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業成功人士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創業成功人士的故事(多篇)

創業成功人士的故事 篇一

3位新生代企業家分享他們面對失業後的經歷和故事。

當Ashish·Gadnis 離開明尼蘇達州的一家軟件發展公司總裁的職位時,他在當天離開公司停車場之前就打算展開他新的人生。就在他上車之前,他遇見了同樣離職的副總,他們倆共同決定自己創業。

就在失去洛杉磯一家網遊公司公關部主管的那個星期,Jason·Wonacott決定自己幹,並且讓自己之前的公司成為了他第一個用户。

當華爾街的衝擊無情打擊每一個美國家庭的時候,Christine·Marchuska離開了曼哈頓一家美國主要的投資銀行,就在他離職後他意識到這是一個自己創業的絕佳時機。

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人們此時都在觀望,其實他們覺得安全的或是不可動搖的都已經不再安全和牢不可破了。“George·Solomon如是説。他是一位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經管中心的專門研究企業家的副教授。Soloman認為在19XX和20xx年的經濟衰退中創業人數顯著增長,這次也不例外。

所以你如果已經失業或已在邊緣,你不妨用這幾位企業家的創業事蹟來自我鼓勵一番。

態度是關鍵

失業當然不是件好事,不過對於Gadnis來説未必是件壞事。失業絕不是他人生規劃中的一環,尤其是在買了新房和有了寶寶之後。儘管如此,在這之後,他很快找到了一個生意夥伴,共同建立Forward Hindsight 公司,制定策略,進行風險諮詢等等。

那是20xx年的事了。今天,Forward Hindsight 公司擁有了大批客户,甚至包括西南航空。它的業務甚至拓展到了中東和印度。就在20xx年,僅僅明尼阿波利斯分公司就創造了3百萬美元的銷售業績,Gadnis更為公司制定了更宏偉的藍圖。

作為一名聯邦醫藥集團的前任主管和一名E時代軟件發展公司的總裁,Gadnis的經驗豐富,對於工作駕輕就熟,不過良好的態度才是他很快使公司邁上正軌的關鍵,相對於失落和無能為力,Gadnis總是在遇到困難時自我反省。“在過去的四年間,我已經學會了如何從零開始,你也必須學會徹底反省自己。”39歲的Gadnis説,“如果你自己不反省,你就克服不了任何困難。”現在,已經小有成功的Gadnis已經鎖定了更大的目標,他想要在他45歲直接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

退出策略

當Wonacott在XX年失去工作的時候,他是有所準備的。之前他已聽到要裁員的風聲,在裁員之前已經有所準備,他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在這天到來前準備一項了提議,他準備和公司CEO和市場部副總做一次他們不可拒絕的交易。這就是他將繼續負責公司的公關但卻不要任何報酬。他們同意了並且成為了Wonacott的第一個客户。並且通過網絡連帶為他帶來了2個其他客户。“我吃了一驚,”36歲的Wanacott承認。這要多虧了他的勇氣和他快刀斬亂麻的決定,這才能夠使他化險為夷,在洛杉磯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處理公共關係和綜合通信業務的公司。

在公司穩定了以後,Wonacott深知運行的良好絕非是由於自己的親歷親為。“在你想得到的那些每星期至少付你2次報酬的位子之前,你必須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他説。他常常長期依賴於IT專家以及公共關係專家經理的幫助,但在他單幹之後,這些只能有他自己去完成。為了應付這些,他就求救於網絡,網絡幫他找到能為他提供他所要幫助的朋友。在最初的6個月他通過網絡打理自己的帳務和相關法律事務。

現在Wonacott準備為公司租用一個更大的辦公室,計劃XX年公司的業績能夠達到50萬美元。“我們公司不大,我也不急於擴大規模,”他説,“但是我很高興從中看到了我個人的提高和專業的成功。”

激情的付出

“通常人們會去選擇事情激情對待,那股熱情會給人們帶來知識。”MasterPlans。com網站的CEO,Bryan·Howe説。

就在5月,Marchuska成為了金融危機的犧牲品,在財經部門工作6年的她失去了工作。她確實是那樣:她毫無激情地和她的兄弟35歲的Justin·Marchuska開始了在紐約 Endicott的`一家提倡環保的服裝行的工作。一些月之後,她自己投資生產了Cmarchuska牌的女裝。“我熱愛時尚,同時我也熱愛我們的環境,”她説,“所以我想探索一條兩者兼具的道路來。”

儘管Marchuska從未有過時尚業的經驗,這也無妨。她簽下了一班裁縫以至於她能明白怎樣設計衣服,通過購買DVD和書籍,上網搜索,與時尚界的人士會面從而設計衣服,同時找到一家加拿大的生產有機棉的工廠生產樣品。

Marchuska就在被解僱的幾個月後開始了這項冒險。她讓她生產的衣服擺上了零售商的貨架,通過網購渠道進行銷售,現在她XX年的銷售目標是10萬美元。“現在大家都舉步維艱,”28歲的Marchuska説,“這不僅僅是某一行業或某一國家正在承受的。但是如果你想試試一些你能夠負擔了的東西,那麼現在正是時候。”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篇二

漢密爾頓是美國著名花樣滑冰運動員,他的母親原來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但她十分珍惜時間,充分抓住每一分鐘刻苦自學,後來終於成為鮑靈格林大學婚姻家庭系的副教授。她經常對漢密爾頓説:“上天給你的生命不過是許多分鐘,而且是有限的。從你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你就只有這麼多分鐘的生活,因此,你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鐘。”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選擇如何處理自己所擁有的每一分鐘。你既可以把它消磨在咖啡屋和酒吧裏,也可以將它花在研究室或運動場上。由於受到母親的影響,漢密爾頓也十分珍惜時間,抓緊每一分鐘訓練。辛勤的汗水,終於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在1981至1984年連續4次獲得世界冠軍。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篇三

有一位畫家,擅長做減法。他是畢加索。

畢加索一生酷愛畫牛。年輕時,他畫的牛就已經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曾有一次,畢加索在田間畫牛,一頭黃牛也正在田頭吃草。牛瞥見畫中之牛,瞪大眼睛,盯了片刻之後,竟然落荒而逃。從此,畢加索被人稱之為牛人。後來,畢加索畫的牛越來越簡練,筋骨凸顯、筆筆精湛。到了老年時,畢加索畫的牛隻有寥寥數筆,把皮毛血肉全都減去了,只剩一副骨架。

正是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畢加索的巔峯之作。畢加索説,他的成功來自於減法。有一位企業家,也擅長做減法。他是喬布斯。

1997年,喬布斯在闊別12年後重返蘋果公司之時,蘋果公司正陷入嚴重危機。喬布斯召集高管開會,問道:“跟我説説這個地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還沒等人回答,他突然嚷道,“問題就出在產品上,蘋果的產品太多了。”他認為,是蘋果的產品線太長,精力過於分散,才導致做不出一款精品。於是,喬布斯毅然砍掉了蘋果公司的大部分項目,包括成就了蘋果公司上一個輝煌的牛頓掌上電腦。而減去了這些項目之後,蘋果公司專注於做手機,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塑造了今天的行業領袖地位。

正是專注於一個領域,成就了蘋果公司的今天。喬布斯也説,他的成功來自於減法。

有一位總統,同樣擅長做減法。他是里根。

里根上任之初,美國正是經濟危機之時,生產停滯、物價上漲、財政收入鋭減,可謂內外交困。沒有人想到,里根出的第一招竟然是降税,第二招是減少政府審批項目,第三招是削減政府職能。在一個看似需要用加法來加強管理的時候,里根卻用減法激發了市場活力,從此,美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騰飛。

正是少管了一些不該管的事,才使美國走出了危機。同樣,里根的成功來自於減法。

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腳步就會難以停歇,到頭來只能讓身體勞頓疲憊,心靈背上沉重負擔。如果人生是減法,減緩腳步,鬆弛神經,將牽絆自己的移開,將壓力放下,將心中的憂慮傾出,成功就在驀然回首處。所以,成功人士多用減法。

成功人的故事5篇精選薈萃集錦 篇四

馬戲虎德卡

旺家族,泰國首屈一指的馴獸世界,無論多麼兇悍的貓科動物,只要經過旺家族的馴養,就如同被金手指點化出了靈性一樣,聰明温順。數百年來。泰國所有馬戲團頂樑的猛獸馬戲明星,無一例外都是由旺家族啟蒙馴養而出。

阿培是泰國國家大馬戲團的馴獸師,也是旺家族目前唯一的嫡傳子孫,可惜的是,因為家族專注於馴養猛獸,隨着孟加拉虎、華南虎等猛獸的瀕危滅絕,祖先傳承的絕藝慢慢變成了屠龍之技,正日益失去在馬戲界的王者地位。

阿培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能重振家族傳奇的機會。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已經在野外滅絕的孟加拉虎,在泰國政府的保護下,國家動物同裏碩果僅存的最後8只,經過人工繁殖,終於產下了第一隻後代--德卡。

在國家大馬戲團德再三要求下,政府不得不考慮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德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馬戲團的要求,在德卡滿月後,它被送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迎接它的是一個人類的温暖懷抱--阿培,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德卡的啟蒙教練。

將德卡摟在懷裏,阿培興奮得渾身都在顫抖,他明白,只要自己能把德卡訓練成為馬戲虎明星,旺家族這塊金字招牌就會在蒙塵多年後重新熠熠生輝。

在阿培嘔心瀝血德馴養下,德卡很快就一日千里地成長起來。阿培對德卡的訓練過程一直嚴格保密這當然是為了防止自己獨家的訓練方式泄密:與別的馴獸師用嘹亮的哨聲指揮猛獸不同,阿培使用的是一個祖先傳下來的工具--一枚可以含在嘴裏的極小的口哨。這枚口哨發出的聲音極小,人類幾乎聽不見,但對於聽覺比人類靈敏100倍的老虎而言,卻是清晰又響亮,只需要吹動這個小口哨,德卡就會清楚地按照命令做出動作。

整整一年時間,阿培與德卡同吃同住,將滿腔期待注入到對德卡德訓練中。德卡,終於到了可以登台演出的時候了。

然而,榮耀並不屬於阿培。就在德卡將在一個月後登台的預報傳遍大街小巷的時候,坎努取代了阿培登台的地位--坎努並不是個優秀的馴獸師,一直以來,都只能擔當一些狗之類的小把戲。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國家大馬戲團副團長。

坎努大大咧咧地來找德卡,眼角眉梢俱是前途燦爛的喜氣。阿培根本沒有反對的權利,他只告訴坎努,希望他在表演成功後,能夠提到德卡是由旺家族的傳人啟蒙馴養的。坎努隨口應着,表情卻明顯看得出來是敷衍。

阿培沒有馬上將德卡交給坎努,他為自己爭取了一週的時間,他説德卡還需要最後一次系統德訓練。

阿培找了一個塑膠假人放在自己的祕密訓練場地,在假人的脖子上掛上一塊鮮嫩的牛肉,用口哨吹出一個短促的音符作為命令,德卡一聽到這種哨聲,就會直撲假人的咽喉,一口咬下那塊牛肉大嚼。一個星期,一直重複着這一個動作的訓練,直到德卡的撲咬萬無一失。

三個星期後,馬戲虎明星德卡的首次登台終於開始了。雖然坎努沒有指揮猛獸的經驗,但因為阿培的訓練為德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加上三週的臨時磨合,人與虎的配合尚算默契,事先排練好的表演項目也都一一成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掌聲雷動。

在首場演出大獲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上,坎努信口開河地胡謅自己馴養德卡的艱辛和種種危險,所有的功勞都成了他一個人的。阿培的心漸漸發冷,他從不奢望能位居首功,卻無法接受自己家族的榮耀被如此輕輕抹去。

隨後的慶功宴會上,阿培一直坐在角落裏等待,等着坎努來向自己表達謝意--按照馬戲界的傳統,接任的馴獸師是必須在表演成功後前來對啟蒙馴獸師前期的培養、訓練表示尊重和感謝的。

可坎努一直沒來

阿培歎了口氣,輕輕鬆開了緊握的拳頭,裏面是一個小小的口哨。

第二天的演出依然人山人海,當坎努和德卡的表演接近尾聲的時候,後台的阿培眼睛一閉,用力用嘴裏的口哨發出了一個短促的音符--沒有絲毫的猶豫,剛才還温馴無比的德卡,風一般地撲倒了坎努,張開大嘴,對準他地脖子就咬了下去

坎努當場斃命,德卡隨後被麻醉槍擊中,送返到動物同--有過傷人歷史德猛獸,便永遠失去了馬戲表演的資格。

沒有人懷疑阿培,猛獸傷人是馬戲界不可避免的事情,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意外。馬戲團決定再次引進孟加拉虎幼崽,並希望阿培能再次擔起馴獸師的重任。可是,阿培發覺他已經失去了馴獸的能力,他根本不敢看孟加拉虎幼崽的眼睛,那雙清澈漆黑的眼睛裏,似乎飽含德卡的委屈與哀怨。

阿培悄悄來到動物園,以馴獸師的身份獲准進入德卡獨居的虎山。看見阿培,德卡開心地朝他跑來,當距離越來越近的時候,阿培又一次吹出了短促的音符--當德卡下意識地用利齒刺破阿培咽喉的時候,阿培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淚珠--他是旺家族死在自己馴養的猛獸口中的第一個馴獸師,也是最後一個。

成功人的故事5篇精選薈萃集錦 篇五

塞萬提斯

一個偉大萬里倒黴的作家,他出生在一個窮醫生家裏。小時候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參軍後被俘身負重傷,左手致殘,並屢立戰功,得到元帥的嘉獎。可是當他拿着元帥的保薦書,做着即將成為將軍的美夢時,在歸國途中,被俘後賣到阿爾及利亞,在那裏做了5年苦工。

當他回到祖國的時候,很不幸,他的國家已經忘記了這位英雄,他連一個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無敵艦隊找到一個軍需的職位。一次也下鄉催徵,因不肯為鄉紳通融減税,被鄉紳誣陷入獄。從監獄出來以後,他改作税吏。一次他把税款交給一家銀行保管,偏偏銀行倒閉,他第二次入獄。第二次出獄,他貧困貧,而且家裏妻子、妹妹、女兒一幫人都靠他一個人養着。他住的地方,環境如此惡劣;樓下是酒館,樓上是妓院。一天,酒館裏有人鬥毆,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於同情把那人背到家裏,誰知人未救活,他涉嫌謀殺再次入獄。在此之後,他妻子死去,他又因為女兒的事情被法庭傳訊。

就這麼一個兩次被俘三次入獄的人,命運從來不肯眷顧他。但惡劣的環境沒有淹沒他,倒黴的境遇沒有打倒他,反而豐富了他。他的智慧是把倒黴當作生命的一個必然結果加以接受,而化為生命的財富。憑着他對生活的反思和那個國家鬥牛士的精神,他寫出了名震世界的巨着《堂吉訶德》。

這個偉大的倒黴蛋就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而作品的主人公彷彿是作者的一個自我嘲諷。他證明了承受倒黴時的痛苦和順風時的歡樂都是人生的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

成功人的故事5篇精選薈萃集錦 篇六

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説:“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説:“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説:“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後來,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

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着説:“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説:“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着小寶説:“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歡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成功人士的故事1:諾貝爾 篇七

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因發明炸藥、雷管並經營、生產這兩樣東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薰陶,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並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隻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後來又輾轉來到俄國。由於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於鎮上的一所國小,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後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麼活潑,而是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裏,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着,腦海裏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幻想,可能就是日後發明創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説,他已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一家制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裏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着高聳的寺塔及洋葱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後,父親對三個孩子説;“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父親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麼?”羅伯特説:“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説:“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着説:“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母親嚴肅地説:“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麼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會了俄語,接着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廣泛,不僅閲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藥。當時的火藥,無論是用於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藥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現而捱罵,他經常把火藥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藥做煙火,他把火藥放在紙筒裏,然後豎立在草地上,點着火後,火藥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藥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藥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火線。“砰!”炸裂的罐子發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麼回事。諾貝爾的調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藥。

工廠的員工們聽説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藥。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製造火藥。”他翻閲化學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藥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遊戲,最後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藥包紮的鬆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裏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

於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並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着複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託,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習化學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班。在補習班裏,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於將來的理想與事業,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務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發明的單位工作。

諾貝爾第二天就到工廠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當繁重,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家裏人想讓他去南方温暖的鄉下靜養,可諾貝爾卻想去德國。他希望能趁這個機會學習德語。尤其他認為德國有最好的化學技術,因此他就來到靠近阿爾卑斯山的温泉地養病。等身體康復後,他就立刻啟程回到了聖彼得堡。

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發生了戰爭。諾貝爾家的工廠大量生產水雷,供不應求。水雷的威力被證實後,有兩位化學專家來到工廠訪問,他們就是在俄國學術界留下許多功績的希寧和特拉浦博士。

父親把諾貝爾介紹給兩位專家。希寧説:“為了使俄國獲勝而早日結束戰爭,我們想製造威力強大的炸彈,能不能和你們工廠共同研究?”諾貝爾説:“當然可以,不過,這大突然,一點頭緒也沒有呀。”特拉浦博士説:“這點你不用急,我這裏有強烈的液體爆炸物,但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沒有實用價值,還沒有把握。”他説着拿出個裝着透明液體的瓶子來。

諾貝爾一見便説:“啊,銷化甘油!”他從書本上得知,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學家沙布利諾發明的,今天他是頭一次看見。沙布利諾因試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傷,從此便停止了試驗。

兩位專家把瓶子留了下來,讓諾貝爾做試驗用。諾貝爾此時再也不會想到,這件事後來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帶給他輝煌無比的人生。

諾貝爾和父親開始細心研究硝化甘油。由於它呈液化狀態,稍微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卻是心臟病患者的有效醫療用品,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俄國最終戰敗了。諾貝爾家的軍事工廠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親帶着諾貝爾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諾貝爾和兩個哥哥仍留在聖彼得堡。工廠換了新老闆。諾貝爾由於改良了晴雨表、水計量表並取得了專利,受到老闆器重。這時候,父親來信説他已開始對硝化甘油做研究,並問諾貝爾的進展如何?諾貝爾決心繼續研究,不輸給爸爸。

經過許多次試驗,諾貝爾發明了將硝化甘油裝入小玻璃管中再放進一個鐵罐裏,四周塞滿黑色火藥,再用導火線點火。“轟!”一聲巨響,試驗成功了!這種能使火藥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諾貝爾的發明物“雷管”。

由於諾貝爾發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於礦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興興地把這項發明帶到了父親身旁。而他父親在這方面卻毫無進展。

諾貝爾和父親打算成立一個諾貝爾硝化甘油公司。為了籌措資金,諾貝爾前往法國,四處拜訪巴黎銀行,向他們説明他從事的是一種具有偉大遠景的事業。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他。後來,幸運之神終於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崙三世對他的發明很感興趣,認為硝化甘油在軍事上將有廣泛用途。諾貝爾因此獲得了10萬法郎的貸款。

諾貝爾和父親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籌建了一個小型試驗工廠,這就是諾貝爾火藥工業公司的前身。1863年諾貝爾滿30歲時,火藥工廠正式開始製造硝化甘油。他的弟弟艾米爾也是個炸藥迷,每天泡在工廠裏,幫助父親和哥哥。不料由於大意,9月3日這天,工廠突然發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諾貝爾和父親趕到出事現場時,工廠已成了一片廢墟。他們從殘留的灰燼中找到五具遺骸,其中一具便是諾貝爾最疼愛的小弟艾米爾。

經受這次重大刺激後,父親因腦溢血而病倒,母親終日以淚洗面。諾貝爾也是悲痛萬分!他從悲傷中重新再奮起,並立下一個宏願:“我一定要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大量製造的方法。”

無奈警察機關嚴禁諾貝爾火藥工廠復業,並不准許他們在離市區5公里內做這項危險試驗。諾貝爾於是到鄉下去尋找用地,但人們都拒他於千里之外,他不得不死了這條心。諾貝爾只好買了一艘大船作工廠,到一個大湖上作試驗。儘管如此,其它船隻上的人因上次的爆炸事件而心驚膽寒,不許諾貝爾的“水上工廠”靠近。諾貝爾不得不經常改變停泊位置。

硝化甘油炸藥又生產出來了,但由於爆炸事件,沒有人敢購買。諾貝爾心想,沒有人敢使用,我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他於是決定擴大宣傳,並親手做示範表演,讓人們知道這是一種不僅威力強大而且安全可靠的炸藥。受邀者目睹了他的示範表演,漸漸地打消了疑慮,工廠的訂單又源源而來。

諾貝爾又到德國漢堡去開設火藥工廠。工廠不大,四周環繞着4米厚3米高的圍牆。這座小小的工廠,從此卻支配了世界火藥界。漢堡的硝化甘油工廠,不久成為熱門的消息而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當時在德國,硝化甘油也僅僅是被用在鐵路工程方面和鐵礦的開採上。

諾貝爾的硝化甘油信譽步步高昇。其實硝化甘油和從前一樣,依然是危險的爆炸物。它之所以沒有節外生枝,是因為德國氣候寒冷,硝化甘油在低温下不易爆炸的緣故。這種炸藥搬運起來也很危險。由於硝化甘油是一種粘稠的液體,有些無知的人竟把它當做潤滑油來使用。更可笑的是,有一個旅館的服務員,竟以為那是光亮劑,拿它擦皮鞋和皮褲。

有一位德國旅客到紐約旅館投宿,外出時他把一個小盒子存放在服務枱。服務員不知道盒內裝的是硝化甘油,隨手放在椅子下面。不久服務員發現小盒子冒黃煙,驚慌之餘,他拿起盒子就往馬路上丟,轉眼工夫,就引起了一場大爆炸。附近一帶民房的門窗玻璃全被震破,而馬路上丟盒子的位置炸成1米的深坑!

這件事立刻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最醒目的標題、最大的篇幅譴責硝化甘油。

1866年3月,巴拿馬一艘名叫“歐洲號”的輪船離港時,甲板上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致使17人死亡,船身嚴重受損。在舊金山一個倉庫中,硝化甘油爆炸又造成14人死亡……

接踵而來的爆炸災害,致使各國都嚴格禁止硝化甘油的貯存和製造。聆聽這些駭人聽聞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發明人沙布利諾震驚地説:“我怎麼會造出這種殘害生靈的罪惡物品來?我真後悔呀!”

諾貝爾面臨這些打擊和不絕於耳的責難,並沒有灰心喪氣。他想起那些無辜的被炸死的人們,想起可憐的弟弟艾米爾,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研製出十分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藥來。經過無數次試驗,他終於研製出一種用雷管引發的、固體狀態的硝化甘油炸藥。

1866年10月,德國克魯伯地方組織了一個硝化甘油炸藥審查委員會,對諾貝爾所製造的炸藥在安全性和威力方面做了一定安全審查。全體委員審查後一致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產品,在使用和運輸方面都可以絕對放心。

多年來的辛勤努力,終於有了結果。第二年年初,德國礦業界人士前來訂購大批硝化甘油炸藥。由於採礦的效率提高,而且從未發生意外,礦商們個個眉開眼笑。接着,法國、英國也來採購,連諾貝爾的祖國瑞典也訂購了。諾貝爾見瑞典已願意採用,高興地説:“我總算能夠為祖國盡一點心力了。”

一度被視為可怕的危險物品,現已成為賜福人類的大功臣。硝化甘油炸藥用途之廣難以盡述,像隧道工程、開發鐵路、挖掘運河、開山闢地、鋪路架橋等等,都需要它。

硝化甘油炸藥促進了世界科技的快速進步。諾貝爾的克魯伯火藥工廠在不斷地擴展着。到1874年,硝化甘油炸藥的供應量達3120噸。

不久,德國和法國爆發了戰爭。當時德國稱為普魯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法戰爭。法國無法抵擋新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威力,終於向普魯士投降。諾貝爾聽説被炸死炸傷的士兵令人慘不忍睹,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他又憶起了慘死的幼弟艾米爾。他深深地責備自己説:“硝化甘油炸藥竟然給人類帶來痛苦,帶來不幸!我有罪呀……”他的工廠投資合夥人勸慰他説:“不,您千萬不要這麼想,炸藥本身無罪,是戰爭帶給人類痛苦的。炸藥用來開礦、鋪路、搞建築,不是為人類造福的嗎?”

1872年9月3日,諾貝爾的父親與世長辭,終年71歲。父親去世後,母親仍留在斯德哥爾摩老家,過着孤寂而平靜的晚年。諾貝爾的兩個哥哥也很有出息,他倆在俄國的巴庫發現了油田,開辦了一家石油公司,並且發明了用地下管道輸送石油。公司的年產量達20萬噸。

諾貝爾因經營硝化甘油炸藥而發了大財,成為世界聞名的大富豪。他後來遷居到意大利,一直到去世。

諾貝爾一生刻苦學習和鑽研,他不但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還發明瞭汽車自動剎車裝置、石油連續蒸餾法等,共取得了355件專利。

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羣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長此下去,恐怕世上最富有的人也招架不住了!”儘管如此,諾貝爾仍盡力幫助窮困的人,可惡的是這些人中總是夾有詐騙之徒和無賴。

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閒閲讀小説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説:“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説,後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説。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諾貝爾不像有些發明家只會搞發明不會經營,他還是個極精明的大企業家。他終生守着自己研究、自己創造、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的不變法則。他很瞭解商業界的陰謀險詐與反覆無情的激烈競爭。諾貝爾將世界各地硝化甘油炸藥公司聯合起來,形成龐大的“托拉斯”,無論在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均由他獨攬大權。這種托拉斯的營運組織,已為世界各大跨國公司採用,這是諾貝爾在商業上的一大成就。

諾貝爾的托拉斯成為世界性的特大企業,1886年他就擁有9.7億美元的資產。

但是,如果諾貝爾只是位發明家和企業家的話,那麼諾貝爾獎也不可能誕生了。諾貝爾一生最偉大的發明是硝化甘油炸藥和飛行炮彈。這兩樣東西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於防衞又可以用於侵略。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為人類造福,致力於世界和平和社會的文明進步。所以在1896年他臨去世時,留下了永恆的遺囑:將他財產的一部分,作為諾貝爾獎基金。頒獎典禮定於每年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由瑞典國王在斯德哥爾摩頒獎。

成功人士的故事3:居里夫人 篇八

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把該會的最高獎賞——戴維獎章,掛在一對年輕夫婦的胸前,以表彰他們為人類發現了一種極其珍貴的放射性元素——鐳。

這對年輕夫婦,就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居里夫婦——彼埃爾·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婦兩人望着紛紛前來祝賀的人們,同時流出了熱淚。

人們只知道發現這種稀有元素的意義,可有誰知道他們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僅是鐳元素的主要發現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別人沒有的艱難的歷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原名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少年的瑪麗,雖然家境貧寒,但十分好學,16歲那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沙女子中學,並獲得金質獎章。

但那時的波蘭,已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女子沒有上大學的權利。家境貧困,又無力到國外求學,因此只好到鄉下當了5年家庭教師。在此期間,她省吃節用,積了一點錢準備到國外求學。

1891年的冬天,這個年輕波蘭女青年隻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

雖然這時天氣很冷,但這位女青年的胸中,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為,她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學學習,這是她多年夢寐以求和為之奮鬥的理想。

現在,她的理想就要變為現實,怎麼能不激動呢!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之後,這位貧窮的波蘭姑娘每天上課來得很早,總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貫注地傾聽教授講解。下課之後,除吃飯之外,不是到實驗室搞實驗,就是到圖書館讀書。很快,便成為全班中最優秀的學生,備受教師的重視和同學的尊敬。

在生活上,瑪麗因經濟拮据,過着非常艱苦的生活。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又小又矮的閣樓,忍受着夏天的悶熱和冬天的寒冷。為了擠時間學習,常常幾天不做飯,只吃現成的塗上黃油的麪包。

晚上為了節省燈油,就到附近圖書館看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後,才回家點起小煤油燈,伏案學習直到凌晨兩三點鐘才去休息。

由於長期勞累,再加上營養不良,瑪麗得了貧血症。有一天,她與一位同學剛走出教室突然頭暈腿軟,暈倒在地,在場的同學嚇了一跳,趕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所醫院。瑪麗的姐夫是這家醫院的一位醫生,當他聞知此事慌忙趕來時,瑪麗已經甦醒過來,他連忙替瑪麗檢查,心中馬上明白了。“這幾天你吃些什麼東西?”姐夫問。“這幾天……吃什麼……飯呀!”瑪麗慌忙答道。“真是飯嗎?!”姐夫又問了一聲。瑪麗什麼也不説了。

後來,姐夫才瞭解到,這幾天,瑪麗為了節約錢去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每天只吃一把小蘿蔔和半磅櫻桃。同時,為了趕功課,每天睡不足三個小時。就這樣,這位貧窮的女學生,終於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於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績在物理系畢業,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在數學系畢業,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學成畢業後,瑪麗本想回波蘭為祖國服務。

但由於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法國物理學家彼埃爾·居里,才決定留下工作。

1895年,瑪麗和居里結婚,以後,人們稱瑪麗為居里夫人。就在這一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能透過固體物質的X光射線。

第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又發現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與X光線相似的奇妙的射線。這種奇妙的射線,對瑪麗來説,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認為,這是個絕好的研究課題。

於是,就同丈夫彼埃爾商量。“這個課題雖好,可難度太大,研究起來怕是不太容易”彼埃爾關切地説。“這我知道,”瑪麗笑道:“正是因為它有難度,我才去選擇它!”看着妻子認真而堅定的面孔,彼埃爾沒説什麼,開始為妻子奔東忙西,做起籌備工作,經過彼埃爾的多次努力,才在他原來工作過的理化學校借到一間又寒冷又潮濕的小工作間。自己也放下正在研究的課題,同妻子一道進行工作。可實驗條件太差,屋頂漏雨倒不要緊,最麻煩的是儀器太少。

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這些外在條件放在眼裏,因為她知道,科學研究方面的難度比這些更大,她心中關心的只是她的研究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她發現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線的不只有鈾,還有釷,可見貝克勒所發現的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因此,她做出大膽判斷:還有一種物質能夠放射光線,這種新的物質,也就是還未發現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於礦物之中。居里夫人把它定名為“鐳”,因為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當時很多科學家並不相信,認為居里夫婦只是一種假設,甚至有人説道:“如果真有那種元素,請提取出來,讓我們瞧瞧!”要提煉鐳元素,需要足夠的瀝青鈾礦,而這種礦很稀少,價格又很昂貴,他們可根本無法得到。這件事後來傳到奧地利,迅速得到奧地利政府的支持,贈送他們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殘渣,這才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

經過3年多的艱苦工作,居里夫婦終於在1902年提煉出0.1克鐳鹽,接着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發現這種元素的放射性比鈾強200萬倍,因而它不用藉助任何外力,就會自然發光發熱。鐳的發現,引起科學乃至哲學的巨大變革,為人類探索原子世界的奧祕打開了大門。

可以説,它的發現,開闢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並由此誕生了一門新興的放射學,所以,鐳被譽為“偉大的革命者”。正是因為居里夫婦為科學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年,他們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金。過後不久,人們又發現鐳在醫學方面的價值,給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使本來已經非常昂貴的鐳,變得更加珍貴。

有人勸説居里夫婦説:“您如果去申請專利,定會成為百萬富翁!”“不,鐳是一種元素,它應屬於全世界!”居里夫婦毫不猶豫的回答。居里夫婦非常信奉“科學是無國界”的,也可以説,這是他們獻身科學的共同宏願。但不幸的是,1906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車禍中彼埃爾·居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居里夫人強忍悲痛,繼續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

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離出純鐳,分析出鐳元素的各種性質,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在同年居里夫人出席的國際放射學理事會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單位,同時採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鐳的國際標準。

1920年5月,一位美國女記者在訪問居里夫人時問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任你挑選,你最願意得到什麼?”“我很想有一克純鐳來作研究。但它的價格太高,我實在買不起。”居里夫人答道。“您不是把價值百萬法郎的鐳,送給了巴黎大學實驗室嗎?”女記者不解地問。“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屬於實驗室的。”這位記者聽完這番話,心中感慨萬千,被這位女科學獻身科學的無私精神深深感動,當她回到美國後,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居里夫婦,並號召美國人民開展捐獻運動,要贈給居里夫人一克鐳。

次年5月,美國總統在首都華盛頓親自把這克鐳轉贈居里夫人。在贈送儀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堅持要求修改贈送證書上的文字,再次聲明:“美國贈送我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於科學,而不能成為我個人的私有財產。”這位偉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時還被聘為其它15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她共接受過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

1934年7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與世長辭了,但她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