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多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一

師:大家認識我嗎?

(有些同學説認識,有些説不認識。)

師:認識我的同學舉手!

(有些同學舉起了手。)

師:來,請你説説,你怎麼認識我的啊?

生1:有節體育課是你上的。

師:哦,有節體育課是我上的啊!

師: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上節課,大家歡迎不?

生(齊):歡迎!

師:知道我為什麼要來上這節課嗎?

生(齊):不知道!

師:不知道啊?實話告訴大家吧!

生(齊):好!

師:上個禮拜啊,我聽了我們章老師的一節課。上了一篇課文,我覺得挺好玩的。我就跟駱老師説,這課那麼好玩,我也想來玩一玩,好不好?駱老師説,好啊,喜歡劉老師來玩啊!大家喜歡不?

生(齊):喜歡!

師:既然同學們喜歡,我們就來上課吧!上課!

生1:起立!

師:同學們,上午好!

生(齊):老師上午好!

師:請坐。

一、聽寫詞語,檢查預習

師:從大家的問候聲中,我感受到,大家還是蠻喜歡我的!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篇課文。把這個課題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大家有沒有預習過課文啊?

生(齊):預習過了!

師:預習課文都做了些什麼呢?你説!

生1:讀課文。

師:讀了幾遍?

生1:兩遍!

師:讀了兩遍。恩,很好,來你説!

生2:摘錄好的句子。

生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生4:標自然段。

生5: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你們班同學的學習能力真強!駱老師的學習方法指導的真好!但是有哪麼多的好東西,有一個前提。首先要把課文裏面的字學懂。是嗎?

生(齊):是!

師:要學好課文,要把課文中字、詞學懂。我要來檢查一下。好嗎?

生(齊):好!

師:首先,我們先來學習幾個詞語。誰能自告奮勇地到黑板上來寫?其他同學就拿出紙,看誰的字寫的好?寫在這好了!老師沒有教之前,寫錯都是正常的。請你不要擔心,但一定要把字寫寫好。(學生聽寫詞語老師報詞語)第一個,玫瑰。第二個,機械。第三個,敏鋭。敏鋭這個詞在課文中很重要!好了,最後一個,誕生!(見上台的同學寫不出來了)寫不出來了嗎?誰來幫他寫?(幫助的同學寫完後,老師發現字寫得不好時))

師:寫對了,但寫得不是很好!

生1:老師,他寫錯了,這個點沒有的!

師:哪個點沒有的?

生1:這個!

師:哦,這個點沒有的!有不有的啊?

生(齊):有的!

師:這個點,是有的!知道劉老師為什麼要先寫這幾個詞語嗎?

生(齊):不知道!

師:因為這些詞語中,都有一些字是要求我們會寫的!你們翻開書看一看,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這些詞啊,劉老師發現同學們比較容易寫錯。而且錯誤呢,比較多!多的原因是什麼呢?你們對這個字還不太瞭解。你們看,玫瑰,它是什麼旁啊?

生(齊):王字旁!

師:我們都覺得,玫瑰是一種花。都會覺得它應該是草字頭或木字旁。為什麼它是王字旁呢?對不對啊?我老是覺得,玫瑰玫瑰,和這個沒關係啊!後來啊,我去翻過字典,其實啊,玫瑰原來是指一種美玉。它這個王字旁象徵的是什麼呢?玉!很多漢字的王字旁都是象徵什麼啊?玉!古代人啊,喜歡説成美玉,而我們後人呢,就把他説成了玫瑰。玫瑰的真名啊,叫薔薇。薔薇呢,就有草字頭了!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原來玫瑰就是薔薇啊!玫瑰啊,很美麗。有沒有意思啊?

生(齊):有!

師:同樣的問題。你們看,這機械的械!機械是什麼啊?

生(齊):拖拉機!

師:這拖拉機啊,汽車啊,車牀啊!這都是鐵做的的啊,是不是?

生(齊):是!

師:那幹嘛找個木字呢?

生1:因為以前的紡車是木頭做的!

師:哦,以前都是用木頭做的,對!説明你們是會思考的孩子!這就是從源頭上去找!這個械啊,它本來的這個字蠻好玩的。是木頭做的,毫無疑問!是嗎?

生(齊):對!

師:它的右邊是什麼啊?

生(齊):戒!

師:這個戒呢。是一個戈加一個卉。本來的懈是什麼呢?是用來扣押犯人的一種刑具。把他 關住,鎖牢!就像我們現在的手銬一樣!你看,有沒有一點像啊?

生(齊):像!

師:本來啊,這個械是用木頭做的。把手指夾住。後來啊,又成了一種武器!現在呢,又成了機械。 同樣來看,我們這個域。它怎麼和或搞在一起呢!這我就不明白了!換一個字你就明白了!我們有一個新詞認識不?

生(齊):國!

師:對,這就是一個國!他表示的是什麼的?這個戈是武器、人,下面這個是土地。用武器,守衞自己的領土。保衞下面的人民。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這個是什麼字?

生(齊):域!

師:域就是土地的意思。知不知道啊?

生(齊):知道了!師:原來他就是這個意思,後來加了個提土旁,表示領域!就像我們中國有中國的領域,美國有美國的領域。如果你去他的領域上去侵犯的話,那就叫侵略!這是在政治和地域上的領域,我們在其他方面也有領域。劉老師是教書的,我應該屬於什麼領域啊?教育領域!你媽媽是醫生,她應該屬於什麼領域啊?

生(齊):醫生。

師:醫療領域!有的人是在科學這一塊研究的那叫什麼領域——

生(齊):科學領域。

師:科學領域。領域實際呢,就指的是一個範圍!是不是啊?

生(齊):恩!

師:你們看這個字,他也有地方寫錯了,你看哪個地方寫錯了?

生(齊):筆順!

師:對,他的筆順錯了。應先寫這一部分,再寫這一部分。現在知道劉老師為什麼先寫這些詞了嗎?

生(齊):知道了。

師:知道了吧。而且知道了這漢字的本來的意思。我們以後就不會寫錯了。也比較好玩一點是嗎?

生:對!

師:好不好玩啊?

生(齊):好玩!

師:好了,我們檢查了這幾個詞語之後,我相信對大家下面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那麼,你們預習了這篇課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是一篇什麼課文?

生:科學論文。

師:是一篇什麼文啊?好象你們六年級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為人民服務》?

生:對!

師:這屬於什麼課文啊?

生(齊):議論文。

師:議論文。對了,這是一篇議論文。議是這個議,論是這個論。這是一個文。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那麼,議論文有沒有什麼寫作特點?議論文首先要有自己的——

生(齊):論點!

師:還要有自己的——

生(齊)論據!

師:還有一個過程叫什麼的啊?

生(齊):論證!

師:這是議論文的3個核心。那麼你們預習了這篇課文,葉永烈在這篇課文中,他的觀點是什麼?他到底在論什麼?他的論點是什麼?然後他又用了哪些論證?來證明他的觀點?這是我們讀議論文,應不應該關注的啊?

生(齊):應該!

師:好,同學預習可能沒有抓住這個方面去想。現在劉老師給大家5分鐘時間,找出他的論點,論據。開始!

生:(都拿起書本讀了起來。)

師:好大家停下來。葉永烈他的論點是什麼?我們評判他的議論文好不好,首先要判斷他的觀點鮮不鮮明?對嗎?

生(齊):對嗎?

師:那麼他的觀點是什麼?找到了的舉手!

生:(都顯得茫然不知)。

師:不會吧,葉永烈的觀點那麼不鮮明啊?讀了一遍課文,竟然找不到議論文的觀點。令我大失所望!是真的沒有讀呢?還是找不着?觀點啊,那就議論文的旗幟啊!對不對?

生(齊):恩!

師:白的、黑的、紅的、青的,一看就知道的啊!來,我請一個不舉手的。來,你知道嗎?他的觀點是什麼?

生1:我覺得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對不對啊?

生(齊):對!

師:找到了這個的舉手,認為是這個的舉手。

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師:怎麼現在有那麼多手舉起來了啊?剛才那麼多手都藏着。恐怕是沒有把握,是不是啊?

生(齊):對。師:要有自信。 葉永烈的論點就是課文的——+

生(齊):題目

師:議論文就用自己的觀點做題目。這才叫旗幟鮮明,觀點明確!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觀點讀一下。

生(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所以學習要有自信一點,要相信自己。好不好?

生(齊):好!

師: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知道,葉永烈用了3個論據。用了哪3個論據?我們一起一起把他寫出來。首先關注3個人物,對不對?

生(齊):對!

師:來,你説,第一個人物是誰?

生1:美國……謝皮羅教授。

師:他是不是姓謝啊?

生:是!(過了一會。)不是!

師:美國人才不姓謝呢,我們中國人姓謝。如果我們中國人取一個名字叫謝皮羅,那還是蠻好玩的。第二個呢?

生2:波義耳!

師:波義耳這名字也蠻好玩的。第三個呢?

生3:奧地利醫生。

師:奧地利醫生是誰啊?我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他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你要是不相信的話。我們現場有幾位老師,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可是在沒讀這篇課文之前,我還不知道謝皮羅和波義耳,章老師。是不是這樣?

(章老師:是的。)

師:羅老師,是不是這樣?

(羅老師:是。)

師:弗洛伊德這個人可了不起了,他是研究夢的偉大的科學家。夢是我們最神奇的東西,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個周公解夢。人家説那時迷信,也有科學根據。因為這個夢太神奇了,是不是啊?醒來就沒有了!人為什麼要做夢?這個夢,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弗洛伊德啊,就對夢進行了科學的解釋。他有一本書,叫《夢的解析》。你們長大了去讀,現在可能還讀不懂。我對這課文把他的名字刪掉了,實在有點不夠意思。對不對?用個奧地利醫生,什麼意思啊?這是對他的不尊重。對不對啊?我們來看這3個論據怎麼可以證明這3個觀點呢?對不對啊?

生(齊):對!

師:然後我們看,這3個放在一起,怎麼來證明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後呢?他們是怎麼來證明的?他要為這個論點提供證據啊。也就是我們這個房子搭起來了,得有柱子啊。如果這個柱子不行的話,這房子就怎麼了?

生(齊):塌了!

師:你這個論點就不存在,是不是?

生(齊):是!

師:那麼他的怎麼來證明的?要好好地讀一讀這幾個證據,這幾個證據很重要的。請同學們細細的讀一下這3個故事,他分別為這個論點提供了什麼有利證據?現在就要開始思考了,讀書不思考不行。

( 同學們認真地思考了起來。)

師:你來説一説,先説謝皮羅的。

生1:謝皮羅在一次洗澡的過程中,發現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覆的實驗研究。終於到出了結論!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在赤道不會有漩渦。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啊?

生(齊):對。

師:他把謝皮羅的這個故事概括了一下。他從洗澡水的什麼啊?

生(齊):漩渦

師:想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和地球的……

生(齊):自轉有關!

師:然後我們再來看波義耳。來,你説。

生2: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

師:他從紫羅蘭的變色,因而發明了?

生(齊):石蕊試紙!

師:地球自轉我們都知道的。那石蕊試紙呢?

生(齊):不知道。

師:是一張紙,把他放入水裏就能測出酸鹼度。

生1:是不是就是ph試紙?

師:對,現在就叫ph試紙。在ph試紙之前叫什麼?

生(齊):石蕊試紙。

師:我們再來看弗洛伊德。來,你説!

生3:根據眼珠的……

師:根據眼珠的轉動什麼呢?

生3:得出他正在做夢。

師:就是眼球轉動和做夢有關。 我們發現了這三個證據,這三個證據怎麼就證明了這3個觀點的?你説。

生1:因為這個問題是説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肯定需要很多的問題。要經過不斷的探索,才能找到真理。而課文中也反覆強調,他們是經過反顧實驗研究之後才找到的真理。

師:把掌聲送給他!

(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中的問題找出來,好好讀一讀。體會他是怎麼思考的。

( 同學們邊劃邊讀。)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每次放掉洗澡水時……預備起!

生(齊):讀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

師:沒有問號,沒有聽到你們的問號。每次放掉洗澡水時……預備起!

生(齊):讀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

師: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洗澡水的旋渦?

生(齊):有!

師:我們都沒有去問一個為什麼。可謝皮羅問了。所以説——

生(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第二個問號怎麼問的?找出來!找到沒?

生(齊):找到了!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讀。

生1:讀 那麼,這種物質……有什麼樣的意義?

師:這個問題比剛才的問題多。可這個同學的問號怎麼越來越少了啊?沒有一點問的意思啊?我請你們好的讀一讀!來,你來!

生2:讀 那麼,這種物質……有什麼樣的意義?

師:好不好?

生(齊):好!

師:比剛才好,但還不怎麼好!來,你來!

生3:讀 那麼,這種物質……有什麼樣的意義?

師:好不好?生(齊):好!

師:這才叫思考。這就是科學家的思考。預備起!

生(齊):讀 那麼,這種物質……有什麼樣的意義?

師:是不是從這些問題中證明了他的論點?

生(齊):對!

師:來第三個!

生4:醫生……什麼關係呢?

師 :我們經常看到奶奶、媽媽睡覺時眼球在轉。其實他在——

生(齊):做夢!

師:可我們就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這3個論據是不是證明了這個論點的正確性?

生(齊):對!

師:所以葉永烈找的3個論據很正確!議論文是否就在與論點的是否正確。我們來看,這3個人物,都有什麼共同之處呢?課文中有幾個詞語就能體現,我們把他歸納起來。來,你來説説!

生1:他們都是經過反覆觀察實驗的

師:有3個詞語,概括出來的。來,你説!

生2:見微知著

師:找到沒?

生(齊):找到了!

師:見微知著。前面的都是微,後面的是著!第二個!

生2:善於發問!

師:善於發問!也就是——

生(齊):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第三個?

生3:鍥而不捨

師:有見微知著、打破沙鍋問到底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同樣我們也能發現真理。你看葉永烈就發現了真理。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同學們再見!

生(齊):老師再見!

聽課後的啟示:簡簡單單上語文,輕輕鬆學語文,這是聽了劉老師上這堂課後的最大的收穫。縱觀時下的語文課堂,花槍花調太多,這法那法太多,搞得老師花盡心思處處精彩,弄得孩子霧裏看花一無所得。劉老師用他的課告訴我們:紮紮實實教語教文,輕輕鬆鬆學語學文,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我敢説,這一堂課不僅僅是讓孩子記住了這些字,記住了弗洛伊德,記住了議論文的三要素,更讓他們感悟到祖國的文字竟有如此的魅力!學習語文竟是如此的輕鬆,如此的好玩!這才是一個語文老師讓他孩子們有課堂上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情況下東西!(章紅蓮)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二

【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班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契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思著,獨立思考、契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找出他們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三、本課重點

1、第二自然段: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2、第七自然段: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3、本課的三個例子:

⑴ 洗澡水的漩渦。

⑵ 紫羅蘭的變色。

⑶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4、?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髮問。!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

【説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所設計的問題:

1、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2、你是怎麼理解課題這句話的?

3、文中講了哪三個故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4、“?”和“!”的含義是什麼?

【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以課題導入──學習詞語──初步感知課文──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問:讀了課題,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檢查詞語情況,瞭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課文寫了哪三個故事?三個故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接着進入教學的第四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反覆對比,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科學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引導學生齊讀第二和第七自然段。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存在的不足】

課堂的後半部分,迴歸課文主題還不夠。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三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發現真理。

設計問題是最難的。經過細緻地鑽研教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是什麼?從中你體會到發現真理的必備條件有哪些?2、課文中三個事例不同於一般記敍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具體説明作者的觀點。想想這三個事例如何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注意事例的選擇與敍述)你還能補充這樣的事例嗎?3、勾畫課文中對你有啟發的句子,可以讀給同學聽,如有別的啟發説給同學們聽。第一個問題我覺得設計得很好,是我引以為驕傲的。這個問題不僅把課文中三處含義深刻的句段聯繫起來了,而且為第二個問題的解決也做好了鋪墊。這個問題還注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提煉、總結、昇華,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也達到了預期目的。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我認為也突出了教學重點,但是在教學中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只要讓學生尋找到事例為證明論點服務這一點就可以了。由於此處浪費了時間,學生的補充事例過得比較簡單,沒有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懂得這一道理。

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和不足之處: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可能我以表格的形式出示,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感悟的還不夠,特別是重點詞在句子中的含義,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感悟會好一點。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四

a案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穫。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 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説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説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認讀聽寫生字詞,

2.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説明一個什麼觀點?用哪些事例來説明自己的觀點?

3.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反覆朗讀。

二、品讀感悟,全班研討

以第二自然段為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後學習前後兩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麼?不斷髮問,都會問什麼?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

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去到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去找尋答案。

2.學習第一個事例。

⑴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説説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⑵再讀第三自然段,説説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麼問題?

⑶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置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

為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3.學習第二個事例。

⑴總結學習第一個實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⑵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⑶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為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學習一、二自然段。

讀一、二自然段,圍繞着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學習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讀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⑶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繫。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1.回讀全文,談談課題的含義。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穫,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調用具體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3.作業:

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內蒙古赤峯市紅山區教研與培訓中心 周宏 )

b案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鋭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説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後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現了真理,最後指出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説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作出標註。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的語句,説明從中受到的啟示,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説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閲讀的記敍文。

三、拓展閲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閲讀一篇論説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説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説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説,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説了。

我們對於傳説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説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説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説“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説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需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説、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於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説,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説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説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説,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説: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説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説,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1)自讀自悟。

(2)全班交流,説一説這篇文章作者要説明什麼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2.讀了兩篇論説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説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內蒙古包頭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吳秀玲)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五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江蘇省揚州市沙口國小 潘 軍

採用吹肥皂泡的形式,首先這一靈感來自於學生,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在教學準備中,請每個學生介紹一個來自於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小發現,小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都提到了這一問題。採用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作為問題情境,也許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吹肥皂泡也比較符合預初學生的年齡特點,也為整堂課營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另外問題的提出,又能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我也看到肥皂泡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可是為什麼我沒有成為牛頓?使學生帶着一種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文本學習。矛盾型問題情境的設計,使課堂產生了交鋒,學生的思維出現了碰撞,學生真正沉入了文本,充分的對話交流,自主感悟。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得以充分調動,課堂也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當然在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之下,還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追問,促發他們爭辯。教師要善於利用課堂生成的東西,把它轉化為一種有效教學資源,真正體現教師智慧地教。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 鄭 麗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一篇新課文,我也是第一次教學,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而且幾個小故事引人入勝,學生們很感興趣,因此,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們自讀自悟、在交流中感悟,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説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我則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並引導學生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這篇文章是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引導學生將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進行比較,並拓展閲讀,隨文練筆。效果不錯,現記錄如下:

師:下面我們再來閲讀一篇議論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説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説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説,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説了。

我們對於傳説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説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説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説“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説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説,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説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説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説,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説: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説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説,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1、自讀自悟。

2、全班交流,説一説這篇文章作者要説明什麼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3、讀了兩篇論説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説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等等。

4、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教學這篇課文要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是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並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並通過閲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

一、積極性被調動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説話的舞台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畫、思考、交流、彙報、朗讀、表達 ..... 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二、心絃被撥動

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是這一課的重、難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絃。

三、心靈被觸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敏鋭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並三次回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感受和感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閲讀體驗,説説自己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麼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麼?感悟“!”藴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一詠三歎再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學生在閲讀分享中心有所動,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仿寫,練筆表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高年級學生字詞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開課的字詞學習的安排確實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堂實錄 篇六

在講這篇課文之前,我讓學生預習過,所以我用一節課講完。我先抓住課前的質疑的問題“為什麼説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來讀,思考,結合課文具體的事例,找出相關的語句,並寫下體會。這個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其探究的慾望。在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學生再來交流,重點是通過三個具體的事例來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講具事體例時,我採用了教----放的方法,對學生彙報的謝皮羅教授的例子進行了重點指導,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是從現象中發現問題——經過研究——得出真理的,從而證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學生彙報的第二、三個事列, 則完全放手給學生,將內容説清即可。至此,不但侷限於課文中的事例,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事例。眾多科學家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但是,課文的學習並沒有結束,找到真理還需要條件,學生彙報,教師的引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讀悟中明白科學家們還需要有見微知著、善於發問、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等精神。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 因為教學內容較多,學生預習也不到位,整堂課顯得很緊,學生讀的時間不多。學生是學習主體,課上我儘量將自主權交給學生,但教師的引導也不少,應該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語文教學注重讀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導學生的品悟還不夠,朗讀也是淺嘗即止,沒有把學生的感悟推向深層,從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課堂調控方面還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