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64K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精品多篇)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篇一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當貪玩的孩子對某一個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總會引導他認真地研究,這時候的學習是最高效的。當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孩子長期養成愛學習的習慣,貪玩的習性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培養興趣,重點突破

爸爸媽媽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豐富的興趣,以此來慢慢轉變孩子貪玩而不學習的習性。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逐步學會發現和發展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同時,爸爸媽媽也要不時地稱讚、鼓勵孩子,當孩子受到肯定,才會更樂於去學習探索。

讓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孩子不能獲得玩樂時的成就感,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如其他同學,這樣的失敗會戳傷孩子的學習熱情。爸爸媽媽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為孩子設定一個恰當的學習目標,並且多鼓勵他,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他能夠實現的目標,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這樣會激勵孩子的繼續努力,引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為孩子找一個愛學習的夥伴

很多孩子仿效性極強,見到別人怎麼做他都會依樣畫葫蘆。所以,對於貪玩的孩子來説,爸爸媽媽可以為他找一個愛學習的小夥伴,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希望變好的內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有時候,榜樣的力量可比爸爸媽媽的説教、打罵更有功效呢!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篇二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激勵、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九大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篇三

1、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創設啟發式問題情境,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

《學記》有云:“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而不是“硬拉”或“硬塞”知識給學生。如果孩子對天文感興趣,就讓孩子自己觀察夜空,説出自己的看法,再給孩子講天文科學故事,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如果孩子對植物感興趣,便讓孩子自己嘗試種植一盆花草,記錄植物的成長,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對拼圖、樂高感興趣,便讓他們自己動手,去組裝玩具後再核對説明書。面對學科知識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讓孩子喜歡學英語,便可以在家給孩子播放英文歌曲或英文動畫,嘗試日常對話中用簡單的英語句子交流等。這些行為都旨在創設一個啟發式的學習環境,激起孩子學習興趣,並培養孩子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

2、多給孩子佈置中等難度的作業和任務,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根據上文提到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我們瞭解到讓孩子維持中等程度的動機水平最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給孩子佈置任務時不能過難或過度簡單。太簡單的作業和任務,讓孩子覺得沒有挑戰性,不能得到提升。而太難、超出孩子現有水平太多的任務,又會讓孩子受到打擊,影響自信心,進而失去學習興趣。正確做法是給孩子佈置一些中等難度的作業和任務,比孩子現有水平略高一些的任務,所謂的“跳一跳,摘個桃”就是這個道理,同時這也是利用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最近發展區便是孩子現有水平和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域

如何掌握這之間的區域,需要我們不斷的瞭解孩子的發展並調整相應的學習計劃。

3、利用試卷、作業上的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勵和懲罰。

每次孩子的試卷或作業發下來後,您有沒有給孩子仔細的分析過呢?現今我國的授課方式都是班級授課制,一個老師不可能針對班上每一個孩子一一分析試卷和作業反應出的強弱項,只能針對班上大部分孩子出現的問題詳細講解。那麼具體的問題分析,家長其實可以來做。針對掌握比較好的知識點給孩子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針對孩子未掌握的知識點要及時補充,如果是反覆出現的錯誤,還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懲罰。比如:多練習幾次同類型的題目

4、正確指導成績分數的成敗歸因,利用羅森塔爾效應,促使孩子繼續努力。

每當考試成績出來後,你有沒有聽孩子抱怨説:“試卷太難了,我們同學都考的不好”或“我就是記憶力沒有別人好、沒有別人聰明”?以上兩種方式對孩子來説都不是正確的歸因。因為任務的難易對孩子來説是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天賦的高低則是內部的、不可控的因素。這兩者對孩子來説都不可控制、很難改變。正確的思維方式應該是指導學生將分數不高歸因於沒有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自己的對孩子的期望暗示給孩子,促使孩子繼續努力。這裏我們用到了羅森塔爾效應或皮革馬利翁效應。

“即將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長者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羅森塔爾效應

5、教授孩子一定的學習方法策略,可提高學習效率增強信心。

一些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策略或學習技巧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比如説一些英語單詞記憶方法、上課做清晰的筆記、思維導圖、試卷錯題歸類整理、作文寫提綱等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正確地運用到學習中,會減輕孩子一些記憶或理解方面的負擔,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

6、在孩子未有完全的自主意識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7-12歲的孩子認知發展還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即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不再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有了一定的具體邏輯思維。那麼我的意見是,一定要在這個年齡段,即12歲以前培養好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自小培養的好習慣受用終身。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和思考習慣,不再願意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便是這個道理。

7、利用榜樣的示範力量

好的榜樣能早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引導孩子。這些榜樣可以是家長、老師、優秀的孩子、社會上的優秀人物等。榜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具有很強的説服力和感召力,引領孩子去效仿、去追趕。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學習,那麼榜樣的激勵作用必不可少。

8、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現在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裏受到了一次打擊就不願學習或者直接不願去學校的情況屢見不鮮。我的建議是應該鼓勵孩子大膽地去嘗試、去犯錯。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嘗試的過程。只是要接納犯錯後的情緒,一蹶不振或盲目逃避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學騎自行車,沒有摔幾次的人是學不會的;學游泳也是,嗆過幾次水後便不怕水了。先去受挫折,才能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9、學習過程重於學習結果,更關注於孩子的學習過程

新課改的教學觀強調要更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唯分數論”、“唯成績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拋棄。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主動思考、有沒有努力練習、有沒有勤加記憶、有沒有積極互動。從過程中分析導致結果的原因,而不是隻看結果不問過程。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篇四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第一步,是保護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尊重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孩子從誕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自主學習之旅。從第一聲啼哭到第一次抓握,從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從第一次撕紙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螞蟻,從第一次扔東西到第一次問“為什麼”……這一切都是在學習。然而,因為我們父母的侷限、無知和怕麻煩,常常批評孩子“這兒太髒,不能碰”,“那兒太危險,不能玩”,而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學習熱情。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評八九個月大的孩子撕紙,甚至還為此打孩子的手。其實撕紙、扔東西,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能力,獲得樂趣和力量感,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促進腦發育和對空間的認知。

用物質獎勵等外部動機刺激孩子去學習,是一種阻礙孩子明確學習目標和責任的做法。

比如,父母告訴孩子:“考前三名,假期帶你旅遊!鋼琴考過級,給你買iPad!”這種用賄賂利誘孩子學習的方式,傳遞出的信息是:1。學習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為了父母;2。學習動力不是孩子內在探索的樂趣,而是外在物質獎勵;3。爸媽不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做到才要額外獎賞;4。爸媽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和態度。想想,孩子感受到父母傳遞給自己的這些消極、悲觀和負面的信息,是會更愛學習,還是更討厭學習?

榜樣的示範和環境的營造,是孩子愛上學習的重要條件。

我們自己是否熱愛學習;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們的學習熱情;是否在家裏有很多藏書;是否自己有閲讀的習慣,並常和孩子一起共讀?這些都會對孩子是否熱愛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當我們一集集地追韓劇,卻責怪孩子做作業不專注時;當我們一邊打着麻將,一邊呵斥孩子:“快去學習,咱家全指望你了!媽媽沒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樣嗎?”孩子會怎麼想?他會認為:“媽媽看韓劇、打麻將時挺開心的呀。既然不學習也能挺開心,我為什麼非要學習呢?”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求知是人的天性,但養成習慣才可能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沒有學習的習慣,也不關注孩子是否有學習的習慣,而只關注作業或成績。比如,如果孩子有作業,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沒作業的時候,則完全放任。特別是寒暑假,前一個月不聞不問,臨開學一週又開始天天看着孩子寫作業。當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學習只是為了考試時,孩子是不會真正愛上學習的。學習,原本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有沒有作業、成績好壞無關。比如,引導孩子養成習慣,每天晚上7點到9點就是學習時間,有作業寫作業,沒作業複習、預習、看課外書等。

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才可能讓孩子的學習潛力得以最大化地發揮。

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氣質類型都是不同的。就學習而言,有些孩子習慣聽老師講,所以上課特別認真;有些孩子適合做題,要做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適合場景性記憶;有些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好,有些孩子則邏輯思維能力強……所以,父母不能總拿“別的孩子如何”來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才是正道。

發展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情緒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質,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學習力的重要保障。

學習能力和習慣都是植根於良好的性格特質、生活態度、情緒能力、意志品質等基礎上的,只是單獨抓成績往往收效不大。很多寫作業拖拉、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同時都伴隨情緒問題,如衝動、任性;社會性問題,如適應能力差、缺乏規則意識;關係問題,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不和諧;行為問題,如攻擊性強、説謊等。要真正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功夫恰恰是在學習之外。

九大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篇五

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着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

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1、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

2、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3、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三、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1、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專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2、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3、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四、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2、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

3、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4、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5、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五、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當天的事情當天處理,而不要輕易斥責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以及貪玩;對孩子講話、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點,要維護孩子的尊嚴;不應該給孩子佈置額外的學習任務,避免作業強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規範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去領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經常在家庭中進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別總結一段時期以來個人的得失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同時相互交流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暢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義,而不是在不斷的埋怨和抱怨中掙扎。

六、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其優點

比如,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要結合他現有的優點,鼓勵和督促孩子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

七、要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又快又好等),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八、父母要多與老師溝通,瞭解作業的佈置情況,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同時還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老師協商幫助策略,比如針對孩子的學習際請課任老師設計輔導方案,循序漸進,保證孩子“當天學當天會,當天的事當天做”。

九、要鼓勵與調動孩子積極主動地學

比如,與孩子展開寫作業競賽,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寫作業的競賽之中,使其興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學習任務以及玩耍,這樣既瞭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增強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