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漁家傲》李清照原文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6K

《漁家傲》李清照原文賞析【新版多篇】

文學賞析 篇一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寫寒梅初放。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映雪凝寒開。”梅花,她開於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鬥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裏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半放的寒梅點綴着覆雪懸冰的梅枝,愈顯得光明潤澤。詞人接着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豔出羣,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轉用側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瓏透剔,使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值此良宵,且備金樽、綠蟻,花前共一醉。綠蟻,酒面的浮沫。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歷代詩話》引《古雋考略》:“綠蟻,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抒發賞梅情懷。先寫月夜飲酒,表現賞梅的豪情逸致;結句“此花不與羣花比”,既讚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現了女詞人鄙棄世俗的坦蕩胸懷。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與前人的詠梅詩詞相比,此詞藝術上有所創新。詞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徵,用比喻、擬人、想象等多種手法,從正面刻畫梅花形象。在對寒梅作了總體勾勒之後,又以生花妙筆點染其形象美和神態美。同時,此時做到了移情於物,以景傳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體現了李詞的特色。

賞析 篇二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幹,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這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温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 ”,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説“鵬正舉 ”,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 ,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鵬正在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堪稱大手筆。“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 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翻譯 篇三

滿天晨霧雲濤,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轉動,象無數的船兒在舞動着風帆。夢魂彷彿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問我:你打算到何處去?

我告訴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學,卻毫無用處。九萬里長空大鵬鳥正展翅高飛。風啊!千萬別停息,快快將這一葉輕舟直接送往蓬萊三島去。

鑑賞 篇四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描繪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用“接”“連”兩字巧妙地將“天”、“雲濤”、“曉霧”組合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畫面,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氣勢。“星河”“轉”和“千帆”“舞”寫出了大氣,寫出了磅礴。在這磅礴大氣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氣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轉,船搖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實感,又有夢境的虛幻,虛實結合,巧妙無比。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寫詞人彷彿夢見天帝,天帝殷切地問她:“你打算到哪兒去呀?”看似平常一問,然而這温和與殷切同現實中置人民於水火、畏敵如虎狼、只顧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鮮明的比照。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下闕開頭寫詞人回答天地的問話,也是上下闋之間的過渡語。“路長”、“日暮”是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嗟”,感歎自己雖然學習寫詩,卻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窮遠”和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與過程,傾訴的是空有才華卻遭逢時事不幸的苦悶。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風鵬正舉”與“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形成了呼應。“九萬里風鵬正舉”語出《莊子·逍遙遊》,詞人化用此意足見其要決意脱離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塵世,“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要藉助於風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這首詞氣勢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義豪放詞。從內容、情調及風格上看,這首詞應該是南渡以後的作品。南渡以後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了。作者經歷了靖康之亂,舉家南遷,備嘗家破人亡與顛沛流離之苦。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閲歷也深了,作品的內容也較前期豐富了,這一時期詞作品多是家國淪亡與個人不幸遭遇的哀歎,與前期生活無憂無慮時的多為愛情的。歌頌和離別相思、傷春悲秋的歎息情調有了本質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濃厚的感傷情緒。這首詞藉助於夢境的描述,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執着以及對自由與光明的嚮往和追求。

註釋 篇五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餘》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嗟:慨歎。

報:回答。

謾有:空有。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説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鵬: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創作背景 篇六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