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史資治通鑑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9K

讀史資治通鑑精品多篇

《資治通鑑》閲讀題目 篇一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衞伯玉逆擊 反

B.悦等以朝義部兵三百被甲詣驛 到達

C.悦等勸朝義執摯 逮捕

D.悦等恐眾心未壹 統一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無寵于思明 悦等送思明於柳泉驛

B.則以其謀告之 以氈裹其屍

C.皆為陝兵所敗 立朝清為太子

D.左右頗泄其謀 其部將駱悦、蔡文景説朝義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現史朝義“謙謹”的一項是(3分)

①朝義憂懼,不知所為 ②朝義俯首不應 ③諸君善為之,勿驚聖人

④不驚聖人乎 ⑤畏曹將軍,不敢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史朝義雖不受寵,但因為人謙和,對士兵很關愛,將士們都很擁戴他。史思明揚言要殺朝義,部下便為朝義出謀劃策,助他奪權。

B.史思明命令史朝義作前鋒從北道發起進攻,朝義敗戰後不得不退兵駐守永寧。史思明認為他不能協助完成大業,要按軍法斬殺他。

C.史朝義手下大批武裝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邊的人及時發現了,並報告給史思明。史思明跳牆來到馬廄,打算騎馬逃跑。

D.領兵駐紮在福昌的周摯,從許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後驚倒在地,史朝義班師回朝之後,駱悦便勸説朝義把周摯殺掉。

9、斷句和翻譯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4分)

戊戌命朝義築三隅城欲貯軍糧期一日畢朝義築畢未泥思明至詬怒 之令左右立馬監泥斯須而畢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殺,羣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許,悦等今歸李氏,王亦不全矣。

讀資治通鑑心得 篇二

當我拿到《資治通鑑》這本書時,我彷彿看見,歷史向我打開了一扇金光閃閃而厚重的大門。

《資治通鑑》問世於北宋年間,是由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從小隻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還不知道,他竟然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司馬光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19年的時候,完成了這部史書鉅著,主要的編纂工作全由他一個人負責,書裏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結晶。他為了這部書殫粗竭慮,《資治通鑑》成書後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翻開這本書,第一個故事,就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智家想立智瑤為繼承人時,智果曾經説過:智瑤有好多優點,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隘,不能寬厚待人。但是智家不聽智果的勸告,智果為了躲避災難,脱離智氏,改姓為“輔”。

果然跟智果説的一樣,智瑤狂妄自大,他説:“災禍只能由我帶給別人。我不給他們降臨災禍就罷了,誰敢給我呢?”但是,愚蠢的智瑤卻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滅掉了整個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倖免。

書中説,一個人多次犯錯誤,結下的仇怨不會在明處,應該在它表現出來之前就提防,賢明的人處理小事都非常謹慎。這就是平時老師教我們的“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差不多吧?自己滿足已獲得的成績,並且狂妄自大起來,這樣的人,怎麼才能持續進步呢?

《資治通鑑》的每個故事裏,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英雄人物,用他們的人生經歷,喻之有理地向我講述了淺顯又深奧的人生道理,三寸之舌比百萬之師還要厲害的毛遂,有氣魄有擔當卻英年早逝的英雄霍去病,堅忍不拔、忠於朝廷的蘇武,忍辱負重、嶄露頭角的韓信……歷史的長河興衰盛敗,都會發人深省,令後人受益良多。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一部《資治通鑑》讓我瞭解了歷史,也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翻譯 篇三

第二天,智瑤把疵的話告訴了韓、魏二人。二人齊聲説道:“這一定是小人想為趙氏遊説,使主公您懷疑我們兩家,從而放鬆對趙氏的進攻。不要相信這樣的話。我們兩家豈會放棄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趙氏之地,而去圖謀那既危險又必不可成的事呢”?兩人走後。疵進來,問道:“主公,您為什麼把臣的話告訴他們兩人呢”?智瑤吃驚地問:“你怎麼知道的”?疵説:“剛才他們兩個人見到我,便仔細地端詳我,然後匆匆走開,可見他們已經知道我識破他們的心思了”。智瑤不聽疵的勸諫,仍不肯改變主張。疵見狀,便只好請求出使齊國。

趙襄子派遣張孟談祕密出城,來見韓、魏二人,説道:“我聽説脣亡則齒寒。現在智瑤率領韓、魏兩家進攻趙家,趙家一亡,就該輪到你們兩家了”。韓康子、魏桓子説:“我們也知道會這樣,只怕事情還未辦好而計謀先泄露了出去,那樣就要大禍臨頭了”。張孟談説:“計謀出自兩位主公之口,只進入我一人耳中,有什麼妨害呢”?於是兩人祕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定好起事的日子,然後便讓他回城了。這天夜裏,趙襄子派人殺死智軍守堤官吏,決開堤口,讓大水倒灌智瑤軍營。智瑤軍隊為救水亂作一團,韓、魏兩軍乘機從兩邊殺來,趙襄子率兵從正面攻擊,大敗智瑤之軍,殺了智瑤,又將智氏族人盡行誅滅。只有輔果一家倖免於難。

讀資治通鑑心得 篇四

生命在時光中消長。唯有讀歷史的人,活得達觀通透,不易迷失。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最權威齊全。中國上下幾千年,都歷經了哪些朝代興衰,出現過哪些歷史事件。要系統理清中國歷史,則一定要讀它。

毛澤東生前,曾讀過17遍,每一遍都仔細批註。與史記為帝王家著史不同,《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寫書是為了專門寫給後人借鑑,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它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都出自於它。

1、最權威的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難怪説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史書,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講唐太宗如何運用人才: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講處事智慧,從故事中剖析出:“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

即為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解決了難點,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講做人處事,需掌握勢態和度:“物極則反,器滿則傾”,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極端必會走向反面。

只是讀資治通鑑原著,古文生澀難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讀它最佳方式是先讀通精品白話版。全書4冊,涵蓋戰國、秦、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曆史。

2、27位教授精心合譯

讀來生動有趣,令你輕鬆博通古今歷史。由台灣學者黃錦鋐教授,集台灣27位著名史學教授之力,花時3年,忠於原文,逐字逐句翻譯,將鉅著譯成白話,版本權威珍貴,甚至能跟孩子一起讀,寓教於樂。

雖為編年史,但白話本筆法比我們想象的有趣生動得多。白話譯本語言優雅凝練,小説的筆法,精細趣讀歷史,又能明白管理、用人之術、為人處世……

如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的馬陵之戰,東漢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東晉的淝水之戰……詳細生動,如歷其境,千古傳頌,無書能及。又如講三家分晉、智伯滅亡的故事時,提出千古名句“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認為仁德第一,才能第二;並衍生談到管理者的核心,應是方向、目標、願景、價值。就連金庸都説:寫作的功底,正是來自讀《資治通鑑》,也令我更瞭解歷史規律。此版書中有珍貴插畫,制度和時間脈絡,融會於白話譯文之中,便於理清脈絡,這是市面所罕見的。

梁啟超説“除了講道理,還通權變,講操作,這很了不得”。明清著名學者顧炎武評述“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3、讀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鑑為借鏡。一天4篇,閲讀起來毫無壓力,兩個月就能讀完。

清代史家錢大昕説:“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

相贈好友、長輩,或是自藏,都展現出你與眾不同的的智慧。從此打開更高的思想高度,人生見識大不同。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述《資治通鑑》: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曾國藩評價此書説: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資治通鑑》時説:司馬温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偉人哉!

因為這部書不光講道理,還通權變,即所謂“窮物之理、執聖之權”。一本書能講清楚道理已經難得了,除了講道理,還通權變,懂得講操作,這當然是了不得。據説朱元璋就對《資治通鑑》情有獨鍾,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也都閲讀通鑑學習治國之道,並作“御批”(讀書筆記)傳世。

翻譯 篇五

趙簡子對兒子無恤説:“晉國如果有禍亂,你不要嫌尹鐸的地位低,不要嫌晉陽地方遠,一定要以他那裏作為依靠”。等智宣子去世後,智襄子智瑤繼位當政,他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飲宴。席間,智襄子戲弄韓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國相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聽説此事,便告誡説道:“主公,您不加提防,災禍就一定會降臨啊”!智瑤説:“別人的生死禍福都取決於我。我不降災落禍,誰還敢興風作浪”?智國説:“並不是您説的那樣。《夏書》上有這樣的話:一個人屢次犯錯,人們的怨恨往往剋制着不表露出來,所以要在不顯著時謹慎提防。賢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謹慎戒備,才能避免招來大禍。現在主公在一次宴會上就得罪了人家的國君和國相,事後又不加戒備,還説別人不敢興風作浪,這恐怕不行啊!蚊子、螞蟻、蜜蜂、蠍子都能害人,何況是國君、國相呢”!智瑤不聽。

讀資治通鑑心得 篇六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青少版《資治通鑑》,受益匪淺,讓我愛不釋手。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一段段歷史情節,猶如身臨其境,歷歷在目。然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歷史教會了我一個為人處事的道理----謙虛。

“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智伯一表人才,箭術高明,騎術精湛,身懷絕技,無所不通,文筆優美,思維敏捷,還有意志堅強、勇敢果斷的品質。但他卻妄自大,目中無人,當着韓、魏兩家説:“汾河、綘河原先能夠象晉水淹沒趙一樣淹沒你們兩家啊!”結果卻是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亡了智家。同此可見,做人必須要謙虛謹慎,一旦狂妄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的故事,從另一面告訴了我們,唐太宗貴為天子,卻能以謙虛的態度,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懷,治理國家。他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以謙和之心應付他人的勸諫,創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豐功偉績載入史冊,被後人稱道。

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提高,這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陳詞濫調,卻是為人處事的至理名言。從(資治通鑑)中許多故事能夠看出,為人處世謙虛,能夠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紛爭與憂擾,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間,我報名了星樂培訓學校的奧數尖子班。因為前幾次測試,我都得了滿分,所以我有點飄飄然,驕傲了起來,結果最終幾次測試我只得了90分。看到教師在試卷上打的大大的“×”,我懂得了謙虛的重要性。

以史為鑑,應對當今複雜的社會,謙虛依然是一種美德。我們應當懷着一顆謙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對社會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對別人的感激。

翻譯 篇七

魏桓子説:“好”。於是也把一塊萬户人口的土地割讓給智瑤。智瑤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處土地。趙襄子拒絕了他。智瑤勃然大怒,率領韓、魏的軍隊進攻趙氏。趙襄子準備外出避難,問道:“我到哪裏去呢”?隨從建議:“長子城最近,而且城牆堅厚完整”。趙襄子説:“百姓筋疲力盡才修好城牆,又要他們捨身入死地為我守禦,誰能與我同心”?隨從又説:“邯鄲城倉庫充實”。趙襄子説:“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起來,又因為倉庫充實而讓百姓送命,他們能與我同心嗎?還是投奔晉陽吧,那兒是先主的屬地,尹鐸又待民寬厚,百姓一定會和我們同舟共濟的”。於是趙襄子逃往晉陽。

智瑤、韓康子、魏桓子三家圍住晉陽,引水灌城。城牆頭只剩六尺露出水面,鍋灶泡在水中,青蛙四處亂跳,但百姓都沒有叛變之心。智瑤巡視水勢,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持矛居右護衞。智瑤説:“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國啊”!魏桓子用胳臂肘碰了碰韓康子,韓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足背——因為汾水可以灌魏國都城邑,絳水也可以灌韓國都城平陽啊!智家的謀士疵對智瑤説:“韓魏兩家一定要反叛了”。智瑤問:“你怎麼會知道”?疵説:“我是就人之常情而論的。我們調集韓、魏兩家的軍隊來圍攻趙家,趙氏滅亡,隨後災難必然會降臨到韓、魏兩家。我們約定滅掉趙氏後,三家分其地。現在,晉陽城僅差六尺就被水淹沒了,城中糧絕,已經在宰馬為食了,破城也是指日可待。然而,這兩人不但沒有高興的表情,反而面有憂色。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麼”?

翻譯 篇八

智瑤向韓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韓康子不同意。段規説:“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割地給他,他一定會討伐我們,不如答應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會更加狂妄,而再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他一定會興兵討伐。這樣一來,我們便避開了禍患,就可以伺機而動了”。韓康子説:“好主意”。便派使臣去見智瑤,同意把一塊有萬户人家的土地割讓給他。智瑤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打算不給他。任章問:“為什麼不給呢”?魏桓子説:“他無緣無故地來要地,所以不給”。任章説:“智瑤無緣無故地強索他人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官員們的警懼,我們答應給地,他一定會驕傲。他因驕傲而輕視敵人,我們因恐懼而互相團結。用團結的隊伍來對付驕傲的智瑤,智氏的命運就不會長久了。《周書》説:要想戰勝敵人,姑且先聽從他;要想奪取敵人的利益,姑且先給他一些好處。主公不如先答應智瑤的要求,以助長他的驕橫,然後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對付智氏,何必要單獨成為智瑤的。攻擊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