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5W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多篇【精品多篇】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敍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教材從學生年齡特點、心理水平出發,配合較多的圖片、故事、文獻、動腦筋等資料,使學生很有興趣地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歷史知識積累得較少,若要掌握較抽象的歷史概念,就必須運用淺化機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逐漸培養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本課設計:課前師生共同蒐集有關鴉片戰爭的資料。可以説,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討論發言更是體現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參與。媒體的運用也是從這個目的出發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

2、掌握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

4、掌握鴉片戰爭的過程。

5、掌握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對鴉片輸入危害、戰爭原因等分析)。

2、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學習,培養學生通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 重點 】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教學 難點 】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 篇二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敍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二是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課

1、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採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閲讀卡,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 篇三

【教學內容】

《鴉片戰爭》(人教版)·歷史·高一(必修)第四單元第10課 ,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鴉片戰爭》這一課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影響等內容,其中兩個鴉片戰爭的背景和影響為重點,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和“為什麼説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為難點。

教材以19世紀初英國的對外侵略擴張講起,作為一個導入,由此幫助學生進行一個回顧性的知識連接,幫助學生為本課的學習提供背景材料,並進一步向學生提出疑問:英國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侵略擴張後,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為什麼還要把中國作為他的下一個目標?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進入這堂課的重點問題:分析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簡單講述經過,對於結果《南京條約》的簽訂,要引導學生分析條約的危害。影響是另一個重點,要使學生明確,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接着在以列強侵略的不可滿足性導入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簡單的一筆帶過,重點講結果即《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並比較兩者的內容和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有什麼變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最後可以提出兩個問題由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總結: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啟示?請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點明“落後捱打”“思變才能崛起”的道理,進而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國中時已經學習過《鴉片戰爭》這一課,對鴉片戰爭已經有深刻感性認識。

2、鴉片戰爭既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又是中國屈辱史的開端,學生在平時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也接觸的比較多。

3、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和素質都比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爆發,中英《南京條約》,英、法、美三國提出的“修約”要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英軍炮擊廣州,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天津條約》的簽訂及主要內容。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沙俄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2)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和世界的講解,使學生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過對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禁煙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英國為保護鴉片走私發動戰爭的可恥,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正義舉動,林則徐是永載史冊的民族英雄。

(3)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擴大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又一次侵華戰爭,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國的幫兇。這次戰爭實質上是鴉片戰爭的繼續;這次戰爭不僅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進了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培養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關於林則徐的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煙要求的原因,以培養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林則徐以及其他愛國將士義無反顧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壯舉,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歷史責任感。

(2)反思鴉片戰爭中腐敗、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難以抵禦外國侵略的史實,樹立國民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逐步理解“落後捱打”“禦侮必先自強”的道理,進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1、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是重點。

2、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和為什麼説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是難點。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難點是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這一問題既涉及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確評價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如何抓住“變化”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是本課的又一難點。對《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税”“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是鴉片戰爭的繼續也是難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補充一些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資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西方走私鴉片藉口發動戰爭的險惡用心以及鴉片戰爭戰敗的原因,可結合戰爭形勢示意圖講述戰爭的過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比各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可以用對條約內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歸納鴉片戰爭的影響;可以用小組討論探究的辦法總結歸納: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啟示?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導,並輔助以學案教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圖片、學案及練習題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本課為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教師可簡單介紹本單元的內容,指出第四單元包括10——17課,主要介紹的從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共110年的歷史,我們講其稱之為中國近代史。要想學好這一單元,必須抓住兩條線索:一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隨後,西方列強接踵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饒,前赴後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民族復興道路,這就是第二條線索,即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如: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等等,一浪高過一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標誌着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爭。

[二]新課講解

一、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用多媒體設置三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本p50的四段,請學生回答問題。

問題為:(1)你能歸納出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外形勢嗎?

(2)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

(3)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在學生看完課本、思考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逐一解決以上問題。

1、將鴉片戰爭前的中英情況對比製作成一張表格,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綜合五方面對比中英兩國的實力差距。

? 國際(英國) 國內(中國) 政治 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 經濟 完成了工業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 落後的自然經濟佔統

治地位,政府財政困難 軍事 船堅炮利 軍備廢弛 外交 殖民擴張,“日不落”帝國 閉關鎖國,愚昧無知 綜合 綜合國力強大 腐朽落後 教師在講解時需指出:(1)政治上,英國於1688年光榮革命後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頒佈《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地位,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中國則處於封建社會的晚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峯,封建專制統治腐朽,官僚機構腐敗,走向了沒落。當時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之説,足見社會制度之落後。(2)經濟上,英國於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號稱“世界工廠”,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工業首強。由於工業革命的進行,科技大量運用於生產,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中國雖然在明清時期出現了一些資本主義萌芽,但封建政府重農抑商,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依然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就使中國在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基礎上遠遠落後於英國。(3)軍事上,英國在海軍方面在世界上擁有絕對優勢,曾打敗了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和擁有“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可謂“船堅炮利”;而我們呢?由於清朝統治者的奢侈浪費和揮霍無度,政府連年削減軍費,清軍軍備廢弛,戰鬥力低下。以武器裝備為例,清軍尚處於冷熱兵器的混用時代,只有精鋭部隊能裝備火器。而這些火器絕大多數是明朝時期仿製西方的“鳥槍”,比英軍的武器裝備落後兩百多年,由於軍費短缺,剋扣成風,有些鳥槍甚至康熙初年製造的,已經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紀以來,英國不斷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擴張,其殖民範圍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號稱“日不落”帝國,正虎視眈眈的看着我們,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中國正在成為它的下一個目標:面對險境,面對落後,腐敗的清政府沒有任何有效舉動,甚至是憂慮,依然閉關鎖國,拒絕和外界來往,做着天朝上國的“迷夢”。(教師講到這裏時可以插入一張關於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漫畫,以此來描述清政府的心態。)

清政府閉關鎖國

2、正是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所以在眾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況下只設置了廣州十三行作為對外貿易的關口,那麼貿易情況怎麼樣呢?由此提出讓學生來回答第二問: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 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教師在此處可向學生展示圖片“19世紀國中英對外貿易圖”)

單位:千萬元

? ? ? ?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 ? ? ?

19世紀國中英對外貿易圖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後指出:中國出超(出口>進口),英國入超(進口>出口)。提問: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體制來看,當時的中國都遠遠落後於英國,為什麼還會出現在對外貿易中中國賺錢而英國虧本的情況呢?回答:這主要和雙方對外貿易的商品有關:中國出口的多是茶葉、生絲和藥材,這些都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優勢行業,在西方很受歡迎,有很大的市場;而英國賣給中國的多是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由於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作為消費者的農民是極端貧窮的,無購買能力,所以,英國商品在中國只能滯銷。但這並不是英國和中國做生意的最終目的,他們要的是使中國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所以,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英國人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鴉片,大肆的向中國傾銷鴉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幻燈片“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吸毒人數:200萬/35年

掠奪白銀:3—4億兩/40年

鴉片戰爭前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提問,請學生説説什麼是鴉片?它有什麼危害?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出下一張幻燈片“林則徐的上書(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以請學生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接着教師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門銷煙。(可以用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示幻燈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於抗爭外來侵略的林則徐被中國人民稱為民族英雄,但是由於損害了英國煙商在中國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於是英國便以此為藉口發動了這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因其爆發和鴉片有關,因此稱之為“鴉片戰爭”。而虎門銷煙也就成為其爆發的導火線。

3、提問:那什麼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為內因,因為這是一場英國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是由英國率先發動的,所以事件的主動方和內因都在英國方面,所以根本原因為:英國:完成工業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這也就是剛才思考的第三個問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過渡:下面我們就接着來了解和學習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和影響。

二、鴉片戰爭

1、經過:戰(林則徐)——和(琦善)——戰(海齡)可以先給學生兩分鐘時間閲讀經過,接着教師再結合“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簡單講解經過。指出英國曾七次進攻廣州,都遭到林則徐的頑強抵抗,於是英國放棄廣州,一路北上,在經過定海等地後,直達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大為恐慌的清政府於是棄戰求和與英軍談判,表示只要英軍退回廣東就懲治林則徐。於是,英軍南下廣東,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軍“議和”。在議和過程中,英軍竟然還強佔我香港島,於是道光感到有失尊嚴,又對英宣戰。當英軍進攻鎮江時,滿族將領海齡同敵人浴血奮戰直至犧牲。(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2、結果:為中國戰敗,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可以用多媒體打出條約簽字現場圖片)

項目 內容 影響和危害 割地 ?割佔香港島

?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

權,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 賠款 ?2100萬銀元

? ?開了勒索賠款的惡例,加重

了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鋭 通商口岸 ?開放廣廈福寧上

五處

? ?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户,

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

掠奪原料 議定關税 關税要與英國商定

? ?中國開始喪失關税自主權 ?

教師在講課時要逐一分析它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危害。(可結合幻燈片“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圖一

圖二

圖一和圖二分別為“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結合課本p52歷史縱橫,指出除《南京條約》外,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關於這幾個條約及其內容只要求學生簡單瞭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響。

(1)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2)中國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教師在此處要強調: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最大影響是是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由於一系列權益的喪失,中國開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三、戰火再燃

再通過提出三個問題過渡到本課的第三大塊內容“戰火再燃”的講解。(1)英法等國為什麼再燃戰火?戰爭過程如何?(2)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何結果?(3)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1、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由教師講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雖然英國在中國獲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權益,開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國人發現他們的商品在中國依然滯銷。於是他們覺得肯定是在中國獲得的侵略權益太小,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於是,英國聯絡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美法兩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的要求,希望以此擴大侵略權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後,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於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師在這裏要注意講清:這次戰爭的發生和鴉片無關,為什麼要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這次戰爭在性質、目的和結果上於第一次鴉片戰爭類似,所以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説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2、經過,用多媒體打出“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利用圖畫簡單講解戰爭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