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6W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精品多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一

乍一拿到這本書感到很疑惑,該不會是有關於歷史革命題材的書籍吧,為什麼這時候要我們一線教師瞭解日本的革命歷史呢?細度之後才知道這個“革命”是源自於教育實踐、萌生於教室之中,是關於教和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老師崇高的敬業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他讓我知道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沒有深入淺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也讓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有了更為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感悟思考一——在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

本書中列舉了這樣一個事例:在某次研究會上討論某國小五年級語文課錄像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一個接着一個的單方面的連續發言,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進行了補充。這樣一來每一個學生説話的意思變得明瞭了,但是發言和發言之間微妙的相互碰撞或者是相互聯繫卻沒有產生出來。(其實佐藤學老師所列舉的這一事例,也正是我們今天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老師們進行了討論。 通過討論老師們知道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讀得太少,沒有深入淺出的對於教材進行全面細緻的把握和理解。最後有一個老師的發言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這裏我把書中的原話複述出來就是:“作為閲讀教學,在一節課裏面,能讓學生多次與教科書的語言發生新鮮的接觸,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是,很有必要返回到閲讀教科書去,一節

課中若干次反覆的閲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指導學生多讀,這是理解文本的最佳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才能讓學生感受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感受文本的語言魅力。

感悟思考二——要善於傾聽“異向交往”的話語。

本書中佐藤學老師所提到的關於京都大學的哲學家、詩人垘原資明對於“交往”進行了分類,他把交往劃分為四種類型:只有一方講話的“單項交往”;相互交談的“雙向交往”;被拒絕被阻擋的“反響交往”;思路各異的“異向交往”。可以肯定的説在以前的“填鴨式”教學中,大多數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應該劃分為“一言堂”的單項交往。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的今天,“一言堂”、“獨角戲”早已經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最為普遍的“雙向交往”,這的確是讓人感到欣慰的。但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異向交往”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無論是相貌特徵還是性格特點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決定了對於同一個現象或者問題每一個學生的看法都不可能是絕對的相同。所以對於我們老師來説,有責任有必要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表達出來,進行思維大碰撞,這樣才能達到交往的最佳效果,也是我們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體現。如果教師對於學生不同的見解置之不理,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下去的話,不但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還會讓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從而變得非常膚淺和單薄了。

感悟思考三——注重傾聽,打造實效課堂。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現象,那就是在課堂上比較活躍的同學,他的考試成績往往不如那些在課堂上默默無聞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同學的成績。在考試中那些十分優異的成績,往往屬於在課堂上並不是表現的太活躍的同學的。有時我也很納悶,按道理來説只有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同學,他的成績才應該是優秀的,因為只有只有發言了才能説明其對問題有了見解,這也是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的一種表現啊。可事實並非如此,左老師對於“創設一聽為中心的教室”讓我茅塞頓開。他讓我知道了“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究竟怎樣才能打造以聽為中心的課堂,讓教學有實效呢?左老師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首先,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的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的聽取每個學生髮言的態度。其次,教師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並做出敏感的反應,應能慎重的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在此基礎上,我想還可以通過有趣的人物故事等途徑,努力創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實效。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長期堅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實效。

最後我還想説的是,佐藤學老師崇高的敬業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他讓我知道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沒有深入淺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以佐藤學老師為榜樣,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現在開始就參與到這樣的“靜悄悄的革命”中去,並下定決心將這樣的革命進行到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完成教育事業賦予我的神聖使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二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裏,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兩段話摘自於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的態度。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言,在聽他們發言時,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或請其他同學回答。

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精彩的發言要鼓勵,膽怯的發言要啟發,錯誤的發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並抓住有價值的發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言,無拘無束地交流。要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羣體為對象進行談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善於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善於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麼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説:“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裏,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永遠比發言更加重要。”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三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滋養心靈的書。

讀完此書後,我並不試圖轉述此書的資料,只是提議每個人都去認認真真讀它一遍,相信你必須會有所收穫。

人生苦難重重。

在必須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去勇敢的應對和解決,而不能逃避,因為越逃避,隨着時間的積累,問題就會越大。

心理疾病實際上比身體的疾患更嚴重,它不但影響自我的生活質量,還嚴重的侵擾自我周圍世界,讓自我的親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我的命運,但每個人都要有改變自我命運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實現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愛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是獲得自身解放和成長的方法論。愛則讓我重新認識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動力。

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平衡的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尋找認識真我的可能,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也在發展自我。不要輕易地向命運妥協,應當是在不斷地抗爭中去尋求心靈的解放。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作者給出愛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這讓愛不再是狹隘的和自私的,這讓愛不再以佔有為目的,這讓愛能夠全然的去理解。

愛不是縱容,但也不是出於善意的約束和糾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經過改變自我去改善別人,是渴望滋潤對方的心靈,讓對方獲得成長、因自我而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