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周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2W

《周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篇一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五冊教科書第616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感知並認識周長的含義

2,會正確測量和計算物體的面和平面圖形的周長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

繩子一根,3張練習紙,樹葉一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出示上賽道圖

師:(出示課件F1賽車錄象)這是什麼比賽 (賽車)這是世界上最快的賽車比賽,也叫F1。每年F1都會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一次比賽,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上海國際賽車場的賽道,(出示賽道圖以及賽車跑的路線)剛才就是賽車在這個上字形賽道跑了一圈的路線,我們再來看一遍。(重複演示)這一圈的長度就是這條賽道的周長。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二、周長的含義

1,摸一摸

師:這是我們的數學書,我們從這一點開始沿着它的邊線摸一摸,這一圈邊線的長就是這個封面的周長(師示範)

師:你會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嗎 拿出數學書,我們邊摸邊説:這一圈邊線的長就是封面的周長。誰來摸給我們大家看。

(3個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要邊摸邊説:這一圈邊線的長就是封面的周長)

師:你還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長 摸給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動並與同桌交流,師指導並請指導過的學生回答)

師:誰能介紹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長 指給大家看看。

(生起來一邊摸一邊説,這一圈邊線的長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3個同學,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

2,描一描

師:剛才我們一起摸了一些物體表面的周長,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哪裏,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

打開書到62頁,拿出筆描一描。(學生動手描在書上)(或者拿出1號紙)

好了嗎 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位同學完成的情況。

(描好邊線後,課件演示隱去中間部分)

三、周長的計算

1,算一算

師:那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在哪裏,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

它們的周長到底是多少釐米呢 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同桌兩位同學可以商量商量。

師:有結果了嗎 (學生彙報)

(回答一:可以用線圍一圍,再量一量。師:可以嗎 (可以)。嗯,是個辦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

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算一算。師:這個辦法好嗎 好,我們就按照這種辦法先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操作)

師:誰來彙報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條邊各是多少 (如果有不同數據,老師拿把尺量一量,統一數據)右面的平行四邊形每條邊各是多少 (老師應指着屏幕上圖形問)

師:這些圖形每條的長度我們都知道了,那它們的周長會算了吧,大家動手試一試。(學生計算)

師: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 你是怎樣算的

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多少 是怎樣算的 有沒有不同的算法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計算周長時,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計算出周長。

2,師:那麼要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是不是也一定要用尺量呢

生:不要。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已經寫了一個格子的長度是1釐米。

師:請你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學生完成作業紙)

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第一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生:周長是16釐米。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每條邊佔了四個格子,就是4釐米。四條邊一樣長,所以44=16釐米。

師:説得真好,在計算的過程中還能靈活根據圖形的特徵進行簡便計算呢。

師:那麼另一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生:周長是26釐米。

師: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它有六條邊,把六條邊的長度加起來一共是26釐米。

(師:好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是把下面這條邊移上去,把左邊這條邊移到右邊。這樣就只要算一個大長方形的周長就可以了,它的長是9釐米,寬是4釐米。周長是26釐米。

生: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兩部分,左邊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釐米,右邊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4釐米,再把它們合起來,但是中間這條邊算了兩次,所以要減去。結果算出來,周長也是26釐米。)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計算周長的方法,真了不起。

師:孫老師帶來了一片樹葉,你們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嗎 我們能不能用剛才的方法算一算呢 (不能)那怎麼辦呢 同桌同學先商量商量。(同桌討論)

師:有辦法了嗎 (個別交流)

師:聽明白了嗎 誰再來説一説。

師:我也明白了,我們可以先用繩子沿着它的邊線圍一圍,再把這段繩子拉直,量出繩子的長,這段繩子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邊説邊電腦演示)

師: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是8釐米。

師強調:看來有的圖形的周長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來量一量。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嗎

五,生活中的周長

師: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體面的周長嗎 在教室裏選擇你喜歡的面用適當的方法量一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你在測量的過程中假如需要的話可以到老師這來借。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量出你喜歡的面的周長。開始。

(師下去指導,生測量後回答:我量的是表面的周長,是釐米)

師: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還真多,你想去更多地發現它們,探索它們嗎 想的同學起立,好,同學們。

六、練習第二,三,五題

反思:認識周長這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並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反觀教學過程,旨在突出以下幾點:

(一)讓兒童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感知周長,形成概念。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畫一畫為中心,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在熟悉,親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長的含義,探究周長的求法。課的一開始,通過指小叮噹頭像的邊線,讓學生充分感知物體周長的含義,然後讓學生剪下頭像,再次感知圖形周長的含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因此,課的結尾,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選擇生活中最感興趣的物體進行實際測量。這樣,努力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二)兒童在優化的活動情境中積極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本課安排了感知和操作兩個層面的活動。第一層面是感知層面的活動,這裏分為兩次層次,先通過教師範例和學生自己舉例讓學生充分感知,為過渡到抽象的符號性奠定堅實的感性基礎。接着,通過遷移類推讓學生自己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感知平面圖形的周長,這樣,幫助學生從實物到平面圖形建立完整的周長概念。第二層面是操作層面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想法求出一個五角星,一個硬幣,一張名片的周長,讓學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後讓學生彙報各自的發現,在多種方法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造,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縱觀整節課,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二

【微課簡介】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一課是國小數學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個知識點,適用於對圓的各部分名稱已有初步認識並將學習計算圓的周長公式的學生學習。在這個知識點學習中,學生應用互動軟件《圓的工具》輔助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對比、分析、概括出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係,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背景】

數學是一門需要思維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出現囫圇吞棗的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是關於圓的知識學習中的一個重難點,理解圓的公式推導過程是幫助學生學習圓周長公式的關鍵。由於本班學生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體現出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於是將公式推導這一部分設計為學生應用互動學習軟件,在預設的任務中以同桌倆倆合作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這樣的自主學習活動更注重於學生學習內容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積極地去探究,通過“再發現”、“再創造”,建構數學模型,從而對所獲得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並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經歷數學建構的過程,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高了學習效率,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的一個知識點。為了突破這個知識的重難點,應用學習互動軟件《圓的工具》輔助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用交互工具建構數學模型,應用對比、分析、概括等去解決問題,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能力發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是六年級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在學生的知識系統中,對於圓的各部分名稱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要學生藉助學習軟件,在給出的任務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實驗活動,從而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推導並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重難點】

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方法】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探究法。

【學習環境與資源】

1、學生分組,每一組至少有一台聯網的計算機。

2、探究工具軟件《圓的工具》

3、學生探究活動紙

【教學過程】

這一環節主要是進行實驗探究,構建模型。

一、出示實驗任務,提出實驗要求。

1、把用來記錄探究數據的學生活動紙分發給學生。

2、介紹實驗軟件:圓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動一的任務:

二、學生應用軟件開展數學實驗

1、同桌合作,輪流進行操作和記錄;

【軟件使用説明】

2、四人小組進一步協作整理數據,發現規律;

學生應用軟件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將相關數據填入活動報告單,小組進行彙報交流,獲得結論。

當學生在完成作業紙時,根據需要可引導學生。例如,當問“圓的直徑和周長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會不會隨着周長的變化而變化”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出圓周率是固定的一個數值,從而對圓周率有一定的認識,並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讓學生討論並歸納:“根據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如何用半徑算出圓的周長?”

這樣的過程將探索圓周率的過程簡單化,藉助現代化技術提高了課堂效率,豐富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和理解。

3、組間分享:通過組間的彙報,相互補充各組的發現,閲讀相關資料,瞭解圓周率。

三、建構數學模型

1、通過實驗和交流,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係,能用直徑或半徑計算圓的周長。

2、學會按順利整理數據的實驗方法。

【教學總結】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過程在教學中一直是個難點,以往都是讓學生拿着圓形物體進行直徑、周長的測量,從數據中去尋找周長與直徑的關係。這樣的操作過程既耗時又費力,且容易出現測量誤差導致計算結果出現較大的差距等情況。因此,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採用了計算機軟件的模擬操作,使得整個操作過程的數據精確化,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獲得的一系列數據,既能獲得活動探究所需的數據,又能節約很多操作時間,從而使得整節課的重心放在數據蒐集、整理和分析上,學生在一系列精確的數據中獲得感知,從而順利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認識周長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616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測量方法。

2、通過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的能力。

3、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4、在學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並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畫,樹葉等可以描述周長的物體。

學具準備:三角尺,水彩筆,細線,不同形狀的樹葉。

教學過程:

一、觀察操作,認識周長

1、激發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畫有彩色圖形的紙,談話:老師畫了許多彩色的圖形,我打算把它們剪下來送給表現好的同學,要把圖形完整的剪下來,你認為應該怎樣剪呢?

師:對,沿着圖形一週的邊線剪。(板書:邊線)讓學生指一指,老師剪下一個圖形送給剛才發言的學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數學課本,你能不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並説一説,指一指。

師:同學們都是從左邊為起點開始指的,那能不能從右下邊為起點指?在指邊線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獨立指出課桌面和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和班級中交流。(課件動態演示指出這三樣物品的邊線。)

3、認識周長

出示游泳池圖,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嗎?學生指出後,再用動態畫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談話:游泳池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板書:周長)周長的周是一週的意思,長是長度的意思。

請學生舉例説説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如樹葉、文具盒上面、作業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長。

[設計意圖: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説一説等活動,充分感知事物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認識周長後再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覆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於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長

1、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樹葉的周長,那有什麼辦法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小組同學合作動手圍一圍,量一量,記錄在紙上。然後用課件動態演示測量樹葉周長的方法,同時強調樹葉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先用細線圍一圍,再把繩子拉直了量出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計算圖形的周長(試一試)

談話:把書打開到61頁,看試一試,你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嗎?你能説説什麼叫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周長嗎?你能想辦法求出它們各自的周長嗎?同桌討論,指名説説自己的辦法。

學生獨立測量、計算,然後在全班反饋。(反饋時用課件演示。)

總結: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應先量出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後把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相加。下面同學們就來比比誰算的快、算得準。

3、練一練

①做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做一做,並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訂正時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題。

課件出示題目,説明題目要求,讓學生打開書看書獨立做一做。做好後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後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反饋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師生共同評析。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圖形的周長求法,通過圍一圍、算一算等活動,鞏固對周長的認識,激發學生學興趣和學的主動性,並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化,發展數學思考。]

三、聯繫實際,應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説明題目要求是描出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説説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然後獨立完成。最後課件演示描出邊線。

2、實際測量(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拿出幾片不同形狀的樹葉,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是多少釐米,在小組裏展開測量活動並交流。教師注意瞭解學生的操作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3、解決問題(做想想做做第6題)

談話: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長,你能找一找嗎?(圍繞腰一週的長度稱為腰圍,還有胸圍、頭圍。)先請一名學生為老師測量腰圍,再讓同桌互相測量腰圍長度,學生彙報是怎樣量的,腰圍是多少。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時要量一量腰圍和胸圍,買帽子時用到頭圍。測量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物品採取不同的方法,師:剛才我們測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長,説一説,你還想測量什麼物體的周長?佈置學生課後測量大樹樹幹的周長。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測量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也激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總結歸納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什麼了?你有哪些收穫?

教師小結:這節課裏,大家不僅知道了什麼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中能夠把自己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設計意圖: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主動探索學為基本活動形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觀察、操作、計算、感悟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具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始終貫穿着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特點,更體現了以活動促進發展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的主人,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師是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認識周長的知識設計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連串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和學主動性。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靈活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作了適當的調整、重組和補充,使教學思路更清晰,教學環節更連貫。比如,引入周長的概念時,沒有直接出示課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讓學生先指物體面的邊線。認識游泳池的周長後,讓學生再舉例説説其他物體面的周長。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操作的過程直觀、清晰的展示給學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學興趣。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素材都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量樹葉的周長、量腰圍等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感覺到的現實,提高了數學的應用意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學氛圍,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到學中去,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熱情,課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周長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1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 通過説一説、摸一摸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2. 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

教學過程

(展示各圖形)

説説是什麼圖形,好看嗎?

老師想將這些圖形制作成小相框,有同學建議將這些圖形用各色彩帶鑲上邊,讓小相框更美麗。

製作中遇到問題:每個圖形要多少鑲邊材料呢?多了浪費,少了不好看。先測知邊長(周長),再剪材料。

量哪兒好呢?請指一指。(一生上台指,其他書空。)

強調: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圖形邊緣。

二、探究新知

1. 建立“周長”概念。

(1)今天咱們的課堂來了一位數學王國的朋友──周長。

(板書:周長)

“周長”朋友的名字裏體現了他的特點。

誰認識這位朋友?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

看看書本怎麼介紹的,課本p41,讀一讀。

“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通過書本和同學的介紹你瞭解“周長”這個朋友嗎?

(2)質疑“封閉”。(學生解答:頭尾相接。)

小結:所有線段、曲線首尾相接才是封閉圖形。

看看這組圖形,都封閉了嗎?那些圖形我們能計算它的周長?

[補充:一個一邊餘出的正方形,讓學生判斷。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每條線首位相接,圍成的才識封閉圖形,否則不能求出正確的周長]

2. 實物的周長。

(1)“周長”朋友就在我們身邊。

a鐘面的周長在哪?指一指,摸一摸。

b圓柱盒底面的周長在哪?……(不能説盒子的周長,強調“面”。)

c樹葉的葉面

d紅領巾的面

(2)活動“找周長”。

從身邊找“周長”朋友,並摸一摸,同組夥伴説一説。

(3)活動彙報。

3. 周長測量策略探究。

(1)回到引入圖形。

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哪兒?

所鑲邊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簡説什麼方法,工具。)

[通過活動前的思考,讓學生初步形成選擇的策略,如測量月亮和心形等可以藉助繩子,而測量正方形等可直接用支持測量]

(2)想親自量一量周長嗎?

每個小組的信封裏都有這些圖形,還有繩子,待會兒除了用繩,你還可以用尺子或別的工具進行測量,咱們要比一比哪一組的測量方法多。完成後請組長表格記錄結果。

[學生在選擇合適的工具時,拿着正方形等也都選用繩子,但是我準備的圖形卡片較小,而線較軟,在測量的時候並不好操作,而且誤差也大。這也不是我的初衷,分析原因:其一,對與繩子測量,學生是第一次使用,充滿了好奇,當看到繩子的時候,就忘了還有直尺這個工具;其二,學生認為用繩子只用測量一次(圍一圈),而直尺卻需要量四次。可喜的是,學生還是能判斷出圖形各邊間的關係再測量,如長方形只用測量2條邊,正方形測量1條邊,心形測量半邊,五角興只用測一條邊等]

(3)彙報。

方法一:直接尺量,這種量法適用於什麼圖形周長測量?(線段)

方法二:間接繩量,這種量法適用於什麼圖形周長測量?(曲線)

方法三:量後計算:這種量法適用於什麼圖形周長測量?(有重複出現的部分)

……

(4)你還想測量什麼物體的周長?(此環節延伸到課外)

測量,記錄。

三、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我的思考:作為一節隨堂課,我為這一節課準備了充分的學具材料,認為這一堂課是很適合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匆忙的準備過程中忽略了一些細節,如準備的圖形過小,線條太細太軟,不便學生測量。如果能把圖形都粘在膠板上,那麼操作的時候難度會降低很多。在合作測量前,雖然提了諸多要求,希望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是自己心情興奮,課堂節奏快,學生缺少冷靜的思考,以致在測量環節中,學生一直拿着繩子無法測量,我還要不停地徘徊在小組間指導。一節課下來,疲憊萬分,課前最擔憂的狀態還是重複出現了。如何引導小組合作,提高合作效率?這是努力嘗試着下一次的進步!

《周長》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周長含義,建立周長概念,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優選活用多媒體課件及教具、學具,創設直觀、愉悦的教學情境,逐步深化學生對周長的認識;

(2)通過“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實踐環節,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3)通過“想、算、練”等實踐訓練環節,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空間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從孩子們感興趣的情境入手,廣泛發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參與機會,使他們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 產生親切感;

(2)通過“小組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和腰圍”,培養孩子們實事求是、與人合作的精神和態度;

(3)通過“智力大闖關”活動,讓孩子們體驗思維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周長的概念。

四、教具:

多媒體課件、自制樹葉、雙面膠帶等。

五、學具:

水彩筆、線繩、皮尺、直尺。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知道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什麼知識嗎?(學生觀察後發現信息,提出課題,教師板書。)在這節課上,你想學到什麼知識?(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學習目標簡要板書。)

(二)、感受周長

什麼是周長呢?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吧。

1、出示鑲邊圖。

發現了什麼信息?阿姨是怎麼圍的呢?看動畫。那什麼是桌布的周長呢?(生説)

2、出示量樹樁面圖。

哎喲,這麼好的一棵樹被砍了,有什麼感受?(生:可惜)以後我們可要保護好樹木。小姑娘想知道這棵樹有多大,得量一量,怎麼量的呢?看動畫。那什麼是樹樁面的周長呢?(生説)

3、教師瞭解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現在知道什麼是周長了吧? 抽生説一説。

其實,要真正認識周長,我們還得具體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週

不管是給桌布鑲邊,還是量樹樁面,他們都是怎樣圍的?(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是沿邊線圍一週。教師板書:圍 一週)

生活中,很多圖形也有這樣的一週,我這裏有一些,來看看吧。

1、認識圖形。

2、抽生描。

你們能一筆沿邊線描出圖形的一週嗎?請兩位同學上台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學描的時候記住,你是從哪一點開始的,又是到哪一點結束的。

台下同學可以選擇一個圖形,用手書空,與他們一起描。

彙報結果,同時抽一個學生説還可以從其他點開始描嗎?

3、辨別一週。瞭解知識建構情況。

大家知道什麼是一週了吧?看這一個圖形,紅色線條圍的是它的一週嗎?

逐一彙報,並説理由。重點講兩個小長方形拼成大長方形圖。讓學生明白沿大長方形邊線圍一週,才是它的一週。

4、集體動手描一週,強化“一週”。

出示課件,學生在書上用水彩筆描。

(四)、摸一摸,感受長度

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也有這樣的一週,你能找到這樣的一週嗎?並用手摸一摸,看誰找得最多?

1、學生活動。

2、彙報。 你找到什麼面的一週?動手摸一摸。

3、有沒有比桌面一週更長的一週?

有沒有比桌面一週更短的一週?

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很多物體的面也有這樣的一週,這一週也有長度,這一週的長度,在數學上,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周長。 教師板書、完善概念。(生讀)

4、説物體面的周長。

圍黑板面一週的長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長。你還能説圍什麼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生自由説,再彙報。

5、比一比,周長是一樣的嗎?

(五)、量一量,再認識周長

大家知道周長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長有多長,可以用什麼辦法?(測量)

老師給每一組準備了長方形、圓、五角星三種圖形,你能測量他們的周長嗎?

你覺得太難了,就可以選擇簡單些;覺得太簡單了,挑戰一下難一點的。

1、提出測量要求。

2、學生彙報。 你是怎樣求周長的?按圖形抽生,尋求不同的方法。

總結,在測量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圖形靈活選擇測量工具。

(六)、拓展,強化認識

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這兩個圖形周長一樣嗎?

1、出示課件,(展示方格紙中的長方形和台階形)用手指圖形的周長。

2、學生思考。

猜測——驗證——結論

3、彙報。

今天,這節課就要結束了,看黑板,現在明白什麼是周長了吧,那周長,又有什麼用處呢?它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可大了,讓我們在圖片與音樂的欣賞中結束這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