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調研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83W

第一篇:廳調研彙報材料

調研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調研彙報材料

高灘管理所管轄路段49.077公里,橋樑74座,其中特大橋2 座,隧道11座,特長隧道 2座,隧道雙幅28.31公里,橋隧比例為91%,橋樑比例為,隧道比例為58.7%。管理難度非常之大。

毛壩隧道羣由3座雙聯拱隧道組成,總長度為7.1公里,(毛壩一號、毛壩2號、麻柳隧道),間隔米。

隧道內設施設備量大,管理所目前配置養護、路政、機電人員少,集團意見成立的毛壩隧管站給編制18人,若隧管站一方面負責隧道機構、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方面負責應急救援工作,人數遠遠不夠。除非在現有管理模式上給管理所養護、路政、機電、監控增加人員編制。

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所轄毛壩隧道羣的運營管理需要有專業應急救援人員,並配置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按照應急保暢和救援需要,至少全天有4人應急救援班隨時待命,兼顧安全巡查工作,按照4班3運轉計算,需要配置16人。需設置站長1人,系統維護兼內勤1人,應急救援隊員16人,監控員8人,共27人。工勤人員10人(駕駛員2人,炊事員2人,水電工4人,保安2人),共計37人,負責管理以毛壩隧道為中心的紫陽-陝川界段28.514公里隧道的安全、消防、機電維護等工作。集團意見成立毛壩隧道管理站,給予人員編制26人(含工勤人員8人),隧道內設施設備量

大,管理所目前配置養護、路政、機電人員少,若隧管站一方面負責隧道機構、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方面負責應急救援工作,人數遠遠不夠。除非在現有管理模式上給管理所養護、路政、機電、監控增加人員編制。

一、養護現狀:⑴業務多,現有編制4人,負責全路段的構築物的小修保養、路面保潔、消防系統(包含所站消防栓、氣體滅火、報警系統、高低位水池,長達80多公里的消防管道)事故現場清理、監測、應急搶險、全管理所的安全管理等業務。

(2)內業資料量大,考核標準高:根據《公路養護技術規範》要求,橋、隧、邊坡、涵洞、泄水孔、伸縮縫、封閉、消防要求的日、周、月、旬、季、半年、年終檢查表格總量龐大,每天要填寫多少類多少頁表格,同時要將數據錄入到計算機三大管理系統當中,至少需要2人專職做資料。鑑於以上情況,需給養護股增加至少4人。

(3)巡查需要繞行地方路,坐船,費時費力

二、路政:主要負責路產、路權、安檢、治超、法規宣傳、事故處理、安全包保暢、突發事件處理等。現有巡查人員8人,每班2人。(1)在山區高速,除了要做到路公路局、集團要求的路面以上全時段、全天候、全覆蓋的巡查外,更多的精力要對橋下進行巡查,我們的路段全部沿河道

修建,挖沙取石顯現極為嚴重,稍不注意,就會因挖沙而威脅到橋樑安全。

(2) 事故處理:每次事故處置,最少需要6人,每組2人分頭封路、分流、現場勘測,就要動員其他休假或是下夜班的人員。在雨季事故高發時,24小時內發生事故10起,靠每個班2名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工作要求。

(3)突發事件多,如在收費站點發生治超安檢等方面的糾紛矛盾、路產損失時,路政人員要及時趕到進行處置。

(4)路面巡查一圈多少公里,到地方路巡查一圈多少公里,當在巡查過程中接到監控調度需處置突發事故時,因無法掉頭,南要繞至達陝高速四川主線站,北要繞至紫陽收費站,既費時又不經濟,我們的巡查車輛每年要跑近20萬公里,現在兩部車已跑多少萬公里,接近報廢。

所以,鑑於以上情況,路政人員至少每班需要增加2人,共8人。作為備勤,才能做到正常巡查的同時處置突發事件。

三、機電監控方面

機電方面基本處於疲於應付的狀態,機電系統龐雜,種類多,數量大,共多少類多少設施設備,價值近4個億。分為監控、通訊、通風、照明、供配電、火災報警、視頻事件、電力監控等系統,各個系統專業性都很強,每套系統都需要不同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護管理,全部都與安全相關,目前僅有一名管理人員,僅內業方面都無法達到收費中心、集

團的要求;監控員每班2人,分為收費、隧道兩處監控室,內線電話多少部,電話聲此起彼伏,特情報查量大,如綠色通道、無卡等,每個都要查出入口信息,圖片對比。每天記錄的表格多達種,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鑑於以上情況,機電至少需要配置8人。

綜上:毛壩隧管站需編制多少人,原管理模式下需要增加養護人員名,路政人員8名,機電人員8名,監控人員名。

管理所成立時間短,平均年齡25歲,正處於戀愛結婚生育高峯期,請假多。因人員配置不夠,需要大量加班,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願意加班,造成一方面加班費超支,另一方面還要給員工不斷做大量思想工作的情況。很多一線的收費治超人員調到管理崗位後,因工作壓力責任巨大,休假少,造成很多家庭矛盾,已出現多例結婚不到兩年就離婚以及辭職的情況,運營至今已辭職多少人次。精神層面不堪

重負,嚴重影響到隊伍穩定和正常工作的開展。ewwqw212321232qwerqwerr

32423434322e

d

s

qs

d

qwd

222`213123123 ew2 ew

e

wqd

wdq

dsvcfs

vdswqdsqwswqswqsqqwqwsdqwdrhhjgjtjt

第二篇:計生調研彙報材料

街道計生調研彙報材料

今天是副區長在百忙中帶領區委、區政府相關只能部門的領導來我街道調研計生工作,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根據區計生委調研提綱要求,我街道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落實,現將計生工作彙報如下:

街道現有12個社居委,常住總人口45615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10163人;流動總人口39002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6666人。兩個大的社居委分別是、五里:五里社居委總人口16002人,其中常住已婚育齡婦女2874人,流動已婚育齡婦女2504人;社居委總人口11021人,其中常住已婚育齡婦女1629人,流動已婚育齡婦女1103人。

一、新建的小區及在建的小區

1、目前已建好和入住的小區有:柳泉花園大部分是瑤海區其他街道的回遷點,包括安慶路、亳州路等,總户數760户,入住304户;小區,總户數450户,入住230户;榮城花園是產業園回遷點,牽涉到我街道陳塘、井灣、林店3個社居委512户,入住512户;電廠復建點400户,正在分房。

2、在建小區:金都社居委的金都華庭2期工程;林店社居委的中建七局開發小區;陳塘社居委的電力修造廠開發小區。

二、目前計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街道計生工作存在的問題:

(1)計生辦人員少,工作量大。目前計生辦包括計生辦主任在內只有5個人,除了計生辦主任在編之外其餘人員都是街聘人員。大街道計生辦人員和小街道人員一樣多,相比之下我們街道的工作要比別人多付出很多倍的工作量,工資待遇也是一樣多。

(2)在當前合肥市“大建設、大發展”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小區坐落在杏花,在給杏花經濟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增添了很多人口,所有購房來的外地人員及回遷安置的人員,都要納入計生管理。

(3)農科院計生工作的移交問題。農科院屬於大楊轄區,且企業的税收和低保工作大楊都已接管,計生工作沒有移交掉。

(4)柳泉花園、榮城花園、小區3個新建的小區由於户數多,人員複雜,涉及街道單位比較多,急需要配備計生的專職人員進入角色,摸清家底,落實好計生的管理工作。

(5)流動人口難以管理。我街道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數已接近,流入人員都是外地打工、經商和其他行業及一部分躲避計劃生育的,整體素質差,人員結構很複雜,計生工作講雙向管理但不能落到實處,流出地不管理,向對方發送雙向管理請求不予反饋,尤其在一年兩次的孕檢很難100%到位,加上育齡婦女自身不配合,有的社居委專幹上户三至五次,有的多達數十次都不給做孕檢,總是以種種理由和藉口推脱:“我老家都不管,也不用你們管。”在網上交流育齡婦

女的孕檢對方也不予回覆。其次網絡平台慢,孕檢交流任務量大,社居委的專幹沒日沒夜在網上交流。

(6)由於我街道2014年撤鎮並街,還存在大量的農業人員,這些人員仍然執行農村計生管理模式,比如:孕檢、四項手術的落實、獎扶、二孩指標辦理等。

2、社居委計生工作存在的問題

(1)計生軟件資料太多,常住人口的宣傳協會、人口學校婚育新風、悄悄話室、視聽室、訪視等等,流動人口的房主合同書、育齡婦女合同書、月報告單、婚育證明的查驗證等等,重點工作多,比如這次流動人口清理,這都是公安、計生兩家工作,不應該是我們計生系統工作,專幹大多數的精力忙於軟件資料,應付上級的檢查。

(2)計生專幹工作辛苦,待遇低。

三、存在問題的根源

(1)我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特別多,人員結構複雜。

(2)在“大建設、大發展”環境下,新建和在建小區多。

(3)綜治部門配合力度不夠,派出所入户只要有房產證就能入户,不管出生孩子的政策屬性;民政部門收抱養小孩給計生工作也帶來負面影響。

四、解決方法

(1)街道計生辦工作人員明確分工,指導各社居委開展

好業務工作。經常開展社居委計生專幹的業務培訓,適應新形勢下對計生工作的要求,近期我街道對計生專幹業務已經培訓兩次,並安排了近期的重點工作,解決6例政策外懷孕。

(2)重點抓好面積大、人員多的社居委,我街道及各社居委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確保計生工作不出問題。近期計生辦在省市計生交流平台督查各社居委存在的建檔及交流問題。

尤其對對常住、流動人口的基礎信息核查、摸底清理、交流建檔工作加大力度,明確街道、社居委的工作責任,做到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計生幹部直接抓的工作管理模式。

五、對村、居實行“一票否決”落實“村居為主”的工作機制可行。

最後提出一點建議,為了提高計生幹部對計生事業的熱愛,同時也説明對他們工作的辛苦認可,建議區委、區政府每年或兩年給街道計生辦解決一個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設一些條件,比如計生工作了多少年,工作如情況如何),同時區委、區政府下文,各社居委計生專幹必須與副職享受同樣的待遇,崗位津貼考慮再提高,這樣才能留住計生幹部,減少他們心中的怨言。

第三篇:質監局調研彙報材料

近年來,在省局、市局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各業務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襄城縣質監局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局現有在職人員62人,其中公務員24人,事業編制人員38人,僅大專及以上學歷37人,佔全局人數的60%。2014年被評為“河南省依法行政示範單位”,連續六年被許昌市質監局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優秀單位”、“目標管理優秀單位”, 2014年我局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指標考評中排名第七,2014年第一季度位居第二,目前,我局已被襄城縣推薦為“許昌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

我局檢測中心是集抽樣、檢測、檢驗於一體的技術機構,承擔首着我縣產品的監督檢驗、委託檢驗、計量器具的檢定和維修工作。目前, 檢測中心現有編制人員38人,檢定檢驗設備固定資產由xx年的10萬左右遞增到現在的45萬元,實驗室佔地450平方米,可檢測以食品、建材、能源等三大項為主的45個產品464個參數,能開展天平砝碼、衡器、壓力錶、血壓計、電能表、水錶、温濕場、加油機、b超等9個項目的檢定,出具的檢驗報告、檢定證書,科學、公正、權威。

我局檢測中心自成立以來,不斷吸取和借鑑先進的科學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檢驗檢定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檢定水平,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提高我縣產品質量,保證計量器具的準確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襄城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越來越清晰的感覺到了“科技興檢”的重要性。檢驗設備落後與企業的迅猛發展脱節越來越大,如果我們不闊步發展,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目前我局檢測中心的現狀來講,存在如下問題:

(一) 檢驗檢測設備落後,不能滿足日益精確的檢測需要

近幾年我縣企業如雨後春筍,發展很快,而我們的檢測設備比較落後,而我們現有的部分設備的精確度甚至沒有企業的高,因此,我們所服務的領域僅僅在一些基礎、基本的檢測,許多領域無法涉及。就計量來説,我們所開展的計量器具檢測項目基本上都是對生產、生活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衡器及量具的檢測,檢測精度和技術含量不高。就質檢而言,雖然這幾年我們在不斷髮展,但一些精細的分析我們做不了,設備精度達不到。隨着企業研發產品檢測要求的提高,客觀需要我們質檢機構提供更好地技術服務,這就造成了一對供需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有日漸突出之勢。

(二)專業的檢測人員少,對大型設備的操作不夠熟練。

目前我局缺乏專業的檢測人員,對新引進的大型設備操作不熟練。雖然經常外出參加相關培訓,但培訓時操作的設備與我局現有的設備不一致,導致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檢驗人員少,如目前我局食品檢驗缺2人,計量檢定缺2人,檢驗報告無法正常簽發。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固有思想觀念的影響。我技術機構的起步較晚,底子薄。技術機構大的發展只不過是在最近幾年。究其思想根源,主要是一些原有陳舊思想的影響,缺乏思路的創新,滿足已有狀況,不求上進、不思進取。豈不知市場經濟是在不斷髮展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不變應萬變,只能使技術機構越做越小。

(二) “主動需求”思想不超期。檢測市場業務仍停留在“被動需求”,“主動需求”意識不強。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下一步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全民質量意識的提高,“主動需求”類業務量的增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檢測市場”才能有效生成。到時市場必然會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這就要求技術機構必須進一步加強技術服務意識,用“公正、優質、高效”的服務來打造品牌和贏得顧客。同時,也將會促使服務內涵的擴大,使檢測服務擴大到技術服務,即能解決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從創收服務擴大到社會服務,即能為社會開出檢測和質量方面的“診斷處方”;從機構內服務擴大到機構外服務,即服務到現場,方便企事業單位,以滿足現代社會向技術機構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技術機構要發展,就要不斷拓寬業務範圍,提高產品的檢驗能力和產品檢驗的覆蓋率,提高計量器具的檢定率。保質保量完成產品的監督檢查計劃,及時準確完成企業的委託檢驗工作。主動幫助企業更新和採用新的技術標準,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推動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切實轉變技術機構的發展思路,確保思想到位。擺正技術機構自身的位置,技術機構本身就是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企業為羣眾服務的團體。我們工作的基石就是為企業服務,為業務科室更好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能提供依據。

(二)必須以地方經濟為依託,找準適合技術機構自身發展的切入點,尋求為當地企業羣眾服務的立足點。有什麼樣的企業我們上什麼樣的檢測項目,找準結合點這是關鍵。我們一定要貼緊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來確定檢測服務項目,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我局下一步計劃新上以下設備:

計量方面:計劃新上小型檢衡車一輛,需26萬元。心電圖需9.6萬元,檢測車一部需4.2萬元,共計39.8萬元;

質檢方面主要是籌建建築工程材料檢測站,重點開展水泥、電線、pvc管、塑鋼門窗的檢驗,需投資53萬元;

認證項目所缺設備和更新設備需19萬元。

(三)拓展籌資渠道,尋求多元化的合作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市場運作引入社會資金,尋求共同發展的模式,努力建設具有較高檢驗、檢測、檢定水平和技術保障能力的技術機構。

(五)通過自創資金實現自我發展。

襄城縣檢測中心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我們始終保持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緊緊把握新機遇,始終走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武裝技術機構,不斷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保證計量器具的準確度,為推動襄城縣經濟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區政府調研彙報材料

按通知要求,現依據調研提綱,逐項彙報如下:

一、2014年工作總結

1、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減少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方面。今年以來,我委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三圈、五帶、十園、百區、六大產業集羣”及“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全年新發展蓮藕6000畝、露地菜7800畝、設施大棚180畝,減少糧油種植面積1.6萬畝(其中水稻減少1.1萬畝,油菜減少0.5萬畝)。

2、推進農民轉移,減少傳統農民方面。近年來,我區一是以引導農民流轉土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引進了多家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區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0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個(其中專業合作社23個,省級示範合作社3個,市級示範合作社5個)。這些企業在建設項目同時,又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使得周邊土地已流轉的農户除了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外,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實現了“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二是加速推進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設,加速推進農民轉移,目前已完成轉户農民3.1萬人,佔全區15萬農民總數的21%。

3、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引入城市管理,創建文明鄉村方面。今年以來,我委在結合實際,認真總結的基礎上,以實施五項工程為重點,強力推進全區新型社區建設:一是實施大圩都市農業新市鎮建設。按照“一鎮、三園、三帶”規劃佈局,重點做好新市鎮的規劃、指導、協調和服務。今年重點在完善內部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和產業佈局調整上取得了可喜進步,成效明顯;二是實施“一鎮十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今年以來,大圩鎮作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其鎮內“新民、磨灘、新河、曉南、圩西、沈福”6個省、市、區新農村示範村,按照“徽派風格、現代水鄉、生態果園、都市農莊”的建設風格,採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專項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其中省新農資金270萬元),完成了872户舊民居的改造,新修機耕砂石路23條,完成4萬多米的村內水泥道路建設以及多處水利設施建設和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義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楊三村的新農村建設也成效顯著,全街道共投入專項資金858萬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間、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增設自來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處理池18萬立方,完成改廁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觀,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現象。三是實施煙墩牛角大圩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該項目位於包河區煙墩鎮牛角大圩,規劃面積1.5萬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力爭3年內基本建成,已被納入2014年省“861”和市“1346”行動計劃。按照三年規劃建設進度,今年成立了5個村的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引進了首家農業開發公司——安徽園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順利進駐,首批流轉土地3000多畝,租期16年同,目前已全面投入生產。四是實施“文明鄉村”建設。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制定了三年實施規劃,重點對去年百日行動計劃的成果做好總結表彰和鞏固提升工作,今年實現轉社區的有16個,全區現共有38個行政村。春節前集中整治環境衞生,開展“綠化鄉村、清潔家園”大會戰活動,實現了文明村80%的目標。五是推進城中村改造建設。我區共有38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今年全面啟動了14處重點建設項目,共涉及8494户,佔地3382.9畝,建築面積381.2萬平方米,總投資71.6億元。

4、城中村、近郊村村級經濟組織發展和管理方面。一是強化指導。每月對村級經濟組織發展情況作一次統計,同時積極宣傳國家有關政策,指導建立村級經濟組織。二是強化服務。深入街鎮和專業合作社組織,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力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三是強化培訓。組織開展了兩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訓班,組織了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

5、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產業帶建設、一村一品建設和設施農業發展方面。農業園區經濟是我區農業的重點項目,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着力打造園區經濟和建設農業“三圩十園”兩大工程,圍繞大圩鎮東大圩、煙墩鎮牛角大圩和義城大小張圩三大片區,努力建設一批觀光農業產業園區。今年在東大圩新發展3586畝露地菜,3580畝蓮藕、720畝葡萄、180畝設施大棚;在牛角大圩引進了一家社會化企業,新發展了露地菜3009畝,並規劃650畝鋼架大棚及2萬平方的智能温室,目前投資協議已簽訂,即將付之實施。

一村一品建設方面。現全區共有“一村一品”專業村18個,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魚蝦等產業。其中今年新培育大於許貴櫻桃谷鴨和煙墩新街、橫城、保興三個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產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氣,如大圩鎮新民、曉南,淝河鎮衞鄉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會想起大圩葡萄,一説起番茄就會聯想到衞鄉番茄,各鎮各村都漸漸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已初步形成。

在農業標準化建設方面。今年新建設並通過驗收的戰友、徽王、田田等五個標準化基地,總面積達1500畝。另外計劃新申報3~5個基地,下一步爭取也能通過上級驗收。

6、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方面。為穩步推進“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今年以來,我們一是在推廣農業新科技上下功夫,重點引進一批高產、優質、市場前景好的優良品種,指導農户科學種植;二是在提高農民科技意識上下功夫,大力宣傳土地流轉政策,科學引導農民改變種植品種,減少傳統糧油種植面積;三是在農業招商引資上下功夫,大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和培育農業種植大户,為周邊的農民提供新的工作崗位,讓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目前農民的打工收入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7、推進農業產業化“三大工程”建設方面。一是抓好“品牌”工程。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護,強化品牌整合,提高農產品在競爭性市場上佔有更大份額的能力。二要抓好“標準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注重提升農業發展的層次水平,以現有的品牌產品為依託,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產品技術標準、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三是抓好“特色”工程。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和特色產業園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實行全程質量監控,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同時加大與其他農業發展區域的橫向聯繫,特別是借鑑現代農業發達的中心城區的發展經驗,走出一條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發展之路。

8、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和發展方面。全區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個(其中專業合作社23個,省級示範合作社3個,市級示範合作社5個)。具體工作中,一是強化指導。年初,我區召開了一次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座談會,為各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也推進了企業之間的交流;每月對農業龍頭企業項目建設情況作一次統計,隨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向企業傳達政府扶持政策、市場信息等情況。二是強化服務。兩次組織人員深入企業、專業合作社調研,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力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資格,指導幫助了5家企業申報市區固定資產投資獎補、22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申報了市級示範合作經濟組織專項獎補資金;三次組織了20家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參加上海農展會、首屆中國(安徽)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進超市對接會。三是強化培訓。組織開展了兩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訓班。組織了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組織農業技術人員經常性地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開展技術培訓。

9、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三品”建設及品牌建設方面。我區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農業標準化基地的建設,在農業標準化建設方面。今年新建設並通過驗收的戰友、徽王、田田等五個標準化基地,總面積達1500畝。另外計劃新申報3~5個基地,下一步爭取也能通過上級驗收。

在“三品”認證方面,全年共完成五個品種的換證工作,新認證青菜、烏菜兩個無公害品種(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個綠色產品,現全區共有無公害農產品20個,其中種植業農產品13個,水產品5個,2個初級加工農產品。

10、農業節慶經濟發展和觀光休閒農業發展方面。今年以來,我們結合休閒觀光農家旅遊的特點,引進了一批適合市民採摘、外型美觀且果品優良的優質品種,並根據果品生長特性,不同季節種植不同的新品種,技術上採用先進的栽培技術,使一年裏每位來訪參觀的市民都能感受到現代農業科技的巨大魅力。今年大圩鎮的“葡萄節”、“濱湖文化旅遊節”雙節啟動期間,優質的種植果品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吸引了約10多萬市民來園參觀旅遊,大圩鎮也被親切的譽為“城市的後花園”和“中國最美的都市田園”。目前全區共有各類農家樂旅遊接待點15個,在今年元旦、五一、十一及旅遊節期間共接待來訪遊客100多萬人次,據估算,獲得購物、食宿等各類收入約xx多萬,大大提高了轄區內農民的收入。同時,“大圩天然農家超市”也已產生了規模效應,其價格高於市場價一倍之多,許多菜農收益較往年也有大幅度增長。

11、推進農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引企工作方面。今年以來,我委堅持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實施了4個重點技術項目:一是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江淮平原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範》。該項目主要是通過機械收割時,對油菜秸稈的碾壓和撕裂處理,使秸稈體積減少、硬度降低,待機械收割後將田塊注水,再進行巡耕,使秸稈與土壤結合,土中腐解,最後實施機械插秧,從而實現整個生產循環的機械化,此種方法不僅能改良土壤,而且還能使每畝增收節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稈禁燒期間,吳市長還專門調研了該項目,並給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建設。完成了全區五個鎮(街)共50個行政村的土壤樣品採集工作,完成土樣、植株樣化驗標本2100個,在大圩鎮磨灘、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範田3萬畝,確定了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東縣磷肥廠2家企業作為我區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並在大圩鎮圩西、義城鎮集貿市場、煙墩鎮集貿市場建立了配方肥銷售網絡,使全區使用配方肥面積普及率80%。經測產,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區總節本增效達1100萬元以上,讓廣大農民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

三是蔬菜營養泥炭塊育苗技術試驗示範。項目位於包河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大圩鎮圩西村、曉南村的三個蔬菜生產基地內。共有示範品種13個、培育營養泥炭塊秧苗20萬棵、示範栽培面積達60畝,平均畝產較常規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種引進、種植與示範推廣項目建設。全年共引進了58個蔬菜、葡萄新品種,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項目分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範兩項內容,其中23個棚室內品種涵蓋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南瓜、毛豆、西葫蘆、瓠子、甜瓜、西瓜等41個新品種,露地區則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個葡萄新品種和1個馬鈴薯新品種。5月14日,市農委組織了全市各縣區的農委主任以及蔬菜種植大户代表共計100餘人,來我區現場觀摩菜瓜果新品種的種植情況,與會代表觀後均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表示這些優質新品將為我區的農家樂休閒旅遊添光加彩。

在招商引資方面,我區以引導農民流轉土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積極為外來投資者提供環境保障和獎勵政策。煙墩街道今年成功引進首家農業開發公司——安徽園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駐安徽濱湖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成立了5個村的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首批流轉土地達3000畝。義城街道塘西村也引進合肥銀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畝流轉土地開發大棚蔬菜和設施農業。大圩鎮也將全鎮14個村中的10個村,分片規劃,引導發展,廣招農業項目。目前已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和外地能人成功進駐,如:華泰集團在磨灘村承包500多畝土地發展苗木花卉,合肥戰友農業開發公司在磨灘村承包300多畝土地發展雙孢菇,合肥佳佳龍蝦養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畝土地從事龍蝦生產,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雲、圩西村承包200多畝土地試種藍莓。這些企業在建設項目同時,又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使得周邊土地已流轉的農户除了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外,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實現了“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12、推進土地流轉,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管理和服務工作方面。目前,全區土地流轉面積5.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8.89%。在工作方法上,我們一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舉辦培訓班、送科技、送政策下鄉、印發明白紙等多(來源好範 文網)種形式,向基層幹部、農民羣眾宣傳土地流轉政策,積極引導規範管理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行為。二是妥善處理糾紛。做到既嚴格把握政策,又充分發揮靈活性、創造性、主動性,採取組織當事人協商,協助村委會調解,直接開展調處等形式,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流轉權益。三是招商推動流轉。以引導農民流轉土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積極為外來投資者提供環境保障並給予獎勵政策,鼓勵發展。四是搭建服務平台。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成立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7個。大圩、煙墩2街、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平台窗口,並與市農委聯網,及時發佈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

13、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方面。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國家惠農政策之一,於2014年納入我區民生工程範圍,我委主要負責全區主要糧油作物及能繁母豬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為落實此項惠民政策,我委全力以赴,加強宣傳,第一時間把保險單送到田間地頭,並根據轄區農户種養殖情況,確定4個參保品種,即水稻、油菜、小麥和能繁母豬。其中水稻4.5萬畝、油菜3.5萬畝、小麥3500畝、能繁母豬1075頭,均百分百參保。近年來,為了激發農户的參保熱情,實現作物應保盡保,我區加大了惠農政策力度,區財政將農户應繳的保險費也納入了預算。2014年全區共有1.75萬户農民參加了保險,財政撥付保險金額112.7萬元,完成百分之百的投保率。在今年水稻種植期,由於受水災影響,淝河鎮席井村部分水稻田出現了減產情況,區農業部門及時丈量田畝,對照政策,與保險公司接洽,申辦後續理賠,農户得到理賠金1.17萬元,減輕了損失。

14、農委系統和站所服務農民、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方面。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我委緊扣農民增收這條主線,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實現了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落實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直補、大户補貼、油菜補貼、購機補貼等各項支農政策,撥付政策性農業保險112.7萬元,發放各類補貼422.73萬元;二是做好農民負責監督管理。全面推行財政涉農資金補貼“一卡式”發放工作,向所有享受各類財政補貼的農民發放了財政補貼資金專用存摺,及時將補貼發放到位。三是廣泛開展減負政策法律宣傳。編印了《黨的支農惠農政策摘要》等資料,通過科普趕集、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向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發放,廣泛宣傳糧補、種補、綜合補、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投資主體全力投身新農村、新市鎮建設的熱情。四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全年累計處理、調處、複查了土地糾紛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覆,件件有結果。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一)總體工作思路:

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發展都市農業”這一主題,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為主線,以培育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為核心,以推進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和農業科技創新為動力,着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確保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任務:

1、調減傳統種植業面積。以“公司(市場、協會、大户、農民經紀人)+農户”的模式,引導和扶持農民羣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完成傳統糧油種植面積平均壓減1萬畝,農作物秸稈產量減少xx噸的工作目標。

2、新減少農民數。目前全區已完成轉户農民3.1萬人,佔農民總數的21%,2014年計劃實現轉户農民10000人。

3、農民收入增幅。達到市平均增幅標準,年增15%以上。

4、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幅。達到市平均增幅,爭取實現50億。

5、蔬菜瓜果園藝業單產、總產增幅,其中規模種植面積。蔬菜擬果園藝業單產、總產增幅達到市平均水平,計劃完成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5000畝的規模種植面積。

6、新增農民合作組織。計劃新增5個農民合作組織,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外接市場、內聯農户的橋樑作用。

7、新增土地流轉面積數,新建鄉鎮土地流轉中心。按照2年內實現土地流轉率達50%,5年內實現土地流轉率達90%以上的流轉目標,2014年計劃新增土地流轉面積xx畝,新建1個鄉鎮土地流轉中心。

8.新建特色產業園區、產業帶和專業鄉村數。新報3~5個特色產業園區,確立5個“一村一品”專業村。

9、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設施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設一批規模檔次較高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園區,新增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5000畝,實現設施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3500畝。

10、新增農產品“三品”認證。建立優效安全的農產品品牌體系,新增農產品“三品”認證3個。

11、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銷售超億元户數。繼續加強指導服務力度,爭取打造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其中銷售超億元的3家。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

12、計劃新招商引企户數。實現年招商引企5家。

13、新增土地整治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保護6.5萬畝基本農田不受侵佔,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萬畝。

14、新建農村社區。以濱湖新區建設和打造中國最美的湖區都市田園為統攬,堅持“三個集中”,推進“四個優化”,實現“五個提高”,完成新建3個農村社區,改造擴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5個。

(三)重點工作

1、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舉措。以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結構城市化轉型為方向,充分利用秋種換茬之機,逐步取消傳統農業,發展觀光休閒農業。2014年將借鑑東大圩成功經驗,重點打造煙墩牛角大圩,立爭完成傳統糧油種植面積壓減1萬畝,農作物秸稈產量減少xx噸,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5000畝的工作目標。

2、深入推進高效規模農業“35116”工程建設的主要舉措。我區納入“35116”重點工程主要有三個:即煙墩牛角大圩萬畝休閒農業蔬菜基地、東大圩萬畝蔬菜園藝觀光農業產業園項目和環巢湖流域水生蔬菜產業基地。2014年將重點引進一些高檔宜採摘的蔬菜、果品,努力打造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農家樂旅遊示範點。

3、組織推進“千棚連建、千畝連片”的蔬菜園藝“雙千”基地建設的主要舉措。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流轉進程。大力宣傳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政策,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行為,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流轉權益。二是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計劃2014年東大圩內減少油菜5000畝。三是加快引進農業“三新”品種。選擇一批不同季節適合觀光和採摘的品種,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新、優、特品種展示,並擴大其種植規模,形成“千棚連建、千畝連片”的蔬菜園藝景象,展示出“春花、夏果、秋實、冬景”一連串的特色景觀。

4、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和休閒觀光農業旅遊園區“百園建設”工程的主要舉措。一是依託“雙千工程”,加大引進和推廣優新特農業新品種的工作力度,打造出精品農業觀光展示區,滿足城市居民休閒旅遊的需要。二是以濱湖新區建設和打造中國最美的湖區都市田園為統攬,按照“三個集中、四個優化、五個提高”的原則,打造一個又一個獨具特色的農村新型社區。三是優化組合、合理佈局。鼓勵外來企業家參與本地農業產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和農業旅遊觀光園區生產與經營,走市場化的路子,逐步擴大各產業園區經營規模,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5、組織深入推進基地連片開發、產業塊狀覆蓋“一村一品”“百村億元”(即用3年時間全市培育100個特色專業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工程建設的主要舉措。一是繼續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減少傳統糧油作物種植面積;二是加強技術指導力度,手把手地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合理施肥;三是擴大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規模,管理好無公害生產基地,做好農作物生產的全程監督與管理,確保食用安全;四是積極培育農業特色專業村,在現有18個“一村一品”特色村的基礎上,努力申報新的專業村,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包河品牌。

6、深入推進土地流轉“雙百行動”(即用3年時間全市流轉土地累計達到100萬畝,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計達到100家),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和服務,建立土地流轉調解仲裁體系建設的主要舉措。一要明確1個目標:即2年內實現土地流轉率達50%,流轉合同簽訂率100%,其中1000畝以上規模流轉佔流轉總面積的30%以上;5年內實現土地流轉率達90%以上,流轉合同簽訂率100%,其中1000畝以上規模流轉佔流轉總面積的50%以上。二要做到2個夯實:一是夯實思想認識這個基礎。重點是大力宣傳土地流轉對促進我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和中央、省、市各級出台的土地流轉政策,全面提高基層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二是夯實流轉服務機制。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培育流轉中介組織,鼓勵建立有經營資格、有經濟實力、有資信度的土地流轉合作社,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健全糾紛調處體系,進一步完善區、鎮街、村居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三要狠抓3項管理:一抓合同管理。嚴格土地流轉行為,確保每次土地流轉簽訂規範的書面流轉合同。二抓檔案管理。建立備案登記制度,完善土地流轉資料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和管理工作制度。三抓信息管理。重點抓好信息收集、登記發佈和信息月報工作。四要把握4項原則: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原則,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堅持有序流轉、規模經營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

7、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雙百雙千”提升行動(即用3-5年時間全市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100家,省級以上名牌100個,培育農業企業1000家,實現農業產業化銷售收入1000億元),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要舉措。一是加強互動。按期統計農業龍頭企業項目建設情況,通過召開座談會和調研的方式,瞭解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加強服務。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資格,積極爭取和落實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獎補。

8、組織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百社示範、千社建設”行動(即用2-3年發展100家示範合作社,2014年農民合作組織累計達到1000家)的主要舉措。一是着力培育農業種植大户。培育和引進農業優良品種,指導種植大户發展名、特,優、新、稀產品;二是着力擴大農業標準化生產。按照“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原則,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三是着力推進龍頭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增加企業科技含量;四是着力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深化農村科技普及,力爭2-5年內,全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一村一社”的水平或“一村多社”的水平,成員數和農户數達到總户數的50%以上。

9、組織推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開展基地對接、用工對接、農超對接、產銷對接,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舉措。一是強化技術指導。通過科技培訓、成果轉化、典型示範等有效途徑,推廣一批新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二是強化服務指導。搭建科技服務、產品認證、流通物流、會展經濟等服務平台,為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創造交流機會,在用工、產銷、農超等方面實現對接;三是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市場、有規模、有競爭力的主導產品和生產、加工、流通推廣示範基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實現科技致富。

10、組織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三品”認證工作的主要舉措。一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多形式、多渠道,廣泛宣傳“三品”認證的重要意義。二要完善獎勵政策。可對“三品”認證工作幹得好、數量多的街鎮給予一定的補助獎勵,對獲得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認證的企業,也發放一定的補助,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三是抓好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從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中拿出專項經費,用來扶持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四是做好“三品”認證服務。秉着讓企業“少跑腿、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爭取材料初審一次成功,且保證從申報到領證時間不超過半年。

11、組織推進農產品“進超市、進上海”“二進工程”建設的主要舉措。一要抓好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從源頭上實現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培育一批重點種植專業村和專業户,完善生產基地硬件設施,引導種植精細特高品位的優質蔬菜。二要嚴抓生產過程。確保每個農產品都嚴格遵循無公害生產標準,無農藥殘留,品質高。三是突出“標籤意識”。鼓勵企業和種植大户給農產品加貼上無公害、綠色食品標籤,提高產品知名度,用品牌鑄就核心競爭力。四是加強市場流通。建立四通八達的物流渠道,隨時向菜農和農户提供各地市場的蔬菜價格和供求信息。幫助農户對蔬菜進行分揀、淨化、包裝,做到“淨菜入市”。五是發展培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農作物產業的“二次革命”。

12、組織實施“百萬農民轉移就業,十萬農民自主創業”工程,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農民增收多元化的主要舉措。一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上,鼓勵農户將自有土地依法轉讓,保護基本農田。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實施政府引導,給予一定的招商優惠政策,鼓勵外業企業入駐,給農民提供越來越多“家門口”工作的機會。三是積極鼓勵本地農民創業,政府可出台一些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在家鄉幹事創業、脱貧致富的決心,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回報家鄉。

13、組織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主要舉措。一是加強宣傳和技術服務。大力宣傳環保法規及禁燒的重大意義,加強與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等的聯繫互動,充分拓寬秸稈綜合利用途徑。二是推進土地流轉,加強基地建設。以引導農民流轉土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提升農業規模化生產水平,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四是多管齊下,推動結構調整。結合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引導農民、投資商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

14、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項目和對外招商引資引企工作力度的主要舉措。一是樹立首位意識。堅持把招商引資放在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做到對上爭取項目,對外招商引資。二是加強溝通。加強與區招商部門和農業龍頭企業的溝通與協作,及時瞭解招商信息和實際需求,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明確責任。制定招商引資考核標準,細化任務,確立責任人,並嚴格執行。

15、深化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種養大户(農業公司)集中,項目向園區集中,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集中的四個集中的主要舉措。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實施意見,深化我區城鄉統籌綜合配套,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扶持政策,幫助羣眾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轉變觀念,激發參與新農村、新社區建設的熱情,加快推進農村人口轉移。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爭取上級和同級財政的支持的同時,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激活民間金融資本,鼓勵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過渡,走村企共建、適度開發之路。

16、深入推進土地整治、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舉措。一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綜合考慮耕地、道路、綠化、水利等多種因素,合理規劃和佈局,統籌安排農田、水利、綠化的綜合治理,大規模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對全區供排水設施進行摸底和整修,全面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提高標準農田比重。二是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控制面源污染。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改善農村水環境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前提要求。一方面要加強對農藥、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訓,做到安全合理用藥、施肥。另一方面區級農業、水務、環保、建設、經濟發展等職能部門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抓好片區內生態環境治理。

17、組織推進農業節慶、會展等創意農業的主要舉措。一是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注重優新特農產品的引進,打造多個農家樂休閒觀光園;二是增強創新理念。以現有的農業品牌為基礎,在遵循市場的前提下,充分注入創意新元素,加大科技含量,鼓勵企業或種植大户多采用一些有創意的新想法,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創意農產品或創意景觀,以達到增收、增效的目的。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政府要當好宣傳員,加大宣傳經費的投入,利用會展經濟,積極推薦各式各樣的創意農產品,給企業和農户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18、關於編制“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的建議

(1)規劃建設要有新格局。一是樹立一盤棋的理念,以市域整體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建設,努力實現資源共享、發展共贏。二是重點扶持中心城鎮。按照中心城區、縣城、中心鎮、一般鎮的梯度發展模式,突出重點,在項目和資源配置上給予適當傾斜。

(2)發展方式要有轉變。一是強化結構調整。在保證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加快特色農產品園區建設,發展特色經濟。二是強化科技支撐。引導和鼓勵企業自我創新,開拓創新思維,給農產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檔次和競爭力。三是強化自主創業。在現有休閒旅遊條件的基礎上,鼓勵多開展些家庭經營、個體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重點在農家樂旅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上自主發展,政府可實行一些鼓勵性政策,讓更多的農民自己當“老闆”。

三、建議和意見

1、樹立市場意識,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保證國家基本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引導農民調、指導農民種、幫助農產賣”上下功夫,不斷優化農業種植結構。

2、樹立聯營意識,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扶持一批有規模、有特色、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按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户”利益聯營機制,實現千家萬户與一體化經營的有效對接。同時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鼓勵企業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實現品牌經營。

3、樹立長遠意識,加快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農村道路基礎設施、農田水利排澇設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大前期項目的謀劃力度,充實項目庫,積極向國家和省市爭取項目建設資金,不斷改善農業基礎建設環境。

4、樹立創新意識,加快推進開放型農業發展。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引導農村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户流轉集中。同時可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推廣農户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逐步擴大農作物擔保範圍,切實解決想創業農民的融資難問題。

5、樹立統籌意識,加快城鄉統籌發展。一是加快農村人口轉移,降低農民進城入鎮門檻,使農民擁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二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廁,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針對農村富餘榮動力和返鄉務工的農民開展定向培訓,積極提供就業信息和必要的法律援助,鼓勵他們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

第五篇:工地調研彙報材料

匯 報 資 料

我部自2014年12月份進場以來,認真貫徹瀏醴公司對本項

目的管理要求及監理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嚴格管理,以設計為依據,以規範為準繩,嚴格執行合同管理文件,安全、優質、廉潔、高效的完成瀏醴公司下達各項目標任務,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重承諾、保環境、守信譽,施工生產進展有序,現將全線施工生產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程進度及產值完成情況

1、產值完成情況:

2014年全年完成實體產值7546.2萬元,完成佔總產值的43.5%其中承包人駐地建設、臨時設施、臨時工程等完成794.9萬,路基工程完成2014.02萬元,橋樑涵洞完成4694.28萬元。截止目前共計完成計量產值7098.15萬元。

2、工程形象進度情況:

①、路基土石方:

完成土方開挖65.34萬 m3,石方開挖9.43萬m3,完成填

方61.23萬m3,挖淤泥完成8.96萬m3;

②、排水、防護工程:

排水工程完成650m3,防護工程完成2.26萬m3;

③、通涵工程:

全線共有11座通涵,除k75+120蓋板涵台揹回填、洞口

八字牆,k79+154通道洞口八字牆、k80+173蓋板涵洞口

八字牆未完成外,其餘均以全部完成。

④、橋樑工程:

全線共計六座橋樑:截止目前累計澆樁249根,完成佔設

計的99%;系樑澆注累計108個,佔設計的76%;立柱累計澆注178根,佔設計的90%;蓋樑累計澆注46片,佔設計的38%;耳背牆累計澆築2個,佔設計的8%;t樑預製42片,佔設計的6%;已架樑14片,其中:

a、團結一號高架橋樁基累計澆樁64根,全部完成,系樑

澆注累計澆注46個,全部完成,立柱累計澆注56根,

全部完成,蓋樑累計澆注17片,還剩下15片,耳背牆

累計澆築2個,還剩下2個,t樑預製34片,還剩下146

片;

b、團結二號高架橋樁基全部完成累計澆樁54根,系樑累計

澆築19個,還剩下15個,立柱累計澆注32根,還剩下

14根;

c、普官一號高架橋樁基全部完成,累計澆樁46根,系樑累

計澆築17個,還剩下12個,立柱累計澆築34個,全部

完成;

d、普官二號高架橋基全部完成累計澆樁24根,系樑累計

澆築7個,全部完成,立柱累計澆注16根,全部完成,

蓋樑累計澆築8個(全部完成)。

e、毛連灣高架橋樁基全部完成累計澆樁36根,系樑累計澆

注13個,全部完成,立柱累計澆注28根,全部完成,

蓋樑全部完成累計澆注18個, 全部完成,t樑預製8

片,還剩下76片;

f、澗江一號大橋樁基累計澆樁27根,還剩5#橋台1根。

系樑累計澆注6個,還剩下8個,立柱澆注累計12根,

還剩下4根,蓋樑一片,還剩下11片。

具體詳見附表瀏醴公路第13合同段土建工程情況表

(二)工程質量、安全控制情況

1、工程質量控制情況:

開工以來,項目部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經營思想,並在全體施工人員中全面貫徹落實“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建立並健全了質量保證體系,落實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施工中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制度、試驗檢測制度、測量雙檢制度、交接驗收制度,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規範施工,嚴格遵守《施工監理實施辦法》,各工序交接及時報監理工程師檢驗,積極配合監理工程師檢驗質量,在檢驗合格後方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到目前為止,施工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工程安全控制情況:

開工以來,項目部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作業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業主下發的相關文件等,認真勘察瞭解現場情況,對工人進行了安全生產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對特殊工種(電工、爆破工)加強管理,做到持證上崗,對龍門吊、架橋機等特種設備做到先檢測標定後再使用,按合同要求全線配備4名安全員,挖孔樁現場全部採用隔離柵封閉圍擋,,每個井口配備井蓋,每個工人配齊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繩,每座橋配備3個應急軟梯。路基、橋涵、拌和站、樑板

預製場、油庫、變電所、等施工現場按照精細化施工要求設置安全標誌和安全標語牌,編制了施工用電、交叉施工、橋樑施工及高空作業、爆破工程、高填深切等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編制了標準化工地建設實施方案和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清單,同時加大督察力度,在橋樑樁基施工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安全員、施工員督察,對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的施工點一律不準開工,對違規施工的堅決予以制止、批評教育和更正,確保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和執行,施工工藝符合安全生產要求,到目前為止,我合同段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三)存在的問題

1、k78+710路基右側有一棟老百姓住房必須拆除,從去年到現在和户主、當地政府協商未果,現已嚴重影響我合同段此段路基的填築施工。

2、我合同段因去年投入較大,今年因受雨水天氣影響,完成產值較少,現項目部施工隊伍都已到位,資金週轉困難,是否可以暫緩我部所欠材料款的扣除。

(四)2014年工程計劃

遵照瀏醴公司及總監辦的總體計劃要求,結合我合同段的實際情況,對2014年的工作計劃作如下部署:

1、k74+830~ k77+688路基土石方在8月15日完成(含精加工),

k77+984~ k80+962路基土石方在7月底完成,精加工在8月底完成。

2、路基上下邊坡、棄土場主體防護在10月底完成,排水主體工

程在9月底完成,其中通涵接水接線、改渠、棄土場排水在7月底完成。

3、路面底基層在12月底完成。

4、k75+120蓋板涵台揹回填、洞口八字牆,k79+154通道洞口

八字牆及附屬工程、k80+173蓋板涵洞口八字牆在4月15日完成。

5、橋樑樁基:澗江一號大橋5#台剩餘1根樁基在4月10日完

成。

6、橋樑下部構造在6月底完成,其中團結一號高架橋下構在4

月15日完成,團結二號高架橋下構在5月底完成,普管一號高架橋下構在6月底完成,普管二號高架橋下構在4月10日完成,毛連灣高架橋下構在4月10日完成,澗江一號大橋下構在5月底完成。

7、橋樑上部構造及附屬工程在12月底完成,其中一號樑場3月

15日團結一號高架橋已開始架樑,樑板預製計劃在11月底全部完成,樑板安裝在12月底完成, 8月底所有橋樑半幅通車。 產值及工程量完成計劃詳見2014年工程進度計劃表

(五)完成2014年工程計劃的保證措施

1、加強與監理處、業主、地方政府、協調部門及村民的溝

通,及時妥善處理地方環境引發的各種矛盾,避免外部

環境干擾,保證工程正常施工。

2、為確保年度計劃任務完成,克服種種不利因素,採取多

開工作面,與各工區作業隊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獎快

罰慢,充分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

3、施工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疑問,及時和業主、監理處、

設計代表溝通和解決,避免技術上發生紕漏。

4、根據施工情況,合理配置資源,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效

能。

5、合理組織施工,儘可能多開工作面,施工時24小時連續

作業,每班人員堅守崗位,密切合作,不出現窩工、停

工現象。

6、後勤輔助人員積極配合,保證材料供應及時,各工序銜

接流暢。

7、嚴格按設計要求、規範施工,質檢和安全人員隨時檢查,

避免出現質量和安全事故而延誤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