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送東陽馬生序》閲讀答案 篇一

閲讀文章,回答問題。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1.對下面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門人弟子填其室(塞滿,充滿)

B.四支僵勁不能動(肢體)

C.右備容臭(臭味)

D.同舍生皆被綺繡(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與以中有足樂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項是( )

A.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B.無從致書以觀

C.以塞忠諫之路也

D.以其境過清

3.下面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一段講述了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

B.選文第二段中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學形成對比。

C.選文最後説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是為了進一步勉勵馬君則更加刻苦向學,實際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告誡。

D.本文主旨在勸學,寫法上敍議結合,主要採用議論方式,直接表明觀點,收到了很好的説理效果。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

(1)又患無硯師名人與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多次提到太學生學習條件優越,其用意是什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D

3.D

4.(1)又苦於沒有大師、名人交遊,(向他們請教)。

(2)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5.業有所精,德有所成,關鍵在於用心專一。(用原文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回答亦可)

賞析 篇二

作者在這篇贈言裏,敍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飢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説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作者的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但他所説的學習目的與內容,則不足取。文章層次分明,描摹細緻,情意懇切,詞暢理達。

《送東陽馬生序》的勸勉之意是力透紙背的。全文對學之意義隻字未提,僅在“非苦學無以成”上大做文章,這是因為,學習的重要,是婦孺皆知的道理,“學有所成”也是眾人追求的目標。作者抓住怎樣實現“學有所成”這一點,現身説法,語重心長,借褒揚同鄉馬君則,以教化太學諸生。

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對年輕後生,並不避諱自己早年家貧、求學歷盡千辛萬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現身説法,坦誠而具體地敍説了自己從幼年到成年的艱苦求學歷程,用以勉勵後生勤奮學習。其中,種種艱辛,令人慨歎;刻苦、勤奮的精神、虛心的學習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作者善於運用對比映襯手法,突出體現文章的主旨;同樣是和顏悦色,侃侃而談,循循善誘,讓人樂於領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有求學時自己與同學的對比,從另一個側面強調,不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艱難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實;文中還以如今太學生求學條件之優越與自己當初求學之艱苦,從衣、食、住、學等方面進行鮮明對比,着重強調,學業是否有成,關鍵在於自身是否專心致志。

《送東陽馬生序》閲讀答案 篇三

(甲)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銓①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先府君②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或怒不聽,則屏息,俟怒少解,復力爭之,聽而後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銓學甚急,稍怠,即怒而棄之,數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③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銓故不能荒於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

(選自蔣世銓《忠雅堂集》)

注:①銓:作者蔣世銓的自稱。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親。③撲:打。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質理 質: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撲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

A.燁然若神人 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B.以衾擁覆 諮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C.教之為吟哦聲 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令跪讀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13、對文中畫線詞語的相關解説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_(只填序號)(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時男子18歲行加冠禮,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進入成年。

②經,這裏指經書。我們常説的“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14、下列關於【甲】【乙】兩文的敍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了作者謹於求學、渴求知識的情狀。

B.甲文中作者通過自己求學的親身經歷,勉勵馬生勤奮求學、謙虛求教。文章情感真摯,循循善誘。

C.乙文通過作者的自述,再現了幼年讀書時父母督促自己學習的場景,在温馨回憶的同時,也包含有對父母過於苛責的不滿情緒。

D.兩篇選文都闡明“學業有成,必須勤奮”這一道理,但表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重於學習要注重積極求索的內在動力,乙文側重於學習需要鞭策督導等外在因素。

1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質:詢問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淚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號)(1分)

14、( C )(3分)

15、(4分)

(1)譯文:我卻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2)譯文:父親如果出了錯,母親一定會認真地婉言規勸他。

創作背景 篇四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勉勵他人勤奮學習,成為朱元璋時,正在太學讀書的同德才兼備的人。

《送東陽馬生序》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五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題。(15分)

【甲】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

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

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

③默誦諸經註疏

④。遇故友若

⑤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選自《清朝藝苑·顧亭林先生勤學》)

註釋:

①亭林:即顧炎武,字亭林。

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據鞍:跨在馬鞍上。④註疏:註解,註釋。⑤若:像。

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5分)

(1)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2)父母歲有裘葛之遺(3)生以鄉人子謁餘

(4)呼老兵詣道邊酒壚 (5)發書詳正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無奔走之勞矣∕勞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C.或顛墜崖谷∕或異二者之為 D.諮其風土∕諮諏善道

10.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11.下列對文章寫法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敍説當今太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非常優越,與作者昔日艱難困苦形成鮮明對比。

B.甲文寫學習條件優越的太學生們,如業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説明其學習方法不好。

C.甲文是贈序,目的是為了勉勵馬君刻苦向學,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勸勉和告誡。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能達到無人相比的境界,是因為他勤奮、嚴謹、專注。

答案:

8

(1)朝廷(2)給予、贈送;(3)拜見;(4)到;(5)打開、翻開

5分(每小題1分。)

考查重點實詞的理解。

9

D(詢問;A.辛勞/使……勞累;B.得到/通“德”,感激;C.有時/或者)

3分

考查課內外多義實詞、虛詞的理解。

10

(1)同他議論辯駁,言辭謙和,臉色平易。

2分(“辨”1分,“夷”1分。)

考查課內外文言句子的理解。

(2)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

2分(“自”、“釋”各1分。)

11

B(不是“學習方法不好”,而是“學習不專一”。)

3分

考查課內外文言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