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2W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閲讀訓練 篇一

(1)“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2分)

(2)詞中的“謾”有多層含意,請結合全詞加以分析。(4分)

(3)近代學者粱啟超評價這首詞曰“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請作具體闡述。(4分)

漁家傲 篇二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粧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

註釋 篇三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餘》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嗟:慨歎。

報:回答。

謾有:空有。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説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鵬: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參考譯文 篇四

佛曉時大風狂舞,天空連接着那象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霞,這些雲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銀河中波濤洶湧,像要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我彷彿夢中回到了天地那兒,聽到天帝好意地問我要到哪裏去。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還很遠,可現在已到了黃昏,我學詩空有驚人的句子。大鵬已經高翔在九萬里風之上,大風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賞析 篇五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幹,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這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温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 ”,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説“鵬正舉 ”,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 ,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鵬正在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堪稱大手筆。“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白話譯文 篇六

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裏,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裏剛剛出浴,換了新粧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豔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灑滿大地。讓我們舉杯開懷暢飲吧,值此花好月圓雪白的良宵,品酒賞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羣花競豔,誰也遜色於梅花呀。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拼音解讀: 篇七

tiān jiē yún tāo lián xiǎo wù 。xīng hé yù zhuǎn qiān fān wǔ 。fǎng fó mèng hún guī dì suǒ 。wén tiān yǔ 。yīn qín wèn wǒ guī hé chù 。

wǒ bào lù zhǎng jiē rì mù 。xué shī màn yǒu jīng rén jù 。jiǔ wàn lǐ fēng péng zhèng jǔ 。fēng xiū zhù 。péng zhōu chuī qǔ sān shān qù 。

賞析 篇八

這是一首記夢詞,形象奇幻,意境縹緲,富有濃郁的浪漫氣息。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夢魂彷彿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問我:你打算到何處去?詞人在如夢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升入天國,見到慈祥的天帝。現實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於水火、只顧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嚐盡了人間的白眼。這種遭遇,讓詞人渴望關懷,渴望温暖,但現實中卻不能得到,也只有將之寄託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詞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態度温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達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長空大鵬鳥正展翅高飛,風啊!千萬別停息,快快將這一葉輕舟直接送往蓬萊三島。在上闕,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這裏,詞人給予了回答,她夢想的地方是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詞人化用《莊子·逍遙遊》中的句子,説“九萬里風鵬正舉”,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實社會,因此,詞人叫到“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你不要停止,把“我”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裏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一問一答之中,詞人通過“天帝”和“三山”這兩個形象,將自己美好的夢想表達了出來,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關心和社會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創作背景 篇九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