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9W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1

《飛越老人院》,這是我今年看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好電影之一。沒想到我們的導演居然能關注現實,更沒想到關注的還是老年人這一容易被人忽視的羣體。説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態並不瞭解,以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就沒別的事可做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看來我雖置身現實,但卻並不瞭解現實。

如果除去各種意外疾病事故,每個人都會毫無例外地步入老年。現在朝氣蓬勃的我們都不想過多想象自己年老時候的樣子,也許因為人就是一種總是喜歡往好處想的動物。儘管我們在心裏深深明白:自己遲早也會有衰老的那麼一天。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驚,同時也很快驚醒:我的父母,也將很快步入老年。作為他們唯一的兒子,我想平時對他們的關心真是太少了。這種驚醒讓我重新回到當年創業的慾望中,我想,也許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給他們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為我的失敗而讓他們在步入老年後依舊對我的前程每日牽腸掛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顫巍巍的老人們,有的甚至生活已經不能自理,有的已經陷入老年痴呆,甚至還有被用繩子日日綁在牀上的……回想起這些畫面,我有一種難以説明的情感。中國的老人也許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們為子女奮鬥一生,但到最後,子女繼承他們全部所得後,未必會如願孝順。中國人一向説自己是孝行當先的,但我們也許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個民族。上世紀美國作家亞瑟·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德行》中就有這樣的觀點。我不知道這種言行不一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否也有幾千年封建體制的原因。但另一種事實卻是這樣的:我們通常向世界所宣揚的東西,大多都是我們根本不具備的東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萬事休,這是中國老年人最真實的呼聲和寫照。我們也會有顫巍巍的一天,沒人會想自己的老年將在無盡的孤寂中渡過。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獲得安穩境遇,自己就要為子女們做出表率,別讓自己的父母的餘生在孤寂中度過。人老之後,因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願望靠自己已然無法實現,我們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質上給他們的關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完成他們的願望。也許忙碌的生活會讓我們無暇顧及這些,甚至會漠然視之,但相對於雙親為我們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應該成為我們孝行的羈絆。自私一點來講,孝順雙親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做你會在一定程度上稱為子女們的表率。要相信,你怎麼對待雙親,子女們將來也會這麼對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許就是你的明天。

關於這部電影的情節以及其它細節,在最近中國的電影中是比較出色的,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現實。如韓寒所説,只要是表現現實的電影都不會太爛,誰讓現實那麼爛。但請看到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2

影片講述的是續絃的老伴去世後,老葛在非血緣關係的兒女家處境尷尬,而跟兒子的關係也始終沒有鬆動。無奈之下,老葛輾轉來到關山老人院,尋找當年同在一個單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熱情開朗,平日裏組織這裏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後的價值,這羣老夥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們也從未放棄。他們決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

《飛越老人院》用樸實的情感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面對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浮出水面。這是一部讓人不能不流淚的電影,導演用温情風格揭示了我們再也不能迴避的比死亡還要殘酷的人性問題。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學者研討首映影片《飛越老人院》,認為該片以當前社會老齡化問題為藝術焦點,傾訴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靈之聲,具有強烈的現實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懷,為電影藝術的社會關懷和社會問題的藝術化表達提供了一個樣本。學者們從社會學角度對影片的思想內容進行了闡釋。指出關心老人的程度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當前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但是社區的、家庭的養老服務因為很多現實困難不能盡如人意,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該片充滿真情的細節感人至深,很有針對性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喚起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愛人,曾經作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打着為了他們好的名義,送他們去老人院,認為有吃有喝有人照顧,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過自己自由的人生。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自己給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於老人而言,不過是枷鎖,不過是牢籠,不過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這部電影,更多的可能像是為我們編制的一個夢,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寧靜的大海和一羣在殘酷現實下追夢的老人。我們都會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還是蒼老,我都希望在這樣的夢裏馳騁,自有肆意的過完人生的歲月。可是在那之前,請先為了自己父母,去實現他們的夢!年少輕狂的我們躊躇滿志的説出自己的夢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時候,請不要忘記,問問父母,可有未曾實現的夢。不需要昂貴的禮物,一個電話,一個擁抱,問一問父母未曾實現的夢想,帶父母去看場他們愛看的老電影,趁着殘餘的春色,帶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約會,安心為父母做一頓晚餐。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趁着還有機會。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3

當我打開電腦,一部《飛越老人院》的電影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認為又是像許多電影一樣玩穿越,但是穿越時間的隧道去看古代的老人院會是什麼樣呢,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這部電影,可是當我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聯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這部電影主要演的是一羣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裏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只活在老人院裏。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脱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羣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裏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羣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裏,

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裏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説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採訪的時候説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讓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裏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準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孩子們工作之餘常回家看看,逢年過節常回家團聚團聚,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温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髮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鐘,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4

張楊導演的這部《飛越老人院》,在題材上和許鞍華導演的《桃姐》撞車,兩者遭遇,比較也就難免。有趣的是這兩部關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設定上似乎有意區分,張楊的作品中雖然有老葛、老周兩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題更像是一出老人羣戲,老葛、老周只是拎出來單獨表現家庭關係的;許鞍華的作品是可以説是桃姐一個人的獨角戲,在許鞍華的鏡頭裏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張楊導演選擇了以男性老人角度為主,這或許是導演本身的性別差異的緣故。兩者不變的都是對老人充滿關愛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年老的思考。相比於《桃姐》的細膩情感和隱忍剋制,張楊導演的《飛越老人院》動靜則要大得多,情感表達也更為“張楊”。

片頭字幕時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羣像畫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觀眾的意識中,年邁體老,形容枯槁,導演對於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諱。然後不無恐嚇意味的將一句“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標語既隱約又大大咧咧的亮出來。在未講故事之前就已經給觀眾來了個下馬威,以此來“強制”觀眾入戲。與“年老”這一主題擺脱不掉的家庭倫理關係也直接登場,結婚買房、子女不贍養、覬覦老人財產等等,各種社會問題輪番登場,只要能掛的上邊的都拿來批判,不過這些批判通過人物對話而非真實的戲劇衝突來展現,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對觀眾的影響都會弱化很多。雖然故事主打“飛躍”——跳出老人院的束縛,追尋老年的夢想。看似“動作”戲,語言説教卻佔了很大篇幅。院長找到河邊的老人們,導演也無法用行動來感化院長,轉而求助於老人的眼淚,語言表達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説動觀眾,其餘語言不配上眼淚都略顯枯燥。老葛的祖孫三代衝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設定,父子仇恨鋪敍時埋的太深,總不至於電視上老人淚流滿面就立馬怨恨消散了。導演對有些轉變處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級變變變上三面鏡子的創意表演,並不能看得出有多麼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熱情參與,重點不在節目質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對於導演來説對影片每一個細節進行打磨將理由説充分才更能服眾。

也許是想更為直觀的表現夕陽無限好的主題,影片的畫面風格充滿美感。金黃草原羣馬奔騰的場景和大海邊太陽初升的畫面,都像油畫般充滿質感。相比於老人院水泥建築的枯燥單調、四周雜物的亂糟糟,這些室外美景無疑也成為老人們飛躍老人院的一個理由。老人在草原上開車的一幕確實唯美,也確實似曾相識。翻開張楊導演的履歷,不難發現本山大叔曾經也行走在張楊導演規劃的公路上。對於公路電影,在《落葉歸根》中張揚導演已經玩的很熟練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讚揚,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為線搭配到一起,顧及到的面積會很大。而這個故事公路並非重點,導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務於對老人的尊敬的主題上了。老人們開着公交飛馳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與越野車廖凡斗車,與拉草老農揮手,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來表現“飛躍”的過程也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