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3W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多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1

看完《飛越瘋人院》後,想到的是教育的本質,很多理論家、教育學者都講了許多。我,一個普通的父親,似乎沒資格獎。但我還是想説兩句,教育的目標,就是沒有你我這些父母的存在,孩子能生存,能學習、思考、決策,能和社會、他人和諧相處。愛,真正的愛,是一種我稱之為“分離的愛”,有你在和沒你在,孩子都能生活得健康、歡樂!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內心深處潛意識的期望,只可是大部分人被周圍環境裹挾而行,往往沒意識到或者忘記了這點!

我一向在思考作為父親,應當把孩子朝哪個方向引導健康、獨立、歡樂!沒有人不期望如此,但往往被潮流卷着,忘記了自我的方向!

我也經常思考短期歡樂與長期歡樂的關係,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先苦後甜云云,不是沒道理,往往在實踐過程中,太左了。把不該讓孩子吃的苦也讓他們吃,還打着愛的大旗。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2

《飛越瘋人院》是一部扣人心絃的作品。影片以精神病院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種在當時所謂現代化管理的社會中,人們被緊緊束縛而動彈不得的恐怖景象。這種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觀眾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種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麥克默菲的對自由的追求和最終的悲慘遭遇深深地體現了人們所受的壓抑和杯具命運,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結尾是全片的點睛之作,充滿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氣氛,卻也是最為感人的一個段落。在昏黃的光線下,“酋長”來到麥克默菲的牀邊,呼喚着他,而麥克默菲卻只能報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語。“酋長”一邊説着“我會把你帶出去”,一邊用枕頭悶死了他。這一場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同時更令人感到了一種深重的難以名狀的壓抑。“酋長”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徵着人性的迴歸。導演以一個印第安人主角來完成這一行動,也正喻示着人僅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由。能夠説,這部影片是對壓抑人性的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重重一擊。

以商業片而言,《飛越瘋人院》表面上對瘋人院制度的控訴,是大眾所能理解與理解的,而劇情中的歡笑、憤怒等,更是能夠吸引住觀眾至結尾。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3

《飛越瘋人院》一片根據坎·凱西的同名暢銷小説改編拍攝。影片上映後,不僅僅獲五項奧斯卡獎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奧斯卡獎提名,並且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飛越瘋人院》也是繼《一夜風流》(1934)之後,又一部獲五項主要奧斯卡獎的影片。

本片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出色的表現力一舉奪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等五項大獎。影片雖然採用了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這一老題材,卻因為其注入了新的社會意義和內涵而大獲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實際上是美國病態壓抑的工業化社會的縮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鋭的諷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敍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生的杯具故事,實則卻展現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終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着濃重的杯具色彩。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4

墨菲是一個追求自由、勇於反抗、愛耍小聰明的人。他為了逃避勞動農場的勞動,裝瘋弄傻地混進了瘋人院。他要求瑞秋護士改變作息時間,給他一次看棒球比賽的機會。他趁醫院看守沒上車時,偷偷將車開到海邊,偷了一艘船,和瘋子們一起釣了一整天的魚。他在比利因不堪護士瑞秋侮辱而割脈自殺後死死地掐住瑞秋護士,想把她掐死......

瑞秋是一個威嚴、只按規章制度行事的人。她拒絕了墨菲看棒球賽和把音量調大的要求,並要求讓有機會出院的`墨菲留在精神病院。她沒收了所有瘋子的香煙,並不讓他們抽煙。她侮辱了比利,導致比利割脈自殺......但是沒有她,整個瘋人院就會亂套。

醫院就是一個微型的強權社會,在這裏病人們都沒有受到人性化對待。瘋人院的病人都是自願進來的,他們想逃,卻不敢逃。他們沒有反抗意識(也許早被醫院嚴厲的懲罰所抹殺了吧),不懂得齊心協力地逃出瘋人院。這是他們的可悲之處。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5

麥克墨菲冒着被瑞秋護士責怪的風險帶着醫院裏的朋友們出門郊遊;費力地拉票只為去看世界大賽...這些種種事情都能看出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反而瑞秋護士並不這麼認為,反而和醫院裏的東醫生們一樣認為他即使不是瘋子,也一定是個危險人物。了麥克墨菲做錯了什麼?他只是希望活的自由。倒是瑞秋護士和醫院的醫生們才是真正的瘋子,而醫院裏那些被稱為病人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醫院的醫生們強迫麥克墨菲做額葉切除手術後,麥克墨菲幾乎失去了他曾經所擁有的那種渴望自由的心。以至於最後麥克墨菲死在了醫院,他和酋長日夜策劃的逃離醫院去加拿大的計劃失敗了。但沒有關係,因為最後酋長逃離了醫院,他帶着麥克墨菲的願望離開了醫院。這也許就是精神上永遠的自由吧。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6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後,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後感。首先想説,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着這一羣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後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説話結巴的young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裏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説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時代也總是這樣,總在人們走投無路的時候,送來了絲絲希望的曙光。我無法解釋那希望出現的原因,但我卻清楚的知道它出現的時間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時代的一擊,以它的氣節,用它的方式。沒有搖晃、沒有顫抖。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7

看完了《飛越瘋人院》之後,感覺有時當個瘋人也不賴,起碼你的“反常”行動是“合法”的。所有的瘋人都希望衝到外面的世界,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或許是一個更大的瘋人院。

就像越獄中男主人公説的:“逃出監獄,又往哪裏逃?整個世界就是一隻巨大的牢籠。”

所以我認為飛越瘋人院不僅僅是逃出一個地方,更是放飛心靈的旅程。就像那些不敢走出瘋人院門口的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無法對自己真誠,所以他們被永遠鎖在了瘋人院,他們心中的院門一天不打開,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們都是囚徒。而那種對於護士的仇恨,更像是為自己找的一種藉口,他們需要外力把他們束縛,以迴避對自己深層的審視。

我們這些關在不是瘋人院之外的大的院落中的不是瘋子的人們,只是在表面行為上,比較瘋人為之正常的人們,內心或許更加壓抑,因其不能如瘋人般的無所顧忌的率性,不能如瘋人般的自由的釋放,內心是否更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