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課改”代名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課改”代名詞

“課改”代名詞

一所偏居鄉間,曾經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中學,卻因為課改,每天前來考察、取經者絡繹不絕。尤其是今年春節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園熱鬧非凡。這所學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熱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揚天下,引發熱議、颳起“旋風”。

杜郎口旋風的重要推手是《中國教師報》。自2006年3月22日,《中國教師報》以“八版聯動”這種特殊的報道形式予以報道之後,杜郎口就吸引了整個教育界關注的目光,隨後,《中國教師報》又連續以大篇幅二訪、三訪杜郎口中學,並開闢專版在讀者中展開“杜郎口大討論”,從此杜郎口經驗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了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中國教師報》關於杜郎口的報道達32個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國教師報》還試水課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學掛牌成立了第一個“《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為學習和研究杜郎口課改經驗的學校和單位提供針對性服務,服務包括三項:第一,開辦“課堂駕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課堂診斷”上門服務;第三,“以課為媒”,組建中國名校共同體,旨在催生一批能夠真正引領新課改駛向縱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質教育實施中的課堂瓶頸和與之形成的發展制約。

“課改聚義、摟抱發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長”,目前,中國名校共同體已發展成橫跨22個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員校組成的、較具影響力的一道亮麗的課改風景。他們以鮮明的“行動研究”特色,秉承“問題即課題”的務實態度,追求課堂理想和理想課堂的建設,全情致力於課堂教育改革“途徑與方法”的研究與推廣,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改的實施,與其説作出了較大貢獻,不如説提供了一種行動姿勢、一個方法思路、一種教育人原本應有的良知和責任。現在,40所核心校幾乎無一例外地成為其所在區域被省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所認定、被廣大教育界同仁所認可的課改示範校,他們各自在發揮着課改影響和引領作用的同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趙豐平、杜金山、崔振喜這樣的名校長伴隨着所在學校的崛起,成為深受一線教育歡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長、名教師、名學生,《中國教師報》試水課改的經歷,正是在踐行着本報多年來的媒體價值觀,展現着媒體與眾不同的行走方式:為中國名校長的出現搖旗吶喊,為中國名師的成長鳴鑼開道,為中國教育家的誕生斬荊披棘。這實在不是媒體姿態、格局高低的問題,而是媒體應該擔當的責任與使命。

杜郎口經驗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點:第一,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説就是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發生”在學生身上;第二,課堂教學要“有法可依”,這個所謂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規範“教的方式”,也規範“學的行為”;第三,以學評教,圍繞“學”構建教育教學評價系統。什麼是好課?什麼樣的才是好教師?杜郎口這樣解讀:能讓學生學會、會學的課才是好課。好的教師要從尊重差異出發,既要讓學生學會、會學,還有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就是高效課堂課堂所追求的“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杜郎口經驗就是一句話,“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而核心是一個“動”字,圍繞“動”千方百計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

杜郎口經驗不是僵硬、固化的經驗,她是一直處在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的動態、生成乃至生長的經驗。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崔其升也榮獲全國教育先進個人。杜郎口當之無愧地成為當代中國課堂教學的最大亮點,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代名詞”。時代的必然又選擇杜郎口肩負起“課改領軍”的大任,現在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已習慣地尊稱杜郎口是“我們的課改老師”!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課改的“技術與操作”問題,探討如何讓理念落地,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因而解除杜郎口就顯得特別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