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98K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篇一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温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羣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

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裏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裏。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脱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羣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裏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羣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裏,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裏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説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淚。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採訪的時候説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裏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裏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準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温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髮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鐘,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篇二

昨天陰差陽錯電影院看了《飛越老人院》,開始大概前五分鐘就掉淚了。房子,誤解,兩邊都不要,老葛最終只能拖着一個箱子來到老人院,當老人院門口那行字進入視線,眼淚就不聽話了——有一天我們也會老的。

老人院沒有空牀位,只能和老朋友拼牀睡。夜半發現自己大小便失禁了,驚慌失措地不斷撕紙擦拭,然後在空蕩孤寂的洗水池邊近乎絕望地洗牀單。

蹣跚的雙腿,鬆動的牙齒,鬆弛褶皺的皮膚,甚至大小便失禁,當面對身體的種種退化和不能自理時,該是怎樣的心情?相比身體上的變化,兒女的不能陪伴和吝於關心更是打擊。“孩子們都大了,都在忙,在忙……”老人們掛在口頭的幾句話是理解,更是心酸。

其中一些台詞像是在腦海裏打上烙印,怎麼都揮不,忘不了,麻雀那一段更是如此。

父母與子女,世間還能找到比這更親密的關係嗎?為什麼還要有那麼多猜忌、懷疑和冷漠?是不是人性本賤,越是對自己好的親密的人,便越是容易忽略和傷害?

總的説來,一部電影,能夠用如此細膩的鏡頭語言給我們講述之前不瞭解的老人生活,引發觀眾對於親情人倫的思考,實屬不易。昨天下午看的《復仇者聯盟》也很好看,創意很好,3D效果很贊,可總覺風過無痕,看完了震撼了就結束了,日後我大概不會怎麼經常想起這部電影(可能個人對於這種類型片不夠感冒),但我一定會經常想起《飛越老人院》,思考怎樣讓爸爸媽媽在即將到來的老年生活裏不孤單不失望。也許説教色彩略微濃厚,可是這個社會,需要。

講好一個光怪陸離的故事需要生動的想象力,而講好關於老年人和親情這樣一個已經講了千百年話題的故事需要的就是對生活敏鋭的感知力了,從平淡的生活中發掘出那麼一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和感動人心的力量。不知道我這樣類比準不準確,《復仇者聯盟》就像一些高深的學者所作的高深的講座,聽完講座,我會嘀咕一句:“好高級啊,可惜我不懂……”,而《飛越老人院》就像是翟學偉老師的課,講的東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接觸得到,人人都聽得懂的東西,可經過他的挖掘和講述,會讓你覺得:“啊,原來是這樣的……”並在日後生活中常常產生聯想。

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

當我們年輕,奮鬥事業,多擠出時間陪陪爸媽,給他們講講我們的生活,即使他們一知半解。也許對他們來説,能時常聽到在遠方求學的我們的聲音,就是一種幸福。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篇三

關山老人院門口,碩大的幾個粗體大字: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街市,讓老人院的外牆,少了些寧靜,多了些喧囂;少了些親情,多了些孤獨。

老葛是老周的好友,他們曾在一起工作幾十年。彼此之間,感情很深。這次,由於老葛家裏出了些變故,沒有留居之所,他只好登門拜訪老周,看能否留住幾宿。幸好,有老友的慷慨之舉。最終,雖在養老院,卻有一席之地用於安身,也就知足了。

生活中的滿足,往往並不能撫平內心深處久藏的波瀾。與兒子,孫子之間的矛盾,始終是老葛心中的死結,二十年來,重未解開。還好,在養老院裏,樂活一族的老人不在少數,給這個原本死氣沉沉的地方增添了不少新鮮勁兒。

這羣“70”“80”“90”後可有娛樂精神了,他們總想着法兒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實而不那麼單調乏味。原因很簡單,只想讓歡樂帶走寂寞和孤獨。因為子女的工作繁忙,這羣樂活族們少了他們的陪伴,也只好自我武裝,裝得開心快樂些。

説也奇怪,當我們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父母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問過上百次的問題;可當父母老了,我們卻離之遠遠,只是一味的責怪父母們記憶不好,老是問一些重複的問題。

當我老了,

我要牽着你的手海邊踏浪,

看日出日落,聽潮漲潮汐;

當我老了,

我要開着車與草原的野馬馳騁,

聽風聲,聽馬鳴,

當我老了,

我要給你一個擁抱,一句祝福

當我老了,

我要面朝大海,唱年輕時的歌謠

這都是父母的心願吧!在年輕時,他們完全放下自己的夢想,為了子女而勞碌奔波;在年老之時,還有所剩無幾的一點時間可以追尋最開始的夢想,卻得不到子女們的支持。

在電影《飛越老人院》裏,有這麼一句台詞:在我活着的時候,我就想走出老人院,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算死了也無怨了!(一個經歷過世事滄桑的老者,對於生命終結時所抱有的最後期盼。)

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像你當年離家出走,開始自己人生之旅時所大放的厥詞:我就是要出看一看世界,就算我身無分文,我也要出圓自己的夢!(一個初出茅廬,未經世事的毛頭小子,對於開啟嶄新生活的勵志宣言。)

是啊!其實他們的願望很簡單:有個親人陪伴,哪怕在公園邊坐着數落秋天的落葉;哪怕在湖邊,看水中的倒影;哪怕就你我之間,訴説那小城的故事。

不要當我老了,就當你我同在之時:可否與你相擁,我們一起看日出,我的父親母親!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篇四

電影看完,腦海中留下了這幾個畫面,老人們充滿熱情地集體排練,在排練中相互逗趣、設計逃離老人院,駕車“飛越”馳騁公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裏,想要離開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來比較瘋狂的事情。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們如願以償登上了夢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樂觀幽默的老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很現實很寫真的片子,反應了現實的社會。雖然整部影片穿插着幽默和温暖,但是卻不能掩蓋那種兒孫不能膝下承歡的淒涼之感。也許整部片想告訴社會,希望老有所依。

當老人們在排練節目響起動畫片《西遊記》的配樂的時候,腦海裏浮現出唐僧師徒還有白龍馬歷盡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的形象,再聯想起這些老人們,心裏莫名有種酸楚的味道。看着這些老人,給我的感覺,除了以上的遺憾和不滿,更多的是對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完成和實現自己心願的那種精神。

我們有什麼可以埋怨父母的呢!我們總是苛責身邊的人,對陌生人卻很寬容,這讓我難掩痛心。當他們晚景淒涼、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陽地兒裏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問,他們是誰,曾經做過什麼,都已經不在重要了。他們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們的視野。

《飛越老人院》在講一羣老人們故事的同時,不乏對現實社會的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實的揭露。兒孫滿堂,子女繞膝,曾經的多麼令人嚮往和羨慕的事情啊!現在這些老人身邊,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羣同齡人,沒有一個家人兒孫的影子了!我想,除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社會對老人的關懷問題。很多人認為,把老人往老人院裏一送,然後想着以後有空了再來探望探望,這樣就算是盡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記還有老人在老人院這一回事兒了!這還像話嗎?他們根本不關心老人心裏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老葛在給他的孫子講故事的時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只是一個麻雀的故事,就已經讓我們感到如此悲哀!

擦擦濕潤的眼眶,給遠方的奶奶、爸媽打個電話。電話那頭開心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説,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有一位父親曾説“我們給孩子打電話,其實就是想聽聽孩子的聲音,知道他們一切都好就行了。”沒錯,做父母的要求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好,他們就感到放心、安心,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這樣一則廣告,講一羣老年人不顧年事已高,帶着朋友及妻子的遺照,騎着摩托車環島,最後到海邊看日出,打出的廣告詞是“人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的答案誰也沒有辦法給出,或許它的意義就在於尋找我們活着的意義本身。一羣老年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設法偷走出老人院,“超級變變變”的舞台表演,就在這樣一場路途和表演的過程中,化解了家庭幾代人之間的怨結。

在他們去天津的那一段,路邊大片大片的金黃色原野,蜿蜒的河水,藍天和白雲,奔跑的馬羣。海邊看日出時,老人並排着坐在沙灘上,初生的太陽映紅了海水,老周就在這樣的安詳的景色中離世。生命的浮與沉在這一刻交匯,寧謐之間流露出的情懷無法用言語表達。老太太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和眼神卻都清純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滄桑的歲月彷彿完全被遮蔽,一切在他們的眼裏都已經無法言語。

老人院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陰沉、悲慼、壓抑,電影中老人院門口寫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是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在那時,我們的子女又會怎樣對待我們?送往老人院?還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用我們撫養他們長大的耐心來對待我們?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關心、尊重老人,給老人一個安心、舒逸的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晚年依然擁有開心,讓笑聲伴隨他們的晚年。

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篇五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後,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後,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説,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係之後,張楊在這部新片裏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説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鋭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於一股温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後,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就不一一細説了,談談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假日,小朋友和企業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説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並大聲喊道:“只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台詞無非是表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的“養兒防老”,因此父子之間並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關係,而是父輩對子輩有着養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於一切,而這部電影裏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瘋人院”裏,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裏,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裏,出現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讚譽,也是張楊導演一直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遊記》裏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遊;另一方面,西遊記裏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願。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後來,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裏面。在老人院裏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讚歎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裏”,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裏,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樂。

7、老周的生命最終在海邊走到了盡頭。他走的那一刻,天邊升起了太陽,然而那太陽看起來,卻跟夕陽一般,這或許象徵了生命的周而復始,個體的生命只是人類生命和歷史延續長河中的滄海一粟,無須悲觀,也無須傷感。

最後,我想用《禮記》裏的一段話作為這篇觀後感的結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以此向本片導演張楊致敬,向在好萊塢吸金商業大片、嚴酷的電影審查制度和把電影視為娛樂品、消遣品而非藝術品的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的三重壓力面前,堅守藝術底線和人文情懷的中國導演們致敬。只要你們不倒下,中國電影一定能夠擁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