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送東陽馬生序 閲讀附答案 篇一

文言文閲讀。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苦此。(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媵人持湯沃灌( )

(2)四支僵勁不能動( )

2.下面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蓮,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誰與歸?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山巒為晴雪所洗。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句子: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淡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熱水(2)通“肢”

2.C

3.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紅纓裝飾成的綴着珠寶的帽子,腰上繫着白玉環。

4.要點: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能夠產生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促使學習成功的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艱”,專心致志。我們的生活條件不知比作者優越多少倍,我們應利用這優越的條件,學習作者刻苦勤奮的精神,使自己學有所成。(言之有理即可)

問題研究 篇二

1、對比作用

用太多學生們學習條件的優越和作者自己學習條件低劣形成對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從對比中得出結論,説明學業能否有成就,取決於主觀努力,增強文章感染力和説服力,並且在對比中使文章錯綜變化,富有波瀾。

2、作者寫本文的意圖是什麼?

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勸勉馬生珍惜太學優越的學習條件,刻苦讀書。

3、結合課文説説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如果學習條件差,要勤勉治學,不怕吃苦;學習條件好,要珍惜優越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

4、宋濂的求學經歷,告訴馬生什麼道理?雖然時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學精神,我們還有哪些值得借鑑?

在這篇文章裏,宋濂以他的親身實踐和體會告訴馬生: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別,但他所講的道理對我們仍然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於貧賤,不慕富貴的精神和對後學的熱情關懷和諄諄教導的態度,誠實守信、尊師重教的品質也都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5、作者並不因為衣食住行條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見其內心充實、志存高遠,請結合他的讀書生活創作一副對聯:

負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側耳為學勤。

6、作者為什麼從最艱難的嚴冬季節着筆?

用以説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學習,有概括作用。

7、“餘雖愚,卒或有所聞”的原因?

不因家貧放棄讀書的夢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虛心向他人請教,態度極其恭敬。

8、寫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

用衣食與“同舍生”對比,從而表現自己“中有足樂者”,也就是內心的樂趣。突出作者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的精神追求。

9、“口體之奉”和“中有足樂”,你贊成怎樣的取捨?

我贊成中有足樂,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生讀書的必備條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種高尚的情趣。

10、讀完本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

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心致志,不辭辛勞才能取得好成績。學業的精通,良好品質的形成,主要在於主觀努力。

11、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自己創造條件讀書的?

借書不失信於人;抄書不畏艱苦;遠行萬里,向先達虛心請教。

12、具體指出穩重的描寫和議論語句,並説説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寫:“未嘗稍降辭色”形象地寫出了老師嚴肅的神態;“俯身傾耳”形象地寫出了學生奇案功德姿態;“燁然若神人”形象地寫出了同舍生華麗的外表;“緼袍敝衣”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議論:“餘雖愚,卒或有所聞”點名虛心請教的好處;“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點明不恥惡衣食的原因;“蓋餘之勤且艱若此”點明段旨;“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表明段旨;“是可謂善學者矣”點明馬生的為人;“餘故道為送至難以告之”點明段旨。

13、對於刻苦勤奮、執着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態度有什麼看法?

這種刻苦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態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為學者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耐於艱難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14、本文為什麼沒有板起面孔,説教之感?

作者現身説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讓後輩從親切委婉的故事敍述中領悟要義,要義比單純議論更感人,更容易被馬生接受。(將自己求學之難與太學生優越學習條件形成對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15、寫了哪幾方面的難?

幼時求學借書抄錄之難;成年求師叩問之難;從師求教的跋涉之難;衣食粗劣,生活簡樸。

16、怎樣看待作者尊師從師的態度?

A.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尊敬師長,請教問題態度恭敬,認真聽取老師的批評教育,不能對老師求全責備。只有尊師重教,才能學有所成。

B.作者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這是中國舊式教育中最普通的現象,雖包含着尊師重教的積極因素,但也顯得過於迂腐。(言之成理即可)

17、“善學者”應有怎樣的品質?

善學者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敢於吃苦的精神,尊師重教、虛心求學的態度,專心致志、不恥下問的品格。只有勤勉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18、有關文章主旨的對聯?

名聞天下文稱四海緣於心無旁騖

業有不精德有不成只因養尊處優

19、本文作者的學習態度是怎樣的?請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作者的學習態度是嗜學,樂以忘憂,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畢恭畢敬,不敢出言。

20、“餘因得遍觀羣書”的原因是什麼?

從他人處借書抄閲,按約定之期歸還。所以別人都願意借書給宋濂。宋濂也得以飽覽羣書。

體裁介紹 篇三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序”是一種文體,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敍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於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於“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以身作則,勉勵馬生刻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着面孔説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説法,針對時弊以加鍼砭,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閲讀答案 篇四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待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

(1)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2)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2、翻譯下面句子。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3、“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麼意思?這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參考答案:

1、更加 借

2、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親手抄錄下來,再按期還給人家。

3、跑 稍微(誠實守信即可)

同義複詞 篇五

1、假借:借。

2、叩問:請教。

3、沃灌:澆洗。

4、叱咄:訓斥,呵責。

5、欣悦:高興,快樂。

文言現象 篇六

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這裏指掛在腰間,佩戴。)

手自筆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戴朱纓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再:這裏作數詞,兩次)

不必若餘之手錄。(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寓逆旅。(寓:名詞作動詞,寄住)

無鮮肥滋味之享。(鮮肥:形容詞作名詞,鮮魚和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