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09K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一

[教例簡述]

這是《口技》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此時課文講析的任務已經完成。教學時間還有30分鐘。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覆朗讀、背誦。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學生誦讀)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後,三分鐘背完)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後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説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麼,你們就背什麼,開始:

①背開關和結尾

②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④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評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課講析,在鬆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課講完全文並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

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後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後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後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於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採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複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二

《口技》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驚覺(jiào)           囈語(yì)         叱(chì)      齁聲(hōu)      中間(jiàn)       曳屋(yè)       許許(hǔ)      犬吠(fèi)       幾欲先走(jī)

(二)字形

齁聲      屏障

打鼾      疊嶂

二、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説集。本文作者是林嗣環,字鐵崖,清代人,著有《秋聲詩》。

三、知識點梳理

(一)詞類活用

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善於。如:京中有善口技者

妙: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奇妙的聲響。如:眾妙畢備

(二)一詞多義

乳:婦撫兒乳            餵奶,動詞。

兒含乳啼            乳頭,名詞。

名:不能名其一處也      説出,動詞。

有仙則名            有名,動詞。

絕:以為妙絕            極,副詞。

羣響畢絕            消失,動詞。

(三)通假字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坐通“座”。

(四)古今異義

幾欲先走                      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中間    古義:中間夾雜着

今義:兩事物之間的位置

稍稍正坐                      稍稍    古義:漸漸

今義:稍微

會賓客大宴                    會      古義:適逢,正趕上

今義:合龍,聚在一起;會議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      古義:只,僅

今義:但是

聞      古義:聽見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賓客意少舒                      少     古義:稍微

今義:跟“多”相反

雖人有百手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兩股戰戰                        股     古義:大腿

今義:大腿;某些機關、企業、團體中的組織單位。

(五)重點虛詞

其:其夫囈語                      她的

不能名其一處也                其中的

之:於廳事之東北角                的,結構助詞

婦拍而嗚之                    代小兒子,代詞

撤屏視之                      形式賓語,不譯

而:婦拍而嗚之                    表並列關係的連詞

既而兒醒                      作表時間的副詞的詞尾

四、課文翻譯及結構分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

京,京城,國都,這裏指清代的京城北京。善,擅長,善於。口技,雜技的一種,表演者運用口部發音來模仿各種聲音。有……者,有……的人。

開頭就點明“善口技者”。“善”字貫穿全篇,整個故事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善”字。它實際上是本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概括:讚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藝,表現我國民間藝人的智慧和才能。

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正趕上(一家)大擺筵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風後面,裏面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快醒木罷了。

會,適逢,正趕上。賓客大宴,意思是“大宴賓客”,大擺筵席請客。大,盛大,指客人多,酒菜豐盛。宴,宴請,用酒菜款待客人。於,在。廳,客廳。原指官府辦公的地方,亦作“聽事”,後也用來稱私人府第的堂屋。施,設置,安放。屏障,亦作“屏鄣”,這裏指屏風。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又叫“醒木”。大小不一,一般約一寸長,半寸厚闊,用木或玉石製成。表演開始時,用醒木擊桌,以示止語注意;在表演過程中使用,則可以增強氣氛,助長聲勢。而已,句末助詞,意思是“僅此於此”,相當於“罷了”。

寫口技表演的原由、時間、具體地點、場地設施和道具。因為是“賓客大宴”,所以主人邀約著名藝人舉行口技表演來助興。時間是一次“大宴”前後。“施八尺屏障”,既點出演出場地之狹小,又暗示表演者與外界間隔,無法得外人幫助。四個“一”和“而已”,列舉場上有限物件,點出道具的簡單,表明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眾賓團坐。

眾多的賓客相聚而坐。

團坐,相聚而坐。團,聚集、集合。

一句話,引出聽眾。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屏風後面醒木一拍,全場立刻肅靜,沒有一個敢高聲説話的。

“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反襯“撫尺一下”後所形成的肅靜、企盼的氣氛。“滿”“無”兩詞,説明人人如此,無一例外。這兩句話,表現了聽眾對這位名噪京城的藝人的嚮往,反襯他的表演的藝術魅力,烘托了開頭提出的“善”字。

以上是第一部分,寫演出前的準備和會場情形。作者着力於寫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藝,對他的其他情況則一字不提,而對錶演場地、設施和簡單的道具所取得的效果起襯托作用。最後寫聽眾的表現,為表演的開場渲染氣氛,預示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即將開始。

第2段寫表演者模擬一家人深夜裏的生活瑣事發生的聲響和聽眾的反應。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遠遠聽到長長的巷子裏傳來了一陣狗叫,隨即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説着夢話。

“遙聞”,寫聲音來自遠處。“深巷”點明聲音由外傳來。“犬吠”渲染深夜的環境氣氛。“欠伸”“囈語”寫室內的聲音,聲音由外而內,由遠而近。遠處“深巷中犬吠”“欠伸”“囈語”,寫聲音之小。

既而兒醒,大啼。

不久,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

聲音由少漸多。

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婦人撫慰着小兒子,給他餵奶,小兒子含着奶頭啼哭,婦人拍着哼着哄他睡覺。

“撫兒”“含乳啼”“拍而嗚之”,是幾中聲音的混合表演,而前面寫的“欠伸”“囈語”“大啼”“犬吠”是單獨的聲音。由單聲而混聲,寫出了口技表演的變化多端。

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接着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嘴裏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啼哭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這幾句話,寫了兩方面的意思。其一,從“當是時”到“一時齊發”,是寫幾種聲音同時發出,打破了夜的靜謐,寫出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作者運用排比的手法,合寫五種聲音的交響,語氣急促,突出了第一個高潮到來的氣勢。其二,是“眾妙畢備”一句,這是作者的讚語,呼應開頭的“善”字。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眼旁視,微露笑容,暗暗讚歎,認為好極了。

用一系列動作寫聽眾反應。“伸頸”“側目”,描寫入神、專注之狀;“微笑”,刻畫心領神會之態;“默歎”,寫出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折服,但在全場靜默的情況下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神情和動作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極大藝術魅力,它完全征服了聽眾。

第2段寫表演者以口技模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和賓客們被表演所吸引而“默歎”的情況,是表演的第一個高潮。作者巧妙地把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結合起來。先正面寫聲音由遠及近,從外到內,自小漸大,由少而多,由單聲到混聲的變化,從中不僅可以看出表演者技藝高超,而且可以看出這場表演是精心設計的 ;接着着力描繪聽眾的神態,這是側面烘托,二者自然結合,表現了口技人的非凡的技藝和神奇的效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第3段寫全家再次入睡,深夜復歸寧靜。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沒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嚕,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越來越輕逐漸停止了。

先寫丈夫熟睡後,後寫婦人和小兒子入睡。兩個“漸”和一個“止”字,寫拍兒聲越來越輕逐漸停止,表示婦人和小兒子也漸入夢境。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隱隱約約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傾斜翻倒,婦人在夢咳嗽的聲音。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賓客們聽到這裏,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坐端正了。

寫聽眾反應,亦是側面烘托之筆。

第3段寫一家由醒又入睡的經過和聽眾情緒的變化。作者仍採取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聲音由顯而微,深夜復歸寧靜,賓客心情放鬆,一切顯得自然而合理。這是一個過渡段,是第一個高潮的餘波,又是下一個更大高潮的前奏。這就更突出了這場口技表演構思設計的巧妙,表現了民間藝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第4段寫口技表演者模擬一場特大火災的驚險場面和聽眾的強烈反應。這一段可以分為三個小層次。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

突然有一個人大喊:“失火了!”隨即丈夫起來大喊,婦人也起來跟着大喊。兩個孩子齊聲啼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號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裏面夾雜着噼裏啪啦的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的爆裂聲,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還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呼救聲,一齊用力拉倒着火房屋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滅火的聲音。

以上第一小層,寫火災發生後由一家驚起、鄰居驚駭呼叫的情況,進而發展到火勢不可遏制,千百人呼救、千百人搶救的驚險場面。聲音由“微聞”而“忽一人大呼”而“百千齊作”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由緩到急。七個“聲”字和五個“百千”迭用,寫出了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互相交織,表現了火勢的猛烈和火災現場的紛亂。表演達到了高潮,表演者的技藝、才智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是沒有。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即使一個人有一百隻手,一隻手有一百個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有一百條舌頭,也説不清其中的任何一處。

以上第二小層,作者四次迭用“百”字,以“百手”“百指”“百口”“百舌”和“一端”“一處”相對照,用誇張的手法稱讚口技表演之“善”。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在這個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失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索索發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了。

以上是第三小層,寫聽眾以假為真、驚慌欲跑的強烈反應。“離席”“奮臂出袖”,寫驚慌的動作;“變色”“兩股戰戰”,寫驚懼的神色、情感;“欲先走”,寫驚恐的心理。“先走”一語,形象地寫出了聽眾真的以為置身火災現場而忘了是在欣賞口技表演了。這從側面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戲劇性效果。

以上第二部分,作者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形象地表達了口技藝人精彩的表演。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都消失了。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撤區屏風一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第三部分再次寫道具的簡單,照應了開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道具是“一”,而表演的聲響為“百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撤屏”呼應開頭的“施屏”。讓賓客看清臨時舞台上還是開場時的那幾樣東西,演出過程中並未增加任何道具,剛才的各種聲響全是“口技”,從而起了側面烘托作用,表現了口技表演之“善”。

五、寫作特色

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

作者買哦寫口技模擬的各種聲音,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着是正面描寫;買哦寫聽眾的神態、動作、心理等,則是側面烘托。在描寫表演的三個重要場面中,都是先正面描寫,後側面烘托。側面烘托主要有這樣幾處:寫賓客們“無不伸頸,冊目,微笑,默歎”,表現聽眾們專注入神及歎服的神態、動作;寫“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現賓客們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心情有所放鬆,一張一弛,聽眾已進入表演者創造的境界中;賓客們如臨其境弄假成真,“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襯托出白哦眼獲得的神奇戲劇效果;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強調道具十分簡單,告訴人們屏風後面並無機關或奇特之處,也是從側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確實不凡。

2.記敍條理清晰而富於變化

課文通過對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的敍寫,表現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藝和巧妙的構思,讚揚我國民間藝人的智慧與才能。記敍的線索是一個“善”字,記敍的順序是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後,作者依次描寫了三個場面,條理分明而曲折多變。第一個場面先靜中有動,引發出聲,聲音由遠而近、由小到大、由單一到眾多,整個場面是漸進式的;第二個場面由鬧而靜,聲音由高到低,由大到小,出現低谷。百年眼與記敍都有了起伏,在全文中也起到了過渡的作用;第三個場面是突發的,“大呼”又迅又猛,各種聲音齊作,把氣氛推向高潮,然後收聲,羣響畢絕,出人意料,真可謂波瀾起伏,動人心魄。

3.語言洗練、生動

全文不到四百字,卻具體展現了口技表演的全過程,語言準確洗練。課文一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口技藝人摹擬的各種聲音,表現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用“遙聞”一詞準確形象地説明聲音之遠。“微聞”鼠聲“作作索索”,形象地表現聲音之細微,如在近旁,渲染了一家人再次入睡後復歸沉寂的精密氣氛。“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潑水聲。”這一段用排比形象地寫出火勢之猛,場面之亂,人之慌亂。“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這幾句話用誇張手法讚歎口技表演的高超。幾處側面描寫,更為形象傳神,以人物的神態、動作等揭示聽眾的心理,烘托口技者的表演魅力。

六、課後習題解答

(一)提示:有或沒有都可以,但必須結合所看的相聲表演和本文內容,説清自己的理由。

(二)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少頃、既而、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等詞語。所在的句子略。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分別是:一會兒、不久、同一時候、不多久、突然、一會兒、突然。

這些詞在文中有兩個作用,一是表明時間的先後,説明作者是按時間順序記敍的;二是讓讀者感受到口技表演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模擬了眾多的音響,表現口技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答案參見“古今異義”

(四)一(張)桌子       一(把)椅子        一(把)扇子       一(把)撫尺       一(個)大兒       百(只)手       百(個)指       百(張)口       百(條)舌

同步訓練

一、給加點字注音(10分)

少頃             夫叱大兒聲           犬吠         曳屋許許聲        幾欲先走          中間          囈語          驚覺            齁聲

二、朗讀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組是(2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a.(1)(3)

b.(2)(3)

c.(1)(4)

d.(2)(4)

三、解釋下列加點字(12分)

(1)滿坐寂然

(2)會賓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5)不能名其一處也

(6)京中有善口技者

(7)婦撫兒乳

(8)眾賓團坐

(9)曳屋許許聲

(10)奮袖出臂

(11)兩股戰戰

(12)幾欲先走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10分)

(1)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古義                 今義

(2)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古義                今義

(3)雖人有百手                  古義                 今義

(4)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古義                今義

(5)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古義                 今義

四、指出下列句中“之”的含義(4分)

1.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2.婦拍而嗚之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4.撤屏視之

五、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2.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六、課文中的以下兩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4分)

1.遙聞深巷中犬吠。

2.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七、課內閲讀(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解釋加點的詞(4分)

力拉          雖           其                 色

2.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3.下面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俄而”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具有銜接前後事件的作用。

b.這段寫聲音的順序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c.這段用五個“百千”極力渲染火場和大廳裏聲音的嘈雜,從而表現口技者技藝高超。

d.這段主要內容是寫表演者以口技摹擬失火、救火時發出的各種聲音。

4.有關賓客的描寫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八、會考題(XX年山東省威海市會考卷)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題。(10分)

(甲)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鈎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掠相隨,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鋤鈎,盜賊於是悉平,民安土樂業。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選自《龔遂治渤海郡》)

(乙)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選自《鶴林玉露》)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移書敕屬縣      (        )    ②開倉廩假貧民          (          )

③詰之,乃庫中錢也(        )    ④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  (          )

2.根據文段意思,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①諸持鋤鈎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

②自仗劍下階斬其首。

3.(甲)文中,龔遂為了穩定渤海郡的社會秩序在赴任途中採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3分)

4.你如何看待(乙)文中張乖崖這一人物?(3分)

參考答案

一、略

二、d

三、(1)同“座”,座位。(2)恰逢(3)設置,安放(4)夾雜(5)説出(6)擅長,善於(7)餵奶(8)聚集(9)拉(10)揚起,張開(11)大腿(12)幾乎

四、1.結構助詞“的”

2.他,代小孩

3.結構助詞“的”

4.代指屏障內

五、翻譯

1.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眼旁視,微露笑容,暗暗讚歎,認為好極了。

2.即使一個人有一百隻手,一隻手有一百個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

3.在這個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失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索索發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了。

六、(1)遠遠地聽到從深巷中傳來的犬吠聲,,這是營造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生活情境中,使聽眾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聲所吸引。這一句既是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的鋪墊。

(2)這是用老鼠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現一家人由醒復睡後的沉寂狀態,併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災蓄勢。

七、課內閲讀

1.噼裏啪啦  即使  其中   臉色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3.c

4.不能。因為描寫賓客的反應是從側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八、會考題

1.①命令    ②借   ③盤問,責問   ④竟,竟然(每字0.5分,共2分)  2.①那些拿着鋤頭、鐮刀等種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們不得查問(或追究)。②(於是)親自提劍走下台階,斬了那個小吏。(每句1分,共2分)  3.遣還迎接的軍隊;下令撤銷捕吏;明確良民與盜賊的標準(答出兩點給1分,三點給2分)。效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1分)  4.既可以説張乖崖防微杜漸,嚴懲污吏,也可以説他執法過嚴。(言之成理即可)(3分)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三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①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瞭的思路。

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可依據“具體~抽象”的原則方法,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領

會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調動情緒。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裏,有一顆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

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

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敍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

演。同學們讀後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説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資料,可千萬別錯過,以此調動學習情趣的機會。

二、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

説明:教師範讀一定要準備充分,把握住課文主體部分的語氣、語調,力爭能把學

生帶人描寫的情境當中。

要求:①學生邊聽邊劃出疑難字詞。

②瞭解課文內容的基本輪廓。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讀、輕讀、放聲讀。

2根據註解掌握有關字詞讀音和釋義,疏通文句內容,有疑即問。

四、教師指導學生落實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

犬吠: 囈語: 叱兒:Chi意少舒:

中間: 曳屋: 幾欲: 齁聲:

2.理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①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宴:宴請,用作動詞。

②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

③當是時:這個時候。

①以為妙絕:以為:認為。絕:極點。

⑤賓客意少舒:稍微,讀shao3。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

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説出,用作動詞。

③幾欲先走:跑。

五、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説明:教師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來啟發學生理清層次。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齊讀第1段。

2.學生口述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説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説明了什麼?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

無敢譁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七、佈置作業 。

1.讀熟課文。

2.完成練習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第2、3、4段。

説明:應要求學生朗讀得生動,有感情。

二、教師分發下列表格,要求學生完成。

説明:鼓勵學生討論、商量。

┌────┬─────────┬────┬──────┬─────────┐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作者評論 │聽眾反應 │

├────┼─────────┼────┼──────┼─────────┤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吃請、│由遠及近│眾妙畢備 │伸頸,側目,微笑,│

│ │大啼、婦嗚、絮絮、│由外到內│ │默歎,以為妙絕 │

│ │大叱 │由小到大│ │ │

│ │( 一時齊發) │ │ │ │

├────┼─────────┼────┼──────┼─────────┤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逐步變小│ │意少舒稍稍正坐 │

│ │鼠作作索索、傾盆器│ │ │ │

│ │(聲) │ │ │ │

│ │咳嗽 │ │ │ │

│ │(以響襯靜) │ │ │ │

├────┼─────────┼────┼──────┼─────────┤

│火起羣亂│大呼、齊哭、 │突然變大│不能指其一端│變色離席 │

│ │百千大呼、齊哭、犬│由少而多│不能名其一處│奮袖出臂 │

│ │吠、力拉崩倒、火爆│由少而雜│ │兩股戰戰 │

│ │聲、風聲、求救聲、│ │ │幾欲先走 │

│ │搶奪聲、潑水聲(無│ │ │ │

│ │所不有) │ │ │ │

└────┴─────────┴────┴──────┴─────────┘

三、討論分析,理解描寫上的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請進行簡略概括?

説明: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意思對即可。

三幅圖畫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起羣亂。

2.請一位同學口述課文三個場景分別描寫了哪些聲音種類。思考:各場景的聲音

變化有何特點?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

到大;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

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

“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

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説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從三個場

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

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齊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

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

的禮物

五、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

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錶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

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

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扭力。

六、課堂練習:完成課後練習一。

七、佈置作業 。

以觀看電影、體育比賽或文藝節目、報告會等為題材寫一個片斷,刻畫觀眾的神情

舉止,要求抓住特徵,描摹細緻。

板書設計 :

口技

林嗣環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尺

場景:夢中驚醒:小~大(伸頸,側目,微笑,默歎)

漸入夢鄉:小(意少舒,稍正坐)

火起羣亂:大(變色離席,奮抽出臂,兩勝戰戰)

(馬駿)

教學設計(B)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説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

悦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

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同“教學設計(A)”)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並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_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台複述課文。

説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儘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 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③火起後眾人的慌亂驚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並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

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説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

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

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

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

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

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

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

重複?為什麼?

不是簡單重複,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

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

無窮,對錶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

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並談談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

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

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

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

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

“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

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

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

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

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

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

“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

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讚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

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板書設計 :

口技

正面

場景:夢中驚醒由醒入睡失火紛亂

聲音:小~大~小~大

側面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

聽眾

伸須側目微笑默。

意少舒稍稍正坐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四

《口技》

【教學目標 】

1.通過註釋和工具書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2.瞭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3.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並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能品味分析課文中精練、形象的語言,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6.熟讀、背誦課文

7.感受民間藝人的藝術魅力,心中升騰對祖國民族精粹藝術的驕傲之感。

【重點難點】

1.積累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作用。

【教學設想】

1.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2.啟發學生想像,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情味。

3.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夥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台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温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

這麼多的聲音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這種技藝叫口技。

口技,它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早在春秋時期,就曾經演繹過"雞鳴狗盜"的故事,所謂的雞鳴其實就是口技的一種表現。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早在幾百年前為我們表演的口技。

2.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説,以鋪寫故事記敍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説集。

二、知識積累

1.文言詞

譁(huá) 林嗣環(sì) 中間(jiàn) 幾(jī)欲先走  叱(chì) 囈語(yì)

犬吠(fèi) 齁(hōu)撤(chè) 曳屋許許聲(yè)(hǔ hǔ) 驚覺(jiǎo)欠伸

①通假字:滿坐寂然   "坐"通"座"。

②古今異義詞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聞 古義:聽 今義:用鼻子嗅

股 古義:大腿 今義:屁股            但 古義:只 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會    古義:適逢        今義:會議

是    古義:這、此    今義:判斷動詞 少    古義:稍微         今義:數量小

③一詞多義

婦撫兒乳:餵奶      兒含乳啼:乳頭        眾妙畢備:妙處        以為妙絕:奇妙

以為妙絕:極          羣響畢絕(消失 )       手有百指:手指       指其一端:指出

滿坐寂然:同“座”     眾賓團坐:坐下

忽一人大呼:喊、叫     呼呼風聲:擬聲詞

④詞類活用

會賓客大宴        舉行宴會   名詞活用作動詞

婦撫兒乳             餵奶       名詞活用作動詞

無不伸頸、側目        用眼睛看        名詞活用作動詞

不能名其一處也        説出    名詞活用作動詞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長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三、整體感知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1)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

★★這一段為下文記敍精彩表演作渲染和鋪墊。

第二部分(2-4)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

★★這一段是口技表演的第二個高潮,也是全文的高潮。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把表演的技藝和表演的效果有機地聯繫起來,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一個“善”字統領全篇。四個“一”字,列數道具,以道具的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寫“撫尺一下”所形成的肅靜而緊張的氣氛。一個“滿”字,一個“無”字,點明人人如此。八個字既襯托了表演者的口技之‘善”,表現賓客對這位名噪京城者的嚮往之情,表明他那令人歎服的藝術魅力,又為即將開始的演出創造了靜謐的氛圍,是下文寫精彩表演的烘托和伏筆。

★★由“遙聞”至“以為妙絕”,寫出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過程,表現了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的情形。]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一個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聲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錶演者高超技藝的默歎。“犬吠”,既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緣由,又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

★★一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伸頸”“側目”,説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歎”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一時齊發,眾妙必備”,使口技表演達到第一個高潮。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四口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這一段既是四口人被吵醒而喧鬧的餘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齁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兩個“漸”字,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一個“止”字,説明婦人和小兒也由醒到睡。一個“微”字,突出深夜寂靜的氛圍,給人一種輕且慢的聲感。以上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

二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緻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鬆弛的漸變過程。説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一場大火災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動作。

三個“大呼”、五個“百千”,表現由屋內起火到火勢向外蔓延,再到救火的過程;“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失火的聲音之複雜、逼真。以上寫聲音突然大起,並且越來越大,越來越雜亂,表現火勢的猛烈蔓延,救火人的緊張慌亂,再現了火場的緊急氣氛。説明口技表演以假亂真,猶如失火現場一樣。

三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説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彷彿置身於火場,不禁以假為真,驚慌欲逃,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第三部分(5-5)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

★★這一段與首段呼應。

“一人……”以重複開頭作為文章結尾,照應首段,再次突出道具的簡單,以反襯口技表演的繁雜、熱鬧,表明口技藝人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藉助於外物。(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若改為“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同樣是首尾照應,但它只表明演出的結束,起不到餘音繞樑的作用。

2.中心意思

本文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3.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

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二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4.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

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後寫聽眾的反應,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繫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課文首尾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發聲,而僅僅是靠一張嘴發聲,突出其技藝在“口”,也是從側面表現表演者口技的不凡。本文運用側面描寫表現這場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5.“京城有善口技者”,“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從課文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表演者“善”口技?

口技表演者的道具;表演的內容;聽眾的反應。

6.層次清楚,有條不紊,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

正面描寫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主題是本文另一特點。

文字簡練貼切也是本文的一個特點。

全文所記之事奇妙紛雜,卻只用了三百多字。其中對口技表演的描摹尤為精妙,寫由靜到動,由動到靜,再由靜到大動,寫聲響由遠及近,由內及外,由少到多,由微弱到喧鬧,由緩慢而急快,由簡單而紛繁,不僅層次井然、嚴謹有序,而且錯綜複雜,高潮迭起,變化多姿,把口技表演之“善”,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四、課堂小結

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它既可以作為場景描寫的記敍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説明文來讀。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讚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讚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説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這節課我們通過閲讀領略了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那麼除了口技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呢?

【課後反思】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五

老新鎮徐李中學  龔文虎  王能坤

新教材語文國中版七年級下冊有一名篇《口技》,何為名篇,其一,選入中學教本時間之長,其二,內容精典耐讀。

上課時,我按照學文言文的五步(朗讀、翻譯、積累、理解、背誦)授新。説到文中的“婦撫兒乳”一句,課本註釋“撫”為“撫摸、安慰”的意思,但通過學生的直譯後,它變成了“輕輕拍拍打”的意思。

往常的經驗,我會對這些疑問進行照書“處理”的決定,但又想,學生説的有道理。

經過工具書的查找及結合特定的語境來考慮,學生的分析有道理。“撫”的古義除“撫摸、安撫、撫慰”之外,還有“拍”的含義,而“拍”恰好能解釋課文中“撫”的意思。《古代漢語》指出:“撫,本義是用手輕輕地按着或拍着”。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詞語的意思可有不同類型的選項,《赤壁之戰》中的“撫”顯然是“撫慰”或“安撫”的意思,而《核舟記》中的“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直背”的“撫”,顯然是“按着、撫着”的意思。但“婦撫兒乳”中的“撫”不同,它是一個動詞,口技是一種靠聲音表演,聽眾只能聞其聲。“撫摸、撫慰”是一種“愛意”的表達,不是有聲響的動作,是聽不到的。所以説只能理解為“輕輕的拍着”之意。

“撫”字的解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過程 不能死搬硬套,要合理的運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會豐富多彩。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六

七個一工程·一篇案例

一句有悖傳統的翻譯

——記《口技》教學片段

南川三中七年級年級  堯彬

《口技》一文,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地描寫,結構層次清晰、有條不紊,極好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教學時亦應抓住其結構和語言的特點進行教學。但上過本文,有一個鏡頭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師: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

生1:“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説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並感到滿意,“默歎”一詞表明賓客還能意識到這是口技表演,雖已入神但還能自持。

生2:“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現了賓客也隨口技表演內容由緊張到鬆弛的漸變過程,也説明賓客逐漸難以自持。

生3:“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説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

生4:我認為賓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譁然)

我當時也懵了:是我看的資料不全嗎?不權威嗎?但在我的記憶中是翻譯成的“幾乎想爭着逃跑”呀!隨即,我讓學生展開討論,自己卻趕緊翻閲資料。但事實就是這樣:《教師教學用書》中譯為“幾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點撥》等中都譯為“幾乎想搶先跑掉”之類的,無一是譯為去救火的。

我暫不表明觀點,讓學生自己表決。結果各有理由:

認為是逃跑的理由是:眾多資料書中是這樣的翻譯,古漢語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釋為“跑,逃跑”。因為此時賓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災面前表現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實的。

認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發生火災後賓客們應立即想到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文中的“奮袖出臂”一詞也表明賓客們準備大幹一場。“走”是解釋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時也表明了賓客們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説,我贊成了救火的觀點。因為我們的教學,不只是欣賞文中壯觀的場面,體會寫作的精妙,更要培養學生做人素養。至於是否改變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環在天之靈也不會過多指責吧。

2005/6/13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七

口技是優秀的民間表演技藝,是雜技的一種。起源上古時期,人們用於狩獵,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騙取獵物獲得食物。下面是《口技》閲讀題及答案,請參考!

《口技》清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喬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於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於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悽禽寒鶻①,相和悲鳴。後遊郢楚②,於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媪③聞之,諮嗟惋歎。既闋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於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註釋: ①鶻(gǔ):一種兇猛的鳥。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③媪(ǎo):老婦人。 ④闋:止息,終了。 ⑤款扉:款,敲;扉,門。

《口技》閲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B.幾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2分)

A.無敢譁者/念無與為樂者 B.以為妙絕/愚以為宮中之事

C.以彈絮為業/以叢草為林 D.酷類其聲耳/其真無馬邪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4.請用自己的話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擬的三個場面。(3分)

第一個場面:

第二個場面:

第三個場面:

5.試設想一下:【乙】文中喬山人聽了鄰媪的回答後,心裏會怎麼想?(2分)

6.【甲】【乙】兩文都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請從【乙】文中舉一個例子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2分)

三《口技》比較閲讀20xx-06-20 19:55一、拓展閲讀題(13分)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20xx年),餘在揚州,一直挾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於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後,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羣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羣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髒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然一聲,四座俱寂。

1.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下列字詞。(2分)

(1)挾: (2)俄: (3)藻技: (4)歷歷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寫了哪幾種聲音?(4分)

3.從文中我們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貓兒表演的口技主要內容是什麼?(2分)

4.翻譯羣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2分)

5.試分析本文與課文的異同。(3分)

《口技》閲讀答案

1、(每詞1分,共3分)

⑴夾雜; ⑵説出; ⑶跑;

2、(6分)

⑴(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鬆了一些,漸漸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

3、(3分)B

1A.覺:睡醒。 B.走:逃跑。

C.叩:問。 D.鼓:彈奏。

2.(2分)D

3.(2分)裏面(中間)夾雜着噼裏啪啦的房屋倒塌聲。

4.(3分)第一個場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個場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個場面:失火、救火。 (意對即可)

6.(2分)例子:悽禽寒鶻,相和悲鳴。好處:有力地烘托了喬山人彈琴技藝的精湛。

一、1.(1)邀請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氣説法)(4)清楚地聽,沒有差錯

2.羣雞亂鳴聲,父呼其子並謂其子聲,子飼其豬聲,羣豬爭食聲,吃食聲,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豬被縛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剝聲,肉上案聲,買賣數錢聲,買肉聲。

點撥:從模擬的聲音之多,表現的技藝之高;從模擬的聲響之有序,表現的敍事有條理可以看出。

3.父子殺豬賣肉

4.許多雞亂叫,它們的聲音互不相同,各有區別。

5.與課文一樣,本文也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一對父子晨起餵豬、殺豬、賣肉的過程。不同的是在寫法上課文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本文則是正面描寫為主。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八

一、學習目的:

1、瞭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並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裏,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敍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後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瞭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説,以鋪寫故事記敍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説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並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瞭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敍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來敍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説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説明了什麼?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譁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裏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裏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餘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羣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麼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説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讚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讚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複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後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峯,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餵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説出

奮袖出臂:捲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錶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讚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後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並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後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説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於救火現場。

二聯繫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説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歎”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緻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鬆弛的漸變過程。説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説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彷彿置身於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後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麼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後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譁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餵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説出。

6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後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羣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説話的。

六、閲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羣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並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o,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註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於現在的煙囱。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倖把火熄滅了。

B、餘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文言文《口技》閲讀答案 篇九

一、教材:《口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後一課(20課),系講讀課。本文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 感受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感受古人寫作語言的簡約及營造廣闊的想象空間。

2、 瞭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現作用,感受細膩生動的描寫,瞭解清晰明瞭的思路。

3、 培養閲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閲讀古文的能力。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教材重、難點

詞語積累,掌握正、側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教法及學法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與學發就遵循這一原則為指導。

1、 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講、議結合。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2、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電視、影碟機(課前準備並放映《洛桑學藝》的光碟),錄音機。

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誦讀法,把握內容,體會口技表演的精妙。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

四、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口技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員一般都是用嘴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有的模仿鳥鳴,有的模仿火車,有的模仿樂器。現代著名的口技演員洛桑(已故)最擅長模仿表演各種樂器。(課前已放《洛桑學藝》)我們觀看時,是怎麼知道它非常精彩的?

最精彩的表演=最複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今天我們要學的《口技》是清代的口技表演者模仿的一場火災過程中發出的各種聲音。看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是不是一場精彩的演出。

(二)放《口技》錄音磁帶,聽準讀音,並掌握節奏。學生自瀆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三)討論學習,瞭解大意。(學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可利用工具書。)自由組合討論,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原則。

問題設計

1、 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四)合作探究

1、找夢出每個場景中口技人模仿的各種聲音(及表演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2、找出表演者所用的道具

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尺

3、觀眾的反應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譁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火場百象: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4、感受

表演精彩→善=複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五)質疑問難

作者為什麼能描寫的這樣成功?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複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

(六)復讀課文:品味、升化。

(七)拓展延伸

1、舉出生活中所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

2、模仿寫作:用正面與側面結合方法描寫人物或場景。

(八)作業 (略)

板書設計 :

口技-------林嗣環

最精彩的表演=最複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道具  :尺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

觀眾的反應

滿座寂然,無敢譁者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表演精彩→善=複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複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