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2K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 篇一

最近,我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説實話,學校發這本書時,我翻了幾頁,裏面全是理論性極強的文章,讀起來很費勁。本來是不想讀的,但是要完成讀書分享的任務,我只有硬着頭皮又讀了起來,翻了翻,發現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他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未知的東西開始的,不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的行為。”

佐藤學認為傾聽遠比發言來得重要,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為。其實,這也不正是我們老師時常在一起討論一個共同的話題,那誰誰心思就不在課堂上,那某某就不聽課還能學的好?是啊,就在前幾個周,我請劉偉老師給我班喜歡打籃球的學生指導一下打籃球的技巧,劉老師賣力的在給他們講解如何運球,如何防守,可他們有幾人在聽?一上場又是隻顧自己上躥下跳,毫無章法。還有,語文課上一再強調:“砌牆”的“砌”字,是“石”字旁,因為在過去沒有磚頭,人們都用石頭砌牆,所以是“石”字旁,然而,第二天聽寫生字時,有學生寫單人旁,還有自造的提手旁。當然,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了。這都是不善於傾聽出現的問題。也是他們成績提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以前,我總有一個誤區:認為課上學生髮言越積極,討論越激烈,這節課越成功。尤其在公開課上,發言的學生太少,我就認為這節課很失敗。現在想想:課堂上老師剛一提出問題,有學生就不假思索地舉手,常常答非所問,或者是別人才説一半,他就插進來,別的同學發言他不聽,一門心思爭發言,綠色作文網全然不顧別人的回答。這樣的積極發言有效嗎?這樣不僅自己沒學到知識,同時也影響了別的同學的思考。

要孩子學會傾聽,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傾聽。佐藤學先生認為: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以前,我總認為課堂是對話的課堂,是師生和文本對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對話,是學生之間對話。而佐藤學的觀點裏除了語言的互動,還多了思維、情感的迴應,其互動內涵更寬泛。也就是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彎下身體傾聽學生的心聲,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表情變化。傾聽學生語言、理解學生的發言。傾聽學生的發言,尤其是要聽出學生髮言的偏差,並引導學生説出準確的話。理解學生的發言,尤其是要理解學生話語中沒有説明白的想法,理解其言語背後的所指的話,才會有心領神會。課堂上我們總是希望學生的發言流暢而精準,現在發現這是錯誤的想法,沒有耐心等待學生磕磕絆絆地發言就錯過了教學生成的機會。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説:“要求學生回答清楚明白的老師是無法理解那些躊躇不定的、沒有把握的發言的價值,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確定的、模糊曖昧的思考、矛盾、衝突的複雜情感的價值的。”我們只關注學生的發言內容,沒有關注學生髮言時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而磕磕絆絆地學生是最需要教師幫助的,這也是學生思維、情感語言的生長點。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逐步改進,希望能與學生心心相印。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有許多我們值得借鑑的東西,對於我們老師來説,時刻要胸懷一顆尊重兒童的心,要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去滋潤每一位學生,從我的課堂開始,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 篇二

兩年前,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心中就頗多疑惑:古今中外,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沒有那一場革命不伴隨着血雨腥風?靜悄悄的,如何革命?靜悄悄的革命,又怎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打開書,沒有空洞的説教,一股熟悉的親切感迎面而來,因為這場革命誕生於一間間教室,這場革命的創造者是一個個如我們一樣紮根基層,心中有愛,對教育懷着樸素夢想的老師們。

再讀這本書,往日圈畫標註的痕跡還在,慢慢咀嚼,除了與老友相見的熟悉,多了一絲回味與反思:對照自己近兩年在教學上,對待教育心態上的一些改變,輕歎一聲:這場革命,早已滌盪心靈,只是身在此山中而不自知罷了。

“沒有哪一間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教室裏的風景,需要靜心去賞,心靜了,才能看到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姿態;心靜了,才能讀懂學生的“需要、願望、態度”;心靜了,那“懸於半空的主體”就落地了,裝入了你的心裏。

靜心——是基層教育人的清歡,是把自己的思維從每日紛至沓來的小報告中,從應對課堂上層出不窮的插曲的焦躁中剝離開來,以一種從容,冷靜的態度去觀察、去思索。

有了向內歸因,就有了向外成長,暗流湧動的教室就是最美的修道場。傾聽教室的聲音樂趣無窮,佐藤學説:“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我在教學口語交際“該不該實行班幹部輪流制”的時候,幾個小組的同學都指出了現任勞動委員不負責任,導致我們班被扣分這一問題。有聲的語言是同學們發現了班幹部身上出現的問題,説明他們愛班集體,會觀察,會思考,能發現問題;無聲的語言呢?值得深思——勞動委員為什麼猛然之間責任感缺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明明學生都能發現問題,在檢查員到來之前卻對腳底下的垃圾熟視無睹,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傾聽的內容,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從學生的回答延伸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家庭生活。傾聽,不僅指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傾聽,也指學生對夥伴回答的傾聽;傾聽,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待課堂和學生成長應有的一種態度。

在讀“服裝裁剪與交響樂團”時,我想到了聖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在讀“向學校的未來挑戰”這一章的時候,會想起朱永新教授寫的《未來學校》;在讀“由對話創造出的學校文化”會想到“每月一事”和“家校合作共育”;在讀“設計課程”這一章的時候,會反思我正在進行中的班本課程……

教育,無分國界,再讀,發現有些道理和觀點是相通的。於疑心處靜心,這場革命,你我早已身處其中,修行已久,一樣的初心,不同的着力點,正在締造着不同的風景。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 篇三

近期,我閲讀了日本佐藤學教授《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收穫頗豐。書中講到教學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場面,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日常教學,而這些正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的日常生活。我認為書中倡導我們開展課程觀、教學觀、師生互動觀等在現實教學中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這是一本值得教師學習和閲讀的書目。

印象最深的是佐藤學教授用他走訪日本各地的高、中、國小校,觀摩教師的公開課,用他的觀察和積累總結了一套系統理論教學經驗,形成了他的看法,為教師提供了教學思路和育人方法。書中講到教學是由學生、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構成。要重視學生的“需要、願望、態度”培育學生成為自立、自律的學習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標,這在教學中尤為體現。

書中《潤澤的教室》倡導的是在教室裏形成一種教師與學生相互信賴、平等、尊重的氛圍裏學習生活。例如課前的老師學生相互問好,教師課堂上觀察學生學習狀況,處理孩子突發生病情況,對孩子噓寒問暖,發自肺腑的對孩子的關心……都是對無聲教室注入靈魂。反思在我的課堂中,對於孩子在課堂上不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這些看似坐在教室學習的孩子,其實思想都已出了教室,這些認真學習的假象,令我十分苦惱,課堂沒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室裏就在老師唱獨角戲。閲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進度去上課,課堂上不能只沉浸在教課本知識中,雖然有計劃的教學,但是還要理解學生個性差異,以學生為中心,千方百計地促進與學生溝通。我嘗試着語文課上把美術、音樂、表演融入課堂中,學習古詩詞、火燒雲、海底世界等寫景的課文讓孩子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動手畫一畫你感受的畫面,從而幫助理解課文。學習童話故事教會學生通讀課文,學會默讀、分角色朗讀,再深入瞭解角色形象,開展續編故事。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再展開表演故事,讓每位學生嘗試帶着自己的感情色彩説話、表演,從而打開學生思維,老師也從系列學習活動了解學生內心想法,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

佐藤學教授還研究了“學”字,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在繁體字中學上邊是兩個x表示交往,也就是和文化遺產交往。兩側的筆畫展示了象形的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計地向兒童伸出交往的手。體現了以兒童為中心的交往及支持。學了這個字的含義,在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把育人擺放在第一位。我班的留守兒童和只有一方父母在家照顧孩子家庭較多,由於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開,缺少禮儀教育,沒有良好的學習、衞生習慣。學習中表現為課堂發言不積極,老師問話不出聲、普遍回答問題聲音小,學習態度不端正等等。對於這些想象我首先與家長建立暢通的聯繫方式,及時溝通孩子在校情況,利用休息時間與孩子單獨談話,瞭解孩子家庭情況,從孩子的內心深處交流,找出毛病的根源,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在激勵措施中我開展獎勵文具,表揚卡,零食等喚起他們對我的信任,課堂中專門提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設置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慢慢的在老師的互動、鼓勵幫助下,同學們的協助下,學習態度有所轉變,學生能主動向老師提問題,並把自己快樂的事與老師分享,遇到挫折第一時間向老師傾訴。

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獨特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那麼,這場革命需要我們教師端正教學態度、深入研究教材課改,瞭解每位學生、激發教育熱情,喚醒學生學習動力,從而開展課堂裏的革命。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都能在愉悦的環境下生活學習並有所收穫,我想這也是佐藤學教授倡導的思想。在大的課堂教學改革背景下,我相信通過腳踏實地的不斷學習,開展課堂研究,不斷創新教學,那麼在不遠的未來一定會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