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研課題研究方案【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6W

科研課題研究方案【通用多篇】

科研課題研究方案 篇一

一、任教學科:三年級語文

二、研究課題:《構建和諧課堂,減輕農村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策略研究》

三、指導思想:

學期伊始,在學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針指導下,我將從課題研究的實際出發,結合本學期本人的教學實踐和個人課題的自身特點,進一步進行課題研究。在上學期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如:自主學習、開設研究課、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將繼續努力鑽研,認真加強理論學習,進一步探索研究,從各個方面增強自己的理論水平,增加教學實踐次數,紮紮實實作好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積極、融洽的師生關係,形成良好的學習動力系統,實現師生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

2、通過課題的研究,構建體現和諧課堂教學環境的操作模式,減輕學生負擔。

3、通過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進教師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達到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研究內容:

1、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努力提高師德素質和教師備課、上課、輔導等常規教學能力。

2、提升教師調控課堂教學的能力,運用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設計靈活多樣的學生活動。

六、研究措施:

1、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和諧課堂、學生減負”的理論知識。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並撰寫好學習筆記、心得體會,使之服務於實踐。

2、按照確立的研究對象,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訪談或問卷,收集關於研究對象的第一手資料,並定期進行數據整理,提出解決措施,撰寫調查報告。

3、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學校研究計劃安排下,積極參與課題研討課的上課、聽課和評課工作。主動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4、聯繫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搞好課堂教學,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5、精心設計學生作業。把握關鍵知識,協調好作業質量和數量的關係,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生作業設計研究活動 ,避免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

6、增進教師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與共鳴。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心理上的疏導者,增進師生之間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減輕學生負擔。

七、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的總計劃。

(2)撰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3)對學生、教師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家長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4)課題組理論學習

十月份:

1、課題組成員上、聽、評研究課。

2、(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十一月份:

1、課題組成員上、聽、評研究課。

2、召開課題研討會,修正完善,總結經驗教訓

十二月份:

1、課題組觀看優秀教學錄象,並對錄像中課例進行點評。

2、課題研究彙報

一月份:

1、課題組研究反思活動。

2、本學期課題研究情況反思與總結。

3、收集、整理相關研究工作。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2)積極參加學習、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十月份:

(1)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2)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十一月份:

(1)通過課堂教學,認真的探索目標教學與實現三維目標的內在聯繫。

(2)積極的參與課題研究課的研究,認真的做好課堂觀察,認真分析觀察的結果,不斷的改進課堂教學的策略,提高課堂效益。

(3)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4)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十二月份

(1)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2)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元月份:

(1)撰寫個人課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並及時與課題組成員交流

(2)整理、收集個人研究資料,做好課題研究過程性資料的管理。

課題研究記錄 篇二

活動時間:20xx.09.20

活動地點:xx會議室

活動次數:第四次

主持人:xx

活動形式:研討會

記錄人:xx

參加人員:xx國小全體教師

活動主題:總結上一階段研究情況,佈置下一階段的研究任務。

活動主要內容:

一、對上一階段研究情況加以總結對開題報告進行審議。

1、對研究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及其研究進度進行彙報。

2、展示備課中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穫、體會。

3、談案例研究法取得的效果。

二、下一階段的任務

1、繼續學習相關理論。

2、繼續進行課堂實踐,改善合作方法。

3、進取撰寫研究案例,早日構成科研成果。

活動效果:完成了預期目標,對下一階段的研究目標、方向等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三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一)本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科研部門的各種科研管理活動都是圍繞着課題管理來進行的。因此,課題管理是縣(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否規範、有效地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是縣(市)教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隨着學校、教師科研意識的`不斷覺醒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我縣羣眾性的課題研究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課題研究的數量也有很大增長,僅20__、20__年度,我縣就有各級立項課題441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包括省規劃課題和省教研系統立項課題)28項,還有大量的市、縣級立項課題,而且研究內容也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但與此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我縣教科研管理的力量卻相對單薄,目前縣教研室僅專職教科員1名,雖然其他學科教研員也承擔起了一部分教科研管理任務,但還是很難有效地承擔起對實施課題的全程管理和針對性的服務指導工作。

眾所周知,課題研究的質量形成於課題研究的過程之中,有什麼樣的研究過程,就會有什麼樣的研究質量。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實現預期目標,真正落實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對教育教學質量和品位的提升、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就必須提升課題管理和指導的質量,實現過程管理的優化。但在實際中,由於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監控、指導的不到位,極大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質量。目前,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問題和困難是:

1、很難對更多的立項課題實施全程的監控。由於無法比較原始、比較直觀、比較全面地瞭解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僅憑終端性的檢查和評估使一部分科研動機不純的教師有虛可乘,甚至產生了重立項、輕過程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盜編、拼湊、偽造成果等非道德的功利主義傾向,對課題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很難對更多的課題實施有效的面對面的專業引領和指導。目前僅憑教研部門自身專、兼職教科員的指導力量,一方面由於時、空的限制,不能滿足更多數量的基層教師的指導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專、兼職教科員自身研究領域的侷限,個人的智慧和學識很難滿足各種不同類型課題的指導需求,也不能用有效的機制發揮本地區教師的集體智慧;同時,不能對課題的過程研究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時效性差,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科研指導的質量和水平。

3、很難實現課題研究的信息化管理。由於沒有一個課題研究的信息化平台,各課題間,特別是相關課題間很難建立起一個信息交流的渠道,僅憑我們教研部門組織的幾次有限的課題協作、交流活動,效率很低。因此,嚴重影響了各課題研究的活動動態報道和與外界的溝通研討,不能及時發佈相關研究信息資料和階段性研究成果,無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攻關,也影響了成果的及時推廣。

4、很難有效地建立起清晰、豐富、動態的研究素材庫。課題研究原始資料的積累是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我們也設計使用過書面文本化的研究過程記錄冊,但由於書面文本自身特點的限制和設計的侷限,影響了資料積累的豐富性和簡易性,如資料的分類不夠清晰,積累不夠靈活隨機,容易讓一些點點滴滴的靈感流失,多媒體資料不能輕易呈現等,同時同一課題組成員間的研究心得也不能及時交流分享等。

因此,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建立一套科學的課題動態管理機制,來解決上述我們在科研管理中遇到的瓶頸性問題。

在尋找問題解決路徑時,我們首先想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因為目前我們教研室依託海鹽教育網(海鹽教育城域網或海鹽教育信息化),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善的海鹽教研網,在網絡教研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經驗。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又創建了海鹽教師博客區和教研互動區,運行幾個月來,人氣很旺,也很受教師歡迎,技術也日益成熟。

因此,如何依託我們的“海鹽教研網”,利用博客技術,創建一個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平台,探索新的運行機制,提高課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成了我們特別想研究和嘗試的課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博客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其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並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和研究領域。教師博客最大的功能是以其“平等、開放、共享”的發佈機制,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反思、交流反思、自我積累、知識共享的氛圍,加速教師反思型特質的形成,而促進反思、交流、共享正是我們課題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那麼能否在我們的教研網上建立一個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讓每個課題都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博客,從而作為我們教科研管理部門實現課題過程高效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呢?我們的理解是:

1、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瞭解該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研究進程、階段性研究成果,真正實現對課題的全過程管理,避免因終端性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2、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實現跨時、空,即時有效的課題點評與指導,同時可以獲得更多層面、更多教師同行的交流點撥,獲取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指導意見,克服因科研指導力量單薄而帶來的指導低效。

3、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課題組每個參與者都能及時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獲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容易產生思想激盪,在交流中生成智慧。還可以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尋找新的研究點,避免重複低效研究。

4、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使研究者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分門別類、即時即地將研究的感悟、心得、案例、敍事、論文、課件等上傳或發佈(也可隱藏),超越傳統時空侷限,及時將隱性知識顯性化,豐富研究素材。

5、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研究者更直觀、更便捷地回顧、追溯自己的研究歷程,回味自己的研究過程,不斷回溯、反思,積極修正,讓反思提升研究的質量。

正是基於上述理解,我們認為通過課題博客系統的建立和運作,是可以更好地實現課題管理的目標,也可以開始實踐和探索一種新的課題管理模式,甚至可以重塑一種全新的教師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依託海鹽教研網,利用博客技術,研究和建立一個科學的、具有較強管理功能的課題動態管理系統。

2、通過對該系統的實踐運行,探索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的操作運行模式,提高課題管理的效能。

3、通過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比較分析,研究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新模式對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研究者素養、研究效益的積極作用。

4、重構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從事課題研究新的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成果推廣方式。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初步設想

1、研究如何來建立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技術問題

目前信息化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許多地方也嘗試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對課題的管理,有的是一個課題做成靜態網頁,有的是多個課題做成動態網站,但更新很慢,效果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網站製作和管理的技術原因,二是缺少論壇的交流反饋和激勵功能,三是無法實現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

而我們試圖以博客技術來實現課題研究的信息化管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是博客是零技術,只要會WORD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區,二是博客具有評論和留言功能,在實踐中反思研究,在交流中分享和提升是博客的核心思想,三是避免了網站中眾多課題千篇一律的模式,博客可以定義自己的界面,設置自己的分類,隨時可以發表文章也隨時可以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對外發布也可暫時隱藏等,實現了自我管理功能,可以是一個人管理,也可以是多個人管理,真正體現了團體協作的思想。

在眾多的博客軟件中我們選擇性能較好的OBLOG,基本ASP+SQL平台,功能強大操作方便。而且OBLOG除了方便的操作層面外,還有較好的管理層面。系統的構建大致是:

1、系統級課題立項分類(目前三級,支持多級):

2、系統級課題內容分類(目前四類,支持多類):

3、用户級課題內容分類:

進入教師自己的課題博客區,可以根據各課題實際需要,進行分類。

2、研究如何來建設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資源庫,解決取材問題

課題博客是課題組所有成員基於一個共同主題和共同利益的集體操作。每個課題以課題名稱為名註冊一個博客,為課題組人員所共有,每個人都具有管理權,都可以通過共同的註冊名和密碼進入管理中心,然後可以發表文章、修改文章、回覆文章等,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各類原始材料。根據課題研究的特點,呈現的資源類型設想分研究方案、研究動態、研究案例、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成果等幾個模塊;呈現的資源形式可以是文本、圖象、課件、實錄、動畫等。

3、研究如何來運行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使用問題

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主要研究的內容是:①如何發揮系統的監控、評價、導向功能。設想採用檔案袋評價的方法,建立對研究資源上傳的有效考核指標和評價辦法,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給予過程性的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的終端評價,把研究素材的積累並作為課題結題、評獎的重要依據,以此來落實課題的過程管理。並讓博客成為教師課題研究的電子檔案袋;②如何發揮系統的指導功能。設想建立以教研員、學校科研骨幹為成員的專門的課題研究的導師團隊,賦予他們管理員身份和管理權限,劃分指導項目,以“回覆”的形式開展跨越時空限制的、及時、有指向性的網上指導點評活動。③如何發揮系統的多方互動評價功能。設想建立必要的考評機制,發動和鼓勵導師團隊以外的更多教師以“回覆”的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進行點評,聚集羣眾的智慧,促進交流,為課題研究出謀劃策。④如何發揮系統的成果傳播與共享功能。設想建立相關課題博客羣,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建立網上成果發表的獎勵機制,引導課題組及時傳播推廣最新研究成果。

4、研究如何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方式的轉變

通過開放的動態管理系統的運行和評價,根據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研究特點,逐步建立起在課題(主題)引領下,以活動案例、教學課例、學生個案、研究敍事、教育反思、主題研討為主要載體的行動研究模式;通過網上論壇活動,倡導一種良好的、開放的、具有分享心態的學術研究交流氛圍;通過博客資源的建設過程,培養教師善於學習交流、敢於發表展示、勇於反思積累的研究習慣和研究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基本步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文獻法等,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不斷嘗試、修正行動計劃,預期成果是: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課題管理系統軟件、優秀課題研究博客案例、有關使用管理、考核獎勵辦法等。

基本步驟:

準備階段(20__年2月——20__年3月):設計管理系統意圖及其模型,開發系統軟件,建立海鹽縣教研網課題研究博客區。

實施階段(20__年3月——20__年7月):運行和使用課題管理系統,研究資源建設和使用策略,出台有關使用和考核辦法,聽取學校使用意見、建議,組織該課題的研討論證,不斷完善管理系統和管理辦法。

總結階段(20__年8月——20__年9月):撰寫研究總結和研究報告,邀請有關專家評估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

五、課題研究的經費

預計1萬元(不包括有關技術設備購置)。

六、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長:

副組長:

指導顧問:

課題研究方案 篇四

一。研究背景:

1、目前農村國中教學中存在了很多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物理教學面臨學生怕學、老師難教的現狀。如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怎樣提高教學效果?很現實地擺在教師面前。

2、近年來,我校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方面做了以下工作:⑴我校開展了“合作課堂”的試點工作。⑵學校重視教研組、課題組的成立和建設,切實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結合實際,各教研組、課題組進行高質量課、彙報課、研究課等的觀摩。

二、研究價值:

1、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2、促進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變革,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3.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建立開放的、適應當下教育形勢的教學體系。

4、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評價體系,有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三、課題內涵(課題界定):

課堂教學設計與開發不僅是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一種動力,它還代表了觀察和組織再現現實的一種方法。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教學設計與開發可以被認為是教師用來清晰地表述他們的觀察和表明他們的教育學理念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它能有效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並進行教學反思,並從自己的教學體驗中獲得有益的東西,或從編寫教學設計、分析他人的教學設計以及相互交流中強化自己的決策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研究內容:

1、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模式研究。

2、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管理研究。研究寬鬆有序、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及開放型管理模式。

3、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評價研究。研究適合國中物理教學及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和手段。

4、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制定研究通過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媒體,作業設計等因素的選擇和確定的研究,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步驟、時間等)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物理課程新標準》、素質教育理論等書刊廣泛涉獵。

2、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的評析,教學過程的實施、評價等活動,檢驗研究成果。

3、總結法。在不同階段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總結中,探討教材、學生、教師之間如何有機整合。

(二)步驟和時間: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收集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申請立項。

2、實驗學習階段(20xx年4月)。成立課題小組,擬定實驗方案,學習相關資料,確定實驗人員,組織學習,取經交流。

3、全面實施操作階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按課題實施計劃展開研究,開展研討、定期進行課堂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在實踐中研究分析研究適合本校的教學設計和優化方法,進行論文交流整理,保管資料。

4、實踐總結階段(20xx年3月)。運用經驗總結法,收集資料,總結階段性成果,撰寫案例和論文,檢測比較,中期彙報,將實驗成果向全校推廣。

(三)總結結題階段:(20xx.3):

1、總結實驗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結題。

六、預設成果:

1、階段性成果

(1)相關學科關於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論文、經驗總結。

(2)優秀教學設計,特色個案。

2、總結性成果

(1)參與研究教師的心得與體會,

(2)論文、優秀教學設計、典型課件

(3)各種材料彙總總結

課題研究記錄 篇五

活動時間

20xx.04.15

活動地點

會議室

活動次數

第二次

主持人

xx

活動形式

研討會

記錄人

xx

參加人員

xx國小全體教師

活動主題

撰寫並審議開題報告,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方法。

活動主要內容

一、撰寫開題報告。

二、對開題報告進行審議。

1.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確定研究課題,瞭解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2)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觀摩優秀示範課。

(3)課堂實驗,撰寫案例反思。

(4)總結經驗,撰寫結題報告及相關論文。

2.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取實驗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問卷法、比較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整個過程都以實驗研究為主,實驗教師以常規教學為依據,以個體實踐為主,課題實驗小組成員為輔,按學期分階段制定計劃,做好記錄、總結,討論撰寫體會,總結成果。

活動效果

審核與完善了開題報告,進一步明確了課題實驗的步驟及方法。

課題研究記錄 篇六

活動時間:20xx.04.15

活動地點:xx會議室

活動次數:第二次

主持人:xx

活動形式:研討會

記錄人:xx

參加人員:xx國小全體教師

活動主題:撰寫並審議開題報告,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方法。

活動主要內容:

一、撰寫開題報告。

二、對開題報告進行審議。

1、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確定研究課題,瞭解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2)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觀摩優秀示範課。

(3)課堂實驗,撰寫案例反思。

(4)總結經驗,撰寫結題報告及相關論文。

2、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取實驗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問卷法、比較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整個過程都以實驗研究為主,實驗教師以常規教學為依據,以個體實踐為主,課題實驗小組成員為輔,按學期分階段制定計劃,做好記錄、總結,討論撰寫體會,總結成果。

活動效果:審核與完善了開題報告,進一步明確了課題實驗的步驟及方法。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七

我參與了我鎮《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於我來説,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閲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着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後延伸,提高閲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説,從模式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説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

科研課題研究方案 篇八

一、課題名稱: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二、課題的背景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革和創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 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如何做到《課標》要求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自主性地活用教材,創造性地編排教學?如何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促進學生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達到“求知者有知,有知者樂知”的效果,從而培養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若要落實《課標》精神,就必須在此背景下進行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注意與其它學科進行適當的相互滲透,以改變傳統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9B教材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世界偉人。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代造就英雄”這句話的內涵,我特意選了關於偉人毛澤東和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記錄片作為視聽材料,學生的讀後感告訴我,他們已經認識到:在社會上,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2、“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以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決定了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創設生動而逼真的場景,使用多種教學媒體。

《課標》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以人為本,理論聯繫實際。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和諧、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牛津國中英語》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於“以話題為單元,以課題為模塊”,頗具創意。最重要的是迎合了學生的心理。學生在不同的話題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應了一句電影台詞,“這就是生活!”例如,在9A的一模塊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學生可以通過星座和顏色判斷自己和別人的性格,而在第三個話題單元,又可以和同學互相傾訴自己的煩惱,產生共鳴。教材給予的,不正是學生們所需要的嗎?

3、由傳統的面授教學轉變到遠距離支助學生自主學習,向以學生、多媒體學習材料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努力實現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珠聯璧合,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在閲讀課和語法課中,我嘗試着運用這種方式,效果顯著。例如,在講解Unit 6 A charity walk (8B) 時,我讓學生自行探究“計劃活動---籌備活動---活動途中---活動效果”一整套活動過程。很多學生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話題:1)如何真正體現團隊精神(team spirit)? 2) 樂施會真的能二天二夜不睡覺並跑完全程嗎?3)毅行者後援團(support team)有必要存在嗎? 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學生通過思考,展示出不同的個性,表達獨有的見解。

4、創造性地實施評價方式。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分工明確、探究討論、自我評價和交流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遵從如下原則:1)評價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意義,並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髮展的作用。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實現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形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通過反覆試驗,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學的、便於操作的評價程序。3)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4)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課標要落實到教學上,教師必須首先改變教學思想,同時,應在教學方式上產生一系列變革,由此形成新的國中英語教學理論,“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反之,這項研究將發展我們的英語教學理論,量化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的研究需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幫助教師理解和控制教學過程,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有目標地繼承和吸收有價值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活力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能力,“於實踐中見課標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對於中國學生來説,英語就是一門外語。語言需要環境與氛圍,我們不能把它單獨地割裂開來學習。有人説,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國學習十年獲得的英語知識更多,口語更地道。筆者想説,語言應該生長在語境的土壤裏,情景是語言的生長點,活動是語言的載體。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實踐。在做中學,學中用,真正實現英語的價值。

2、改變教師以課本為本,拓寬豐富教學內容,追求學科體系的開放性和思維的多向性。 《課標》提出,“英語課程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因此,英語課程必須具有選擇性。而課程的多樣化是實現課程可選擇性的基礎。英語課程既關注社會的需求,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探討中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過程中, 要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如英文報刊、雜誌、英語教學軟件、廣播、電視英語教學節目、英語教學資源庫、國際互聯網等。

3、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課標》在學生觀上的體現上有兩大特色:第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指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餘地和發展個性的空間。”第二是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在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中,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得到展現,課堂煥然一新。 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個教育教學上的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gner)和指導者(instructor),變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4、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同學及學生自己參與評價,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更重要,學生對於自我有着更全面的認識。當結束一個任務後,讓學生自我分析一下,從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中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真正地將“學會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試、口試、作業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課後對學生進行訪談等。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對本校教師與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現狀及期望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訂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的方案。

2、測試法

運用測試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筆頭運用能力的測試。

3、試驗法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運用試驗法在部分班級進行試驗。

4、案例研究法

對試驗各個案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去粗取精,級全面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5、典型經驗總結法

對試驗個案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總結,撰寫成有價值的試驗報告、個案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經驗總結、論文、結題總結。

五、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在課題實施的的每個月、每節課的備課過程中,要不定期反覆研讀《國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郭躍進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xx年)。

20xx年11月:第1章第一節 —— 第2章第四節

20xx年12月:第2章第五節 —— 第3章第五節

20xx年1月:第4章第一節 —— 第5章第二節

20xx年2月:第5章第三節 —— 第7章第四節

20xx年3月:第8章第一節 —— 第9章第二節

20xx年4月:第9章第三節 —— 第11章第三節

六、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在研讀的過程中,自20xx年11月起至20xx年10月的每個月針對這些書籍,撰寫讀書筆記、課例分析。具體以所學所獲為主要內容,側重於對教學的啟發和感悟以及對實踐的指導性內容。20xx年1月完成讀書筆記一篇;20xx年2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20xx年10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

七、課題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1)

認真學習國內外探究式學習的理論與《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新觀念,形成研究方案的總體框架。選題,進行課題背景分析,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二)實施研究階段(20xx.11——20xx.9)

按計劃實施實驗方案,收集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實驗效果,及時修改實施方案,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階段(20xx.10)

總結實驗成果,進行實驗自我評價,寫好總結報告,形成探究式學習研究課題實踐與理論體系。

八、課題實驗成果表達形式

本課題於20xx年10月實驗結束時,預期產生以下一些成果:

1、《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課題經得起實踐的驗證。

2、有關於《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這方面的案例、感悟等來展示研究成果。

科研課題研究方案 篇九

一、課題的提出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説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國小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確立了《如何在素質教育下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研究》實驗課題,探索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佈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覆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每一個目標要求都沒有離開“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其進行任何數學活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國小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瞭;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四、完成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課題組長是我校完全國小校長,課題組成員有專職教研工作人員作理論及實施方案的過程指導;有業務校長和有豐富的教學及研究經驗的骨幹教師,為新課題的研究打好了必要的基礎。

五、課題界定

計算能力應指學生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本課題旨在研究在新課程實施中,以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時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課題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分析影響國小生計算能力的各種因素,認真研究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實現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2、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②、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③、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

七、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成員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材料進行學習、討論,並結合本校學生現有的計算情況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對實驗班學生計算情況的摸底測試、調查分析,瞭解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為第二階段的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成員注重收集研究活動中的所有資料並進行整理,同時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八、完成課題實驗的保障條件

1、技術支持:邀請中心校教研室領導為課題的理論指導和具體指導。

在課題組的組織下,調動學校優秀教師進行實驗,保證實驗的實效性。

2、經費支持:我校領導一直以“科研興校”為理念,在教學科研方面一直給與極大支持。可以為本次實驗提供活動的經費和設備。並從各方面給與支持和幫助。

九、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確定課題,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學習有關理論,落實課題組分工。

調查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學校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進行調查,全面瞭解學生計算水平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全面收集調查分析、數據;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撰寫論文,在學校推廣。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十

本週六,學校教研室湯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我們開展了《微型課題研究方法》的講座,聽後讓我耳目一新。

講座一開始首先借鑑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很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麼,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為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為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不是經常會感覺到了“不樂趣”、“不幸福”嗎?也許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

而以往的我對於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微型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後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微型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鑑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微型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閲讀書籍、查閲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微型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注意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

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誌”、“教育敍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

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微型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經過講座系統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為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微型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蒐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

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為專業化、科研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