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會背的端午節古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國小生會背的端午節古詩精品多篇

《謝人送粽》 篇一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國小生端午節的古詩 篇二

1、《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2、《端午感興》

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3、《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4、《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5、《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6、《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7、《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8、《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10、《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11、《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12、《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13、《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14、《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15、《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6、《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17、《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8、《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19、《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20、《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國小生會背的端午節古詩 篇三

1、《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2、《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書包範文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4、《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5、《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6、《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7、《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8、《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9、《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10、《端午感興》

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11、《端午行》

葉適

仙門諸水,會流下瓦窰溝。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樓。

旗翻稻花風,棹澀梅子

雨夜邏無騷音,絳紗蒙首去。

12、《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3、《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14、《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15、《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6、《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17、《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8、《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19、《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20、《端午作》

宋。晏殊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猶自吊湘累。

靈均未免爭瓊糈,卻道蛟龍畏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