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東陽馬生序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6W

東陽馬生序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體裁介紹 篇一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序”是一種文體,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敍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於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於“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以身作則,勉勵馬生刻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着面孔説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説法,針對時弊以加鍼砭,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心得 篇二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舉一動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時候就很好學,因為家境貧困,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還要親手抄寫,按着約定的日子按時歸還。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凍得手指不能彎曲,他還是不放鬆抄寫,抄完,趕快送還,不敢稍稍超過期限。因此,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他。於是,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很大的閲讀量。自己又捧着經書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輩請教。前輩因非常有名,前來求學的學生擠滿了先生的書房,在求學的過程中,大雪深幾尺,腳凍壞了都不知道。

就這樣,宋濂獲得了知識,可是,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嗎?他當時的環境那麼艱苦,那麼淒涼,為了求知,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可是我們呢?環境優雅,吃穿不愁,家離學校也就十幾分鍾,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麼都不比?什麼都不羨慕嗎?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麼都不顧?只想學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識嗎?是的只要你想,沒有不可以。所以,請同學們把“不”這個字從你們的人生字典中刪掉,永遠都不要留下什麼痕跡。

因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麼都不會去想,因為知識就是他的精神食糧,就是他漂亮的衣裳。所以,我想説,我們可以與他一樣,可以好好學習,可以為了知識而不顧一切。可是,我們做到了嗎?

《送東陽馬生序》複習篇三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宋濂字 景濂 ,號潛溪, 明 初文學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辭官後寫的一篇 勉勵後學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從家鄉進京朝見。同鄉馬君則是國子監的學生,回原籍探親前,來拜見作者。於是,作者寫了這篇文章作為贈序送與馬生。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嗜學shì 叩(kòu)問 叱(chì)咄(duō) 俟(sì) 負篋(qiè) 曳(yè)屣(xǐ)

皸(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容臭(xiù) 燁(yè) 緼(yùn)袍敝衣

三。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並解釋。

1、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同“披”,這裏是“穿”的意思。

四。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古今意義。

1、走送之 (走 古義: 跑 今義: )2.日再食(再 古義:兩次 今義:又,又一次 )

3、媵人持湯沃灌 (湯 古義:熱水 今義: )

4、以是人多以書假餘(是 古義:這,此;今義:判斷動詞)

5、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趨:古義:為奔向;今義:趨向)

6、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古義:為借;今義:與“真”相對)

五。解釋下列加點字,注意對一詞多義字的積累。

以: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以,把) 以中有足樂者(以,因為) 計日以還(以,而)

患: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患:擔心、憂慮,動詞 無凍餒之患矣(患,憂患,名詞)

質:援疑質理(質,詢問,動詞) 非天質之卑(質,智力、天資,名詞)

道:益慕聖賢之道(道,學説) 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談,講)

至:色愈恭,禮愈至(至,周到) 至舍(到)

六。解釋文中的重點詞語。

1、餘幼即嗜學:酷愛,喜愛。 2.無從:無法。 3.致書以觀:取得,這裏指買到。

4、假借於藏書之家:借。5.弗之怠:否定詞,不。 6.怠:懈怠,放鬆。

7、錄畢:完。8.走送之:跑,趕快去。9.不敢稍逾約:超過。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指成年。 12.益慕:更加仰慕。13.聖賢之道:學説。

14、又患無碩師:擔心。 15碩師名人與遊:大。 16.遊:交往。 17.嘗:曾經。

18、趨百里外:小跑,這裏指跑。 19.先達:有德行學問而顯達的先輩。

20、執經叩問:執:拿;經:經書;叩問:請教。21.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高。

22。填其室:擠滿。 23.援疑:提出,引。24.質理:詢問。 25.俯身:彎下。

26、傾耳以請:側着。 27.或遇其叱咄:有時。 28.叱咄:斥責,訓斥,呵責。

29、色愈恭:臉色,神情,態度。30.禮愈至:周到。 31.復:還言。

32、俟其欣悦:等到。 33.卒:最終。

34、負篋曳屣:篋:箱子,這裏指書箱。曳:拖着。屣:鞋子。

35、窮冬:嚴冬。36.皸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 37.媵人:服役的人。38.湯:熱水。

39、沃灌:澆洗。 40.寓:寄居。 41.逆旅:旅店。逆:迎。 42.衾:被子。

43、再:兩次。 44.享:享受,享用。 45.綺繡:繡花的衣服,這裏指華麗的衣服。

46、腰:腰裏掛着。47.容臭:香袋。 48.煜然:光彩照耀的樣子。

49、緼袍敝衣:緼:舊絮。敝:破舊的。 50.略無:一點也沒有,毫無。

51、慕豔:羨慕,欣羨。52.奉:供給,這裏指享受,享用。

七。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無從致書以觀。(無從:沒有辦法。致:取得,這時指買到。) 沒有辦法買書來看。

2、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每:時常。假借:同義詞連用,可譯為“借”。) 時常向藏有書籍的人家去借。

3、益慕聖賢之道。 (道:學説。) 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説。

4、弗之怠。(弗:不。之:代詞,指學習。“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詞賓語前置句。) 不敢放鬆學習。

5、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碩:大。碩師即大師,才學淵博的人。遊;交往。)

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大師,不能與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俟:等待。欣悦:高興。請:請教。焉:兼詞,“於之”的合音,向他。) 等先生高興了,便又向他請教。

7、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篋:箱子,這裏指書箱。曳:拖。屣:鞋子。) 在我當年從師求學時,揹着書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勁:僵硬。媵人:服役 的人。湯:熱水。沃灌:澆洗。衾:被子。擁覆:圍蓋。久而:好久,“而”是副詞詞尾。和:暖和。) 到了住所,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役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我)才暖和過來。

9、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綺繡:絲綢做的華麗的衣服。) 同旅舍的同學們都穿着華麗的衣服。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全句譯作:有時遇到先達訓斥,(自己的)臉色(就)更加恭敬,禮節(就)更加周到不敢(隨便地)回一句話,等到先達高興了,就又去請教。

1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譯作:因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樂的(讀書)事,(我)不去理會嘴裏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別人。

12、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着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13、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但他並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温和些。

14、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15、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着書請教。

八。課文結構梳理。

第一段: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求學的經歷。

第一層:敍述幼時求學的情形。寫出求學的勤和苦。

第二層:敍述成年後求師的情形。寫出求師之難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決心。

第二段:寫從師求學的艱苦情況。

第一層:寫從師求教道路的艱辛。

第二層:敍述生活的簡樸,與“同舍生”作比較,説明作者一心向學、不追求 “口體之奉”的情況。

第三層:總括全段,説明學有所成的原因。

九。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餘幼時即嗜學

2、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4、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豔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中能“略無羨豔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十。課文內容理解探究。

1、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敍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

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

2、文中從哪些方面敍述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幼時求學的艱難;成年後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或四個方面:家境貧寒,無書可讀;無師求教難; 遠道求學,備受艱苦; 艱苦的求學生活。或 讀書難,要借書,抄書; 拜師難,冒嚴寒頂風雪,到外地尋師;求教難,常遭“叱咄”; 生活難,“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文章開頭的“ 嗜學 ”一詞,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統領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

4、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 嗜學”與“家貧 ”之間的矛盾來決定的。

5、第一、二段文字採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對比,增強説服力,突出中心。

6、“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7、作者寫自己艱苦求學經歷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麼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作者現身説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鼓勵馬生勤奮學習。因為課文是贈序,參照後文敍太學的優越學習條件,以及對馬生語重心長的鼓勵和期望,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同時,文章由自己的經歷寫起,讀來也更親切平易。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8、第二段文字採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對比,增強説服力,突出中心。

9、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係?

答: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習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序、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起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十一。遷移拓展。

1、文中敍述了宋濂自己求學時的情況,你還能舉出與之相似的古人讀書的事例嗎?(也可用成語概括)

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蹟。(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後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蹟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囊螢映雪”説的是晉朝車胤、孫康。他們很愛讀書,家裏很窮。車胤就捉螢火蟲放入袋子裏,晚上讀書用;孫康冬天在雪地裏,藉着月光讀書。 (晉車胤和孫康的學習故事)

“懸樑刺股”懸樑是説西漢孫敬孫敬晝夜苦讀,就把頭髮綁到房樑上;刺骨是説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時常覺,就用錐子扎大腿。(孫敬和蘇秦的學習故事,也叫“頭懸樑,錐刺股”)

“鑿壁偷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西漢匡衡的學習故事)

“韋編三絕”是説孔子讀《易》次數之多,竟把編聯簡策的編繩翻斷了多次。後就用來形容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孔子晚年讀《易》的故事)

“畫荻教子”,歐陽修幼年喪父,母親鄭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婦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子女的重擔。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學習。歐陽修按照母親的教導刻苦學習,終於成材。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歐陽修幼年受母教的故事)

2、根據積累,請寫出幾句勸學的詩句。

1、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的《滿江紅》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愈的《勸學解》

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的《戒子書》

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出自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的《勸學》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韓愈的治學名聯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自民間流傳的《警世賢文》中的勤奮篇

3、作者成人後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高度概括回答即可)並從文中找出幾處形象描寫的例句。

叩問之難:“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旅途之艱:“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與同舍生的對比:“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4、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他有強烈的求知慾,為獲得知識,學問,他不辭辛苦,不怕困難,非常虛心虔誠的求教。

5、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之間,卻“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

答:他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不羨慕別人的衣食之憂,專心向學,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6、作者並不因衣食住行的條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見其內心充實,志存高遠。請結合他的生活補充出所缺下聯。 負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傾耳讀書勤。

7、認為讀書苦,幾乎是所有中學生的同感,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過之不及。當你深諳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時,你對讀書之苦想必會有新的認識。結合課文,説一説你的認識。

現在的中學生,認為“讀書苦,”幾乎成了口頭禪。深諳了宋濂之苦與累後,我認為我們所謂的苦,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書,抄書,而我們的書應有盡有,卻不曾用心讀過;宋濂百里之外求師,行深山巨谷中,還常“遇其叱咄”,而我們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裏,卻不一定“有所聞”;宋濂受凍餒之苦,而我們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用心不專。這麼優越的條件,卻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8、説説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現代中學生,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過之不及。條件何等的優越,應更好的珍惜,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具有遠大的理想,讀書雖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學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就會以苦為樂,且樂此不疲。

9、讀完此文後,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

10、作者寫此文,意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在《三國演義》中有那麼一段,孫權通過自身體會勸説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後來這員大將設奇計襲荊州,大敗關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麼這員大將叫什麼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

呂蒙; 啟示:後天學習很重要;勤能補拙,學能治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11、《送東陽馬生序》是傳誦了幾百年的名篇,勉勵後人學習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讀並不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更動人,卻能流傳至今。請從對現實的學習生活有借鑑意義的角度,談談本文為人稱頌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至少有兩種原因:

1、作者求學時的可貴品質,他勤奮,刻苦,專一的精神,達到了更好的啟迪,鼓舞,教育後人的目的。2、是使人們懂得了學習的好壞與環境關係不大,關鍵取決於主觀是否努力。

12、“ 加冠”一詞是什麼意思?你還能從古代漢語中找出類似的用法嗎?試舉一例。

1、古時男子20歲時行冠禮,戴上成人帽子,後來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及笄”女子滿15歲把頭髮綰起來,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十二。會考鏈接。

閲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你知道下列加點詞的含義嗎?請解釋。(4分)(4分,每空1分)

俟其欣悦 (等待) 媵人持湯沃灌 (熱水) 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 腰白玉之環(腰佩)

2、你理解下列文言語句的意思嗎?請翻譯。(2分)(2分,如關鍵詞漏譯,酌情扣分)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我的譯文: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3、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自己求學的艱難?(2分)

我的概括:幼年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2分,意同即可)

4、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祕訣?(2分)

我的感悟: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並戰勝困難。(2分,意同即可)

5、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麼?(2分)

我的看法:不可取。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關係,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並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分,無論贊同與否,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現象 篇四

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這裏指掛在腰間,佩戴。)

手自筆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戴朱纓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再:這裏作數詞,兩次)

不必若餘之手錄。(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寓逆旅。(寓:名詞作動詞,寄住)

無鮮肥滋味之享。(鮮肥:形容詞作名詞,鮮魚和肥肉)

送東陽馬生序 閲讀附答案 篇五

文言文閲讀。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苦此。(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媵人持湯沃灌( )

(2)四支僵勁不能動( )

2.下面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蓮,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誰與歸?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山巒為晴雪所洗。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句子: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淡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熱水(2)通“肢”

2.C

3.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紅纓裝飾成的綴着珠寶的帽子,腰上繫着白玉環。

4.要點: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能夠產生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促使學習成功的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艱”,專心致志。我們的生活條件不知比作者優越多少倍,我們應利用這優越的條件,學習作者刻苦勤奮的精神,使自己學有所成。(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複習要點 篇六

一、文學常識:作者明初文學家宋濂

二、重點字詞解釋。

餘幼時即嗜學:特別愛好。

無從致書以觀:沒有辦法。//得到書。這裏是買書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鬆抄寫。“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

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跑;//超過約定的期限。既加冠:到了成年。

益慕聖賢之道:仰慕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患,擔心,憂慮。//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嘗,曾經。趨:奔向。先達:學術界的前輩。

執經叩問:拿着經書請教。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

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裏的是擁擠的意思。未嘗稍降辭色:略微把話説得柔和一些,把臉色放温和一些。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着耳朵(表示尊敬而專心)請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時。叱咄:訓斥,呵責。禮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復:這裏指辯解。俟(sì)其欣悦:等待。

負篋(qiè)曳屣: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窮冬烈風:嚴冬。

足膚皸裂而不知: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至舍:學舍,學校。

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肢體。//僵硬。媵人持湯沃灌:熱水;//澆水洗。

以衾擁覆:用;被子;//蒙蓋。寓逆旅:住在旅店裏。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兩頓飯。再,兩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着。戴朱纓寶飾之帽:帽帶。

腰白玉之環:掛在腰間。右備容臭:香袋。

燁然若神人:光彩耀眼的樣子。緼袍敝衣處其間:破舊的衣服。緼,舊絮。敝,破。

略無慕豔意:毫無羨慕之心。慕、豔,羨慕。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縣官日有稟稍之供:日:天天;縣官,朝廷。稟稍,官家給的糧食。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遺,給予,贈送。無凍餒之患矣:餒,飢餓。之,的。

假諸人而後見也:假之於人,向人借書。諸,之於。

非天質之卑:天質:天資,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輩甚稱其賢:同輩的人。生以鄉人子謁餘:拜見。

撰長書以為贄: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贄,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

與之論辨:辯論。“辨”通“辯”。言和而色夷:平和。

三、理解背誦。

(1)為什麼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中能“略無羨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觀點的句子是: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四、課文內容理解:

1、文章從幾個方面表現了作者的求學之苦和用心之專?

幼年得書之難,借書抄錄,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表現作者求學之勤苦;求師艱難,畢恭畢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決心。

2、“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3、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的客觀條件?

路途:遙遠艱難。衣着:破舊不能禦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

4、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那些方面?

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採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對比,增強説服力,突出中心。

6、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係?

答: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習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切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7、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8、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麼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作者現身説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9、作者在寫自己的清苦生活時,為什麼要寫同舍生奢華的生活?

通過對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貴,專心學習的思想品質。

10、圍繞“嗜學”二字寫了哪兩件事?借書之苦;求教之難。

11、“卒獲有所聞”這裏的“聞”指什麼?得到知識,明白道理。

12、讀完全文;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的什麼精神和品質?

不畏艱苦,刻苦勤奮的求學精神和堅守信約,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

五、開放性試題

1、和作者當年的學習條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優越的地方?結合本文,説説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吃穿無憂,國家、學校、家長、老師的全力支持,設備先進,資源廣泛,信息靈通等。//珍惜時間,虛心善學,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2、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精神對你有什麼啟發?結合自己實際談一下。

3、課外積累。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蹟。

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西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樑。

西漢,匡衡勤學無燭鑿壁偷光讀書。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

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

(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後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蹟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4、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祕訣?

我的感悟: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並戰勝困難。

5、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麼?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關係,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並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送東陽馬生序 閲讀附答案 篇七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 ! 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1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

A.無從致書以觀 ∥ 言行一致 B.或遇其叱咄∥ 不可或缺

C.未嘗稍降辭色 ∥ 不辭辛苦 D.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 患得患失

12.下列與“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中加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

A.以叢草為林,以蟲 !蟻為獸 B.策之不以其道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 )

A.這是一篇贈序,作者以自己艱苦求學的切身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B.文段先敍無書之苦,繼而寫借書之難,最後極言求師之艱。

C.“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這個細節僅突出天氣的寒冷。

D.“立侍左右”“俯身傾耳”中的“立侍”“俯”“傾”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虔誠和恭敬的求師態度。

第Ⅱ卷(94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譯文:

(2)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譯文:

14.(1)(2分)抄寫完畢,跑着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大意1分,關鍵詞 “走”“逾”1分)

(2)(2分)已經成年,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説。(大意1分,關鍵詞 “加冠”“益”1分)

註釋 篇八

選自《宋學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西北),明初文學家。

東陽,地名,在今浙江東陽。

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餘:我。

嗜:喜歡、特別愛好。

無從:沒有辦法。

致書:得到書。致:得到。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每:常常。

假借:同義複合詞。借。

假,借。

於:介詞,從。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手:名詞活用為動詞,動手。

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

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以:以為;是:這樣。

加冠(guān):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人。

後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患:擔心。。

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

碩,大。

遊:交往。

嘗:曾經。

趨:趕到。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拿着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叩,請教。

執:拿着

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

望,聲望,名望。

隆:高。

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

門人、弟子,學生。

填,充。這裏是擁擠的意思。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温和些。

辭色,言語和臉色。色:臉色。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援,提出。

質,詢問。

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着耳朵(恭敬地)請教(表現尊敬而專心)。

以:連詞,而,來。

或:有時。

叱(chì)咄(duō):訓斥,呵責。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順。色:表情。恭:恭敬

至:周到。

復:這裏指辯解,反駁。

俟(sì):等待。

卒:最終。

負篋(qiè)曳屣(yè xǐ):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

篋:書箱。

屣:鞋。

窮冬:隆冬。

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舍:指學舍,書館。

支:通“肢”,肢體。

媵(yìng)人:這裏指服侍的人。

湯:熱水。

沃灌:洗浴。沃,澆水洗(四肢)。灌通“盥”。

衾(qīn):被子。

擁:蓋着。

而:表承接。

乃:才。

日再食(SI):每天供應兩頓飯。再:兩次。

寓逆旅:寄居在旅店裏。

寓,寄居。

逆,迎。

逆旅,旅店。

被(pī)綺(qǐ)繡:穿着漂亮的絲綢衣服。

被,通“披”,穿着。

朱纓:紅色的帽帶。

纓:帽帶。

腰:腰佩。

腰,名詞作動詞。

容臭(xiù):香袋。

臭,氣味,這裏指香氣。

燁(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緼(yùn)袍敝(bì)衣:破舊的衣服。

緼,舊絮。敝,破舊。

略無慕豔意:毫無羨慕的意思。

略無:毫無。

慕豔,羨慕。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中:內心。

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

蓋:發語詞,用來引領一句話,常是感慨或議論之類的,屬語氣助詞;翻譯為“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