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方法【新版多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一

一、自主學習具有行為的創新性

自主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求知道路。學生或結合成組,或“各自為陣”,他們的學習可在課,可在課外;可在校內,可在校外;可在圖書室,可在實驗室,可在電腦房;學生共研共討,師生零距離接觸,這樣學生興趣盎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二、自主學習具有發展的可行性

學生要把學習的需求調動起來,根本還在於激發自身的內因,自主學習就能在看似沒壓力中感受壓力。中學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是這一思想的體現,這種學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民主的空間,他們會在這種學習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得深透,學得紮實,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三、自主學習具有科學的實踐性

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人性化教學的過程,和諧型教學的過程。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思想活躍,積極上進是學生羣體的一個顯著特點,但這個羣體也有着可塑性的弱點,自主學習中他們就會自覺地比學超,鍥而不捨追求理想效果,不滿足既有成績,奮力而前行。學生們在前進中正確看待差異,正確解決差異,雖差異永遠存在,但變數也大,爭先恐後情況的出現,就會以挑戰者姿態挑戰別人,挑戰自我,爭上游,上台階。在自主學習中教師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胸中有數,瞭如指掌,這樣就能拿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指導方案,學生就會認準方向,制定目標,學習就有緊迫感,責任感,自我提高。要使學生在複習中,學得精深,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自主學習當是良方。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學得輕鬆,學得靈活。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二

" 隨着素質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國小語文教學正在步入一個變革的新時期,這種變革圍繞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對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過程操作等提出了尖鋭的挑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已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時代的呼喚。國小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作用,而主體的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發揮最佳教學效益。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定標——指向

學習目標是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的中介,在教學活動中有着導向、調節和標準功能。只有幫助學生在自願、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產生積極、持久的活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提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把學習的具體要求和應達到的程度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這樣就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次,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強化教學本身,也是培養學生閲讀定向能力的主要手段。我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先讓學生圍繞以下思考題預習課文:

1、“鳥的天堂”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2、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麼?

二、讀文——領悟

三、質疑——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教學中,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考、答問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如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時,啟發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會紛紛提出:魚應該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是誰使魚游到紙上來的?他是怎樣使魚游到紙上來的?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邊讀邊思,主動地把握了全文內容,體會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窮人》第一自然段着重講漁夫的家境貧窮,生活困難。第一句“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交代了漁夫家的生活狀況,第二句作者把筆鋒引向室外,屋外“寒風呼嘯,海浪洶湧澎湃”,接着作者交錯地把筆鋒回到室內,説室內“温暖而舒適”。教學時,我緊扣“温暖而舒適”,啟發學生質疑,學生認為“温暖而舒適”與漁夫的貧窮家境相矛盾。我緊緊抓住“温暖而舒適”這一矛盾處設問:“温暖”在文中具體指什麼?“舒適”又指什麼?讓學生想一想,讀一讀,找一找,説一説,經過閲讀、思索、討論,學生知道了“温暖”僅僅指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舒適”僅僅指地掃得乾淨,依具擦得亮,孩子睡得香,而這一切都是女主人勤勞能幹得來的。通過教師點拔,學生分析,學生理解了這一段的內涵,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想象——創新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的信息和已知信息結合起來,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在教學活動中,想象 是基礎,是源泉,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素。在教學《太陽》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太陽的巨大作用,我引導學生想象沒有太陽會怎麼樣。一學生談到: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光明、温暖,人們終年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黑暗中生活。雖然這個想象並不完全準確,但我不加以反駁或糾正。好多同學要求補充:沒有太陽,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根本不會有人。在理解風的形成時,我引導學生選取兩個不同地區吸收熱量的多少來用實例説明。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敍述過程中,創造思維的靈光不斷閃現。

總之,教師必須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心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使語文教學的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讀、自解、自悟、自得的過程。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三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併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專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自學活動,本身就包含有嘗試、探索、創造的因素,是學生嘗試獨立完成某一具體認識任務的過程,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就能引起學生的認識興趣。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會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完成一定學習任務並掌握自學方法。如在講《蛇與莊稼》一課時,讓學生對是否要保護蛇展開辯論。甲方觀點是:要保護蛇,乙方觀點是:不要保護蛇。在激烈的辯論中,甲方同學總結出的理由是:蛇能吃老鼠,讓莊稼獲得好收成並保護糧食,所以要保護。乙方的理由是:蛇雖然能保護莊稼和糧食,但是它有毒,人類不小心也會受到它的傷害,為了保護人類的安全,不應保護它,人類可以保護和繁殖貓和貓頭鷹來除鼠害。在這一辯論中,甲乙雙方各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評價蛇,各説各有理。通過辯論,既培養了學生辯論是非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不僅讓學生體驗到掌握新知識的歡樂,而且讓學生體驗到掌握學習方法的歡樂。另外,在教學時,還可充分利用掛圖、多媒體等展現書中的情境,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方法 篇四

當前,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就要求每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下面筆者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指導課前預習,教給自主學習方法

預習是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行為。葉聖陶先生説:“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因此教師要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預習,並訓練學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預習方法。首先,藉助拼音自學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掃清學習的障礙,再選用自己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利用課前預習導讀提綱和課後思考題認真讀書思考,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的主要意思;第三,將自己喜歡的片段多讀幾遍,讀好,讀美,讀出感情;第四,將文章中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準備在上課時交流。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彙報、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這既能滿足學生渴望瞭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學生成就感得到滿足。當然,低年級學生預習要求應適當降低,只要求孩子能借助拼音自學生字,會自己試着把課文讀下來就行了。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事物底藴的內在動力;興趣是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也就是説,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達到獲取知識,培養語文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的目標。因此,在學習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精心設計一些對理解課文有幫助,又有情趣的內容,在啟發、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參與解決問題,探索研究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

三、採用多種方法,創設自主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對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情感的投入,落實主體性大有促進作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理解詞句、啟發想象、引發思考、指導複述背誦等環節中運用教學媒體課件、操作演示、模擬表演、語言描述、簡單的板畫、設置問題等多種方法來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如在學習《草原》時,首先可為學生展示大草原的照片:藍天白雲、滿眼綠色、牛羊成羣、野花盛開……學生一下就會被照片中的美麗風景吸引住,此時教師順勢引導説:“大家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們將要學的課文內容一模一樣,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遊覽和感受一番,好不好?”接着,伴隨着悠揚的草原樂曲,教師可再播放配合課文內容的大草原的美景的錄象,並請學生們準備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來到草原的感受……這一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就會認真地看,細心地體驗,盡情地説。尤其是在深入學習課文後,教師如果讓他們利用自己的朗讀來重現大草原的美景,學生們的積極性會更高,那肯定是個個搶着讀、比着讀,讀得如痴如醉……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增強自主學習動力

要使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才能,必須有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基礎,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在行動上參與學生的探索活動,與學生開展交流、合作。對學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學生的每一次熱情參與都要給予真誠的鼓勵;對學生每一個錯誤和失敗,都要給予耐心的引導和幫助,從而為學生自主探索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五、引導學生質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做到敢問、善問、樂問,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鼓勵學生敢於提問的關鍵是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破除學生怕提問、怕師生嘲笑的心理疑慮,讓學生大膽地問,毫無顧忌地問。凡是提問,不管好與壞,對與錯,均應給予肯定和稱讚。這樣,學生就會積極思索,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

在自主探究學習中,讓學生敢於質疑還是第一步,關鍵的還是要引導學生善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分辨問題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時間內,把學生所提的問題,按價值的高低或內在的先後次序梳理出來。

學生從敢問,善問,到養成提問的習慣(樂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充分的思考時間,充分的提問時間,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學習提問。一段時間訓練後,學生“不從眾,不唯書,不唯師”的心理逐漸形成,就改變了以往“要我問”為“我要問”。只有在學生養成了質疑問難的習慣後,自主探究學習才會成為學生真正的心理需要,學生才會隨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自覺去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就能使學生逐步提高語文能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