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9.42K

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新版多篇

提高寫作能力方法 篇一

一、寫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但語文家教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應是從讀書(報刊)中引起的,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筆記一般都要註明材料出處。

⑵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如內容和感想多,可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

⑶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⑷筆記積累多了,最好能分類整理,編出目錄索引。

二、讀名著

閲讀名著的要求:

1、給名著提問題。

2、給名著作點評。

3、精彩片段詩歌朗誦會。

4、名著讀書筆記展覽。

5、讀書報告會。

6、講故事比賽。

7、名著知識搶答比賽。

8、蒐集整理有關名著的評論文章。

9、與寫作結合。

10、編劇、表演。

三、語文常規學習必知

1、語言積累及運用:包括的內容有:漢字的形音義,標點符號及詞語的使用學習方法指導,辨析並修改病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續寫句子,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使用常見修辭方法等。

2、文言文學習:誦讀、翻譯、理解和背誦

3、現代文閲讀: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2)段落閲讀的能力。3)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4)歸納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的能力5)分析寫作的學習方法,其作用要扣住中心。

四、寫作

1、學會確立中心。

2、學會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

3、要有語言的儲備庫。

4、要有語言的實踐訓練,大作文、小作文、讀書筆記、一定量的日記,一個也不能少。

5、要精寫和多寫相結合。(要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6、卷面整潔。

提高寫作能力方法 篇二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據客觀事物製作成文章,還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認識和攝取客觀事物時,作者需要有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採集能力;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有綜合、分析能力,篩選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表達時,需要有結構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寫作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體現。整個寫作,要靠諸種智能和技巧的綜合運用。在運用各種智能和技能的過程中,思維貫串於始終。寫作正是以思維為核心組織各種能力和技巧的一種綜合性智力活動。沒有積極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諸種智能和技巧難以發揮,寫作對象也主很難如意地轉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為此,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能、開拓思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也是作者全面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

提高寫作能力方法 篇三

《語文教學大綱》雖沒有對背誦作出明確要求,但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仍然應該得到發揚。可是,在當前語文教學中,不少人對這一基本功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背誦視作死記硬背而摒棄之;一是從應試的需要出發,説純背誦的試題分值不重而忽略不計。因此,在中國小,幾乎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就連課本中指令背誦的內容也被置之不顧了。這一語文基本功的偏廢,必然導致重講不重讀的教風盛行。學生在校幾年、十幾年,結果仍是腹中空空,言無珠璣,為文時缺少牢固的基礎,常常要搜索枯腸,苦思冥想,仍然是無事可敍,無物可繪,無情可抒,無議可發,而難以成篇。為此,不少有識之士呼籲,在大膽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還應繼承和發揚傳統語文教學的合理內核,返樸歸真,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名篇佳作。

背誦能夠提高寫作能力1

如果説背誦是為寫作蓄源的話,那麼寫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不讓學生背誦而求其佳作連篇,豈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如明代學者張溥,他每讀一部書,都要用蠅頭小楷工筆抄寫一遍,然後燒掉;接着再抄再燒,如是者七,遂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很明顯,張溥這七錄,實際上是把別人的書錄在心紙上了,所以他才詩文敏捷。杜甫又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破,據我體會,恐怕就有點熟讀成誦的味道。讀破了萬卷書,寫起文章來還會沒有神來之筆嗎?魯迅先生更以切身經歷來肯定、推崇熟讀。他在談到寫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的準備工作時説: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可見,這背誦是與寫作緊密相連的。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細流蓄水成淵一般,為他們創作之流備足了豐富的水源,才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文傳誦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寫作規律:背誦是為寫作築壩蓄水,只有大量儲存,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輸出。

背誦能夠增強理解能力2

人們的記憶有兩種,一種是機械記憶,一種是理解記憶。國小和國中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機械記憶。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記憶力也由機械記憶轉化為理解記憶。中國小生理解力較差,但頭腦單一,精力充沛,記憶力強,正是在無憂無慮的大腦中大量儲存信息的極好時光。這一階段,不能要求學生什麼都理解了以後再去記憶,還真的要來點死記硬背。蘇步青教授曾經説,他小時候背湧《孟子》、《史記》等書,很多內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來了。

隨着背誦的增多和年齡的增長,所背內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學功底,就是那時候由背誦打下的。事實上,一個人等到理解力強了,恐怕背誦的大好時光也就過去了。應當趁年紀小,精力旺盛,記憶力強時大量背誦。就像牛兒吃草一樣,先搶着囫圇吃進去,到吃飽了以後,再卧下去慢慢反芻、咀嚼、消化、吸收。

古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理解了書義,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理解能力,對生活自然有了正確的觀點、態度。朱熹在這方面論述很精闢。他説,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其義皆若發於我之心。熟讀精思,融會貫通,就成了後來讀書的正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