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多篇)

欄目: 章程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1.8W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多篇)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篇一

所謂內部控制制度,是在內部牽制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並經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它是企業為管理當局的需要,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一種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控制制度和體系。

一、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原則

1、適用性原則

每一個企業制定何種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內容,主要取決於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包括組織機構的設計和企業內部採取的相互協調的方針、措施等。

2、程式定位原則

企業應按照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功能將其經營管理活動劃分為若干個具體工作崗位,並根據崗位性質相應地賦予工作任務和職責權限,規定操作規程和處理手續,明確紀律規則和檢查標準,做到職、責、權、利相結合。

3、有效性原則

企業在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時,應定期檢查其執行情況,對出現的違法違規現象按規定進行相應的懲處,並及時將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結果與企業原定的經營戰略方針比較,出現薄弱環節應時修正並完善。

4、健全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必須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測等五項要素,並覆蓋各項業務和部門。

二、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內容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各種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調控體系。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法規制度控制,即企業以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和有關規章制度為標準,對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控制。

2、組織機構控制,指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

3、人員素質控制,是指對企業職工政治和業務素質的控制。

4、職務分離控制,即對不相容職務進行分離所形成的控制。

5、授權控制,是指企業各級人員只有經過授權批准,才能執行有關經濟業務的控制。

6、目標計劃控制,指根據企業計劃指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控制。

7、內部會計控制,指通過會計的核算和監督所進行的控制,它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採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

8、財產管理控制,是指為保證企業財產安全完整所進行的控制?。

9、業務程序控制,是指通過制定標準程序和規範手續對經營活動與管理活動所進行的控制。

10、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或單位內部的專職機構及人員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經濟活動所進行的審查和評價,藉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有鑑於此,筆者以為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緩,而且十分必要。

三、目前企業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控制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缺陷。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必然導致內部控制不完善。我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問題較為嚴重。這説明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理解還停留在較低階段,對內部控制目標的認識還很模糊。

2、控制活動存在問題。首先,內部控制管理不到位。其次,信用控制漏洞較多。再次,投資控制比較薄弱。

3、風險評估與管理存在問題。企業對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高,大多數企業都僅對可能存在風險的一項或幾項業務進行了風險評估,企業很少定期對客户信用、財務管理、採購、銷售、物流等管理活動都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沒有貫穿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各個環節。

4、信息與溝通存在問題。信息與溝通也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要素,內部控制效果如何,存在什麼問題,還有哪個環節需要改進等等,這些信息都需要流暢地傳達到企業的高級管理層,但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僅處在初始階段。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內部控制的目標就是要保護企業資產的完全完整,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遵循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規範企業的相關行為,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以下就如何發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效能,提出四方面的解決對策:

1、增強董事會在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作用。首先要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是實行獨立董事制度,通過對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的適當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以期對內部人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地維護所有股東的權益。再次是明確董事會內部分工,設立專門委員會。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內部管理控制。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凝結起來的一種文化氛圍、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境界和廣大員工所認同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方式。良好的企業文化能為內部控制程序的落實創造較好的人文環境。

3、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是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因素,同時是內控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是對內部控制的檢查和再控制,以消除影響內部控制的各種因素,也是落實內控的一個保證。

4、建立落實機制。制度落實好壞,除人的主觀因素外,還需要有相應的機制來制約。需要建立相關人員的責任制、定期考核機制和必要的責任追究機制,使內部控制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以上所述的幾點對策,相互聯繫,相互補充。強化董事會的作用是落實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人員素質是手段,強化內部審計監督是保證,建立落實機制是關鍵。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篇二

一、內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內部控制是指公司為了保證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對公司戰略制定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予以管理的相關制度的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企業需本着科學、透明、制衡的原則,合理通盤考慮企業的整體情況來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二、內部控制的作用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通過制度建設對其經營活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約束。內部控制的作用與企業的規模成正比,規模越大,內部控制作用越明顯。

(一)防範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有來自於宏觀經濟,有來自於企業的各種決策。內部控制可以對企業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及時識別、系統分析,進行有效評估,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有效控制各環節,最終達到防範企業經營風險。如美國的安然公司由於出現嚴重的財務信息失真而倒閉的事件,就是基於內部控制制度沒有起到相應的風險防範作用而造成的。

(二)確保企業有效運行

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運用會計、統計、業務、人力等部門的數據、報告,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投資、等環節結合在一起,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部門各司其職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三)確保企業信息資料的可靠性

內部控制有助於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性。通過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的記錄、分類彙總、解釋説明進行監督,從而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情況,為企業制定今後的發展戰略,經營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三、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伴隨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內部控制也逐漸被企業認識並重視,但同時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一)組織架構混亂

我國企業普遍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自身的組織建設不夠完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科學決策、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權責分配不合理,存在職能交叉、缺失的情況;缺少權利制約機制,架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權力,完全由大股東操縱,尤其在決策時多以領導的意志為主。

(二)控制程度弱

內部控制的對象是企業權力的使用者,由此制度和權力使用者之間的平衡與否成為內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平衡點偏向於權力的使用者就會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產生舞弊行為,對企業造成極大損害。

(三)信息不全面

內部控制職責的主要承擔者是企業的財務人員。財務人員缺乏必要的信息儲備和操作技能都會使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科學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包含企業日常運營的各個領域,囊括了財務、金融、法律各方面的信息,企業缺乏相應的人才也造成內部控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企業缺少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渠道,造成信息傳達不及時,對決策制定、人事管理、生產銷售等環節造成不良影響。

四、改進內部控制的對策

內部控制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有着重要影響,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環節,因此對該制度的優化顯得尤為重要。

(一)明確組織架構

企業應當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權力範圍,確保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在設定職權和崗位分離時,要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要求。同時要確保制定的組織架構能正常運行,定期對組織架構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有效地評估,及時予以優化完善。

(二)加強內部監督

企業應強化內部審計,充分保障其獨立性和權威性。企業還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體系,對於其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及時作出評估,定期提交檢查監督報告,提出改進建議。對於權力的使用者,企業要重點進行監督。企業可以通過設置具有監督職能的崗位或通過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進行監督或對某些崗位實行定期輪崗制度,消除可能出現的違法意識。

(三)加強素質培養,強化部門溝通

建立員工培訓的長效機制,充實其在運營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信息儲備,提高其業務熟練程度和實踐操作能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企業依託計算機互聯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使各部門人員全面及時瞭解企業發展經營現狀,減少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效果的影響,增強信息可靠性。

五、結束語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重要內在機制,是企業得以健康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要做大做強就須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篇三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防範舞弊,減少損失,提高資本的獲利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筆者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現成拙作,求教同仁。

一、內部控制必須逾越的幾個難點

一項好的內控制度,應該達到以下標準。其一,控制觸角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沒有留下控制死角。也即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均納入了內部控制範圍。其二,事權劃分明確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也即內控制度作為一種制度要能真正成為企業管理者的行為規範,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規範,過程控制受到特別的重視。也即內部控制要形成科學的機制,尤其是要把對經營管理過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過控制,防患於未然。其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內部控制的功能可得到有效發揮。

從目前企業內控制度實踐操作看,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必須研究和解決工作難點,具體地講,就是解決“四個如何”。

第一,如何把握授權的度。量變到質變,是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在這裏“量”上的度起決定作用,當量的變化到了極限時,必然引起質的變化。內控制度的量度界定也就成為實踐中的一個難點。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必然的。對於企業法人代表,既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權力的量度界定是關鍵一環。當今社會大凡出現重大舞弊經濟案件的企業,基本上均是授權不當引起的,是權力過大,且控制不力的惡果。一個方面,授權無“度”,直接制約內控制度效能的發揮,在巨大的權力面前,政策法律尚且相形見絀,何況一個內控制度,舞弊必然產生;另一方面,對內控制度執行人員的授權也有“度”的學問,對不同的'控制環節要有不同授權,才能使內控制度有效運行,不然容易產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個環節,在具體授權時,應以既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又能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

第二,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個人實施全方位控制。這裏就存在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社會實踐告訴我們,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在任何地區、任何時候都存在,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受幾千年封建思想影響的國度裏,矛盾尤為突出。因為不少企業內控制度形同虛設,舞弊行為時有發生,所以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就必然成為內控制度實施中的難點。一般而言,內部控制的對象是指企業的權力操縱者,是對權利操縱者的權利約束,也是對權利操縱者之間的權利制衡。這種獨特的控制對象決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艱鉅性。就筆者的實踐而言,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關鍵有兩點:一點是內控制度的科學性,另一點是主要決策者的受控程度。

第三,如何提升規範控制程度。提起內控制度,人們往往想起出納人員管錢不管賬,管支票不管印鑑,管報銷不管稽核等。其實內控制度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對於一個複雜系統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簡單的出納控制、財務管理來實現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學規範的內控制度,用制度來規範管理的行為,讓管理者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中,知道幹什麼、怎麼幹,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完成工作任務,接受規定的控制管理。這裏的重點,是對企業不同的經營管理活動制定出“怎麼幹”的標準。完成這個任務,要有豐富的知識、超前的意識、廣闊的視野和紮實的作風。這無疑又是一個難點。

第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企業內控制度的中心是財務會計控制,承擔內控職責的主要是會計人員。因此,財務會計人員要真正能擔當內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就顯得刻不容緩。如上所述,科學的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財務會計的工作範疇,大大超過了財務會計的知識領域,是投資、金融、市場、營銷、法律、材料、信息、機械、生產等多方面知識的融合;沒有相應的知識支持,內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時內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矯正人的行為,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能力,培養大批這樣的“全才”,顯然需要很長的過程。

二、對企業內控制度的理性思考

思考之一:控與被控,需要永遠協調的一對矛盾。控是規範,控是約束,控是對舞弊的否定,是對損失的扼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需要內部控制,呼喚內部控制,這是主流,這是規律。越是優秀的企業,規範管理越有無形的作用。企業經營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規範好比千里長堤,水從堤轉,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瘡百孔,水就會破堤而出,為禍一方。軍中無法,等於自敗,企業無規,等於自亂。內部控制對於保護企業意義非同小可。但控制畢竟是對人而言的,是對人行為的約束,對人權利的限制,矛盾永遠存在,協調控制與被控制之間的矛盾事關內部制度的成敗。什麼時候控制與被控制的矛盾協調得好,企業經營就穩定,企業效益增長就快,這是筆者在會計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協調控與被控的關係,一要把握重點,描準主要目標,有針對性地工作;二要善於抓住戰機,善於捕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信息,以事實為先導,力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要把自己主動置於受控制的地位,把握自己的行為;四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不斷調整內部控制的思路,使內部控制與企業經營變化相適應。

思考之二:控面與控點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嚴謹的內控制度,不僅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實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全面置於經濟監控之中,而且得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環節實行重點控制。面的控制與點的控制有機結合,內部控制才能發揮良好的效益。那麼,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如何找到控制點,通過點的控制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根據筆者長期實踐的體會,企業內部控制的點應該在三個位置上:一是資金。對企業資金籌資、調度、使用、分配等實行嚴格控制,防止資金進入體外循環。二是成本費用。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施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舞弊行為。三是權力使用。對企業各經營環節經濟活動操作者的權力實施有效監控,防止權力濫用,造成經濟損失。

思考之三:控制與創新是相依相伴的兩種手段。實施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健康發展,絕不能讓內部控制成為阻礙企業進步的障礙。在一定的意義上講,控制是為企業經營導航,控制自身沒有資本增值的功能,而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力的源泉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不斷適應市場變化,生產經營才有足夠的動力。這就告訴我們,保持企業發展不僅要實施內部控制,更重要的是促進企業創新。有活力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制度,對企業創新工程給予足夠的支持,在支持中對創新過程實施控制,防止在企業創新過程中產生舞弊行為,或者打着創新的旗號行舞弊之實。只有把控制和創新兩種手段都運用好,企業才會不斷髮展壯大。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篇四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制度環境不健全

當前,我國部分企業還存在着重效益、輕管理的現象,特別是中小企業,競爭壓力大,實現經濟效益任務重,部分企業並不重視內部控制建設。部分中小企業本來就是逐步成長髮展而來,因此在管理中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部分企業管理者將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混為一談,認為內部控制就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可以替代內部控制的職能。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素質不高,特別是財會知識和內部控制相關知識不夠,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和關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更無所談起。

(二)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還存在內部控制認識不足,知識不全面等現象,特別是管理人員內部控制意識不強,部分管理人員內部控制缺乏財會相關知識,內部控制知識不足,沒有相關的內部控制實踐經驗還普遍存在。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雖然具備相關的內部控制專業知識,但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在工作和管理過程中,即使發現內部控制漏洞也不會主動改進,更有甚者利用相關漏洞進行牟利,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造成較大的影響。

(三)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

部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還不完善,企業除基本的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財務核算辦法等制度已建立完善外,還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和科學的業務流程。部分中小企業僅在企業成立之初制訂了相關的零散制度,或者僅有業務操作流程,沒有書面的管理制度。部分企業雖然制訂了相關管理制度,但內部控制分佈在相關的管理制度中,沒有建成體系。部分企業雖然制訂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實際業務和管理實際不適應,在實際生產經營中難以實施,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內部控制執行效果難以保證。

(四)評價監督機制缺失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監督機制對於保證內部控制效果尤為重要,但是由於中小企業受成本、效益制約,在評價監督機制方面還不完善。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對內部控制進行持續的監督,沒有對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效果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和考核,監督評價不力。部分中小企業在設置監督評價機構時,受成本限制,未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等專門機構,部分企業機構人員設置不科學合理,監督評價工作獨立性不強。

二、加強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環境

中小企業管理不完善的現狀,使得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迫在眉睫。企業管理者應主動完善自身財會相關知識和內部控制相關理念,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在企業內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促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高財務會計部門人員的專業素質。應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促進企業全體人員樹立內部控制理念,使其認識到內部控制與每位員工息息相關,只有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各個崗位、各個環節均遵循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內部控制目標,才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在設置組織機構和層級方面,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按照內部控制要求,根據不同的管理範圍劃分各個管理層次,設立組織機構,樹立良好的層級決策機制。

(二)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應強化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知識和職業道德水平,提高綜合素質。應幫助管理人員樹立內部控制意識,加強內部控制專業知識和財務會計知識的培訓,強化理論知識學習。應強化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內部控制知識水平。應幫助中小企業管理人員不斷總結和學習內部控制實踐經驗,強化分析判斷能力,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在建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方面的能力。加強職業道德培訓,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增加其工主動性,在工作中一旦發現內部控制漏洞,及時向上級報告,並結合工作和管理實際,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執行。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應不斷健全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完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內容,應建立與企業業務和經濟活動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措施,確保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應建立各項崗位制度,明確崗位責任。中小企業由於人手較少,因此在崗位設置方面可以適當設置兼職。但是應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確保不相容職務的相互制約。應完善企業各項業務流程,對於各項業務關鍵點應加以重點控制,特別是容易發生風險或者一旦出現問題影響較大的內部控制關鍵點,應重點關注。應制訂申請審批權限制度,明確規定與財務會計相關的授權範圍限定,明確審批流程和責任,確保企業各層級管理人員和員工,均在授權範圍內行使職權。應強化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制度,建立預測和防範風險的機制體系,防範各類風險,採取有效措施將風險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四)建立評價監督機制

應加強中小企業對於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強化中小企業內部評價監督機制,特別是強化內部審計等監督機制。建立內部審計制度,科學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人員,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保證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的工作獨立性,以確保中小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事前和事中監督作用,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成為企業日常性的工作,並貫穿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始終。應強化各個部門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對於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並提出相關的解決和處理措施,確保內部控制制度隨着企業發展不斷更新完善,確保內部控制執行效果。

三、結論

中小企業往往存在着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的現象,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未樹立內部控制意識、綜合素質不高,企業未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內部控制制度評價和執行監督機制不健全,內部控制效果受到影響。因此,中小企業應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強化企業管理者內部控制意識,提高企業管理者綜合素質,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強化事前和事中管理,建立有效的內部評價監督機制,確保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效果,不斷提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效益,以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篇五

一、企業內控現狀

多數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都以建立了內控機制,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內控制度卻沒有真正的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仍存在許多問題:側重眼前利潤,輕專職機構建立;側重於程序監督,輕對“內部人”的監督;側重於企業外部環境的梳理,輕內部各環節、各崗位的牽制;側重於內控制度的建設,輕審計監督機制建設和執行;側重於經營環節的程序控制,輕企業整體的協調等。目前,就我企業而言,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1、起步較晚,觀念落後

與國外相比,國內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都處在起步階段,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內部牽制階段。沒有對內控制度結構的宏觀性真正把握。造成多數人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更有甚者將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與內部控制等同視之。

2、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日常性行為,其執行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整個管理和經營行為。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中最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審計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有效。內控制度雖比較健全,但因監督力度不夠,致使內控效果不佳。

二、強化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議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企業整個營運過程。內控制度在經營過程中發揮着控制、監督作用,是企業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作為一項制度建設,其客觀的成分越多,科學性就越強。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來建立適合其的內控制度。

1、規範企業治理組織

企業治理組織是執行管理任務的體制,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載體。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設置科學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根據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形成一個權責明確、協調運轉、有效制衡、適合於公司發展要求的內部治理結構。不但要把企業最高管理者行使權力的過程納入內部控制制度的監控範圍,而且要將其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監控對象。規範企業治理組織,即科學合理地設置企業內部機構與崗位,確定機構與崗位職責以及各個機構、各個崗位間的相互關係。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助於克服經營管理層的機會主義等行為,為企業內部監督提供一個較好的控制環境。此外,組織結構應隨着企業內外部條件的不斷變化而及時做出必要的凋整。

2、規範用人育人制度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是內控工作全面開展的第一步,內部控制制度有無成效的關鍵在於其執行力度的高低,而執行力度的高低在於能否選對人。工作中,一是要嚴把用人關,將合適的人放到適當的崗位,充分發揮“認真、嚴格、主動、高效”的工作作風;二是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培養教育,全面提高人員職業道德和崗位能力,充分調動每位員工的積極性,使每位員工在工作中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能一絲不苟地切實執行內控的各項要求;三是對特殊崗位要採取輪換制度,以便於相互牽制、相互監督。避免用人不當,使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的人員擔當主要職務,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僅限於掛在牆上,有名無實,單位內部管理依然失控的局面。

3、規範內控評價機制

內控制度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企業的所有員工。因此,在內控制度的評價中我們要採取“全員全過程參與”原則。建立規範化的評價學習機制、評價反饋機制、評價激勵機制、評價創新機制等,全面調動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和可行性。讓員工在評價中學習、評價中參與,集眾人之智慧在互動中建立完善內控制度。着重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價:一是健全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基本原則,且在各個需要控制的環節是否採取了有效控制措施;二是實用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三是協調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與本單位的總體目標是否一致,各個控制環節是否緊密協作,各項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經濟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如果控制措施所帶來的效益大於其實施成本,可認為該措施是可行的。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內控制度,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確保內控制度不斷創新、不斷提升。

4、規範審計監督機制

企業各個經營層次中,審計監督強調經濟活動的事前監督和過程控制,具有日常性和全過程控制的特點。審計既是企業內控的一個部分,也是監督內控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為了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一是企業應建立一個獨立的審計機構,在總經理的直接領導下,獨立的行使審計監督權力。對企業管理的經濟活動進行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監督、鑑證和評價;二是加強審計監督制度建設,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包括監督原則、監督內容、監督方式、監督責任和監督獎懲等內容的監督制度,使企業審計監督規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