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清照《漁家傲》精品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W

李清照《漁家傲》精品賞析【精品多篇】

註釋 篇一

①星河:銀河。星河欲轉: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指大風吹動帆船在河中顛仆。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③天語:天帝的話語。④嗟,慨歎。⑤謾有:徒有,空有。⑥鵬: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大鳥。⑦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吹取:吹得。三山:傳説中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創作背景 篇二

此詞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根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賞析 篇三

這是一首記夢詞,形象奇幻,意境縹緲,富有濃郁的浪漫氣息。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夢魂彷彿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問我:你打算到何處去?詞人在如夢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升入天國,見到慈祥的天帝。現實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於水火、只顧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嚐盡了人間的白眼。這種遭遇,讓詞人渴望關懷,渴望温暖,但現實中卻不能得到,也只有將之寄託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詞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態度温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達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長空大鵬鳥正展翅高飛,風啊!千萬別停息,快快將這一葉輕舟直接送往蓬萊三島。在上闕,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這裏,詞人給予了回答,她夢想的地方是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詞人化用《莊子·逍遙遊》中的句子,説“九萬里風鵬正舉”,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實社會,因此,詞人叫到“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你不要停止,把“我”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裏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一問一答之中,詞人通過“天帝”和“三山”這兩個形象,將自己美好的夢想表達了出來,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關心和社會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賞析 篇四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幹,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這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温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 ”,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説“鵬正舉 ”,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 ,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鵬正在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堪稱大手筆。“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譯文及註釋 篇五

譯文

水天相接,晨霧濛濛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迴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説:路途漫長啊,又歎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註釋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餘》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我報路長嗟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歎。

“我報”二句:意謂人生路長而時光漸晚,徒有詩才,志事難酬。報,回答。路長:意仿《離騷》上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雞漫志》雲:李清照少時便有古詩名氣,“才力華贍,逼近前輩。”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會,其才華被扼制,不能有所作為,故説“謾有”。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説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鵬: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拓展: 篇六

漁家傲李清照簡短賞析

《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吟詠寒梅。上闋寫寒梅初放,表現梅花的光潤明豔,玉潔冰清;下闋寫月下賞梅,側面烘托梅花的美麗高潔。寫梅即寫人,賞梅亦自賞。全詞抓住寒梅主要特徵,由月光、酒樽、梅花織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空靈優美的圖畫,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刻畫梅花形象,讚頌梅花超塵絕俗的潔美素質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的堅強品格。

參考答案 篇七

(1)比擬(擬人)。(1分)由寫夢引出(過渡到)下闋詞人抒情。(1分)

(2)“謾”,空空、徒然;詞人慨歎有才無用、懷才不遇;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含蓄交代自己嚮往“三山”的緣由。(4 分。每點1分)

(3)此詞充滿了蘇辛詞豪放之氣。(2 分)此詞氣度恢宏,格調雄奇,一掃《漱玉集》婉約風格。(2分)

鑑賞 篇八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描繪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用“接”“連”兩字巧妙地將“天”、“雲濤”、“曉霧”組合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畫面,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氣勢。“星河”“轉”和“千帆”“舞”寫出了大氣,寫出了磅礴。在這磅礴大氣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氣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轉,船搖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實感,又有夢境的虛幻,虛實結合,巧妙無比。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寫詞人彷彿夢見天帝,天帝殷切地問她:“你打算到哪兒去呀?”看似平常一問,然而這温和與殷切同現實中置人民於水火、畏敵如虎狼、只顧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鮮明的比照。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下闕開頭寫詞人回答天地的問話,也是上下闋之間的過渡語。“路長”、“日暮”是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嗟”,感歎自己雖然學習寫詩,卻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窮遠”和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與過程,傾訴的是空有才華卻遭逢時事不幸的苦悶。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風鵬正舉”與“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形成了呼應。“九萬里風鵬正舉”語出《莊子·逍遙遊》,詞人化用此意足見其要決意脱離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塵世,“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要藉助於風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這首詞氣勢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義豪放詞。從內容、情調及風格上看,這首詞應該是南渡以後的作品。南渡以後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了。作者經歷了靖康之亂,舉家南遷,備嘗家破人亡與顛沛流離之苦。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閲歷也深了,作品的內容也較前期豐富了,這一時期詞作品多是家國淪亡與個人不幸遭遇的哀歎,與前期生活無憂無慮時的多為愛情的。歌頌和離別相思、傷春悲秋的歎息情調有了本質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濃厚的感傷情緒。這首詞藉助於夢境的描述,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執着以及對自由與光明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