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新版多篇)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篇一

1、培養孩子學習鑽研的興趣

父母需要悉心觀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奇、好問,鼓勵孩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培養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輔導孩子利用多種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書、在網上搜索、去圖書館查詢知識等,讓孩子體會到攻克難題後的喜悦。

2、設定合理的目標

很多父母都會替孩子設定一個目標,比如“這次期末考試必須考前十名”。這樣的目標叫做成績目標,即用取得的成績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另一種目標叫做掌握目標,即把自己是否獲得新的技能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標準。

大量的研究都發現,掌握目標的孩子比成績目標的孩子更願意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休息的時候也更願意選擇一些課程去學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更願意嘗試一下。所以父母應當引導自己的孩子選擇掌握目標,應當多問孩子“今天學會了什麼”而要少問“考試考了第幾”。

3、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方法指導

通常,孩子的學習計劃本由他本人親自制定,交與父母參謀。當孩子能夠堅持按照計劃行事,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孩子就打開了自主學習的大門。

對此,父母應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任務,而是通過解決難題來鍛鍊思維的一種過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不要一開始就幫助孩子解決難題。而是對孩子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讓他學會審題、篩選題中的有用信息,旁敲側擊,並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4、適當評價孩子

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這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向能夠給他帶來成功的活動。但是,千萬不要過度誇讚哦!過度誇獎會使孩子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如果你天天誇自己的孩子為天才,那麼孩子多半也會這麼認為,這樣當別人告訴他不是天才的時候,他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別人都是在詆譭他,從而對別人產生敵意。而且一個認為自己很完美的人無法接受別人提供的合理建議,這往往造成停滯不前。

適當地評價孩子,要求父母必須真實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誇獎;如果不是那麼好,就應該告訴孩子還需要努力。

5、引導孩子對成敗的歸因

引導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成敗非常重要。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而是靜下心來一起跟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並給予孩子鼓勵,讓他繼續加油。當孩子成功的時候,也不要讓孩子太過得意,分析一下這次成功的原因,讓孩子正確認識成功。

6、加強孩子的責任感教育

要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習責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在每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責任。對於孩子來説,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説,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不應要求父母去承擔本該屬於自己的責任。當孩子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時,他便會主動地去學習,並儘自己所能去搞好學習。

7、家長要配合學校老師的教育

在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這個問題上,父母要還應多配合老師,多與老師保持聯繫。因為一旦遇到問題,父母可以跟老師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來引導孩子走出學習上的困境,達到進步提高的目的。。當然,父母也應鼓勵孩子多跟老師接觸,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這樣老師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加顯著。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二

" 隨着素質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國小語文教學正在步入一個變革的新時期,這種變革圍繞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對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過程操作等提出了尖鋭的挑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已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時代的呼喚。國小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作用,而主體的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發揮最佳教學效益。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定標——指向

學習目標是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的中介,在教學活動中有着導向、調節和標準功能。只有幫助學生在自願、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產生積極、持久的活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提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把學習的具體要求和應達到的程度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這樣就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次,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強化教學本身,也是培養學生閲讀定向能力的主要手段。我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先讓學生圍繞以下思考題預習課文:

1、“鳥的天堂”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2、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麼?

二、讀文——領悟

三、質疑——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教學中,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考、答問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如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時,啟發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會紛紛提出:魚應該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是誰使魚游到紙上來的?他是怎樣使魚游到紙上來的?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邊讀邊思,主動地把握了全文內容,體會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窮人》第一自然段着重講漁夫的家境貧窮,生活困難。第一句“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交代了漁夫家的生活狀況,第二句作者把筆鋒引向室外,屋外“寒風呼嘯,海浪洶湧澎湃”,接着作者交錯地把筆鋒回到室內,説室內“温暖而舒適”。教學時,我緊扣“温暖而舒適”,啟發學生質疑,學生認為“温暖而舒適”與漁夫的貧窮家境相矛盾。我緊緊抓住“温暖而舒適”這一矛盾處設問:“温暖”在文中具體指什麼?“舒適”又指什麼?讓學生想一想,讀一讀,找一找,説一説,經過閲讀、思索、討論,學生知道了“温暖”僅僅指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舒適”僅僅指地掃得乾淨,依具擦得亮,孩子睡得香,而這一切都是女主人勤勞能幹得來的。通過教師點拔,學生分析,學生理解了這一段的內涵,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想象——創新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的信息和已知信息結合起來,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在教學活動中,想象 是基礎,是源泉,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素。在教學《太陽》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太陽的巨大作用,我引導學生想象沒有太陽會怎麼樣。一學生談到: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光明、温暖,人們終年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黑暗中生活。雖然這個想象並不完全準確,但我不加以反駁或糾正。好多同學要求補充:沒有太陽,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根本不會有人。在理解風的形成時,我引導學生選取兩個不同地區吸收熱量的多少來用實例説明。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敍述過程中,創造思維的靈光不斷閃現。

總之,教師必須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心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使語文教學的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讀、自解、自悟、自得的過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三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地用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呢?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樂學、愛學基礎上,只有學生喜歡幹某件事,才有可能自主地去做,強迫是不可能產生自主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主學習的先導,只要我們緊抓“激發興趣”不放,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

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在課前信息獲取階段,教師的引導可讓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有的教師以為自主學習就是把課堂徹底放手給學生,結果呢?表面上挺熱鬧,但實際效果差,學生的學習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東扯西扯,有時喊幾句口號,好像都會了,但實際沒有什麼收穫。寶貴的四十分鐘轉瞬即逝,而實際沒得到什麼,收效甚微。為學生解決問題指明瞭方向,避免了無頭蒼蠅似的亂飛,學生由此走得踏實,走得更遠,思考的更深。他們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興致勃勃地獲得有價值的結論。可謂自主學、主動學、快樂學、創新學。

三、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一種綜合能力,觀察、想象、思維、創造等能力的提高都能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呢?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成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筆者認為創設好的情境,就是送給學生的一個好禮物,情景的創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於創設的情境源於學生的生活,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很快就將學生帶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置學生於角色主體的地位,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學生們能設身處地去想象、去思考、去感受、去創造,學生們不僅能體會到處於不同場所人物角色的不同,也能依據生活的經驗創造性想象到其他不同場所角色的變化和對人物角色的不同要求,進而對角色有更深刻的瞭解。“情境”可激情,此時學生激情地釋放內心所想,達到激發想象,創新思維,以情激情,情感互動的效果。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實踐,在實踐中創造,增強對文本的認識,獲得思想啟迪,又使自主學習能力在想象和創造中獲得提升。我們必須按照課標的要求,擯棄枯燥的説教,用好“情境創設”這一神奇的“武器”。

四、用成功的體驗,獲取自主學習的快樂

人總是喜歡做快樂的事,學生也不例外,只要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就會強化學生的自主行為,而成功是快樂的源泉,為此教師要讓自主學習過程成為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成為在教師、同學、家人表揚聲和讚美聲中歡度的過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的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就學有勁頭。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篇四

由於孩子在國小教育階段已經習慣了在家長和老師的監視下學習,所以剛剛升進國中時不可能馬上適應自主學習、有獨立意識,這就需要老師在學校進行輔導,家長在家裏進行督促,共同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1)應該培養孩子預[]習、温習的習慣

但是在適應階段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可以適當參加一下輔導班,幫助孩子在過渡階段能跟得上課程進度。

(2)可以給孩子預備一個錯題本,及時糾正錯題

孩子做錯題是經常發生的事,從糾正錯誤進手也是輔導孩子的好方式。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

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然後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

之後分析錯誤原因,是不會審題,還是粗心大意;是沒有把握這部分內容,還是不會正確分析。

用紅筆將錯誤的內容標出。

過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將錯誤的類型彙總,看一看哪部分錯的最多,哪種錯誤原因最為常見。

這樣就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瞭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輔導孩子了。

(3)把握閲讀步驟和方法,會閲讀的一般步驟

當孩子把握一定量漢字時,可以逐步培養他們把握閲讀的一般步驟:初讀,瞭解全文大意,劃出生字、新詞;運用工具書並採用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的方法認字、釋詞、疏通文意,用鉛筆標出自然段的數碼,瞭解各自然段的內容。

再讀,帶着文章“寫的什麼”和“怎樣寫的”兩個題目熟讀,讀後分段寫出段意,然後把幾段的意思聯繫起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精讀,捉住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細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熟讀,按課後“作業與練習”的要求,進行寫和練,達到讀好一文章的目的。

(4)做讀書筆記和摘要

讀書時筆記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註;⑤列提綱;⑥寫讀後感。

開始時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閲讀一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漸就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

對孩子的閲讀內容,不必限制太死。

讓孩子憑他的愛好自己選擇,父母可以進行推薦。

只要孩子堅持下往,你會發現孩子的資料積累、閲讀能力、回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而且孩子還學會了自己學習,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輔導孩子學習了。

(5)家長可以拿出一定的時間

在輔導孩子完成作業之餘,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趣味練習或者益智題,培養孩子的學習愛好,同時又可以防止無停止的家庭作業讓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

(6)學會使用工具書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學習中,工具書就是學生的“利器”。

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對於國中生來説,最主要的是學會。

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正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

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孩子勤,並進而養成習慣。

(7)具備多種思維方法

發展思維能力是進行方法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給孩子思維方法除了讓他們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回納等一些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外,還應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五

1. 制訂學習計劃

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制訂學習計劃。計劃有許多種,可按時間、學科、目標等分,也得有隨想、預計、應變等備選方案。計劃並非必須寫在紙上,有時只需要心中有數即可。比如,每個小組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每個小組成員也要有個性的目標,每節課、每個時間段也要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每個同學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該幹什麼,每個小組要對成員的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激勵。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感到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2. 加強時間管理

沒有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過程所進行的自我觀察、自我審視和自我評價,沒有學習主體根據這種自我監控所做出的反饋、調整及強化,就談不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關鍵就是時間的合理分配與精心安排。那種眉毛鬍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緩急的“自主”,是懶漢放羊式的漫無邊際,有可能造成撿芝麻丟西瓜的得不償失。加強時間管理,需要有計劃做先導、自律為後盾、充實為宗旨,達到勞逸結合、寓學於樂的理想狀態。

3. 整合利用資源

網絡時代,學習的制高點則是整合利用資源。這裏的資源不僅包括自身的知識積澱,還暗含着學習的工具、途徑與方法策略。整合則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以知識的重點為“圓心”,以自己的學習能力為“半徑”畫圓,能較為系統梳理整合所學的知識。比如,請六年級的學生説説簡便運算有幾種方法?有心的學生就把國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簡便運算全部歸類弄清楚了。這就是找到了一個知識點,以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半徑,將知識系統化。

4. 重視反饋信息

自主學習不是漫無目標的自由學習,它需要重視學習過程的優化與方向的修正,及時查漏補缺,針對出現的問題交流研討,能夠自評學習效果,學會反思並調整方式策略。信息反饋的方式多種多樣,可同學之間互相監控,也可依據導學案做好自我測評,還可對照學習目標檢查任務完成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地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長展示給同伴以得到讚賞,嚐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有選擇參與評價的權利,讓學生對自己、對同學的學習,對老師的教學作出評價,再用這種評價完善自己。

5. 養成良好習慣

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充分説明了習慣的重要。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做事有主見,學習講方法;珍惜時間,擅長統籌安排;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會蒐集和處理信息,善於交流與合作;能自覺地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能主動選擇學習策略,自我評價學習結果,積極創設最優化的學習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等等。

6.堅持學以致用

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學生就學得越苦、越累、越煩。長時間地灌輸,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就會“被動接受、難以消化、無動於衷”。自主學習推崇“學以致用”,而不是“學以備用”,如果“學”與“用”之間隔着一段時空,甚至擋着一堵高牆或橫着一條鴻溝,讓學生看不到應用的前景,體會不到應用的樂趣,更無法在應用過程中探索學習,所以,真知就無法從實踐中產生。“要求兒童在今天就過着豐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為明天掌握知識做準備”,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教育名言,其實就是強調學以致用。

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篇六

對國小生來説,工具書主要是字典和詞典。要使國小生掌握按音序和部首兩種方法查字典,並能用數筆畫的方法查難檢字。每查一個字、詞,能説出這個字、詞的意思,能根據上下文從字典中選擇詞義。能夠熟練使用工具書,就必備了閲讀和自學的前提。

如今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養成使用字典和詞典的良好習慣,對常見字或詞也往往不明其意,如不懂“的”“似”“着”等常見多音字的讀音、意思和用法。不會用漢語拼音查閲字典的也為數很多;不能熟練地運用部首檢字的更習以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學生查到了字不會看註釋,只會死記硬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着重講字的結構,給學生一把鑰匙,培養學生自覺地、熟練地查閲工具書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勤查字典詞典是掌握漢字音、形、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自學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自主學習

自信心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信心,才可能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追求、探究。尤其是國小生,教師一個讚揚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就會給他們樹立

“我能行”的信心,就會主動參與、主動探究。

1、平等對待,讓學生積極參與。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根據兒童的心理的特點,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作為教師,課堂上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他們體驗成功的機會,要讓學生嚐到“跳一下就能摘到蘋果”樂趣。我在教學時,針對課文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通過回答問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體味參與的快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心境,讓他們敢想、敢説、敢質疑。如,我在教學《倔犟的小紅軍》時,設計了幾個不同程度的問題:最易的——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較難的——“你從小紅軍的外貌看出了什麼?”更難的——“從小紅軍的外貌,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説明你的理由。”這樣一來,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都能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2、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説:“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認為一堂課的課前導入非常重要,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場白”能產生先聲誘人、引人入勝的效果,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我們幾乎天天同太陽見面。那麼,誰來説説太陽到底有多大?”(學生答:像圓盤那麼大、和月亮一樣大……)我接着問:“我們到太陽上去,如果坐飛機,多長時間能到達?”(學生答:一小時、一天、一個月……)這時候,我恰到好處地激趣:“同學們,看來我們對太陽瞭解的太少,今天我們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從中瞭解許多有關太陽的知識”。這樣巧妙地導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3、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要給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一種,其特點是整體的、直覺的,可以從多角度加以詮釋。在教學中,對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中心的理解,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辯論的舞台,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明辨是非。例如《麻雀》這篇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落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的尖叫着。”

時提出:“‘絕望’的老麻雀為什麼還要不停地尖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此後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此時的教師,應該肯定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就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

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促進自主學習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可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知識僅為對知識膚淺的理解,而掌握方法,學會知識,才能挖掘潛能,創新發展,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學會”為“會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訓練能力,更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方法是鑰匙,學生有了這把金鑰匙,自然就會信心百倍、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了。

在國小階段,理解課文內容是學習課文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課文的難點。怎樣培養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呢?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方法:首先以一個片段為例,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字、詞、句、段及朗讀方面的訓練,講清該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和難點,然後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按同樣的方法自主學習其餘部分。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學習步驟是這樣安排的:

1、預習。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寫作順序,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小興安嶺美麗景色的。

2、看錄像,聽課文錄音。請學生觀賞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如畫的錄像,再配上課文錄音。讓學生用感官來感受自然之美,用耳朵來傾聽如濤的詞句。

3、和學生共同學習春天的自然段。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找畫出表現小興安嶺春天美景的詞和句。

4、同桌互議,指名口述。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教師總結。分析完這部分內容後,我即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讀、找、議、述、再讀。接着根據學習方法讓學生學習其餘部分。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的方法,學生就會積極參與,這樣,必然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自主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説:“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可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深遠的影響。在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新大綱強調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還強調“學會朗讀、默讀、複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這種強化讀的訓練,以讀為本的方法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進行了如下嘗試:

①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

②擴大學生的閲讀面,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

③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讓學生每讀一次有一次收穫。

④讓學生做讀書筆記,把自己的讀書感悟隨時記錄下來。

2、學生要養成一邊讀,一邊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法國著名思想家布豐説過:“讀書不做記號等於不讀”。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應該要求學生養成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的好習慣。在通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出並分類摘錄課文關鍵的字、詞及精彩的句、段,並加以理解和記憶。以這樣的要求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學生要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國小生以學習間接經驗,即書本知識為主。除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因此,讓學生藉助教材預先學習,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

①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②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根據課後的思考題)

③自己去查找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的資料。總之,語文學習中的預習,實質是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手中轉到學生的那兒的過程,學生掌握了預習的規律,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悉心指導,必然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點燃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火花,使他們嚐到追求真知的樂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八

一、自主學習具有行為的創新性

自主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求知道路。學生或結合成組,或“各自為陣”,他們的學習可在課,可在課外;可在校內,可在校外;可在圖書室,可在實驗室,可在電腦房;學生共研共討,師生零距離接觸,這樣學生興趣盎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二、自主學習具有發展的可行性

學生要把學習的需求調動起來,根本還在於激發自身的內因,自主學習就能在看似沒壓力中感受壓力。中學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是這一思想的體現,這種學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民主的空間,他們會在這種學習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得深透,學得紮實,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三、自主學習具有科學的實踐性

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人性化教學的過程,和諧型教學的過程。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思想活躍,積極上進是學生羣體的一個顯著特點,但這個羣體也有着可塑性的弱點,自主學習中他們就會自覺地比學超,鍥而不捨追求理想效果,不滿足既有成績,奮力而前行。學生們在前進中正確看待差異,正確解決差異,雖差異永遠存在,但變數也大,爭先恐後情況的出現,就會以挑戰者姿態挑戰別人,挑戰自我,爭上游,上台階。在自主學習中教師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胸中有數,瞭如指掌,這樣就能拿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指導方案,學生就會認準方向,制定目標,學習就有緊迫感,責任感,自我提高。要使學生在複習中,學得精深,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自主學習當是良方。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學得輕鬆,學得靈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九

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堅持不懈。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着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要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科學支配時間、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閲讀時遇到重要的生字詞時,寫作文遇到沒有把握區分是否錯別字時,應立即查詞典的習慣。看課外書時摘抄好的句、段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拿到教師批改的作業首先認真改錯的習慣等等。把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納入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於平時聽説讀寫訓練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並持之以恆,直到學生養成好的自學習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十

化學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特別是探究一些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學習的教學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運用探索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地組織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調發展。下面談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有趣的化學實驗、生動有趣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感興趣東西都容易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説明所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以激發學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用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語言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容易被學生接受。如講解第五單元時,有句成語叫“點石成金”,給你一塊石灰石,你能使它變成金子嗎?從而導入質量守恆定律。講第六單元時明朝愛國將領于謙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你能通過這首詩知道哪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原理嗎?在講解第七單元時用“鬼火”、“天火”引入自燃。這種以趣味化、形象化的巧妙語言可成為激活學生思考的誘因,可以誘發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又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單元的學習,就有關於“温室效應”和“臭氧層空洞”現象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科普小知識,要求學生去查閲一些課外資料,來解答“為什麼二氧化碳會造成温室效應?”“地球大氣的臭氧層空洞是怎樣形成的?”等一系列有意義的問題。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能夠觸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良好動機,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在“跳一跳,摘到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自豪。

二、正面引導,大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發表見解,大膽想象,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促進思想交流。方法上可討論、可辯論。讓同學相互評價,並由回答問題的同學自己作總結,其他同學也可參加發表意見。通過互動學習掌握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討論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樂,找到成為課堂主人的感覺。如我們在學習第二單元《製取氧氣》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明確了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時,二氧化錳只是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後其化學性質和質量並沒有發生改變。課後佈置思考題:“怎樣證明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後質量沒有改變?”讓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然後引導學生去參照“混合物的分離”這部分內容。學生們查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合作、探討、交流,教師對設計正確的同學給予肯定,設計不好或不正確的,給予引導和指導,結果很多學生都能夠完整的寫出實驗步驟,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應把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建構知識,整合知識。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善於閲讀,善於用書,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閲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如在學習《原子的結構》時,利用課本P53的表提問:此表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教師引導、啟發,讓學生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得出:

1、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於電子數。

3、氫的原子核中無中子(或大多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4、不同種類的原子,核電荷數不同。像這樣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文字、表格、插圖、圖解等,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閲讀,通過對應閲讀,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在考試時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關注後進生,幫助後進生,使他們也能自主學習

最後,自主學習並不是優等生的專利。教學過程要求人人蔘與,人人動腦、動手、動口。教學中要針對後進生的特點,不失時機的對他們進行鼓勵指導,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悦,幫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為他們設計一些適合它們的簡單問題,為他們補習舊知識,提前為他們介紹新課的內容及重難點,只有幫助了後進生,全班的整體學習水平才會提高。因此,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舉一是為了反三”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