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香港歷史資料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3W

香港歷史資料多篇【精品多篇】

香港的歷史沿革 篇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的歷史資料簡介之歷史沿革 篇二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島,新界島)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的歷史資料簡介之地名來源 篇三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四種説法:

説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説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息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香港維多利亞港

説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説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説,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説法四:因為一名叫陳羣(“阿羣”)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極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為路是阿羣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羣帶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説。

現仍有人把香港稱作“香江”、“香海”、“香島”、“香州”等。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原譯作Heung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為“康”,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着改拼為HongKong。

香港的地名來源 篇四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説法:

説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説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幻彩詠香江) 説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説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説,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儘管有不同的説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香港的地理氣候 篇五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羣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會下降3釐米。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略大於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僅大於全中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發展土地少於25%,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40%。

香港的歷史資料簡介之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篇六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衞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3)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日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過的額外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除法例另有規定外,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無須辦公。當日也將是《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假日。

2017年1月3日,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3日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在佔地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吸引海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

香港的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篇七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衞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歸的,反抗麻煩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