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38K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參考答案 篇一

1、深幽寂靜 寧靜、空靈

2、答:末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以聲靜來襯寫自己的心靜,抒發自己萬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答:“詩眼”分別是“悦”“空”。“悦”是説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歡悦。“空”是説潭水清澈,臨潭顧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雜念)消除淨盡。“悦”“空”兩字表現了環境的幽靜,寫出了人的心情與山光水色相應。(不脱離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答: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

5、萬籟俱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6、答:寫出了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子,表現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境。

7、答:這兩個詞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彎彎曲曲,層次很多,景緻很深。

8、答:這裏曲徑幽靜,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僅讓鳥兒歡悦,而且讓雜念頓消。表現了大自然的美景對人的薰陶作用,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陶醉之情。

9、D

10、答:不矛盾。萬物之音響全部消寂,而僅有禪院的鐘表磬之音,裊裊不絕,似乎永恆地吟唱,它使這寂靜的禪院更顯空寂,使用權這肅穆的世界更為莊嚴,使用權一剎那成為了永恆……

11、清晨,破山寺後禪院清幽脱俗的景緻流露出了詩人頗為濃厚的隱逸情懷。

12、A

13、“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於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14、這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悦”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15、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註釋

⑴破山寺:又名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陽。照:照耀。高林: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地為“叢林”,此有稱頌禪院之意。

⑷竹徑:一作“曲徑”,又作“一徑”。通:一作“遇”。幽:幽靜。

⑸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萬籟(lài)此都寂: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這裏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都:一作“俱”。

⑼但餘鐘磬音:但餘,只留下,一作“惟餘”,又作“唯聞”。鐘磬(qìng):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

鑑賞 篇二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山水詩。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寺廟就成為中國建築中極具特色的一類。一般的 寺廟,大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修建在鬧市通衢,便於人們拈香禮佛;一種 是建於山林,利於僧眾潛心修行。修建于山林的寺廟,往往與山水自然融 為一體,別有韻味,後人有“天下名山僧佔多”的説法。

山有佛寺,山水似乎也沾溉了禪性;寺靠名山,禪院似乎也增加了靈 性。常建的這首詩,把二者都很好地表現出來了。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破山。後禪院,即詩中所説的“禪房”。 寺廟一般分兩個部分,前面從山門開始,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菩薩殿、祖師殿、伽籃殿、羅漢堂等,是僧徒誦經禮拜的地方,也是善男信女燒香禮 佛的地方,是對外開放的。而“禪房”,也叫“僧寮”,是僧人居住和少數高僧 修行的地方,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有特殊的'客人才能進入。

常建大概就屬於這種特殊的客人,所以才有頷聯的出現。因為如果僅 僅是在前面隨眾參拜,是不需要經過什麼“曲徑”的。

這一聯太精彩了!隨着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幽深的後院,寂靜而帶 一點神祕色彩的禪房,掩映在花木叢中。沒有禪語,卻帶有禪意。宋歐陽修 十分欣賞這一聯,曾經想仿此撰寫一聯,卻終不可得。

頸聯可以看作是兩個倒裝句式。“山光悦鳥性”,就是“鳥性悦山光”, 雀鳥喜愛的,就是這寂寂的山光水色;“潭影空人心”,就是“人心空潭影”, 到了這裏,人心就像潭影一樣清空,沒有慾念,沒有貪嗔。

寫到這裏,尾聯已是呼之欲出。“萬籟”,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包括了各 種各樣的慾念,到這裏都放下了,心靈得以靜化,一片空明,只有寺中的鐘 磬聲,縹緲入雲。

相關試題 篇三

1.這首詩着眼於表現禪寺後院幽靜、寂靜( )的環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現了作者歡悦( )的心境,主要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2.末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説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那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4.詩的頷聯後來簡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於題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黃龍洞等,你認為這成語隱含了什麼哲理?

5.詩的最後兩句隱含的一個成語是 ,由這兩句,我們很√本站★√容易想起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王維的詩句 , 。

6.“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説説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7.“曲徑通幽處”一句,對“曲”課文註釋為一作“竹”。紡者選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為這兩個詞在表達的意境上有什麼區別?

8.請對“山光悦耳鳥性,潭影空人心”從表現的內容上或表達的情感上做點賞析。

9.下面對詩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起首兩句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興福寺時,旭日初昇,光照樹林。

B.三、四兩句描繪了禪院美妙的環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現力。

C.五、六兩句書寫詩人主觀感受,一個“悦”字表現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悦,“潭影空人心”,表現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獲得愉悦的內心感受。

D.這首詩題為“題破山寺後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緻刻畫後,立即轉入對“破山寺”的描述。

10.“萬籟此俱寂”和“但餘鐘磬音”中否矛盾,為什麼?

11.這首詩描寫的主要內容是:

1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大約作於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後禪院的清幽脱俗的景緻,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嚮往。

B.詩題“題破山寺後禪院”,可知“後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後提過破山寺後,立刻轉入對後禪院的描述。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於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D.“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悦”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13.“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請賞析其中的妙處。

14.“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處?

15.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寫天光、山色、澄波不僅使鳥兒歡悦,而且令人雜念頓消的句子是: , ;描寫佛寺禪院曲徑幽靜、花木掩映的著名詩句是:

, 。

題破山寺後禪院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四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翻譯

清晨我進入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

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淨心。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註釋

清晨:早晨。

入:進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陽。

照:照耀。

高林:高樹之林。

竹徑:一作“曲徑”,又作“一徑”。

通:一作“遇”。

幽:幽靜。

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萬籟: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此:在此,即在後禪院。

都:一作“俱”。

但餘:只留下。一作“惟餘”,又作“唯聞”。

鐘磬: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

鑑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後禪房四周的環境。早晨,初升的紅日將金色的陽光灑向寺院,灑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變得更加絢麗明亮,高聳入空的山林也變得更加翠綠葱蘢,令人心曠神怡。這裏,一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一個"照"字又將旭日東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首聯是寫後禪院的遠景,為下文的近景刻畫打下了基礎。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點出題中"後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後禪院彎曲幽深的小路和後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讚道:"我常喜誦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一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無慾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嚮往和執着追求。“曲徑通幽”之美學在中國古典園林上有廣泛運用。

頸聯和尾聯在意念上緊承頷聯,頷聯寫詩人的發現之美,追尋之樂,這兩聯則通過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態的景物描寫來渲染佛門禪理滌盪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又把讀者帶進幽美絕世的佛門世界。詩人舉目四望,只見豔陽高照,天地生輝,翠竹幽林沐浴在陽光燦爛之中熠熠生輝,眩人眼目;活潑小鳥歡飛在茂林修竹之間自由自在,惹人羨慕。禪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見底的水潭,藍天白雲、茂林修竹倒映其間,給人以潔淨空明、心曠神怡之感。“空人心”應對上句“悦鳥性”,點示如此空靈純潔的世界的確可以滌除塵念,淨化心靈;“悦鳥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鳥一樣,遠離凡塵,迴歸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遙適世。頸聯寫山光物態,寫小鳥歡飛,寫潭影空明,無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禪味佛理感化人心,淨化靈魂的奇妙作用。

尾聯兩句以聲襯靜,營造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這與王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鐘磬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鐘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徵意義,這是來自佛門聖地的世外之音,這是引領人們進入純淨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這是迴盪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脱。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與世隔絕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了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禮讚了佛門超拔脱俗的神祕境界。

賞析二

首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詩人在這天的清晨走進古寺,初升的太陽光照耀着松林。此聯中表明瞭詩人此作的時間和地點。佛家經常把僧徒聚集的處所當做是叢林,所以這裏所説的高林頗有稱頌禪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顯露着禮讚佛宇之情。

頷聯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此聯的“幽”“深”二字尤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處,禪房前後花木繽紛。幽靜的竹林,小徑,繁茂的花草樹木共同構成了優雅的意境。幽靜的竹林裏,一條小路通向深處,禪房前後花木茂盛。此聯主要描寫靜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靜,而這種靜不是一般的靜,是一種具有詩意的靜,因為此聯中還有一個“深”字,這兩個字互相映襯。繁茂的花木和幽靜的竹林互相映襯,再加上一條通往深處的僻靜的小路。可以想象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詩意的境界呀!

頸聯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給大自然賦予了某種特性,明媚的山間陽光使飛鳥更加歡悦,清澈的潭水讓人神清氣爽。悦、空二字在這裏是使動用法,意為使·······歡悦,使·······空。這裏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裏,小鳥到處亂飛,潭水本來就是清澈的。這些本來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作者卻敏鋭的捕捉到了小小的細節,給山光和潭水賦予了某種特性,使它們能夠讓飛鳥歡悦,能夠盪滌人們心目中的污垢,使人們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這就使得這整幅畫面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美麗。動靜結合的境界讓人嘖嘖稱奇。

尾聯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頸聯中明明寫了小鳥到處飛的動景,然而到了尾聯卻説此時此刻萬物俱沉默寂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作者到底想寫什麼呢?最後半句話,但餘鐘磬音。鐘磬,指的是佛教召集眾僧的時候所敲打的一種樂器。尾聯中,作者聽到了鐘磬的聲音,於是他閉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彷彿周圍都是寂靜的,唯有那象徵空門的鐘磬之聲能夠像潭水一樣使作者的心靈的污垢得到盪滌,使之更加清淨。原來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託其遁世無門的情懷。

意境

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這彎彎的小路,來到禪房,更覺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詩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聖地的嚮往之切。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陽,正照着寺院中高聳的樹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一聯詩人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徑”,竹林叢中的小路。“幽處”幽靜的地方。“禪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這一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動詞,使……歡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寫山光使飛鳥也怡然自樂,實際上,鳥的怡然自樂是詩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寫人心對潭影而空,既表達了詩人寧靜的內心感受,也隱約流露了對現實的憤慨和反感。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以上六句,詩人抓住山寺中獨特的景物,運用了以靜顯動,以動顯靜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幽深靜寂、安詳和平、自然高遠的境界。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鐘磬音響輕輕迴盪,以動顯靜,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萬籟”,指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都”,都,全部。“寂”,寂靜,沒有聲音。成語“萬籟都寂”出於此句。“磬”,是石或玉製的打擊樂器。和尚在念經或進行其它宗教活動時,都用敲鐘或擊磬表示開始和結束。

賞析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詩人在清晨登上破山,進入興福寺,此時,旭日冉冉升起,陽光灑落在山林間。詩人沒有説“深林”,而是説“高林”這個充滿禪意的詞語,暗頌禪院,烘托了充滿禪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詩人穿過寺中竹林間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看到講經誦佛的禪房就在花木深處。“竹徑”、“禪房”都是高潔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靜的氣氛。這是一個多麼高潔幽美的環境啊,這不禁令詩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詩人抬頭仰望寺後的青山在陽光照射下,越發生機勃勃,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歌唱。走到水潭邊,只見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圍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塵雜念頓時消失殆盡。“悦”和“空”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直接表達。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詩人此刻靜靜地站在潭邊,周圍的所有聲音彷彿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鐘聲,發出悠揚而洪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空靈純淨的境界。詩人欣賞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卻塵世的意境,都表現了遁世絕俗的情趣。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於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讚賞,主要由於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隱逸情趣,從晨遊山寺起而以讚美超脱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這種委婉含蓄的構思,恰如唐代殷璠評常建詩歌藝術特點所説:“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河嶽英靈集》)精闢地指出常建詩的特點在於構思巧妙,善於引導讀者在平易中入其勝境,然後體會詩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辭藻驚人。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驚歎。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一樣,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説“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後來他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説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於能夠喚起身經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云難在造意。同樣,被殷璠譽為“警策”的“山光”兩句,不僅造語警拔,寓意更為深長,旨在發人深思。正由於詩人着力於構思和造意,因此造語不求形似,而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優閒適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但風格閒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一格。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捨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筆調古樸,描寫省淨,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鑑賞二

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樹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彎彎小路,來到禪房,更是覺得幽靜。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鳥兒歡唱,裊裊的鐘磬聲時隱時現。如此清幽的環境使詩人頓去雜念,心中豁然開朗。全詩雖詠禪房寺院,實抒寄情山水及隱逸之情。

語言古樸,意象深微;構思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進入勝境。

首聯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簡直如同平白説話,毫無詩意。但卻簡單地交待了時間地點。緩之又緩,平之又平,不是孤峯突起,也不是一瀉千里,彷彿輕鬆愉悦地步入山陰道上。繼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飾的句子,卻在眼前鋪開了幅“山林晨景圖”。樹密,但不是密不透風;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樹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紅,紅又間黃,從樹縫、樹頭間漏下道道光柱,裊娜着林間微微的霧氣,氤氲着別樣的輕柔。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結舌、嘖嘖稱讚。步出高林是一叢翠竹,翠杆碧葉下是仄仄的小徑,竹影微搖,小徑隱現,前路深幽,不可輕現。隱隱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處,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禪房、曲徑、竹林彷彿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既點題,又顯意,無怪乎令人歎賞至今。

頸聯兩句對仗工整,比興巧妙。一個“悦”字,高雅了“鳥性”,寫活了“山光”。鳥竟猶人,可識、可賞、可悦這山光。一個“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無一物,人心無所求無所欲,空空中而異常的滿足。

尾聯巧妙的把全詩化為一曲淡雅的樂章。起先有絲絃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節,萬籟俱寂,只在那鐘磬上一擊,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如縷的金玉聲縈繞在禪院上空,與那日光相融,與那紫煙相繚,彷彿梵音入耳,滌盪盡胸間塵垢,悠遠悠長,回味無窮。

題破山寺後禪院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五

題破山寺後禪院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版本二)(餘通:餘)

譯文

早晨,我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叢林。竹林中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僧人們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樹林中。山光的明淨使鳥兒高興,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聲音此時都靜寂,只有鐘磬的聲音在空中迴盪。

註釋

1、[清晨]:早晨

2、[入]:進入。

3、[古寺]:本處指破山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嶺下。南朝齊始興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鹹通九年,賜額“破山興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陽。

5、[照]:照耀。

6、[高林]:高樹之林。

7、[曲]:彎折、曲折。亦作“竹徑”。

8、[幽]:幽靜。

9、[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指人的塵世之心。破山寺裏有空心亭。

14、[萬籟](lài):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15、[此]:在此。即在後禪院。

16、[都]:都,俱。

17、[但餘]:只留下。一作“唯聞”。

18、[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

19、[鐘磬]: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

20、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與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異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兩句話形容後禪院環境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人心,指人的塵世之心。破山寺裏有空心亭。

22、詩的三、四句的特點:雙關手法。一層意思表達了佛門清靜,佛法高遠。二層意思影射佛門弟子早課完後,精神層次產生臆想,領悟到房中術的境界。

賞析:

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這彎彎的小路,來到禪房,更覺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詩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聖地的嚮往之切。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陽,正照着寺院中高聳的樹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一聯詩人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徑”,竹林叢中的小路。“幽處”幽靜的地方。“禪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這一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動詞,使……歡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寫山光使飛鳥也怡然自樂,實際上,鳥的怡然自樂是詩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寫人心對潭影而空,既表達了詩人寧靜的內心感受,也隱約流露了對現實的憤慨和反感。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以上六句,詩人抓住山寺中獨特的景物,運用了以靜顯動,以動顯靜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幽深靜寂、安詳和平、自然高遠的境界。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鐘磬音響輕輕迴盪,以動顯靜,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萬籟”,指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都”,都,全部。“寂”,寂靜,沒有聲音。成語“萬籟都寂”出於此句。“磬”,是石或玉製的打擊樂器。和尚在念經或進行其它宗教活動時,都用敲鐘或擊磬表示開始和結束。

註釋 篇六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陽。照:照耀。高林:高樹之林。

曲徑:一作“竹徑”,又作“一徑”。通:一作“遇”。幽:幽靜。

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萬籟(lài):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都:一作“俱”。

但餘:只留下。一作“惟餘”,又作“唯聞”。鐘磬(qìng):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