的一點感悟與思考。也許這只是一孔之見,但是這是值得任何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思考的東西。

在《鴉片戰爭》中,我看到中國的無奈,清政府的腐敗。中國就此進入了近代社會。這一切都無法改變。就鴉片戰爭的戰敗,這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戰爭這是必然,我完全同意。但是戰敗就不是如此了,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緊張,國勢衰弱,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現腐敗之勢。

落後的經濟。統治中國的清王朝,經過“康乾盛世”已進入了危機四伏的“衰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在全國佔據主導地位。土地兼併的現象十分嚴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地主。農民階級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腐敗的政治。清王朝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專橫獨斷,驕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一般官吏愚昧無知,兩耳閉塞,官場貪污成風,吏治敗壞。

廢弛的軍事。鴉片戰爭前夕,清軍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退步許多。而且士兵懶散,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

沉悶的思想文化。清朝統治者實行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並大興文字獄,大大地束縛了老百姓的思想。

閉關自守的對外關係。清政府沉迷於幾千年的繁榮昌盛中,不願意接受世界的變化,不相信世界能有國家會超過自己。從根本上説這是一項消極的、落後的、錯誤的政策。

這時,英國向中國無恥地輸入鴉片,嚴重地損害了中國人的健康,加速了清王朝的腐敗。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可想而知,英國開始擔心自己的如意算盤會被打亂,於是提前爆發了鴉片戰爭。

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鴉片戰爭,既是中國人的恥辱,也是中國人的教訓。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應該感謝英國,是他們的殘暴,讓我們意識到了落後就意味着捱打,開始打開大門,望眼世界,而不再“閉關鎖國”。

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使祖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

第五篇:《鴉片戰爭》觀後感

我想任何一個觀看過《鴉片戰爭》的中國人,一定不回忘記這樣一個鏡頭。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備太落後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國的艦船。只過了十個小時,有金鎖銅關的虎門炮台失守,全軍覆沒,滿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蜂擁的英

軍,他微微一笑,用火炭點燃了炸藥。我想,寫到這裏看的人會和我一樣,在腦海裏充滿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捨身忘死一類字眼的同時,在心中產生“落後就捱打”的感想。

確實“落後就捱打”這是沉痛的歷史教訓。

這“落後”是軍事實力的落後,英國人的巨型戰艦橫衝直撞,炮火鋪天蓋地,手握着還是冷兵器的清軍將士儘管英勇無比;但始終改變不了處處被捱打的局面。是啊,作為武將的典型關天培,拔齒入家,不可不謂以死投國,盡散家資,不可不謂義無反顧,笑對死神;不可不謂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質,據有關史資料記載,150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清軍官兵無不“馬革裹屍”。英雄血灑沙場,有姓有名的如定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處州總兵鄭國鴻等等,無名無姓的難以數計。可在英軍的堅船利炮下,中國仍不免落個失敗的結果。

歷史是綿綿無盡的長城。中國百餘年的近代史,充滿着屈辱,在早已結束了弱國無外交地,香港,澳門迴歸的今天,千萬別忘了“落後就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