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K

做一個會傾聽的人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疫情期間,看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讀之前心裏會想,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什麼地方要靜悄悄的革命?書的第二章改變教學中提到,“關教室門來上課的教師,不能稱之為公共教育的教師。因為他們只是把教室學生當作私有財產,把教師這一職業私有化而已。通常都是年輕的教師被選來上公開課,而上了年紀的教師則專門參與提供意見建議,而不是所有的教師都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共同創造教學方式”。“在教室之間相對封閉的學校裏,教師間的團結合作的意識很淡薄,而且教師們按教育觀、人生觀的不同聚合成一些小團體。就算其間沒有明顯的對立關係,仍存在背後説三道四的現象。由於相互不信任而形成沉悶氣氛的場合也不少,對彼此的工作大家都恪守‘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不成文的規矩,結果每個教師都在孤立的狀態下開展自己的工作。”“教室的牆壁、學科的隔閡,是在校園內部運作的最強有力的權力。如果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打開教室的大門,並且從內部徹底粉碎這種權力關係,那麼學校的改革是不可能實現的。”感覺這些字句,説的不就是現在的我們嗎?

很多老師不願意上公開課,原因大致以下幾點:

一是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二是上公開課很辛苦,準備週期長,三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而不是指責。

書中提到的很多問題,是現實中大部分老師都存在的。書中寫到“究竟為什麼所有的老師,向同事敞開教室大門都如此之難呢?原因看來很多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我不會對別人的事説長道短,同樣的也不希望別人來干預我的工作”。當看到“對開放教室上公開課有牴觸情緒的教師,大部分是對上公開課的辛苦深有體驗的人,因此他們不想再次嘗試那種討厭的事了”。這寫出了很多老師的心聲,“我們不願意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工作,因為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這當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別人100%的肯定,此外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無法做到十全十美的,誰也不想自己的缺點總被別人指責,但是反過來在對待別的教師的工作是,卻都可以毫無顧忌的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趁那個教師不在的時候,散步含批評意味的閒言閒語。”我想這是很多老師害怕上公開課的又一個原因。“通常參觀公開課接下去的環節,就是進行相互評論,評價這個課哪裏上的好,哪裏上的不好,有些熱心的教師甚至會指出問題存在的地方,並傳授解決的對策,像這樣的研討會,授課的人聽了當然會不舒服,而這本該是深入開展樂享參與的教學研究呀。”讀到這裏我是覺得深有體會,每準備一次這樣的公開課,反覆的磨課,反覆的去修改,反覆的去接受指責和批評,説實話真的需要一顆強大的心才能支撐到最後。原來我的想法是想每個學期打造一節屬於自己的一節公開課,就像這書中的小林老師開始每個學期做一頓法式大餐一樣。但是現在因為隨着近幾年工作和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然後連做一頓法式大餐的心情都沒有了,自己也開始覺得很怕去上這樣的公開課。

“之所以有必要在學校改革的第一年,讓所有的教師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是因為必須把許多陋習,如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卻無所顧忌的批判別人的陋習,沒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只知道按上邊的指示行動的陋習,不願被別人在背後指點,用堅實的盔甲把自己嚴密的包裹起來的陋習,只認可自己的行為方式,而不肯向別的老師虛心學習的陋習等等一併清除、克服,讓所有教師超越自己,構築起和同為實踐者的同事們的團結合作關係,這正是所有學校改革的前提”。讀到這裏發現,自己也染上了很多的陋習。所以我想,是時候有所改變了。

為了打開教室的大門,需要充實的教研活動。很多公開課活動結束後就變成了評頭論足,一味指責,那些話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甚至會進行爭辯,年輕老師在這樣的公開活動中,被其他的老師毫不留情的評頭論足,一味指責,今後他們會用一層厚厚的盔甲把自己包裹起來,而不是把自己敞開來,成為一個開放的教師。我們的教研活動、公開課活動應該像書中提到的,“研討的焦點應該是針對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共同來分享已達到調研的目的,互相討論這節課哪裏有意思,哪裏比較困難,學生有哪些表現?而不是説簡簡單單的評價他一句,你這節課是一件失敗的活動。我們開展教研活動的目的,不應該是讓老師感受到羞辱,批評,指責。那上公開課有沒有必要?很有必要,因為這是打開教師內心,打開教室壁壘的很有必要的一種手段。但是要怎麼開展教研活動,能讓老師們愉快的參加教研活動,這才是改革第一步最大的課題。

老師也要做出適當的改變。一是改變觀念,開放自己的教學,不是一年或一學期認真準備一次公開課,而是每日細心的準備。當你認真準備之後,當你看見教室裏,那一雙雙閃着對知識渴求的眼睛,看到將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時,你會覺得是值得的。二是學會傾聽,學會與學生交往。傾聽是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的一些教學中,確實是只注意了語言的一些方語言的溝通方式,忽略了身體的一些信號。今後的方向應該是,多關注學生身體傳遞出來的信息,學會傾聽學生身體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做一個會傾聽的老師。

最後,用在網絡上看到的一首小詩結束我的分享:我相信,我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教科書;我遇見的每一件事都督促着我的成長;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那都是我該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