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分的節氣特徵及風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W

春分的節氣特徵及風俗(精品多篇)

春分的節氣特徵 篇一

一、晝夜平分,平分春季

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晝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即白天和夜間的時間相等,都是12小時。此時北極點在經歷了半年的黑夜後,在這一天初見陽光,而相對應的南極點則將在此日告別陽光。春分過後,陽光直射點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時間開始變長,夜間時間變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則變得晝短夜長。二是指“季節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這段時間作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正好平分了春季。從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將其一分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二、春暖主導

就二十四節氣所指的春季來看,春分前後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天氣變化。這個階段的天氣變化無常,冷暖交替明顯。雖説冷空氣還是常來常往,但已退居二線,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在我國佔據主導地位。長江中下游、黃淮地區也都先後進入了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平均氣温基本穩定在10℃以上。那些地區,已經是雜花生樹,草長鶯飛,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但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還處在冬去春來的過渡階段,晴日多風,乍暖還寒,有時還有“三月雪”。

此時需要警惕的災害性天氣,北方是乾旱、沙塵暴,南方是低温冷害、倒春寒。

三、早稻插播春季造林

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冬小麥開始返青拔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預示着冬小麥進入了田間管理階段。南方的早稻自華南向江南開始插播和育秧,“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田裏處處可以看到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正是人們撒下種子,播種希望的時節。

春分時節還是植樹造林、移花接木的最佳時節,我國植樹節定在了3月12日。有諺語曰:“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可見,節氣對種樹的重要性。

春分風俗習慣有哪些 篇二

春分祭日

蕭放説,二十四節氣中,“四立”“二分”“二至”是相對重要的“大節氣”,而春分又有着極為特殊的地位。由於這個節氣與農事關係密切,歷來為人們所重視。

從春分到清明,是一年之中氣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時期。春分過後,天氣轉暖,春雨增多,光照時間也越來越長,大地充滿了勃勃生機。俗話説“棒槌落地生根”,形容的就是春分時節農作物生長旺盛的狀態。農諺中也有“春風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説。

萬物生長靠太陽。在農耕社會,人們對太陽有着強烈的依賴和崇拜,太陽寓意着能量、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上古社會就有了“朝日夕月”的禮儀制度。蕭放解釋説,“朝日夕月”的意思是,在春分祭太陽,在秋分祭月亮。古人祭日一般在早上,因此叫做“朝日”;祭月在晚上,稱為“夕月”。祭祀時,一般用牲畜等祭品放在柴草上焚燒,讓煙升入天空。

從周代起,就有了在春分祭日的儀式。山東榮成的成山頭在古時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據《史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後,曾在此修日主祠。到了秦朝,秦始皇兩次駕臨成山頭,在這裏修建了“始皇廟”,設立了“日主祠”,祭拜日主。後來,歷代帝王都在都城設立了祭祀太陽的壇廟,明清兩代帝王祭拜太陽的地方是現在位於北京東部的日壇。

蕭放介紹,在過去,日神和月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隨便祭拜的,祭祀大典只能由朝廷舉辦。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時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份由官員代祭。祭日也是為了祈求一年有個好收成。

春分這天,北方地區有吃太陽糕的習俗。太陽糕在北京地區尤為多見,既是祭日的供品,又是應節食品,有“太陽高”的寓意。太陽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製成,上面印着象徵太陽的三足金烏,吃太陽糕是表達對太陽的感恩。

春社

古人農業技術不高,靠天吃飯,因而有了“春祈秋報”的傳統,即在春天播種的時候,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秋天收穫的時候再報答神靈的恩賜。因此,在春分和秋分兩個時節,古人要做兩次大型祭祀土地神的活動,這個祭祀活動叫“春社”和“秋社”,春社與秋社合稱為“社日”。清末民初著名易學家尚秉和稱,社日“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最古最普遍之佳節。”現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廟即是社日祭社時的遺存。

蕭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與中國諸多祭祀類傳統節日一樣,春社分為官社和民社。官社莊重肅穆,禮儀繁縟,而民社則充滿生活氣息,成為鄰里聚會娛樂的日子。民社有各種娛樂活動,有敲社鼓、食社飯、飲社酒、觀社戲等諸多習俗,這天,婦女和兒童也都會出門遊玩。春社是傳統民間不可多得的熱鬧節日,“社會”一詞即起源於民社時的聚會活動。

唐詩中有諸多詩篇描述了民間春社時的場景。“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描述的就是江西鉛山鵝湖山春社時,家家酣醉的場面。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有《社日》《社飲》《社鼓》《社肉》等諸多與春社有關的詩篇。

釀春酒

古時山西和浙江的人民有在春分釀酒拌醋的習俗。蕭放説,古人在春分釀醋和造酒,大概是取春分時“天地均平”的意境,均平意味着均衡,均衡才能調和,才能做出好酒好醋。另外,春分時節,地氣貫通,微生物開始活躍,也有利於酒和醋的製造。浙江有縣誌記載,“春分造酒貯於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民諺也有“好酒知時節,春釀貴如金”的説法。

杭州、紹興、杭州一帶都有古老的造酒傳統。明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錄了一筆杭州舊俗:在梨花開時採花和米釀作成酒,叫做“梨花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的《杭州春望》一詩中也寫道“青旗沽酒趁梨花”,作者原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釀春酒”的文化傳統也逐漸消失。目前,我國僅浙江、山西一帶還保留着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在山西陵川,春分這一天不僅釀酒,還要以酒祭祀先農,祈求五穀豐登。

花朝節

與其他節氣一樣,春分也有三個物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説,春分時節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下雨時天空開始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也有三番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然而春分時節綻放的花卻遠不止這三種。

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百花盛開的時節自然也少不了關於花的節日。蕭放介紹説,春分前後有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叫做“花朝節”,也叫“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各地“花朝節”的具體時間不盡相同,有的在二月八年級,有的在二月十二,還有的在二月十五。

在古代,“花朝”與“中秋”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有“花朝月夕”之説。花朝節時有祭花神的儀式,相傳花神住在花神廟,因此花朝節的慶祝儀式多在花神廟舉行。花神廟遍佈全國,江南尤多。

“花朝節”這一天,江南花農們一大早便會趕到廟裏去祭拜花神,在神像前供奉糕點供品,祈願祝福。清人蔡雲《詠花朝》詩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描繪的正是舊時江南人過花神節的盛況。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也記載了花朝節時市民爭相湧出城外玩賞的熱鬧場景。各地地方官員也要在這一天帶着僚屬到郊外和鄉村撫慰農桑。

杭州的“花朝節”通常在農曆二月十五。這一日,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會拿着紅布條穿梭於庭院中,給花木“掛紅”。清吳存楷《江鄉節物詩》中有一首《掛紅》寫道:“惜花心事太殷勤,一色赤霞樹底分。寄語封姨莫孱愁,春紅不是石榴羣。”花木掛紅,既是祈願花木繁茂,也是古代掛護花幡傳統的遺存。後來,花朝掛紅之俗代代相傳,越發多了吉祥富貴、喜慶熱鬧的氣氛。

在蕭放看來,花朝節不僅是古人與大自然親近的日子,更體現了古人的審美和情趣,是古人日常生活的美學表達。因此,花朝節也是現代人應該傳承的節令和習俗。

挖野菜

春分時節,也是野菜生長茂盛的時期。蕭放説,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春分去野外挖野菜的習俗。在宋代,挖野菜是全民性的風俗活動,連皇帝和皇后也會參加,因此花朝節也有“挑菜節”的別稱。在當時人的觀念中,“挑”有“猜”和“挖”的意思。據《武林舊事》記載,每年二月八年級,南宋皇宮中都要舉辦“挑菜宴”,實際就是猜野菜名的遊戲。宮女太監備下一批木斛,在裏面堆上濕土,將挖來的各種野菜一棵一棵插在其中,每斛插一棵。再找來一批綢布,剪成長條,寫上野菜名,捲起來,對應着壓在插野菜的斛底。參加挑菜宴的人很多,皇后、皇子、皇女、嬪妃、太監、高等宮女都有資格參加。見着一種野菜,猜它的名字,之後抽出捲起的綢布條,與其上的野菜名比照,猜對了就會有賞賜。

蕭放説,將《武林舊事》中關於“挑菜宴”的記載與《宋會要輯稿》上“吳越王進貢”的記載相參看,則更為有趣。《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二月八年級,“納土歸宋”的吳越國王錢俶進貢了“黃金挑菜器四,黃金錯刀四,銀挑菜器二十,銀錯刀二十”。鑲金嵌玉的刀便是用來挖野菜的,而挑菜器就是用來代替木斛的。

春天挖野菜也是現代人一項特別的生活習俗。春分時節,地裏馬蘭頭、薺菜、蒿菜、蒲公英、蕨菜等都冒出了芽,準備好了變成餐桌上一道時鮮小菜。野菜的吃法極為簡便,應着春日裏清爽的口味,只需用精鹽、麻油、白糖調製一下。野菜多有清涼、解毒、敗火的功效,很是適合陽氣上升的春季食用。

豎蛋

春分這一天,世界上不計其數的人都在做“豎蛋”的試驗:拿一隻新鮮雞蛋,在桌子上慢慢將它豎起來,“春分到,蛋兒俏”。這項起源於中國的古老遊戲,現在已經在全世界流行。蕭放説,豎蛋遊戲的依據,其實春分所藴含的“均平”的天道。

蕭放認為,“均平”寓意着公正公平,因此春分是一個神聖的日子。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春分這天,古人還會對度量衡工具進行校正,看看使用的秤、鬥是否符合標準,做到童叟無欺。

蕭放認為,春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和之道,即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因此春分也是中國傳統的“標準日”,其“公正”和“均平”的內涵,在現代社會仍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春分需要注意什麼 篇三

1、謹慎減衣

春分時節,冰雪消融,草木復甦,無論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但是這個節氣乍暖還寒,日夜温差仍較大,且不時有寒流侵襲,因此,減衣不宜過早過多,以防着涼感冒。

2、養肝益脾

春天是肝病發病時期,大家要做好肝臟的護理,可以多吃一些綠色蔬菜,如菠菜、油菜、捲心菜、春筍、萵筍等。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補益脾氣,如大棗、龍眼、山藥等,少吃酸味的食物。春分吃什麼食物最好?

3、寒熱均衡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如吃鴨肉、海鮮、河蟹等寒性食物時,最好佐以温熱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

以上就是2023年春分是幾月幾號、2023年春分是哪一天的相關內容。春分是一個講究均衡的節氣,從日常生活到飲食養生,都要注意保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