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成功創業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成功創業故事(精品多篇)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一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正因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發奮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正因你看見身邊的人每一天持續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國小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務必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説。“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必須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應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刻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發奮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正因你看見身邊的'人每一天持續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最之後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正因業務關聯,李嘉誠一向訂閲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啟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脱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二

高中畢業後,他懷揣着身上僅有的二百塊錢獨自來到了南方一個陌生的大都市。從火車站裏出來,他抬起頭仰望着天空,前途一片渺茫,可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他都必須毅然地走下去。本來這個時候他是應該站在大學門口才對,那年大學聯考他曾以超出本科分數線七十分的佳績被國內的一所名牌大學錄取,只因為拿不起高昂的學費,他不得不遠離心中嚮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走上打工之路,但是對於自己的命運,他卻從來都不怨天尤人。

他來自一個貧困的小山區,踏上火車的時候父親拿着一沓厚厚的人民幣告訴他説:“小春,這是親戚鄰居那裏湊來的,夠你用上一陣子的,到了外面找點事做,以後就要靠你自己了,家裏已經……”,坐在火車上,看着父親憂鬱的眼神,看着母親滿臉的淚水,他的心都碎了。快要下火車的時候,他把錢拿出來數了半天,除去車費正好還剩下二百元整,全是些一元兩元或者十元的零碎票子,這也就是他日後的救命錢了。

在當今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中,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都市裏,恐怕連大學生想要找份像樣的工作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又何況他是一個剛畢業的高中生呢?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開始注意沿途大街小巷中的一些廣告招牌,他相信這裏面應該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可事實卻並不完全像他想像的那樣,幾天下來,他仍是一無所獲,他也曾聯繫上了幾個僱主,可人家説早就已經招滿了人。

為了省錢,他常露宿街頭,甚至會去吃一些別人仍進垃圾箱裏的殘羹充飢,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刻骨銘心地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悲慘,他無法想像那些淪落街頭的乞丐流浪漢們過着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他以前常在書本里學到也常聽別人説到“金錢不是萬能的”,“富人未必就會比窮人活得幸福”,“有些人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之類的話,可他此刻卻深深地感到他唯一需要的就是金錢,對,除了錢他什麼都不需要。

白天,他拖着沉重的腳步穿行於繁華都市的人羣中;夜晚,他一個人躲在黑暗中哭泣,沒有人可憐他,也沒有人同情他,現實是殘酷的。還好總算天無絕人之路,已經是身無分文的他在餓了兩天後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上了一名送水工。他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他開始了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拼命幹活,早晨,他從極度的疲倦中爬起;深夜,他強忍着渾身的劇痛睡去。一個月很快過去了,他從老闆那裏得到了四百元的報酬,當接過四張嶄新的人民幣時,他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的喜悦,他想起了此時此刻正在山溝中苦苦掙扎的雙親,無論對於他還是對於家庭來説,這點錢是根本無法也不可能改變現狀的。他決定去尋求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堅信只要奮鬥就能成功,只要付出心血總會有回報,即使不上大學他也照樣可以有所作為。

有志者,事竟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給別人送過奶,在工廠裏扛過麻袋,擦過皮鞋,清理過下水道,甚至同時兼做過幾個工作,最後,他當上了一名送報員,負責為別人送報紙、書刊、信件之類的東西。就他個人而言,他是喜歡這個工作的,因為他可以抽空從中學到點知識,他是一個太愛讀書的人,對於書籍他有着一種強烈的親切感。獨在異鄉,他是孤單的,遠離輕浮的人羣,他並不空虛,他説有書作伴就不會有孤獨。重新讀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時,他又別有一番感受,這種極大的精神撫慰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鬥志。

忽然有一天,他有了一個非分的想法,“總看別人的書,何不自己也寫點東西出來呢?”,於是,他試探着再次拿起了擱置已久的筆,他頓時激動萬分,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竟揮筆成文,道出了心中的酸甜苦辣,就這樣他的第一篇文章誕生了,他懷着一種惴惴不安的心情把它投了出去。兩個月後,他的文章被刊登在了一家報紙上,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報社的八百元稿酬。初次的成功充分證明了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幻想,與送水工、送奶工相比,他覺得當個作家倒更適合自己,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開始走文學創作之路。

他專心研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在吸取別人精華的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他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精闢的話語,引起了廣大讀者朋友們的共鳴,很快地他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面對自己的成功,他並沒有滿足,他想只寫文章還是遠遠不夠的,他要寫幾本書出來,當一個真正的作家,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心中那不滅的信念。就這樣,他白天出去為人做事,晚上一個人靜坐在昏暗的燈光下苦思冥想,直至深夜,他的耐性和毅力大得驚人,他幾乎每天都是在瘋狂地工作,他休息的時間很少。

終於,在不久的將來,他一部鉅著的問世,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在市場上幾百萬冊圖書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被搶購一空,一夜間他倍受萬人矚目。當記者問到他是如何獲得了成功時,他説:“成功是一個祕密,因為它是你在別人吃飯、逛街、打牌、聊天或者睡覺的時候進行的,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而你仍然瘋狂地工作的結果,是一直地在鑽時間的空隙,所以也就很少會有人知道你是如何成功的,面對你的成功,他們只有迷惑”。

在談到對書的感受時他又説:“書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洗滌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迷途者知返,使有志者奮發,給浮躁者以寧靜,給孤獨者以寄託。書,它是一種精神享受”。至此,一個連學費都交不起的高中生一躍成了國內文壇上的一顆新星,成了文學界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成功人士。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裏成功者都有着令人羨慕的背景,都過着人人神往般的生活,殊不知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們也是在經歷了無數鮮為人知的磨難後才“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在成功者的背後不是幸福,是坎坷;不是充實,是累,是艱辛。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三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正因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向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正因前面沒有路可走,因此選取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能夠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能夠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之後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因此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户外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之後正因聽説倒買一台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説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留意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但是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之後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務必裝上漢卡,每台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濕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之後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四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着車子轉,中午圍着盤子轉,晚上圍着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為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説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2007年,在理解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裏,那麼你以後就能夠在那裏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向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向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説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麪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麪加工廠。之後正因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下。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開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到達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方法,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即這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下,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湧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五

怎樣創立百度的在回國創業前,李曾供職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裏,李彥宏親歷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春風得意以及之後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慘淡。李彥宏還將自己在美國積累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硅谷商戰》。經過大起大落,李彥宏明白:股市上的瞬間成功,很可能是最致命的誘惑,股價的瘋狂上漲曾掩蓋了企業自身的問題,在網絡股泡沫崩潰後,這些問題又給不少網絡科技企業致命一擊。

李彥宏在1999年底回國創辦百度,那時的他幾乎默默無聞。斯時,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狂熱到了極點。而懷揣120萬美金風險投資的李彥宏,被朋友調侃為像小老闆一樣神色慌張地在北大校園裏張貼招聘廣告。招到6名員工後,李彥宏在北大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裏開張營業。他穿梭在北大校園裏,彷彿一位鄰家大學生。李彥宏一向尋求將美國的硅谷創業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國。在百度,員工穿着隨便,沒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時網上聊天和打遊戲被視為正常。李彥宏對員工只有兩條禁令:不許帶寵物上班,不能夠在辦公室抽煙。李彥宏嗓音醇和磁性好聽,講話既不高亢也不低沉。

他為人温和內斂、思維縝密,也正正因李對一些事情交代得過於瑣碎,員工們私下則戲稱之唐僧。李彥宏確與唐僧有幾分相似。投資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內燒光120萬美元,李彥宏卻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預算。當然,這也換來了員工對李彥宏的又一個綽號:摳門老闆。但唐僧式的保守讓李彥宏和百度抵禦了互聯網寒流的襲擊。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經的專注一樣,即使不被人明白,李彥宏始終對中文搜索技術情有獨鍾,夢想做屬於中國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為了這份痴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潤豐厚的彩信業務。我們只做一件事情,這就是中文搜索。李彥宏説。李彥宏喜愛古詩詞,取名百度的靈感就取自辛棄疾名句眾裏尋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彥宏對美國聽眾把這一中國名句做了一個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釋:一個痴情的男生千百次地搜尋他的愛人。這位唐僧有敏鋭的嗅覺,他注意到:google公司開始憑競價排行的商業模式迅速成長,其盈利祕笈是:憑藉技術領先而以點擊量收錢,以域名登記為例,排行在前面,一個點擊能夠收費5到10美元,註冊一個就收100美元。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簡單,主要向門户網站帶給搜索技術服務,按照網站的訪問量分成,向門户網站收取費用。李彥宏意識到原有模式只能是為人做嫁衣裳,他欲讓百度轉

身,做成類似google的搜索門户。但此想法卻遭到董事會抵制,2001年在深圳舉行的關鍵會議上,董事們態度堅決地反對李彥宏他們認為李的想法是瘋狂、不理智的冒險。外表温和的李彥宏被激怒了。應對眾口一詞,李毫不怯場,大吵大嚷,指責董事會保守和懦弱,甚至當場怒摔手機。最後,被震驚的董事們勉強同意李的冒險。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索引擎競價排行。此時,百度一天的點擊量寥寥可數。李彥宏深知:百度務必在google的陰影下學會成長。最後,百度認真研究中國文化,推出了更貼閤中國用户使用習慣的中文搜索。李的競價排行方法也立竿見影,競價排行帶來的銷售收入直線上升,百度2003年銷售額是2002年的5倍,並在2003年實現盈利。

進入2005年,百度收入持續增長,在中國國內互聯網的市場佔有率為44.7%。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受到華爾街投資者的追捧,並最終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後,李彥宏遇到新的挑戰: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百度股價;全球五大唱片巨頭起訴百度在音樂搜索方面侵權;網絡上的反百度聯盟仍然不依不饒;競爭對手的擁躉也指責李彥宏在競爭中使陰招。這時候,google的創始人佩吉和布林也開始向李彥宏伸出橄欖枝,表達合作願望,並在百度第三次融資時購買了2.6%的百度股權。事實上,google依然具有捲土重來的強大實力,百度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後,google還以顏色再次配股融資40億美元。在google虎視眈眈之下,李彥宏務必帶領百度學會如何更好地應戰和成長,温文爾雅的李一向拒絕被收購。將會繼續持續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