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08K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空城計”是怎麼回事,感受故事的魅力,從而激發閲讀名著的興趣。

2、通過閲讀描寫諸葛亮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仔細品讀,感悟他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3、初步瞭解《三國演義》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以及空城計成功的原因。

2、難點:從空城計的故事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物。

2、收集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更進一步認識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學生質疑

昨天我們初讀了空城計,知道“計”是——計謀、計策,你還知道有哪些計?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特別精彩的,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智謀故事。對於空城計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二、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

三、理解內容,突破難點

1、有這樣一句歇後語,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空城計的?

(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數據,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懿剛佔領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諸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聽説司馬懿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怎麼辦才好,士氣不足。)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諸葛亮是怎樣施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在旁邊寫上你對諸葛亮的評價。

A、下命令

指名學諸葛亮下命令,指導朗讀,語氣應沉着,堅定。

B、在括號裏填上動詞,從諸葛亮的動作體會他的沉着鎮靜。

C、如果你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將或一個兵卒,聽到諸葛亮傳的命令,看到他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你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D、再讀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

3、結果如何呢?司馬懿中計了,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説説你的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體會司馬懿的小心多疑,過於謹慎)

4、看着這退去的十萬兵卒,你想説些什麼?

5、諸葛亮為什麼能以5000敗軍對抗司馬懿的15萬勁旅,讀讀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6、你認為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四、朗讀表演,深化理解

作者用精彩的文筆和對話再現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神態和心理,既適於表演,又適於朗讀,分組表演,可以加進自己的創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能列舉幾個嗎?

2、毛主席曾説過:“生子當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我建議大家課餘有時間好好讀一讀四大名著,我想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二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計得以成功的原因,讓學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閲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

分析計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間較量的作用。

教學思路:

通過閲讀-複述-練習-討論-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讀、思、説、做的能力,在動腦、動口、動手的樂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教學步驟:

一、複述故事

昨天我們已經把《空城計》這個故事的情節脈絡理清了,也佈置大家課後反覆朗讀,體味故事懸念迭出、扣人心絃的特色,現在就請一位同學給我們再來講述一下這個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

我們非常明確,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馬懿

1、孔明

師:這裏有一張圖片,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為他有他的衣着、動作、神態 特徵,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應該是——“披鶴氅,戴綸巾”,“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很好,大家都注意到孔明這時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計的時候一直保持這種神態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課文裏描寫他的幾次“笑”嗎?你覺得這幾種笑態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臉上掛着笑,可心裏都在想些什麼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分析:

“笑容可掬”“撫掌而笑”“拍手大笑”

“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輕鬆、故作姿態的表現。即使神機妙算,他這時候心裏還是有些吃不準,他可能在尋思:“你會上我的當嗎?”

“撫掌而笑”是他覺得如釋重負,或許正在慶幸:“你果然中吾計矣!”

“拍手大笑”則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司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還是我略勝一籌啊!你真是太傻了呀!”

問:通過這三笑,我們再來聯繫整個故事,孔明是個怎樣的人?説的時候應該結合課文,做到有理有據。

答:足智多謀——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

處亂不驚、臨危不懼——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

神機妙算——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

2、司馬懿

問:司馬懿呢?其實,在空城計之前,孔明與司馬懿不止產生過一次交鋒,我讓同學們回去閲讀《三國演義》第95回,瞭解《空城計》故事背景。現在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説説這個事情。

分析:其實就在“空城計”之前,孔明剛剛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故事是這樣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孔明欲藉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反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還鄉。孔明聞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萬大軍伐魏,一路上斬將略地,勢不可擋。曹睿聞之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謀反,遣人密報孔明,表示願裏應外合,但不慎走漏風聲被司馬懿部下所殺。司馬懿猜透了孔明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斷蜀軍的糧道,奪取街亭、柳城,後又率十五萬大軍來奪西城,才有課文中的這一出好戲。

可見,司馬懿本身並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着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只不過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為孔明想暗算他);剛愎自用(驕傲自負,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結果被孔明空城計嚇退。)

3、小結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這一故事中,羅貫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這一形象,從正面着重刻畫了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那麼寫司馬懿有什麼作用呢?寫他老謀深算也好,狡詐多端也罷,最終還是敗給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謀,計高一籌,這就是在刻畫人物時經常用到的側面描寫的“襯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計”施展成功的原因

問:剛才我們分析了兩個人物形象,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答。司馬懿既然是以個老謀深算之人,那他為什麼會中了孔明的計?或者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此次帶兵而來的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昭,孔明的空城計還會成功嗎?

分析: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為孔明深深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為深深瞭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於“弄險”,並且一舉成功。

《紅樓夢》有詩云“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空城計”正是應證了這種有趣的現象。《三十六計》是這麼解釋空城計的:“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敗戰計之一,連孔明都承認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屬無奈之舉,然而最終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膽量和氣魄,也在於計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賞合作小組改編的課本劇

五、欣賞京劇《空城計》片段,替司馬懿寫一段唱詞迴應孔明。(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進行。)

六、佈置作業

1、找一找諸葛亮還有什麼光輝戰績

2、《每課一練》

3、預習新課

七、板書設計(幻燈片)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孔明“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重要原因

3、學習作者從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把握孔明“智勇”的形象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從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視頻。

(過渡)聽着《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你們看過《三國演義》吧,在眾多傳奇人物中,你最佩服誰?(學生眾説紛紜)【注意對學生的肯定:看來大家對《三國演義》都很熟悉】《三國演義》裏有個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很受老百姓的推崇,那就是——諸葛亮。你知道為什麼諸葛亮那麼受人尊敬嗎?(學生回答)【對,因為諸葛亮是“忠誠的典範,智慧的化身”】你知道他的故事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板書:空城計】

二、整體感知

1、出示字詞

司馬懿(yì) 旌旗(jīng) 隱匿(nì) 城鋪(pù) 妄行(wàng) 擅動(shàn) 鶴氅(chǎng) 綸巾(guān) 焚香(fén) 模樣(mú) 麈尾(zhǔ) 撫掌(fǔ)

遠遁(dùn) 言訖(qì) 笑容可掬(jū)

把不會讀的字音標在自己的文章中,然後通讀課文。

2、請全班推薦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為他挑錯。

(過渡)你能讀懂文章嗎?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蜂擁】

(過渡)司馬懿領兵十五萬向西城蜂擁而來,孔明卻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對十五萬大軍,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試想你是孔明,你會怎麼做?(學生想象)孔明呢?

他擺下空城計全身而退,不損一兵,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三、孔明之智

1、孔明之智,具體體現在哪裏?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回答時請用“智在 ,從 可以看出來”的句式,並用四字短語概括。

急中生智——司馬懿兵臨城下,孔明想到了空城計

臨危不懼、處亂不驚——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傳令施計;

足智多謀——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為什麼不能“高言大語”?為何“大開城門”?營造一種平靜而緊張,隱隱有大軍埋伏的氛圍,引司馬懿上當】

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料定司馬懿對自己非常瞭解,自己也十分了解司馬懿。【如果換成是司馬昭帶兵,孔明還敢用空城計嗎?】

深謀遠慮——“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2、同學們説的都非常好,各抒己見。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固然讓人驚歎,不過在他身上,還有值得我們欽佩的地方,那是什麼?(學生回答:膽識、勇氣)

孔明的膽識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體現的?【動作、神態】

“披鶴氅,戴綸巾”“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外貌和動作描寫體現他的鎮定自若。

“笑容可掬”——從神態上看出他的沉着果敢

“笑容可掬”什麼意思?【形容滿臉笑容,掬,雙手捧着。你能示範一下“笑容可掬”的樣子嗎?】孔明做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他是對誰而笑?又為什麼而笑呢?【司馬懿帶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孔明在危機關頭擺下了空城計引司馬懿中計,笑容可掬的樣子是裝出來給司馬懿看的。】孔明的笑除了欺瞞司馬懿,其實還有一層作用,你知道嗎?【安撫人心,給身邊的官兵信心,使他們共同配合演好這齣戲。】兵臨城下,危在旦夕時,其他人的反應怎樣?【盡皆失色】他們會想什麼?用第一人稱描述其中一個官員此時此刻的心理。

孔明的笑並不是發自內心地微笑,那他這時心裏在想什麼呢?【出示圖片】(學生猜測)【老師有一段京劇唱詞,它正好體現了孔明此時的心聲,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唱詞】

【板書:失色】這兩者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板書:對比】

3、(過渡)通過眾官和孔明神色的對比,我們不禁為孔明的膽識傾倒。平時我們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除了運用語言、外貌、動作、神態等正面描寫,也會用到側面襯托,除了上面所説的“眾官”,還有哪個人也是?(學生:司馬懿)

【出示司馬懿圖片】你知道的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老謀深算——“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多疑自負——原先“笑而不信”親自“望”過後,轉為“大疑”【看到什麼?為什麼“大疑”?他在想什麼?】不聽司馬昭的勸告

4、【老師找了一些司馬懿的功績,大家來看一下。出示功績】可見,司馬懿本身並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着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那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答,司馬懿既然是個老謀深算之人,那他為什麼會中了孔明的計?

司馬懿:多疑,大意,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明:臨危不懼,知己知彼,知道司馬懿對自己非常瞭解,所以出奇不意。計高一籌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連孔明都承認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屬弄險之舉,然而最終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智慧和膽識,也在於計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總結

狹路相逢“智”者勝,在這一場司馬懿與孔明的對決中,終因孔明的計高一籌而取得了勝利。故事在眾官的“驚服”聲和孔明的“拍手大笑”中落下了帷幕。但孔明聰明絕頂的形象卻深深地刻在了我們心中。對於智勇的化身——諸葛亮,不但我們佩服,就連他的老對手司馬懿也十分佩服他。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更多的三國故事,就請走進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願同學們能在《三國演義》中體會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

五、作業(二選一)

1、作者為了突出孔明的智勇雙全,不僅從正面着重刻畫了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還通過司馬懿和眾官進行側面襯托。要求: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在你身邊選取一人一個片段。

2、我們已經聆聽了諸葛亮“登樓撫琴”的心聲。請結合課文內容,替司馬懿編寫一段話來回應諸葛亮。

空城計

足智多謀 襯 老謀深算

孔明 智 深謀遠慮 託 多疑自負 司馬懿

料事如神

對比

勇 笑容可掬 ———— 失色 眾官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四

常綠樹

教材分析:

這是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十三課的教學內容。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説。它以三國時代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了自東漢靈武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鬥爭故事。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指導學生閲讀《空城計》,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反覆閲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過哪些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來表現諸葛亮和司馬熬這兩個人物的性格。

學生分析:

學生在課前己利用閲覽課及課餘時間借閲《三國演義》,初步瞭解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前節課又學習了一些小説的有關知識,對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識。七年級學生具有好腫、好強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於探索的良好學風、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根據新鑑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同標,結合本實驗組的研究課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在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體會閲讀小説的的基本方法。

2、激發學生閲讀小説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外閲讀古今中外的小説佳作,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積極創造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並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如概括情節,評價人物等。

教學過程 :

一、導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吶,也是小説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遂悠遠,但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裏卻包含着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迴響花耳畔,我們的思緒部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絃的爭霸故事。節選自第95回的"空城計"的故事早已燴炙人口。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瞭解《三國演義》第死問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懿 氅 綸 笑容可掬 遁 蜂擁 隱匿 (大驚)失色 旁若無人 無不駭然

2、弄清文中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凱弄清相互間的關係。

3、介紹《三國演義》第95回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點

思考: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這一過程旨在培養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四個階段可以概括為:兵臨西城;臨危施計;司馬中計;孔明釋計。

四、鑑賞

再讀課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明確: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過魏蜀雙方軍力的對比突出西域之險;用眾官"盡皆失色"襯托諸葛亮臨危不驚。第三部分以司馬昭的年輕氣盛襯托司馬翻的老深算和多疑自負。第四部分司馬軍盡去,眾官"無不駭然"而孔明 "撫掌而笑",眾官"必棄城而走"的愚見與孔明的一番高見的對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謀。全文寫司馬翻也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2、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 "笑":一是寫諸葛亮在城頭"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時諸葛亮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二是見魏軍遠去,諸葛亮"撫掌大笑",這是如釋重負,是輕鬆的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最後一次是諸葛亮向部下解釋完計策後"撫掌大笑",並説"我若為司馬翻,必不便退",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馬翻退兵過於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遜一籌。

(二)諸葛亮足智多謀,處變不驚。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這些特點?結合課文説説你對司馬翻的看法。

(討論上述問題,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課文,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對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

五、拓展訓練

(1)問題討論:①"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那麼他們心裏會想些什麼呢?請你以第一人稱描述其中一位官員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

②空城汁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2)將課文改寫成小話劇,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表演。

[1]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五

做閲讀理解一定要先通讀文章,瞭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的《空城計》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空城計》

①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説:“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③卻説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

④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老師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⑤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日:“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空城計》閲讀題: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笑容可掬:②駭然:

2.這篇課文的情節發展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階段。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4分)

A.開端(第①段):B.發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D.結局(第⑤⑥段):

3.閲讀課文第①段,説説作者在這裏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表現手法?其作用是什麼?(4分)

4.諸葛老師為什麼不棄城逃走?為什麼敢使“空城計”?請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為什麼不棄城逃走:否

②為什麼敢使“空城計”:

5.課文中三次寫到諸葛老師的笑,請分析第⑤段中的“撫掌而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並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3分)

《空城計》參考答案:

1.①形容滿臉笑容。②驚訝的樣子。2分,一個詞語1分。

2.A.開端:司馬懿兵臨西城。B.發展:諸葛老師臨危施計。C.高潮:司馬懿中計。

D.結局:諸葛老師釋計。4分,一空1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確即可得分。

3.對比手法。烘托嚴峻的形勢,突出西城之險。4分,一問2分。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②“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2分,一空1分。

5.是一種脱險之後的歡笑,其心理是:司馬懿果然中吾計矣。3分。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能識讀運用以下詞語:遁 蜂擁 隱匿 失色 駭然 笑容可掬 旁若無人

(二)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情節,理清小説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能通過扣人心絃的情節,把握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鑑賞力。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字音,注意查檢工具書。

②讀清字義,注意古白話字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重點詞語釋意及難句選析示例:

“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用飛快的馬傳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擁而來”:像蜂羣似的擁擠着來到。蜂,像蜂羣似的。

“盡皆失色”:臉上全都嚇得變了顏色。色,臉色。

“憑欄”:原意是靠在欄杆上,課文中指靠近欄杆。

“卻説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無人”:旁邊好像沒有人。

“撫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駭然”:課文中指驚訝的樣子。

“丞相之機”:這裏指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機,能適應事物變化的,靈活的。

“必不能遠遁”:遁,逃跑,逃離。

“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為……所,表被動,相當於“被”。

③初讀文意,圈出課文中描寫精彩的部分。如課文第2段關於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勢描寫,課文第3段通過司馬懿眼中所見的關於孔明坐於城頭、百姓灑掃於城門的描寫;並能説出這些描寫對刻畫人物、表現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讀懂背景。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諸葛亮欲藉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反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回鄉。諸葛亮聞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萬大軍伐魏,一路上斬將掠地,勢不可擋。魏主曹睿聞之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謀反,遣人密報孔明,願裏應外合,但不慎走露風聲被司馬懿部下所殺。司馬懿猜透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諸葛亮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變得十分被動,又失了內應,已無勝算,急忙準備退回漢中。司馬懿奪了街亭,率十五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率二千五百軍兵居西城,形勢萬分危急。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去。

2開課導語

①學生靜聽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三國演義》)

②有一首詩謎:“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諸葛亮是哪部小説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他最大的特點是什麼?(足智多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三國演義》中節選出來的一篇課文——《空城計》。

(二)活動過程

1略讀活動

略讀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詞句,快速閲讀全文以初步瞭解課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節發展的幾個階段。

②《空城計》中除了諸葛亮,還有哪些角色,請一一畫出,並説説在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思考活動

學生活動要求:思考略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討論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教師輔助策略:簡介小説的一般常識,啟發學生結合“思考與練習一”,作出歸納。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3交流活動

關於故事

①熟悉情節複述故事梗概。(如:這篇故事講了魏國的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壓進孔明的西城下,蜀國的眾官大驚失色,惟獨孔明不動聲色。他叫軍士把軍旗收藏起來,叫部隊的將士們不能大聲喧譁,同時大開城門,每個城門叫二十個士兵扮作百姓打掃街道,然後自己帶了兩個書童在城門上彈琴。司馬懿到了西城門下,發現孔明的城門大開,並且看見他悠閒彈琴的樣子,以為有埋伏,就不聽兒子司馬昭的勸告,趕緊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馬懿退兵後,拍手大笑,笑司馬懿無能。)

②概括情節情節的概括,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會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組合後再進行提煉壓縮,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儘量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開端(第1段)先引導學生找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而來、孔明、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提煉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再壓縮成“司馬懿兵臨西城——兵臨西城”。

發展(第2段)先概括為“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高潮(第3、4段),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結局(第5、6段),諸葛亮為眾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4品析活動

①第一部分敍寫了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説説作者是怎樣寫出當時危急的情勢的,孔明傳令的內容用“如此如此”一筆帶過,好不好?為什麼?

a開頭寫諸葛亮退去西城。“先”字交代諸葛亮離開大部隊的原因;“西城縣”交代了“空城計”的地點;“搬運糧草”暗伏下文軍隊“已分一半”。“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忽然”表現了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謹慎的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計,決不會來此冒險;深通韜略的司馬懿,若事前有所探測,也不會放着空城不進。遭遇的突然性導致了司馬懿對蜀軍虛實的不清,為“空城計”提供了條件。

課文從三個方面寫出了孔明當時危急的情勢。一是魏兵來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氣勢盛:“蜂擁而來”,“塵土沖天”,“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二是雙方力量極其懸殊:“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三是用眾官“盡皆失色”側面烘托。眾官跟隨諸葛孔明,也都是身經百戰,這時竟然也“盡皆失色”,可見情勢確實是萬分危急。

b寫孔明擺下空城之計。作者從“孔明傳令”和孔明自身的舉動兩個方面加以描寫。

“孔明傳令”一句緊接“殺來”而出,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類的話,足見孔明是急中生智,當機立斷。作者詳細地敍寫了孔明傳令的內容,有兩個作用:一是具體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過語言描寫表現了孔明過人的膽識,“大開四門”和“吾自有計”豈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舉動則是“空城計”中的又一關鍵。鶴氅綸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閒自在!城門大開,孔明則在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不能不使司馬懿生疑。孔明的舉動不僅表現了大勇,而且表現了大智。

②小説上下兩部分都寫到“空城計”,有什麼不同?

通過司馬懿的眼睛寫孔明的“空城計”的狀況。這一側面描寫和上一部分寫孔明擺“空城計”的方法同中有異。基本內容相同,但在具體描寫時又有變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寫士兵灑掃是“孔明傳令”,孔明在城樓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稱的客觀敍述;這裏全是司馬懿眼中的客觀事實。二是敍述的詳略不同。上段詳寫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這裏詳寫孔明的神態,突出他在強敵面前的鎮定自若。三是上段以敍述為主,這裏則增加了一些生動的細節描寫。如寫孔明“笑容可掬”;寫二小童一“手捧寶劍”,一“手執麈尾”;寫灑掃街道者“低頭”“旁若無人”。這些描寫渲染了一種安閒、鎮定的氣氛,使得“空城計”的場面更加生動、傳神。從這些描寫中,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座空城,正因為如此,才能使得司馬懿“大疑”。

③孔明敍説“空城計”成功的原因和司馬懿的敍説內容一致,甚至用詞也多有相同,作者這樣描寫的用意是什麼?為什麼將孔明的想法到最後才揭示出來,不寫在“傳令”部署之時?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這是司馬懿退兵的依據。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認識也並沒有任何錯誤。但是,他只是考慮了在正常情況下諸葛亮的性格,而沒有考慮到在特殊情況下諸葛亮的膽識,所以導致了他判斷的失誤。

孔明敍説“空城計”成功的原委。“平生謹慎,不曾弄險”的孔明這次冒險實為形勢所迫。在打不過、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勢下,諸葛亮急中生智,設置了空城計,使司馬懿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和錯誤的指揮,有效地轉變了敵我的優劣形勢。應該看到,諸葛亮解西城之危,決不是僥倖取勝,而是有它的基礎的,這基礎就是對敵我雙方精確的分析。諸葛亮既瞭解自己,又瞭解司馬懿對自己的認識——“平生謹慎,不曾弄險”,可謂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平時的認識,在危急的情勢下,機智果斷地設置了“空城計”,解了西城之危。司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諸葛亮卻利用了司馬懿的“知彼”,這就比司馬懿要高明得多了。從現象上看,這一次是軍事上的較量,但實際上卻是一次智慧、才能、膽識的較量。

從行文上看,諸葛亮的敍述和司馬懿的敍述,內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詞也多有相同,作者這樣寫説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馬懿在“空城計”面前的判斷和處理方法,突出地表現了司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計的想法寫在最後,設置了懸念,增強了情節的驚險性和奇特性,使情節帶有傳奇色彩。

(三)佈置作業

完成“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活動導引

1檢查上一節課內容

諸葛亮為什麼能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有這樣出奇的膽量?“空城計”成功的基礎是什麼?

諸葛亮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和出奇的膽量來源於對敵我雙方精確的分析,“空城計”成功的基礎也是建築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既瞭解自己,又瞭解司馬懿對自己的認識——“平生謹慎,不曾弄險”,可謂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的認識,成功地運用了“空城計”。從現象上看,這是軍事上的較量,實際上是智慧、才能、膽識的較量。

2開課導語

《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絕”,關羽被稱為“義絕”,諸葛亮被稱為“智絕”,那麼,“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是如何體現其“智絕”特徵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這一問題。

(二)活動過程

1略讀活動

略讀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詞句,快速閲讀全文以初步瞭解課文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

②《空城計》中除了諸葛亮,還有其他角色,請説説你對他們的認識。

2思考活動

學生活動要求:思考略讀前老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教師輔助策略: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3交流活動

關於人物

①故事裏出現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馬懿、司馬昭。

②寫到孔明的幾次笑呢?請你找出文章裏面有關笑的詞語。

③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關於手法

課文還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過魏蜀雙方軍力的對比突出西城之險;用眾官“盡皆失色”襯托諸葛亮臨危不驚。第三部分以司馬昭的年輕氣盛襯托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和多疑自負。第四部分司馬軍盡去,眾官“無不駭然”而孔明“撫掌而笑”,眾官“必棄城而走”的愚見與孔明的一番高見的對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謀。全文寫司馬懿也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司馬懿狡詐多端,諸葛亮更是“計”高一籌。司馬懿善“識人”,而諸葛不僅善“識人”更能“治人”。司馬懿也謹慎,但卻比諸葛亮少了幾分靈活變通的智慧。課文中還有一些生動的細節描寫。如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笑”:一是寫諸葛亮在城頭“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時諸葛亮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二是見魏軍遠去,諸葛亮“撫掌大笑”,這是如釋重負,是輕鬆的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最後一次是諸葛亮向部下解釋完計策後“拍手大笑”,並説“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馬懿退兵過於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遜一籌。

4品析活動

①孔明的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處,請小組討論,並選出小組的代表發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輕鬆,故作姿態的笑;

第二次笑是“撫掌而笑”,僥倖的、如釋重負的、勝利的笑;

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②通過這三次笑,聯繫課文發生的故事,孔明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

足智多謀,因為他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

處亂不驚,因為他沒有像文武百官嚇得不知所措,他“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

神機妙算,因為他料到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得以成功。

臨危不懼,因為“眾官盡皆失色”,他卻敢於在司馬懿的敵軍面前,鎮定自若,面對敵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設了一道空城計,以少勝多。

③那司馬懿是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為孔明想暗算他。他認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結果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中了孔明的“空城計”。聯繫《三國演義》整部小説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佔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仗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的。在《空城計》這篇文章裏,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還是老謀深算的。

④司馬懿既然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那他為什麼會中了孔明的計?孔明的空城計為什麼會得以成功?請各個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

司馬懿輸在他的大意,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孔明贏在他的臨危不懼,司馬懿輸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馬懿輸在孔明的出奇計、用奇招,因為孔明“計”高一籌,知道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計、用奇招”,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重要原因。

出奇不意,這也是我們今天所教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於孔明的出“奇”不意。

板書設計

空城計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輕鬆 僥倖 自豪

故做姿態 如釋重負 嘲笑

孔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多疑自負、狡詐多端

空城計:出“奇”不意

(選自李禧同主編《教案選編》)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是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十三課的教學內容。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説。它以三國時代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了自東漢靈武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鬥爭故事。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指導學生閲讀《空城計》,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反覆閲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過哪些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來表現諸葛亮和司馬熬這兩個人物的性格。

學生分析:

學生在課前己利用閲覽課及課餘時間借閲《三國演義》,初步瞭解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前節課又學習了一些小説的有關知識,對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認識。七年級學生具有好腫、好強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於探索的良好學風、學生間相

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根據新鑑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同標,結合本實驗組的研究課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體會閲讀小説的的基本方法。

2、激發學生閲讀小説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外閲讀古今中外的小説佳作,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積極創造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並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如概括情節,評價人物等。

教學過程:

一、導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吶,也是小説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遂悠遠,但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裏卻包含着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迴響花耳畔,我們的思緒部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絃的爭霸故事。節選自第95回的'空城計'的故事早已燴炙人口。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瞭解《三國演義》第死問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懿  氅 綸 笑容可掬 遁 蜂擁 隱匿 (大驚)失色 旁若無人 無不駭然

2、弄清文中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凱弄清相互間的關係。

3、介紹《三國演義》第95回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點

思考: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這一過程旨在培養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四個階段可以概括為:兵臨西城;臨危施計;司馬中計;孔明釋計。

四、鑑賞

再讀課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明確: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過魏蜀雙方軍力的對比突出西域之險;用眾官'盡皆失色'襯托諸葛亮臨危不驚。第三部分以司馬昭的年輕氣盛襯托司馬翻的老謀深算和多疑自負。第四部分司馬軍盡去,眾官'無不駭然'而孔明 '撫掌而笑',眾官'必棄城而走'的愚見與孔明的一番高見的對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謀。全文寫司馬翻也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2、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 '笑':一是寫諸葛亮在城頭'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時諸葛亮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二是見魏軍遠去,諸葛亮'撫掌大笑',這是如釋重負,是輕鬆的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最後一次是諸葛亮向部下解釋完計策後'撫掌大笑',並説'我若為司馬翻,必不便退',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馬翻退兵過於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遜一籌。

(二)諸葛亮足智多謀,處變不驚。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這些特點?結合課文説説你對司馬翻的看法。

(討論上述問題,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課文,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對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

五、拓展訓練

(1)問題討論:①'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那麼他們心裏會想些什麼呢?請你以第一人稱描述其中一位官員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

②空城汁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2)將課文改寫成小話劇,以小組為單位,花斑上表演。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八

空城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2、瞭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的內涵的理解。

3、瞭解小説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閲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繫生活實際對小説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我國古代小説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説閲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吧……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麼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閲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説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簡要介紹小説特點及閲讀要點:小説三要素、閲讀方法——通過環境、情節的分析

來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麼特徵?

(教師板書:“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計”是什麼意思?

“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

學生紛紛回答:苦肉計、調虎離山、金蟬脱殼。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它是一種怎樣的策略呢?學完課文,你們將會明白。

(二)檢查預習

1、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容。

 3、大家理解文章的內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 (教師提醒方法:誰?幹什麼?怎麼樣?)

(三) 快速瀏覽全文,整理故事情節

事情的開端、起因是什麼?

——兵臨城下。“蜂擁而來”説明司馬懿兵馬很多。(體味“蜂擁”一詞好在哪裏)

發展:臨危之際,諸葛亮開始使用妙計。

高潮是什麼?

板書:

(一)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

(二)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

(三)高潮 司馬懿中計

(四)結局 諸葛亮釋計

教師:文章引人入勝,不僅因為情節吸引人,還因為人物形象生動

(五)由情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 1、分析故事情節

 (1)如何去分析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們從小説的故事情節入手。小説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本文雖是長篇節選,但是情節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 (2)課文的情節圍繞着諸葛亮施空城計展開。請大家在“計”字前面各添加一個動詞,以此來概括各層的內容。

 (教師板書:“計”以及“逼”、“施”、“中”、“釋”等。)

 2、通過情節分析人物

 下面我們就從情節入手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

 (1) 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軍情緊急?這對錶現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 (教師板書:“軍情緊急”及“側面”。)

 (2) 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面對如此緊急的軍情,諸葛亮是怎樣施計的?這可見諸葛亮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處變不驚”及“正面”。)

(3) 高潮 司馬懿中計: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麼容易上當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馬懿態度變化以及他採取的相應行動的詞語。

 (不信——為什麼?→望——見什麼?→大疑——疑什麼?何根據?→退——表現了諸葛亮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

 (教師板書:“鎮定自若”及“側面”。)

 本層中寫到諸葛亮“笑容可掬”,請大家聯繫當時的情況,説説他的笑中有何含義?

 (4) 結局 諸葛亮釋計:司馬懿終於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麼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諸葛亮為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人物的什麼品質?是從什麼角度表現的?本段還對眾官作了描寫,這對錶現諸葛亮有何作用?

 (教師板書:“料事如神”及“正面、側面”。)

 *本層中還有兩處寫到了諸葛亮的笑,找出來,聯繫上下文,分析一下,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義?

三次。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板書)

老師:孔明的這三次笑分別具有哪些不同,請小組討論,並選出你們小組的代表發言。

(小組討論)

A.        學生討論

B.        小結: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我綜合同學們的意見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輕鬆,故做姿態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僥倖的、如釋重負的勝利的笑;第三次笑剛才有一位同學發言説“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馬懿是個大笨蛋”,可見這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書:故做輕鬆、故做姿態→僥倖、如釋重負→自豪、嘲笑)通過這三次笑,我們聯繫課文發生的故事,孔明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説説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

*(板書:孔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那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學生討論

明確:1.聯繫《三國演義》整部小説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佔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仗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在《空城計》這個文章裏,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2. (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小結:司馬懿既然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那他為什麼會中了孔明的計?孔明的空城計為什麼會得以成功?請各個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

原因:“出奇計、用奇招”,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們學的一個成語,是出奇不意

(板書: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這也是我們今天所教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於孔明的“出奇不意”。

 (5)教師對本環節小結:總的來看,這篇文章是從兩個方面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説情況緊急、處變不驚、鎮定自若表現的是諸葛亮的“膽”的話,那麼他對形勢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充分表現了他的“識”。

 (教師板書:“膽”及“識”。)

 (6)誰能説説諸葛亮的“膽”和“識”之間的關係嗎?

 (他的膽來自於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來自他的鎮定和冷靜的態度。)

 (六)學生討論拓展

 1、現在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 (1)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2)諸葛亮身為蜀國的丞相,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的生死可謂關係到蜀國的存亡。而此時諸葛亮卻把自己置身於作戰的最前沿,還冒險用了空城計,如果他的計謀不夠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現得不夠鎮定,如果司馬懿並不完全像他設想的那樣多疑,如果司馬懿能聽取他兒子的意見,如果司馬懿也冒險進攻等等,後果都將不堪設想,三國的歷史恐怕也要重寫!你對諸葛亮的這種冒險做法有何看法?

 (教師小結:能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這正是其智慧過人之處。謹慎而不膽小

,冒險而不盲目,這種冒險精神對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是有啟示的。)

2、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還能列舉出其中的一些嗎?

(教師:《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我建議大家課餘擠點時間好好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想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

 三、知能遷移

 今天,請同學們回去之後,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運用我們所學到的描寫的方法,替司馬懿寫一段話,回覆諸葛亮對他的嘲笑。

四、小結本課

學習了小説的閲讀方法。對諸葛亮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對智慧有了新的認識。

五、練習

文後練習四。

板書設計 :

空城計

羅貫中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輕鬆、故做姿態→僥倖、如釋重負→自豪、嘲笑

孔 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多疑自負、狡詐多端

空城計:出奇不意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⒈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⒉瞭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內涵的理解。

⒊瞭解小説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閲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⒋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繫生活實際對小説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⒉重視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⒈瞭解我國古代小説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説閲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PPT、MP3及視頻片段)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幻燈片一)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空城計》一文,出自《三國演義》的第95回。《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説之一。小説是我們上七年級剛接觸的文體,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小説的基本知識。

二、結合單元説明,瞭解小説的基本知識。(演示幻燈片二)

【説明】通過對小説三要素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小説這種文體有個粗淺的概念。同時,提示學生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如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小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三、激情導入《空城計》(演示幻燈片三)

《三國演義》描寫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生動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謀士們鬥智、猛將們鬥勇的故事,一個個的英雄組成了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今天就讓我們走入《空城計》,感受一段緊張曲折,扣人心絃的故事,領略一下文中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頻mp3(約3分鐘).

【説明】欣賞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同時,引導學生看幻燈片《臨江仙》的內容,體會歌詞中那種慷慨激昂、悠遠灑脱的情懷。既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遠古時代的那場戰爭,又使學生產生興奮的學習心情。

四、請學生介紹本文的故事背景,教師予補充(出示幻燈片四)

故事背景

本文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諸葛亮欲藉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離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返鄉。諸葛亮聞此消息大喜,即率35萬大軍伐魏,一路斬將略地,勢不可當。曹睿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反,遣人密報孔明,願為內應,但不慎走漏風聲被殺。司馬懿猜到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切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諸葛亮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變得十分被動,又失去了內應,已無勝算,急忙準備退回漢中。司馬懿奪了街亭,率15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只有2500軍士在西城,形勢十分危急。課文描述了諸葛亮面對強敵,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卻。

【説明】佈置預習時,要求學生看《三國演義》第95回,瞭解孔明施空城計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情節。

五、檢查預習,解釋劃線的詞的意思。(出示幻燈片五)

1、望西城蜂擁而來。2、盡皆失色。

3、焚香操琴。4、遂止住三軍。

5、棄城而走。6、不能遠遁。

7、笑容可掬。8、言訖

9、將旌旗盡皆隱匿。10、眾官無不駭然。

【説明】《空城計》一文語言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為下面的學習掃清字詞障礙。檢查字詞的解釋,也有利於督促學生做好自學活動。

六、複述小説故事情節

指一名學生複述後,其餘學生評議複述效果並提供示例。(演示幻燈片六)

【説明】複述小説故事情節,教師要強調學生把小説的幾個要點説出來,如主要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讓學生評議複述效果,有利於培養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提高課堂參與意識,做課堂的主人。

七、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

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把關鍵語句組合後再進行壓縮提煉。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出示幻燈片七、八、九)

明確:

⒈開端(第1段)先概括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再提煉成“司馬兵臨西城”

⒉發展(第2段)先概括為“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⒊高潮(第3、4段)如上,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⒋結局(第5、6段),諸葛亮為眾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説明】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前面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孔明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

八、圍繞《空城計》進一步分析故事情節(出示幻燈片十)

理清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麼要擺空城計?

2、怎樣施用空城計?

3、是否取得成功?

4、為什麼取得成功?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教師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第4題明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為孔明深深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為深深瞭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於“弄險”,並且一舉成功。

【説明】所設計的四小題,題與題之間環環相扣,能較好的揭示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前三小題大部分同學都能從文中找出答案。第四題難度稍大,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教師適時酌情肯定,以保護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九、佈置作業(出示幻燈片十一)

各學習小組合作把本文改編成課本劇並進行表演

【説明】改編課本劇,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排練課本劇要一段時間,故課本劇的演出,可利用以後的時間,加以展示。

第二課時

教師概括上節課的內容,引入第二課時。

一、小説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那麼如何分析小説的人物形象呢?(出示幻燈片十二)

1、通過扣人心絃的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2、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神態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通過對比映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説明】第二課時以分析人物形象為主。對於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學生可能還比較茫然,故先教給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為下一教學環節做鋪墊。

二、聯繫課文看課件視頻,試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特點。(出示幻燈片十三、十四)

看視頻的時間大約9分鐘,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看完後,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

【説明】設計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第71集孔明施行空城計的視頻片段,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藉助視頻的聲音、圖像,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鬥智鬥勇,以及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諸葛亮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看出他的足智多謀;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看出他的處亂不驚、臨危不懼;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看出他的神機妙算。

司馬懿本身並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着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只不過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為孔明想暗算他);剛愎自用(驕傲自負,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結果被孔明空城計嚇退。)(演示幻燈片十五)

2、通過對比映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兵臨西城時,魏軍十五萬,蜀軍二千五百軍,兩軍兵力懸殊,西城危如累卵。眾官盡皆失色,襯出孔明的臨危不懼;司馬中計時,司馬昭年輕氣盛,襯出司馬懿老謀深算、多疑自負。孔明釋計時,眾官無不駭然,而孔明撫掌而笑,説明眾官的愚見,襯托孔明的高見。(演示幻燈片十六)

3、從文中找出描寫諸葛亮“笑”的句子,並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

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輕鬆、故作姿態的表現。即使神機妙算,他這時候心裏還是有些吃不準,他可能在尋思:“你會上我的當嗎?”

撫掌而笑——是他覺得如釋重負,或許正在慶幸:“你果然中吾計矣!”

拍手大笑——則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司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還是我略勝一籌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演示幻燈片十七)

4、人物形象歸納明確:(出示幻燈片十八、十九)

三、探究拓展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不要求統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演示幻燈片二十)

【説明】所設計的三道探究題,能激發學生的擴散思維和求變思維,體會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㈠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知道中計後,會怎麼想,怎麼説?

如,“懿悔之不及,仰天長歎曰‘吾不如孔明也!’”

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

生討論。不會用,因為司馬昭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如果諸葛亮施用“空城計”,反而會弄巧成拙。諸葛亮會用其他計策對付司馬昭。

㈡見課後練習四,欣賞京劇《空城計》片段,結合課文內容,替司馬懿寫一段唱詞迴應孔明。(唱詞可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示幻燈片二十一)

示例:馬謖紙上談兵,被我奪走街亭,只是小勝。今我十五萬精兵,殺到你西城。但見城門大開,街道打掃淨,你又城上閒彈琴,莫非其中有詐。你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裏面必有埋伏又有兵,如我把城進,正中你的好計策。罷,罷,罷,我暫且引兵去。

四、小結(出示幻燈片二十二)

出奇不意,這是今天我們所學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於孔明的“出奇不意”的思維方法。

五、佈置作業(出示幻燈片二十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稱為“智絕”。除“空城計”外,請你再敍述二個能體現其“智絕”特徵的故事,字數各150字左右。

【説明】這道作業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智慧形象的理解,同時也強化學生概括小説故事情節的能力。

《空城計》文言文閲讀答案 篇十

第一部分:

1.本文選自 ,作者 是 小説家。(3分)

2.注意下列字的讀音。(4分)

司馬懿( ) 旌旗( ) 綸巾( ) 笑容可掬( )

3.與《三國演義》並稱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為 、 、 。(3分)

4.小説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讀課文,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4分)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5.諸葛亮足智多謀,處變不驚。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這些特點?(4分)

6.揣摩下面諸葛亮“笑”時的心理。(3分)

⑴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⑶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7.諸葛亮使“空城計”的背景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8.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些故事?請用簡潔的話加以概括。(或寫出與之相關的成語、典故等)(4分)

第二部分:

(一)

卻説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馬懿為什麼“笑”?(3分)

10.説説司馬懿心理變化的過程。(3分)

11.司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麼?(用原文回答)(3分)

12.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計,是因為 。(3分)

13.諸葛亮為什麼不棄城逃走?(3分)

14.“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3分)

15.諸葛亮最後説“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他為什麼不退?(3分)

16.從諸葛亮使空城計這一招上你得到什麼啟發?從司馬懿中計這一點上你又得到什麼啟發?(3分)

(二)

音樂市長

市長是個音樂愛好者,在百忙的政務之暇,或在迢迢的旅途中,他總要偷閒聽聽音樂,歐洲各音樂大師的名曲他都能説出其中道道,尤喜莫扎特第4、39、41交響曲,還有《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等。

一日,歐洲某國音樂大師率團一市演出,市長在花園賓館會見了大師,賓主談得十分投機,在陪同大師遊覽森林公園的時候,市長問大師如何才能取得高深的造詣。

大師不答,反問:“你聽到周圍有什麼聲音?”市長認真傾聽了一會説:“我聽到喜鵲的鳴叫、蟋蟀的歡叫、蜜蜂的繁忙和風吹樹葉沙沙地作響……”

大師説:“不錯,那是你能聽到的,不過,作為一個音樂家還要學會傾聽那些聽不到的聲音。”

不久,市長回訪了大師所在的那個城市,在大師的森林別墅中,大師問:“你現在能聽到什麼了呢?”

市長認真聽了好一陣才説:“我聽到了大地在陽光下復甦,鮮花在草地上緩緩開放,小草吸吮着露珠……”

大師點了點頭説:“好了,你有做市長和音樂家的素質,不過,你聽到的還只是陽光下的一面……”

市長點了點頭。

回國後,市長一心勤於政務,走訪民間,懲治腐敗,熱心治理他的城市,解決下崗待業的問題。幾年後,市民富裕,政績赫赫。

記者採訪他時,他説:“學會傾聽羣眾的聲音,理解他們未表達出來的情感,瞭解他們的疾苦,解決企業的困難,這要跟音樂家的耳朵一樣靈敏,才有希望鼓舞民眾的信心……”

後來,人們就叫他“音樂市長”。

17、全文通過什麼方式來展開情節?(3分)

18、音樂大師説“要學會傾聽那些聽不到的聲音”、既然“聽不到”,又如何“傾聽”?你如何理解“傾聽”的含義。(3分)

19、當市長“聽”到“大地在陽光下復甦……”這些原來聽不到的聲音時,為什麼音樂大師説他“有做市長和音樂家的素質”?(4分)

20、“陽光下的一面……”中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應理解為( )(3分)

a、還應該聽到陰天下的一面 。 b、還應該聽到雨天中的一面。

c、還應該聽到風雨下的一面。 d、還應該聽到黑夜下的一面。

21、市長回答記者一番話是和音樂大師對他的幾次啟發互相呼應的,試把與下列各項相應的對話摘錄出來。(6分)

a、“學會傾聽羣眾的聲音”:

b、理解他們未表達出來的情感:

c、“瞭解他們的疾苦,解決企業的困難”:

22、為什麼文章結尾把市長稱作“音樂市長”?(4分)

(三)

大獎

徐海洋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我是這樣,總夢想着某一天一覺醒來,自己能成為一個富翁,從此不愁吃,不愁穿,過着優哉遊哉的生活。然而夢想畢竟是夢想,貧窮的我依舊貧窮。其實並不是我害怕過窮日子,貧窮對於我這樣一個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農村人來説,現今的生活已近於奢侈,夢想的產生完全是因為已經下了崗的我所鍾愛着的妻子和剛出生五個月的可愛的女兒,我從心底裏深深地愛着她們,我很愧疚自己沒能使她們過上富足的日子,儘管她們從來沒有怨過我。

除夕的前一天,上班的路上路過彩票代購點,看到很多人在那裏排隊購買彩票,自己的心裏便也癢癢的,但摸摸口袋裏微薄的收入,內心便又開始猶豫起來,一家三口就指望這點工資過年了,還是不買算了!心裏這樣想着,腳步卻沒有挪動,“三百萬”的三個大紅字在眼前顯得格外醒目。假如要是能中呢?不就二十元錢嗎?只當是丟了;只當是自己買了煙抽了;只當碰碰即將到來的新千年的運氣;只當……一個個堂皇的理由在我的思維中跳躍,那個夢想也許就在這次能夠實現,三百萬啊!十分之一我也就滿足了。妻子如花的笑臉,女兒的一生幸福……買的思想終於戰勝了不買的思想。

懷裏揣着彩票興沖沖地往班上趕,腦子裏做着發達的夢。一路上盤算着中了大獎之後該怎樣分配,不知不覺就到了班上。班上很靜,值班室的門虛掩着,裏面空無一人,我架好自行車,剛剛坐定,思緒還停留在百萬大獎的興奮之中,就聽見控制櫃的後面有“嘰嘰”的叫聲。奇怪!原來是一隻羽毛呈灰白黑相間的小鳥,是蘆葦蕩裏常能見到的那種漂亮鳥兒。上了十幾年的班,還從未在值班室裏碰見過鳥兒,偏偏在今天我買了彩票的日子遭遇了,是機緣還是巧合?一個念頭迅速地佔據了我的腦海:這是一隻報喜的幸運鳥!這種奇怪的而又固執的思想着了魔似的瞬間便在我的心裏深深紮下了根。我一定要抓住這隻鳥兒!小鳥與彩票之間一定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

值班室的房間很小,鳥兒看見我先是一驚,忙連蹦帶跳地繞到了櫃子的另一側,我跟着繞過去,它便撲打着翅膀箭一般地向窗予衝去,窗户是關着的,上面裝有玻璃,它一頭撞在玻璃上的聲音又悶又沉,使人聯想到人捱了悶棍時的情形。“撲”的一聲它掉落在地上,但它很快意識到目前的處境,便又掙扎着飛起向窗子樸去,這一次的聲音沒有第一次的響,但依然能聽到玻璃上的“叭叭”聲,它貼着玻璃上下飛動,想衝破這透明的物體。人與鳥之間在這不大的房間裏追逐着,鳥兒為了活命,而我則為了中獎。我忘記了自己行為的荒誕與可笑。鳥兒越飛越累,而“三百萬”的血液則在我的血管裏汩汩流淌。最終我抓住了那隻鳥兒。

我站在窗子前細心地審視着我的戰利品,不知是我的興奮還是它的驚悸,我感覺到握住鳥兒的手被一種液體強烈撞擊着。鳥喙黑而尖,圓滑的胸脯一鼓一鼓的,急遽起伏着,細長而勻稱的雙足在腹下微微顫抖。它那對又黑又亮的小眼睛正恐懼地盯着我,透着無奈與絕望。這情形驀然使我憶起童年時代的一件往事:那次放學的路上我檢到一隻剛剛學飛的小喜鵲,小喜鵲在我手裏也像此刻手中的小鳥一樣,然而好奇的童心驅使着我把小喜鵲帶回了家,我用繩子拴住了它的腳,把它罩在簍子下面,撒上了米和水,夢想着每天放學後都能有可愛的小喜鵲陪我玩耍。誰知第二天醒來準備給小喜鵲喂米時,發現它已經直挺挺地死了,它的眼睛像逮着時一樣睜得很大。

一種憐憫的而又矛盾的情愫在我的內心徘徊,大獎的誘惑與小鳥的生命在我的手中權衡着。我簡直有點後悔今天買了彩票。小鳥兒依舊眼巴巴地看着我,驚恐、無助、痛苦與絕望的神情交替地在那對小小的眼睛裏閃現。我不由得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疑惑,難道這就是我所企盼的大獎?難道我的幸福就寄託在這小小生命的痛苦之上嗎?儘管它只是一隻鳥,不是人;儘管在自然界中它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和渺小,但是它的那一雙眼睛分明透示着生命的靈性……那隻羽毛黑得像炭白得像雪一樣可愛的而死後卻永不瞑目的小喜鵲……也許小鳥與彩票僅僅是我生命中的一種巧合,純粹是一次巧合……迷茫中我推開了窗子,慢慢地鬆開了攥緊小鳥的手……

獎開了,我沒有中。

23.第①段第三句話很長,請你從揭示他夢想成為富翁的原因的角度出發,重新寫一句話,使下面的表述完整。

因為 ,所以夢想着發財。(3分)

24.在彩票代購點,為什麼“我”買的思想終於戰勝了不買的思想?用文中的語句回答。(3分)

25.“上了十幾年的班,還從未在值班室裏碰見過鳥兒,偏偏在今天我買了彩票的日子遭遇了,是機緣還是巧合?”“遭遇”是什麼意思?作者究竟認為是“機緣”還是“巧合”?説説理由。(4分)

26.“它很快意識到目前的處境”,鳥兒目前的處境是什麼?(3分)

27.“我感覺到握住鳥兒的手被一種液體強烈撞擊着。”這“液體”是什麼?(3分)

28.“我不由得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疑惑,難道這就是我所企盼的大獎?”什麼行為?“這”是什麼意思?(4分)

29.作者為什麼要插敍小喜鵲的故事?(4分)

《空城計》答案

1.《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 2.略 3.《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 4-6.略 7.一是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蜂擁而來;二是孔明身邊只剩二千五百軍士。 8.略 9.是一種懷疑繼而輕蔑的笑,他不相信諸葛亮會冒這麼大的險。 10.由笑到疑到撤兵 11.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12.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13.吾兵止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14.能不被司馬懿擒獲嗎? 15.略 16.略 17.語言描寫(或對話描寫) 18、“傾聽”在這裏是指用心靈去體驗,而非用耳朵來聽辨。 19、大師有意從音樂家的角度來開導他去傾聽民意,做一個傑出的市長。 20、c(ab過於寫實,d則過於消極。) 21、a、聽到周圍有什麼聲音;b、傾聽那些聽不到的聲音;c、不只是聽到陽光下的聲音。 22、因為市長把對音樂的深刻理解用於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成績赫赫,所以稱之為“音樂市長”。 23、我很愧疚自己沒能使妻子和女兒過上富足的日子。 24、“假如要是能中呢?不就是二十元錢嗎?只當是丟了;只當是自己買了煙抽了;只當碰碰即將到來的新千年的運氣;只當……”“那個夢想也許就在這次能夠實現。”“妻子如花的笑臉,女兒的一生幸福。” 25、遇到;機緣;“這是一隻報喜的幸運鳥。”“小鳥與彩票之間一定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 26、我要捉它,窗户又關着。 27、中了三百萬元鉅獎的興奮使人熱血沸騰。 28、捕捉小鳥;捉到的小鳥 29、小喜鵲的不幸命運是促使作者後來放飛鳥兒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