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篇一

麥克給大家帶來樂趣和生機,鼓勵他們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權力,他改變了大家的觀念,變得想要離開瘋人院,即使要受到懲罰,即使明知這個不可為卻願意為之,這是麥克的勇氣和執着,並感染到瘋人院裏的每一個人。但正如酋長其中某天晚上説的那樣,他的父親很粗壯,隨心所欲,所以每個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變得誰都不認識他;酋長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父親的經歷影響到他,不想和他父親一樣,所以儘管高大粗壯卻裝聾作啞,以防別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終,大家除了比利自殺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僅有麥克變成白痴,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麥克在一開始表現的很不一樣,會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無比,不得不説大家對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經過他,獲得趣味、開懷甚至逃脱瘋人院。

瘋人院裏的大部分人都是自願來的而不是受逼迫,他們沒有精神失常,只是厭倦了現實生活,來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壓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內心。在瘋人院裏,每一天重複着無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時間久了,他們沒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無法改變瘋人院的時間表,沒有像麥克一樣反抗,只是逆來順受。比利在割腕收到護士長刺激之前,他很開心,能夠説在麥克的鼓勵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懼,卻因為護士長的侮辱割腕自殺。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霾的一面,有些人明顯,而有些人不明顯,當環境改變逼迫時,有可能會顯現出來,構成反常的行為,造成對自我或他人的傷害。任何一個在其他人看來不正常的行為,因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發起情緒時,容易引起一個人的行為偏激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篇二

昨天看了一直想看沒有看的《飛越瘋人院》,有點陰暗,有點壓抑,我覺得編劇是把瘋人院比喻成循規蹈矩的社會,護士長是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者,充滿着控制慾,她控制着整個瘋人院的起居活動時間,固定的開會時間使瘋子們失去了觀看棒球聯賽,而現實中人們為了工作又失去了多少快樂?比利對性的渴望和負罪感使他精神分裂,而當麥克鼓勵他獲得性愛後,護士長又將負罪感強加在他的身上,使比利自殺,護士長難道不知道性愛是正常的嗎?她那樣做的目的已經從最初的治療,慢慢發展成了無法自拔的控制慾,放大後看這不就是社會上人們追求的權力慾嗎?更可怕的是大多數瘋子們是自願進來的,他們居然適應了這樣的制度和控制,他們認為這就是對的,而麥克的加入打破了瘋人院的平靜和平衡,他的到來挑戰了護士長的權威,他的存在讓護士長既痛恨他又想馴服他,所以在麥克被判定為不是瘋子後,本可以68天出獄的情況下,被護士長留在了瘋人院,麥克本來是可以逃離瘋人院的,可是他的善良害死了他,他為了去救一個出賣他的瘋子差點殺死了護士長,護士長最後並沒有死,她還繼續控制這整個瘋人院,從她最後帶着護頸趾高氣昂的神態看,她認為自己的權威不可動搖,事實確實如此,麥克被整成了真正的精神病人,如果沒有酋長,他將在護士長的“關心”下度過餘生,病人們因為麥克的離去又變成真正的瘋子恢復了護士長給他們安排的循規蹈矩生活,再也沒有棒球直播,再也沒有遠洋釣魚,再也沒有happy的part,只有酋長從麥克哪裏知道還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他用麥克失敗的方式逃離了瘋人院,去追求更精彩自由的生活,酋長可以逃離瘋人院,而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吃飯睡覺,養育後代,慢慢死去的我們可以逃離到哪裏?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篇三

看完這個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誰才是瘋子,真的是那些倒在護士懷裏,不可動彈的人嗎?不是,是誰?是那些以嚴厲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腸統治病人們,試圖把他們改造為柔順的、規矩的、毫無個性的機器的護士。病人們飽受着凌虐,與痛苦。沒有一絲生活的樣子。病人們真的是瘋子嗎?不,我覺得那些護士才是真正的瘋子,所以説才要逃離瘋人院,逃離恐怖的護士。

後來直到一個人的來臨改變了他們,他就是麥克墨菲,他在監獄裏受夠了強制的勞動,他想要自由,於是他裝瘋賣傻來到這裏,把一種活躍氛圍傳播到整個病房,但布羅姆登知道更嚴酷的壓制在等待着他們。對沒錯那就是可怕的護士,毫無人性的牲畜不如的護士。果然最後當麥克墨菲從手術室被送出來,變成了一具眼神空洞的塑料娃娃一般的東西,可是大護士還是不放過他將要把他做成一個標本,布羅姆登終於明白,只有逃出去才能維持麥克墨菲的勝利,給予大護士最後的一擊。

於是那個晚上膽怯而沉默的印第安人敲碎了窗户,逃離這個瘋人院。

瘋人院實際上是當時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的一幅縮影,一些人過於強勢,另一些人沒什麼本事,那一些強勢的人就把弱勢的人當成瘋子看待,其實真是這樣嗎?我們可以逆思維的想一想,如果沒有強弱之分,那些惡意摧殘他人的人不就是瘋子嗎?作者就是藉着這一部影片來批評美國的社會,表達了美國資本——軍事一體化體制對人性的壓抑,與一些可憐的人民自由失去的痛苦。比起口頭上説的政治改良,我覺得這部影片是對當時美國政府提議最好的改良藥方,也是對當地的人們最好的精神解脱。

戴着滿滿的悲憤還是看完了影片,這時候其實千言萬語都比不上一句話——“人人平等”,是啊,人人平等多重要啊!如果當時美國甚至其他國家沒有出現這種事件,讓我犧牲這不精美影片我也在所不辭,我相信作者也是一樣。

只願世界和平,人人平等。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篇四

影片時長133分鐘,因為年代久遠,清晰度大約是150度近視的樣子,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我行我素的瘋子麥克墨菲被送進瘋人院,一直想要逃離嚮往自由,經歷眾多之後,被醫院方切割了腦額葉,而另一位從頭至尾沉默裝傻的“酋長”最終殺死麥克墨菲併成功逃出瘋人院。分析來分析去,結果的不同和引發的思考源自於一個選擇:究竟是選擇大張旗鼓還是低頭走路。

和很多人一樣,在鳴人和佐助的偏好中,我喜歡前者,因為熱血活力,激情甚至是一根筋。很多熱血漫都喜歡塑造如此的主人翁,但是,大張旗鼓的説出自己要成為火影,然後事情朝希望的方向順利進行,或許那更應該稱之為幸運。《飛越》影片中酋長用枕頭悶死麥克墨菲時我的震撼,不亞於《肖申克》中安迪在雨中張開雙手那一幕。窒息感告訴你,很多時候並非悲觀也並非偏激,只是得認清事實,果實可口得先抱住樹幹。並不是嚷嚷着要逃出精神病院就真的可以逃出去,並不是大叫着要統治地球萬物就會乖乖跪倒在你的腳下,並不是喊着“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的口號”野生動物就會停止滅絕,並不是喊着未來無限美好就可以等着一切飛進手心。故事,之所以好聽,是因為與現實的骨感對比之下的美好。有時候,單憑一腔熱情,真的還遠遠不夠,得低頭看看路。

雖然都是一無是處,但換個角度想,好在還擁有家人朋友,還好沒有掉牙只能吃稀飯,手還能動腳還能跑,盲目站在教室的桌子上吼叫是張揚青春不是牛逼閃閃。如果真的自命不凡,就現在開始做點什麼,踩着泥土規劃一下藍圖暢想眼前的未來,時而做個“酋長“,拿好手中的窩窩頭吃飽了再打架,想好一些什麼看準時機下手,才能夠真真”逃離“想逃離的那個瘋人院。

希望中的結果,是在酋長要悶死麥克墨菲時,麥克跳起來:上帝!你在幹什麼?!我他媽要自己自己逃離,我才是主角好麼!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篇五

《飛越瘋人院》,看的我百般無奈。身為局外者,深深的痛恨護士長瑞秋。在那樣一種環境中,醫院規則的製造者即為真理與神,無所謂人權與自由,一切違反規定的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與懲罰。

深愛而不得的小夥子比利,自殺未遂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終於在遇到另一個心愛的女人後,鼓起勇氣與其發生了關係,真為他衝破之前的牢籠而感到振奮人心。現實,總是那麼不盡人意,護士長瑞秋一味的恐嚇與責備,內心深處的恐懼又重新籠罩在比利心頭。最終,割喉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本由心聲,無所謂錯的事情,在外界唾棄與阻撓下,也變的好像不再正確。

主角,一個帶着光環的男人,他的`到來,燃燒起了眾多“病友”內心壓抑的熱情。那些曾經不再敢發聲的人,開始顯露自己有魅力的一面,開始爭取自己的權利,開始要求給他們自由。

尊崇內心,違背規則,總是需要勇氣,又需要代價。一個人的力量弱的可憐,他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能在黑夜裏給其他人一點光亮,在説,我們都不是一個人。

規則很可怕,怕到即使規則打開,允許你出局,你可能都不敢。故事的結局以大個子搬起器械池砸窗而走,看到那高大而從容的背影消失在月色中,只想説一句:乾的漂亮!他不是逃,只是尋找到了自己。

規則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規則的製造者與執行者。圍在裏面的他們,全然不知自己的愚昧,站在制高點,讓所有人趨於一致。

世界本五彩斑斕。如何在不對抗世界的同時,尋找到本我,也許是我等平民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