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譯文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W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譯文賞析新版多篇

夏日絕句賞析 篇一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悽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鬚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都説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賞析: 篇二

公元1127年,強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飄泊無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裏發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脱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吟就了這首詩。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夏日絕句》 篇三

讀《夏日絕句》有感古代是一本多姿多彩的文化書,每頁記錄着不同的文化,翻開唐詩這一頁,瀏覽一下,你的心情跟着那詩中欣喜若狂的快樂而轉變,跟着那詩中怒髮衝冠的悲憤而轉動……讀着這些,你會被深深地感動,沉沉地入迷,讀《夏日絕句》有感作文。

我讀過不少古詩,領略過那些詩人不同的感情。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最能感動我的,還是——《夏日絕句》這首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朝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之一。這首詩中,先寫了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者,後寫項羽失敗於劉邦,不肯忍辱偷生,最後自刎。在這首詩中,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那種慷慨、英雄無畏的精神。其中用了一個“思”字,直接抒發胸懷,寫出了那些英雄對死的看待。“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又是一個多麼鏗鏘的句子。古今中外,有多少的英雄豪傑,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存在,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慷慨就義!但是,不管他們生也罷,死也罷,他們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光輝形象,永遠留在我們的腦子裏,誓不抹滅,國小五年級作文《讀《夏日絕句》有感作文》。不!單留在我們腦裏還遠遠不夠,我們得讓這些英雄世代流傳,用他們來激勵世人該怎麼做。

這首詩不但表達了古今中外英雄氣概,也寫出了她愛國、為人、救國的宣言,她的氣概凜然可敬。也正是這凜然可敬的氣概,讓我驚歎,讓我感動,讓我震撼,她堂堂一個女子,竟作出如此蕩氣迴腸詩,難道不是所説的“巾幗不讓鬚眉”?是呀,別感歎自己渺小,你依然可以像她及她寫的詩中的英雄一樣閃着耀眼的光芒。所以,我們要好好讀書,你現在的努力就説明你愛你自己的祖國,你現在的努力就是你將來建設更美好的祖國的未來的基礎。 同學們,這首詩如此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每次一看到、一聽到、一讀到、一想到。就會禁不住打顫,禁不住在心裏生根發芽。相信我,它也能發出無窮的魅力,也會讓你成為我一樣深深地陶醉、感動在其中。

賞析 篇四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悽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鬚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都説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譯文 篇五

活着的當作人中的豪傑,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原文 篇六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賞析譯文及註釋 篇七

佚名

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註釋

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3、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4、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