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經全文原文注音及譯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心經全文原文注音及譯文多篇

甚深境界 篇一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此處作“功行”解;“深”,則釋為有極深的修行功夫,已達到甚深境界。説到這種功夫,是一步一步由淺而深地達到的;先是初發心,行觀照審察,這就要求自心常在,要掃除妄念,專住佛境,眼只見佛色;耳只聞佛聲;身只對佛境,這樣才能發見真心。

但這也只是淺近功夫,進一步則要求在心得自然之後,又能在無意中作意念守持,不為外界所牽動。知道所謂心想,無非是妄想攀緣影子。無論是能知所知,都在根本上是不存在的,從其本性來説,它們既是空是假,又非空非假,是有是無,又非有非無。若能到此,可以説已經達到空境了,但猶未達到“空心”;再進一步掃除妄情,觀照現前的身心世界,一眼看透,一切意念也無非自心所現,浮光掠影,也如鏡中像,如水中月,一切聲響,如風之過樹,一切境界,如雲在空中,都是幻化不實的。

不僅外面的世界如此,內心的妄情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切愛恨種子、習氣煩惱也都是幻化不實的。於是起先要用意念來克服的心,現在就是不用心意守護也達到了空。一旦境也空,心也空,心境兩忘,便升入了一個新的階次。更進一步,連此境界也可以拋棄,便可以達到能空的心和所空的境都已經揚棄,這樣的功夫達到純熟而轉深,再勇猛精進,便可以最終使一切人為的妄念消除,生出妙智妙慧,達於涅盤彼岸。“般若”,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智慧”。但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見,無色也能見;有聲能聞,無聲也能聞。它能產生一切善法。至於凡夫的“智慧”,則由外物所引生,必須先有色與聲,才會有能見和能聞。

若無色與聲,即不能見不能聞,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因而人們説,凡夫的“智慧”,在佛家看來,也就成了愚痴,成了妄想。“般若”如燈,能照亮一切,能達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種有漏的“分別慧”。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也即是得到妙觀察智和無想慧的時候。

注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篇二

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 篇三

梵語“般若”中譯為慧、智慧、淨慧。不管譯成什麼,都不能完全表達般若一詞在梵文中的`含義。為了不以智慧二字侷限“般若”這個名稱,所以仍然保留梵音。一般説有三種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由經教所顯示的道理,比如説“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獲得的智慧為文字般若。

在文字般若的基礎上,隨文入觀,隨文生解,隨文起行,進行正思惟所獲的智慧為觀照般若。經文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就是講觀照般若。所謂觀照般若,就是把文字所顯示的般若在修行生活中具體運用。

第三是實相般若。我們觀照什麼呢?觀照諸法的實相,諸法的實相是什麼?“五藴皆空”,空的道理就是實相,實相無相。由現實而悟證的智慧為實相般若。

窺基法師是玄奘法師的弟子,他説:實相般若就是真理,觀照般若就是真慧,文字般若就是真教。真教、真慧、真理就是三種般若。由真教產生真慧,由真慧而證得真理,是為三種般若的相互關係。

上面説到,般若是佛母。一切諸佛從般若生,由此而言,即是諸佛之母。《仁王護國經》説:“般若波羅蜜多是諸佛母、諸菩薩母。”又説:“般若能出生一切佛法、一切菩薩解脱法、一切國王無上法、一切有情出離法。”一切諸佛之所以成佛,是由般若而產生;一切菩薩要成佛,必須依般若而成就而解脱;一切世間事業,好事、善事、利益眾生的事,都是從般若而產生;一切有情必須依止般若波羅蜜多才能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