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經原文與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4W

心經原文與譯文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觀自在菩薩,修行深般若法門,當其功行圓滿之時,心中如明鏡照亮,明白地照見五藴皆空,身心無我,本然清淨。於是自覺而覺地,度化眾生脱離苦海,同登覺悟之岸。舍利子:色之表象離不開空之本質,而這本質離不開表象,它們不是兩件對立的事物。色本來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來面目。感受、動機、判斷的精神現象與空相同,這與物質現象之色與空的等同是一樣的道理。舍利子:世間一切事物本來的性質,皆同一不二,平常無差別,既沒有產生,也沒有滅失,即無所謂污染,也便無所謂清淨,既不會增長,也不會消減。所以觀自在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到的這個五藴皆空的境界中,沒有物質色身,也沒有感覺、知覺、意志、判斷,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覺思維器官,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相應的感覺除去煩惱,沒有“六根”,“六境”,“六識”,沒有煩惱,也沒有除去煩惱的菩提,乃至沒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緣系列,也沒有涅磐沒有世間一切皆苦的念頭,沒有世間苦及其原因的説法,沒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沒有修行而脱離苦痛的方法。總之,沒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麼也不會得到。修行般若法門由本來“無所得”的緣故,因而無所不得。諸菩薩依靠般若智慧到達彼岸,證得內心無牽無掛光明坦蕩的境界;由於內心無牽無掛光明坦蕩的境界便沒有生死恐懼的心理不安,便沒有世俗之人顛倒的夢想和痴迷的慾望。因此而最終達到涅磐。十方三世的。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達彼岸,證得無上的脱苦之師,是最高圓滿的一切智慧,是無與倫比的總持法門。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實相而不是虛假的幻相。所以,於是宣説般若法門的總持咒,咒説: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篇二

生滅是相對的,有生就有滅,這都是相對法。有垢,垢就是不乾淨,那就有清淨。不增,增是增多,減是減少或者滅了。這個諸法是指什麼來説的,前頭已經講過了,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樣包括一切法,世間一切相離不開這五樣,一個色就包括無窮無盡的相。空相是什麼樣子呢?空相是拿有來比較的,這個空相是沒有比較的,這就是我們講的實相,就是一切諸法真空實相,這就是空相。以前解釋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藴法,那是幻有的,幻有的不是真實。但是幻有非有,非有就是空的,那就是真空。空有,相有沒有呢?什麼是諸法的空相?這個諸法的空相就是指着真空來説的。諸法的本體是什麼?那就是空相,就是真空之相。

有時你坐着思惟修的時候,你自己來觀想,在你想的當中就是空相。當你思想空寂的時候,一動念,你想到是北京,北京相就現了;但是這個相不是真的,是幻,心裏想來的。你到過上海,你一想,上海就現了。但是你想的都是你去過的地方,你有個印象。你沒去過的地方,你就想不到了。特別是想你出生的地方,你生在什麼地方,乃至哪個鄉村,那個鄉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你都清楚得很,一作意就現了。這是在你的心中、意識當中所顯現的假相,假相不是真實的,假相是虛妄的。假相有沒有?説沒有,你心裏頭能勾畫出來,似有,這個有不是真有。因為有那個真有,你才能想像的出來。你從來也沒去過,聽人家説,那個不行,你顯現不出來。例如我們大家或者聽到念地藏經,知道忉利天是什麼樣子,你也沒去過,你想像而已!四王天是什麼樣子?你也沒去過。所以這個相是指着諸法的相的時候來説的,你修的時候去觀想,觀想你就可以體會得到全部都是假相。咱們在讀地藏經時,前頭有覺林菩薩偈,在我們學華嚴經的時候也有覺林菩薩偈,你這個心裏頭就能畫出來很多的色相,心不是色相,色相也不是心,那你就想想這個吧!這是非常的微妙。比如畫畫得心裏想,但是心裏想了,可心裏並不能畫,得要靠手來畫;手來畫得有顏色,得有材料,沒有材料也不能畫。所以這幾種,心不是彩畫,彩畫所畫的畫也不是心,所以叫自在未曾有。

我講這些的意思,是我們要想入般若波羅蜜真空的意思,你得先由這個世間相來想,想完了形容着這一切是虛妄的。生滅時候顯現一切法,從生到滅;不生滅的時候,原來也是沒有的。當你在心裏頭作意的時候,一切相就宛然現前了;你不作意的時候,這是思想都沒有了。打妄想時候,有一切相;妄想不打了,靜下來了,什麼都不想,什麼也都沒有了。這個諸法的空相,咱們前頭都講了五藴,就是五藴的空相。五藴空相沒有,就是你的心念而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相是什麼樣子呢?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就形容着諸法真空的相,這叫法空相。

我們所有的一切相都是真空之相,所以此法中所講的空相是諸法空相,是這樣來安立的。這個諸法空相是什麼?就是真如實際。真空之相是什麼?真空之相是究竟空的,什麼也不是,但一隨緣就什麼都是了。

簡體: 篇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篇四

這個咒是什麼呢?就是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了,就是最後的這個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這個咒。這個咒説它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個咒即是心經,也即是大般若經。咱們這第一句話就是觀自在菩薩,就是這個咒,這個咒就是觀自在菩薩,前面説的觀自在,後頭説“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要到彼岸。怎麼到的?照見五藴皆空,這就神了。

所以咒的意思,每部經完了有的説,因為咱們漢人不大認得,所以他就不説了。每部經後頭都有個咒,它意思是什麼?濃縮,經文太多,把它濃縮起來。經的含義,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

要把它詳細解釋翻譯的話,揭諦就是去,就叫揭諦。去幹什麼?度,也是一個字。度什麼?度眾生,你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度眾生,把它完全説一句話就這樣子。度,度,揭諦,揭諦,度眾生,度眾生;波羅揭諦,都讓他們成就,到彼岸;度眾生,度眾生,度一切眾生都到彼岸,都成佛,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咒的意思。

把這個咒尊稱是大神咒、大明咒,同時揭諦、揭諦是自度,了了生死了,來度一切眾生都了生死。波羅是彼岸,波羅揭諦是我把這些人都送到彼岸去了。僧揭諦加個僧,這個僧人,僧的含義或者是總説的總,或者普遍的普。咱們僧是和合義,也當總字,把咒翻成總,總體的總,或者普,普度的度。它的意思就是普度一切眾生,自他一切的眾生,不光是人,凡是鬼道的、畜生道的,凡是這一切都把他(它)攝成人道,要普度一切,都讓他們覺悟。就是菩提,菩提是翻覺,這是不變的,就是讓他們都了生死,證涅盤。

心經文字不多,義理很廣了。為什麼?它包括六百卷的義理,就等於六百卷大般若的心。因為佛度眾生就是隨眾生的根機,應以何法得度者,示現説什麼法。從凡夫一直到成佛這個過程當中,你必須得去做。佛説很多的法,你得去做,修行修行。我經常講這個修行是修理修理你,你自己修理修理你自己。開闊的説,修理修理你那口不要亂説,依着佛教導去説;修理修理你的身不要亂去做,要依着佛教導去做;再修理修理你那個意(就是心)不要胡思亂想,依着佛的教導去想。所以心經文字不多,但是它包含着大般若經六百卷。

佛教化眾生是隨機的,不是固定的,有什麼機説什麼法,不是捱板的,他的目的就讓你不要執著。眾生就不同,學什麼法執着什麼,這叫什麼執?法執,學什麼執着什麼。學般若變成執着了,不是智慧了。般若是不執着的,是解脱的,是自在的。所以咱們現在解釋的心經一卷,把大般若六百卷的道里,那裏頭含的義理、那個道理,就是佛教化眾生的時候,隨他是什麼樣根機,就怎麼樣引導,最後的咒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達到了,讓他了生死,到彼岸,究竟成佛,就這麼個意思。雖然文字不多,義理非常廣,從你凡夫發心一直到成佛。

但是眾生種種類類,因為眾生的心他不能照諸法實在的道理(就是諸法實相),他的心不能照了諸法的實相,就是他照見不到諸法的實相。為什麼?因為他的業報所感的六根六塵六識,這一切的境界相,一會執着有,一會又執着無,全是執着。一執着,那般若波羅蜜沒有了,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沒有了。翻過來,翻過來就是依着般若波羅蜜法門去修行,但是得修行的功夫到成熟了,能夠放下一切,看着諸法皆空(五藴皆空就代表一切法了),這時候你才能自在。

修,就是觀。觀了,修行了,一切你都看的認得了,如夢幻泡影了,你就自在了,自在了才能五藴皆空。觀自在照見五藴皆空,你觀你自在,你不觀你不自在。所以這個心經上不叫觀世音,這是觀自在菩薩自己修行的,是觀自在!在法華經普門品叫觀世音,那是利他的,觀自在是自利的,利他跟自利的作用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是讀了心經,就依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去修行,那你去照吧!把你的心用到什麼上呢?就是照照,照照苦集滅道,照照十二因緣,照照六度,完全是智慧。你這一照,觀一切法不可得,全是空的。你這一照,得了一切智,一切智就神了,什麼都知道。知道什麼呢?知道它的體性,什麼都是空的。知道真空絕相,一切法皆空,成聖人了。聖諸法解脱,聖人是諸法都解脱的,都成空的。依着般若波羅蜜知道一切法本來就不生不滅,是你的妄想心認為一切法生滅,一切法本身是不動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自然就解脱了。

一切古來大德你去參學的時候,請問大德,我現在很不自在,請師父跟我説解脱。大德就指示他,説:誰把你捆起來了?他説:沒有,沒誰捆我。那你還求什麼解脱嗎?當下就是解脱,是你的妄想心不達一切法空的理,妄想心不明一切法空的理;等你理明瞭,當下就解脱了。但是你得經過一段過程,像觀自在菩薩得經過照。這個照就是你得有般若智慧,才能照見一切法空;一切法空了,在任何什麼時候,你都知道是空的了。但是利益眾生又不空,那是假的,空是真的。“空、假、中”這叫三觀,因為證得真空,知道一切假的,不住於真空,也不住於假的。假的沒有,住什麼?就是一切不執着,解脱自在。那叫中道義,不住空,不住假,就住中道,真正解脱門。從般若達到解脱,入解脱就是入於中道。咱們出家的廟,咱們前頭那個石門就是三個門,一個是解脱,一個般若,從般若達到解脱,入於中道。

大家看佛所説一切法,我們在學這些法的時候,法是讓你來解脱的,不是讓你束縛的。我們學法學得非常窒礙,窒礙就是處處行不通,哪裏來的呢?自己給自己做的,人為的。這有個道理,我們這寺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得要按規矩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方,可不是圓,方絕對不是圓。圓可以隨緣,圓可以隨方的緣。這我們就講到修道是一步一步走的,不是像跳的,不是像飛的。有沒有飛的?有,頓超直入。漸次當中,也有快有慢。

我們一學般若經了,説戒律是小乘法,戒律太不自由,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如果你達到空了,你什麼都可以幹。為什麼?空的嘛!你幹了也是空的。你既然認識是空的,“殺盜淫妄酒”全不存在,空的嘛!任何爭議都沒有,都是空的。當你煩惱來了,空的!你沒有煩惱?我沒有!我證得空理了。當你能夠這個就是可以自在無礙了,所以你得從觀來,你不觀,你怎麼自在?所以觀自在,大菩薩行菩薩道。你看,大菩薩行菩薩道的示現種種神通妙用。説念個咒就成了;我看你念一個咒、念十個咒,你念一輩子的咒,你也成不了。我一聞法就明心見性;你有那些根機嗎?那是無量劫積累的,不是開玩笑的,説話可以説,做起事來可就難了,得一步一步來。

所以佛告訴我們方法,一個懺悔,一個讀誦大乘,一個靜坐思惟觀照修,觀照你起心動念處看看跟心經相合不相合?一起念,就看心經是怎麼説的,你這樣去對照,這個本身就叫修行,就會開智慧。開智慧的意思就是你本來不懂得但現在懂了,那就叫開智慧。自己認為是絕對做不到的事,現在他做到了,那不叫開智慧啊!現在我們都有智慧的,能夠信佛,有這麼一點信心入到三寶中來,你得到保證了,這是佛説的。“一聞南無佛”,耳朵聽見人家念“南無佛”,南無就是皈依,皈依佛,你也跟着“我皈依佛、皈依佛”,你也皈依了,那你一定能成佛!佛在各個經論裏都如是説,哪個經都如是説。因為你從來都是迷的,現在悟了,遇到悟的根緣了,一定開悟,不過時間長一點。你如果不願受苦,不願很長時間,那你加油修行,來縮短時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篇五

般若波羅蜜心經的當機眾是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別名舍利子。須菩提跟舍利弗都是佛的上首弟子,都是修空觀,在弟子當中成就很大。因為這是觀自在菩薩跟舍利子説的,他在如來弟子當中,智慧是第一位的,智慧很大。咱們念金剛經,空生,是空觀修的成就了,舍利子是智慧成就了。

舍利子,舍利是他媽媽的名字,子是他的名字,就是舍利的兒子,就把他媽媽的名字加上來叫舍利子,我們翻就是身子,舍利就是身。因此我們經常的説舍利子,講佛的舍利就是佛的身,你看見佛的舍利子就是佛身,羅漢的舍利子就是羅漢的身。在西藏成道的人很多,歷代的都有舍利子,但混淆了,都當佛舍利子,沒有的。佛的身體所變化的化身有舍利子,報身沒有,佛的報身是空的、德行的,佛的法身根本沒有舍利子,全身都是舍利。舍利又翻堅固的含義,翻譯名詞很多,這我們不解釋它了,要講舍利子的故事有很長很多。

觀自在菩薩跟舍利弗説你要懂得一個道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頭照見五藴皆空是總説,現在觀自在菩薩分別跟舍利子講,説你看見單是有形色的它跟空不兩樣,形色是空的表現,你看一切相,相即是空。不異,就是相跟空不是兩個,沒差別!色既跟空是沒有差別,翻過來説,空跟色也沒有差別。異就是不同,沒有什麼不同。豈但沒有差別,色即是空。你看,一切色相它本體沒自性就是空的,空也只是色的表現。換句話説,「色受想行識」五藴,前面説五藴皆空,分別説,這是太籠統了,眾生沒辦法攝受。觀自在菩薩又跟舍利子(他是當機眾)説明「色受想行識」五藴的真空,先舉色法説。即是,就是沒有差別;沒差別,就是色即是真空,真空即是色,就是這個含義。但是這個空跟你解釋明白了,不是離開色另外有真空,沒有!色就是真空。離開色外頭的空那是斷滅的,那叫斷滅空。佛不説斷滅的,這我們在金剛經講過了。離開色那個空,不是凡夫認為那個斷滅空。所以色當體就是空,不要離開顏色、離開形相來説空,形相本身就是空。那你認識什麼?認識色是幻化的。我們講完金剛經你就很懂得了,如夢幻泡影。色是幻化的,幻化的色即是真空。一切法相,一切有相的東西以色為主,有相!就是五藴的色它是有相的,受想行識無相,那四個是無相,所以單舉色。五藴的空舉色的空,不是離開顏色另外有個真空,顏色就是空,但它不是斷滅的。因為色即是空,顏色的空有形有色的,都是要真空。翻過來説,空中顏色的色相是幻化是幻色,一切的法相全是幻化的,沒有真實的,這樣來理解。

一般的人把這個因跟果分不清楚,咱們單講過性空緣起,因為把它定成這樣就容易明白了,空就是本體,性空!色是緣起,依着什麼緣起的?因着性空,有緣助成了,空就變成有了。這有是幻化的,幻化滅了,還歸於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就這個含義來説的。因為色是空幻化的色,所以色是沒有的。空又怎麼顯現空呢?因為幻化色,知道幻化的色看形相,咱們凡夫的知見不是空,幻化的是有;這個有不是真有,是幻化的有,所以一切的有都是幻化的。

但是這個迷惑是很重的,迷得很重很重的是他的空性、無明跟實性。他不容易斷無明的。這都得到十地以上菩薩了,咱們講華嚴經,十一地菩薩斷了無明才到這種境界的。觀自在菩薩當然是斷了的,假觀自在的説來認識水即波、波即是水的道理。在佛教名詞很多,實、權。權是善巧方便,是佛説法讓眾生能夠進入,是善巧方便的意思。但是你要把這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段明瞭了,咱們説開悟了,你就弄明白了。這不是你證得的,你能解得都很不容易了,解得就是你在心裏頭把這個問題「有」跟「無」把它定得很清楚了。你一看來,有不是無,無也不是有,但是你要學心經中有即是無,無即是有,這你就很容易了。説空,真空!真空無相。那你怎麼知道空?因為從有相認識空相,這樣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原文 篇六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篇七

以下就説般若波羅蜜多祕密的神處,把般若波羅蜜多行咒。大家不是要念咒嗎?這就是形容咒,作祕密講,讚歎般若功德的意思。這以下是讚歎般若波羅蜜的功德,就是它有什麼功能、產生什麼作用。因此在諸佛菩薩他證得般若波羅蜜多,那就不可思議了,神了!咱們稱什麼事説可神了,説不出來,有一種神妙的意思。因此就把它説成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大家都要學密,神祕,就是咒,神祕的!把這些咒説成這麼多,就是前頭的般若波羅蜜變成這個咒,變成祕密義。依此深般若證得了涅盤的菩提,這是般若的功用。這個功用不可思議,沒法顯現,數量非常之廣,怎麼説都可以。

這上説四種咒,祕密來比喻,比喻什麼?這都是比喻般若波羅蜜多的,一個大神咒、一個大明咒、一個無上咒、一個無等等咒四種。把大般若六百捲縮減成心經八十幾句話,又把這個縮減到成一個咒語。什麼咒?無等等咒。説它神也好,説它明也好,神明都是照了的意思、都是不可思議的意思,沒有與它相等的。那就是把大般若變成咒了,沒有與它相等的,濃縮。咒,你好記!

就解釋這四句咒,在大智度論裏講得可廣了,大家有時間就看看大智度論吧!在大智度論裏講大明咒專門破外道的,種種的唸咒。咒語就是濃縮的,很短很短,念個咒就利益人了。如果有些個腦子也不大清楚,記憶力也不好,講很多經文他沒辦法攝受,那念個咒吧!不求解了。一般的人批評這個,果親王他批評“口唸糊塗咒”,為什麼?你問他這什麼意思,不知道,這不是糊里糊塗。“口唸糊塗咒”,心裏想的“財色名食睡”,那這個咒就念得糊里糊塗,他不知道咒是什麼意思。你給他解説咒是什麼意思?心經。心經不懂,大般若。大般若再不懂,三藏十二部。就是一句話,一個咒。

心經不同譯本 篇八

心經,就是六百卷般若的心,就像我們人的心似的,所以你要是把六百卷那麼廣闊的,用極簡單的觀照,能夠進入它的中心,六百卷般若的中心。其實般若就是心,般若即是心,智慧是沒有形相的,慧有什麼形相?沒有的。但是因為這個心有體、有相、有用,這就是我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的體、相、用,就是般若,三個合稱為般若。譬如我們講大乘起信論(講華嚴經之前跟大家講過大乘起信論),自己的心來起個信,信自己心!什麼意思?因為我們從來沒相信過自己的心。佛教導我們,我經常問道友們,或者問人家:你信佛沒信佛呀?一般的人説你得信佛,信佛是信佛的像嗎?信佛的心嗎?信佛的經典妙用嗎?我們經常問人家有信心沒有?這個不是信佛了,説你自己相信你的心不?就這麼個意思。心即是佛,信心即是佛。我們在華嚴經裏頭常常講智,智是理的用,理上的用,就是把自體、心體變成智慧的妙用,完了心還照於理,這就是般若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