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送東陽馬生序原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9W

送東陽馬生序原文(精品多篇)

啟示 篇一

1、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主觀是否努力,與客觀學習生活條件關係不大。在學習中我們要有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應該要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優越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努力學習。

2、應當尊重老師。在老師面前應當恭敬,謙虛。

3、因從宋濂身上學習他的勤奮刻苦,求教謙虛、誠懇,尊敬老師的品質。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 篇二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説,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旅館主人處,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着錦繡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左邊佩戴着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則穿着破舊的衣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念頭。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就是這樣。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着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裏,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説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温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説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説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譭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瞭解我嗎!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

送東陽馬生序 閲讀附答案 篇三

閲讀文言文,回答11—15題。(共11分)

【甲】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節選自《十則》)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腰:(2)知:

2、翻譯下列語句。

(1)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甲】段主要採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突出“餘之勤且艱”的求學經歷;

【乙】段則是典型的_________體,表述了孔子的為學之道。

4、分別從【甲】【乙】兩段中找出表述學習態度的句子,並抄寫在下面。

5、請結合【甲】段內容,談談你對“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句話的理解。(3分)

閲讀答案:1、(1)腰:腰佩。(2)知:通“智”,聰明。

2、(1)我卻穿着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2)温習舊的知識能有新的體會、發現,可以憑(這一點)當老師了。

3、對比 語錄

4、【甲】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或“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示例:作者身處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點也不羨慕,不自慚形穢,因為他內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託,反而能夠更加勤奮的學習。這就是對自我的反省。

送東陽馬生序 閲讀附答案 篇四

閲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後面的題。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13分)

①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

(2)主人日再食( )

(3)腰白玉之環( )

(4)媵人持湯沃灌( )

小題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

小題3:第①段敍述了作者勤苦求學的哪兩件事?(2分)

小題4:第②段對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詳細的描寫,其作用是什麼?(2分)

小題5: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向 兩次 腰上佩戴 熱水

小題2:以為心中有足以讓他感覺快樂的享,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小題3:借書之難;求師之艱。

小題4:反襯我求學的艱辛與刻苦。

小題5:苦耐勞,虛心求教,勤奮刻苦。啟示:略。

《送東陽馬生序》閲讀答案 篇五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待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

(1)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2)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2、翻譯下面句子。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3、“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麼意思?這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參考答案:

1、更加 借

2、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親手抄錄下來,再按期還給人家。

3、跑 稍微(誠實守信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心得 篇六

宋濂讀書難,難在無書可讀,“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只好“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於是,不論寒冬酷暑,宋濂總是堅持抄書,及時送還,因為只有這樣,人家才肯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難,難在無師可求,“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因此,只能“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而求師之途艱辛無比,“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即使如此,他依然能夠自得其樂,終成大儒。

然,今日之學子,讀書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求學的決心和毅力,卻不及宋濂之萬一。抄書的做法雖然不再提倡,但優美的句段還是應該積累吧?步行百里雖然已經不太現實,按時到校的要求應該一點也不過分吧?可是,看看現在的學生,又有幾個自覺設置了讀書筆記?又有多少因一點小事就不見了身影?

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宋濂的求學態度——“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現在的學生有幾個對老師如此謙恭?頂撞老師、辱罵老師,甚至毆打老師的現象,又在多少學校不斷上演?當然,這裏面不乏老師的教育方法失誤,教育言辭激烈,但這就能夠成為學生頂撞、辱罵、毆打老師的理由嗎?學生的人格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就可以漠視嗎?

唉,不説了,誰叫咱是老師呢!説不定有很多讀者看了我的這些感慨,還把所有的罪過都歸結到老師身上呢!哈哈,隨便吧,反正老師的地位已經夠低了,再多聽上幾聲叫罵也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