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冬至節氣的風俗及氣候特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冬至節氣的風俗及氣候特點通用多篇

冬至節氣風俗 篇一

1、祭祖

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2、吃冬至團

在南方一些地區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

4、用九層糕祭祖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5、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説是從漢代開始的,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冬至掃墓禁忌的事情 篇二

衣着樸素,女性不必塗脂抹粉,家人帶上香燭以及供品,不可在墓前殺生。

上墳地後,先着手清掃墓地周圍雜草,尤其要注意觀察墳頭上有無雜樹,如果有樹就要拔掉;再觀察墓前有無雜土堵住小明堂,以及排水溝是否堵塞。

觀察墓架以墓碑是否有塌陷以及破裂,發現異常情況就要及時請風水師前來指導採取措施彌補。

把供品奉上,點燃香燭和焚燒紙錢(注意防火)。一般要率家人向先人三鞠躬後讀祭文,以表達後人對逝者的緬懷之情。

冬至節氣的氣候特點 篇三

日照時間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温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温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説,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

氣温走低氣候寒冷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着的歌謠是這樣説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冬至南北方飲食差異 篇四

1、北方冬至吃餃子

北方冬至吃餃子。據説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通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北方人常吃的一種特色美食。一般常見的餃子都是鹹味的,主要的餡料有豬肉香菇、三鮮、韭菜豬肉等。餃子既可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的餃子我們稱之為“蒸餃”,煮着吃我們稱之為“水餃”。北方流傳着“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俗語,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冬至吃餃子的熱衷程度。

2、南方冬至吃湯圓

南方冬至吃湯圓。中國人吃湯圓的歷史悠久,據説起源於宋朝,每年到了元宵節與冬至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會煮湯圓吃,寓意一家人團圓吉祥。湯圓是由糯米粉搓揉而成的一種圓球形食物,大小稍微比跳棋子大些,常見的餡料有黑芝麻、花生醬等。中醫把湯圓視為補虛、健脾開胃之物,冬至吃湯圓,對調理腸胃很有幫助。

3、北京人冬至喜歡吃餛飩

北京人冬至喜歡吃餛飩。在北京一直流傳着“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餛飩是用清水清水和麪做皮,然後包上一些餡料的一種美食,跟餃子有點像,但又不同。餛飩是北京人的叫法,廣東人稱之為“雲吞”,四川人稱之()為“抄手”,安徽人稱之為“包袱”。關於餛飩的早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西漢揚雄所作《方言》,所以餛飩也是一道傳統美食。

4、山東人冬至喜歡喝羊肉湯

山東人冬至喜歡喝羊肉湯。據説山洞棗莊的羊肉湯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越國宰相范蠡曾來這裏隱居,見此地草地肥沃,於是帶領老百姓一起發家致富,還發明瞭這道湯鮮味美的羊肉湯。羊肉湯以羊肉為主料,配以多種中藥,有豐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乳房凹幹者多食此菜有益。

5、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據説從前有一個疫鬼經常在冬至以後出來殘害百姓,而疫鬼怕赤豆,於是人們便在冬至那天煮赤豆糯米飯來吃,用於驅逐疫鬼,防災祛病。其實赤豆糯米飯的確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因為糯米味甘、性温,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會發熱祛寒,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掃墓祭祖的來歷介紹 篇五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七年級相同。據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陵祭》和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陵寢之祭》記載,對南京皇帝陵寢,明代朝廷有一套定期的祭祀制度,太祖的孝陵是一歲三祭,即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而懿文太子陵寢卻是一歲九祭,分別是正旦、孟春、清明、孟夏、忌辰、孟秋、中元、孟冬、冬至、歲暮。另據史載,明王朝遷都北京後,山陵建在天壽山,離京城有百里之遙,所以凡是遇清明、中元、冬至三節,一般只是令勛舊大臣至皇陵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