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W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多篇)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一

《飛越老人院》是張楊導演多部作品中的又一力作,相較於今年同當期上映的其他幾位青年導演的作品來説顯得誠意十足。從代表作《愛情麻辣燙》《洗澡》到《無人駕駛》到今天的《飛躍老人院》,張楊導演成功的遊走在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也是將其二者完美結合的代表人物之一,從導演一直以來的作品來説,我們不難看出導演的實力和魅力所在。

在《飛躍老人院》這部影片不禁讓我想到了張楊導演的早期作品,由趙本山主演的喜劇片《落葉歸根》。兩部同樣關注社會熱點,描繪小人物生活的影片,在處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張楊導演秉承了他對於小人物電影製作的一貫風格:簡單的故事,線性敍事手法,笑點十足,也不乏温情,在笑過哭過之後,亦給人以深思。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羣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們,衝破一切阻礙參加綜藝節目的故事。和現實生活中那些在老人院中期期艾艾對生活失希望的老年人不同,影片中的老人是一羣充滿“朝氣與激情”的老頑童,他們友愛,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知的世界滿懷期待。他們或是因為子女忙碌無暇顧及被送到老人院,亦或是子女沒有能力照應,亦或是無兒無女,更甚至是有家不能回有地兒不能睡和孩子斷絕關係的孤寡老人,他們被拋棄在一個有着大鐵門的院子內,青磚白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只能仰望天看着四方院子下映照的藍天,一切看起來都那般的悲涼,可是這並不能阻擋他們對生命的熱愛,不能阻擋他們對親情的渴求,不能阻擋他們想融入世界的心。他們伴隨着歡快的節奏舞動身體,他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為新來的夥伴做一張新牀,他們在院長的眼皮下偷偷的排練節目,我甚至有一絲恍惚這應該是一羣孩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科技在日新月異的進步,可是依然趕不上老人衰老的步伐和疾病蔓延的速度,人口的老齡化成為了當今社會一個十分顯着的問題。可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生存競爭,讓我們無暇顧及身邊那養育我們成長的父親母親。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埋頭在工作中,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操碎了心,我們嫌棄埋怨亦或是遠走他鄉,留下了孤獨的老人。我們不再願意聆聽他們的聲音,不再願意抽出大把的時間陪伴在他們左右,當他們病了的時候只有老伴,當老伴了的時候他們就只有老人院裏屬於自己的那張牀。

回到影片的技術層面,不管從色彩還是構圖還是鏡頭的運動中,都有較高的水準,但是由於劇本本事所存在的硬傷,例如台詞的長篇累牘,直白煽情,細節的缺乏,造成了故事情節上的匱乏和感情上的空洞無力。

但是總的來説,還是值得在一看的影片,影片的最後一場戲,老人們用自己的一生托起了一輪朝陽,這正是人一輩子的真實寫照。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二

我們觀賞的電影是《飛躍老人院》。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老葛因家人不滿而獨自去了老人院。在老人院中,他結識了不少的朋友,還見到了自己的朋友老周。在老周的建議下,大家為了參加超級變變變而開始創出節目,在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努力,大家終於排出了一個節目!為了能去天津參加比賽,老葛和老周買了一輛破爛的巴士,準備乘這輛車去天津比賽。一羣老人偷偷上了巴士。一路上他們抱着樂觀的心情去參加了比賽。一到天津,老周把藏了很久的祕密説了出來,他得了膀胱癌,是晚期。到最後他們得了滿分,老周也實現了他的願望。

在看完這部片子後,許多人留下了眼淚。在這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了家產,把自己的父母轟出家門。但,老葛雖然遭到同樣的待遇,卻依然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同時他們從不放棄自己的希望,説幹就幹,為了夢想不懈努力,朝夢想大步大步的前進。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我們每個人都會慢慢長大,然後慢慢衰老,如何讓老人安享晚年,這不是對某一個人的問題,這是需要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很多時候老人們需要的只是我們做兒女的關心,不要以為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穿的好就可以了,請給予老人更多精神、心靈層次上的呵護與關心10年,20年很長,可有時又很短,多多愛護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儘可能的去做,別等想去做可以去做的時候沒了可以做的人,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那是一羣生活在老人院的“高齡羣體”,他們和普通老人一樣,同樣要面臨心酸的生老病死,但是不同的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夢想的力量,片中那一部釋放夢想,追逐自由的大巴載着他們向自己的夢想起航。

影片講述的是一羣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聯合起來,欺騙院長護士,齊心協力駕車飛越老人院,途中發生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一路上他們瘋狂飆車,齊心推車,歡呼着與草原上的馬兒馳騁,享受着河畔上的陽光大餐,再次點燃了激情,向世界展現他們那顆永不老去的心。他們懷着熱血沸騰的心,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前進着,深深感染了身邊在夢想路上的旁觀者。影片的最後是海邊的日出,金色的陽光灑過海面,灑過孤帆,灑過老周安靜閉上的雙眼,灑過一羣含淚微笑着的老人,就是在這暖暖的陽光下結束。我不是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我想影片之所以能夠感動我是因為它

讓我感受到青春活力的同時也讓我觸碰到老年的無奈吧。

老人院的圍牆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們都會老”,是的,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我們都會長滿皺紋,牙齒稀落,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疾病纏身,無法自理。也許老人院的情景的主角也會是我們自己。看完影片,我總在思考,我老掉會是一個什麼的樣子?會是一個失去鬥志投降於病魔的老頭嗎?還是一個心裏還藏着無盡的夢的人呢?想起片中身患癌症的老周帶領着老人們參加比賽,他們的行為感動了尋釁打架的年輕人,感動了阻止他們行動的院長和家屬,也感動了這頭還在因為夢想迷茫的我。我想最重要的是他們感動了自己,他們嚮往青春年華,他們永不服老,至少也讓

我知道現在的我不應該讓老年的我真正地老去。

影片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老頭問兒子樹上是什麼,兒子説是麻雀,老頭反覆問了很多次,兒子説有病啊我説了是麻雀,老頭呆住了拿出一本破舊的日記本上面記着一父親和兒子的對話,兒子問了父親幾十遍同樣的問題,但是父親很耐心地回答那是麻雀,會飛會嘰嘰喳喳叫的麻雀。有時,父愛就是這樣地無聲,然而老去的父親亦如當年的你,同樣需要傾聽。想到現在的自己正處於那個所謂尷尬的年齡,不樂於和父母溝通,什麼都會嫌父母煩,然而待到父母老去

甚至逝去,我們又會不會後悔當年的不懂事呢?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三

剛看《飛越老人院》便想到了《飛越瘋人院》,兩者雖一名詞之差,內容很大程度上有些許雷同,但表達的意思在我看來是迥然不同。

《飛越瘋人院》大概是一兩年前看的片子,它被拍的很早,印象之所以很深刻倒不是因為它獲得了很多獎項,而是裏面自我,本我,超我的一種精神讓我費解,我時刻被困惑,於是便牢牢記住了。

今天看的《飛越老人院》最大的特點就是裏面都是些老藝術家,如電影宣傳所説,裏面老藝術家的年齡加起來達3000多歲,我想這是任何一部電影也不能所比擬的吧。《飛越老人院》的導演説他所拍攝的電影是追求勵志,青春,瘋狂的。並沒有刻意反應現在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我也看到電影上的標籤,有寫喜劇。看完電影,我覺得確實也達到了導演所説的追求了,勵志,青春,瘋狂。

勵志

在關山養老院裏,老人們過着都是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定時吃飯,吃藥,由護士陪着,喂着等等。但片中的老週一直娛樂大眾,變魔術,鼓勵大家也參與世人都覺得老人在做一些不可能做的事:超級變變變。自己掏錢買材料製作麻將道具,其中“演員”的選定,麻將的排練,充滿各種嘻哈,逗人發笑。經過一點時間的排練眾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去天津參加比賽了,於是向院長提出了這個請求。院長本着醫院要注意老人的安全,要對老人負責,對他們的家人負責,不同意。於是説老人們的孩子都同意的話,養老院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老人在孩子們面前的麻將表演,也確實逗樂了他們,但最後結尾,有兩個老人脖子扭到了,正好給了一個不能出去的理由,太不安全了!眾人陷入低谷,這樣閒下來的幾天,老周的病情也惡化了,被老葛發現了,老葛決定一定要完成老周的生前的願望,去天津表演。養老院的老人們於是偷偷揹着院長練習新的活動。這讓人覺得這些老人就是老頑童啊。為了自己的願望不願意坐以待斃,積極進取,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在一潭死水之中,在老人院等死。

青春

我們經常感歎時間是把殺豬刀,感歎青春在流逝,不再回來,青春在我們眼中就是年齡,二十一過,我們在奔三。.。.。.但青春在這部影片裏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另一個新的含義,青春不再是年齡,是一種心態,做着年輕的事,影片中老人們的青春,讓人羨慕,可敬可歎。

影片一開始就是老葛沒地方住,孫子結婚,兒子不讓他參加,來到老人院後,院長又説滿了,根本沒牀位再給他,於是他和老周是共擠一張牀位,房間的另一個老人老金又總是發“人來瘋”,老葛老伴給他留下的一盆植物也摔壞了,一切的不如意讓老葛有了自殺的年頭,最後被老周發現了,勸了下來。老人心情鬱悶,傷心啊,到頭來混的如此淒涼。老周也沒再説什麼,接下來的幾天裏,養老院的老人們忙活了,推拉木頭,做牀,手工刺繡,做枕頭,完工之後,大家齊齊來到老葛房間,搬進牀,送上繡有一朵花和“葛”字的枕頭,植物重新找了個鐵盆種下了,這樣就像有了根,同樣也收穫了友情,大家互幫互助,温暖人心,日子有了盼頭。這種沒有利益的友情我們曾經擁有,在青春不諳世事的時候,大家交心互助。當生活的種種關乎生計小事,漸漸迷惑心智,疏離朋友,給自己的內心築上一道牆壁,自認為有了避風港,但從此孤獨着,我們有時會想這是成長需要的代價,其實這些都是藉口吧,其實這會青春是真正的再離去。.。.。.

瘋狂

養老院就是給老人家養養老,曬曬太陽,和護工聊聊天,準時吃飯吃藥睡覺。這是在常人眼裏老人院的作用。而老人們在老人院裏自己排練活動,想出去參加比賽,這些都是瘋狂的事,應該被遏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們只能決定偷偷溜出去,在新的節目練好之時,運用聰明才智想出偷溜的法子,藉助老人們大家的配合,成功飛出了老人院。到之時,老人院外的風景真的好美,蒙古草原的遼闊,有草有河流,有羊有馬,這也是一種青春,老人們年輕的時候都是一匹匹駿馬在生活中不講馳騁天涯,那也應該是自由自在的吧。瘋狂的外出,被院長得知之後就是加急尋找啦。老周在途中病情明顯的惡化的更厲害了,但他們依然是在車中歌唱,去河邊郊遊野餐,生命的最後,縱死又何妨?當然不能死,還沒有到天津,還沒完成願望。院長他們當然找到了老人們,但是被老人們感動了,我想這就是戲劇性吧,當然是真的很感人,讓人心酸,老人們生命的盡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外面連這個還不能滿足他們的,又是何其的殘忍。最終參加了比賽,老周也滿足了最後個願望,到了海邊,雖然沒看到海上日出,那種新生。但他應該也滿足了吧。儘管影片後文也有老葛的提議,大家的幫忙合作,一起在老周的遺像面前以生前表演活動的形式表演了海上日出,這也是種昇華,影片嬉笑的背後還是讓人有絲絲感歎。生命的終結其實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四

忙碌的生活,總是讓人忽略很多。很久沒看電影了,第一是因為沒有時間,第二是因為感覺現在的電影越看越沒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樣。然後這個閒暇的午後,一部《飛越老人院》卻讓我哭得一塌糊塗。

在這所充滿着愛的老人院裏,有這麼一羣老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已有70多歲,他們要麼是無兒無女的孤獨老人,要麼就是被兒女拋棄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他們有着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很有愛,他們都像個小孩,他們有着滄桑的過去,他們經歷過很多,他們都還擁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在這個家園裏,他們都憑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實現了各自的夢想。

在這部電影裏,我看到了那羣老人的心酸,看到他們的悲傷,看到他們的絕望。我還看到他們的固執,對自己夢想的固執;看到他們的天真活潑,在經歷過了人生的各個階段,放下負擔後的豁然的童真。他們真的像一羣孩子,一羣滄桑寫在臉上,渴求被關愛的孩子。這是別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現實生活的故事,正是別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讓我們能夠留意到身邊的真真切切的故事,畢竟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輩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樣,辛辛苦苦一輩子是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記的還是孩子,他們總是不求回報,要的只是孩子的一聲問候和一絲關愛。大家總是説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兒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個兒女能夠做到這點呢,像當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時的自已一般,充滿着愛心和耐心呢。

在電影裏,老人院院長説了一段話讓我很感動,她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她的年齡階段,父母都已經70多80歲了,假設父母還能活二十年,而他們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時間一年就那麼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時間只有這麼兩三個小時,一年就是十五個小時,二十年就是300個小時,折起來就是十幾天。她説的很實在,我們去想20年會覺得還很長,然而如果是這樣子算呢,十幾天的時間聽起來是否會很害怕。

我生長在農村裏,平凡的生活卻也是各種心酸和無奈的凝聚。我從家人口中聽過很多很多的關於老人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兒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裏的大房子裏的,卻嫌老人家髒,嫌老人家煩,嫌老人家給自己丟臉了,於是各種奇招,把老人逼回農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們丟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裏,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兒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兒子那裏住了一個星期,各種悲慘,家裏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幹,包括兒子、媳婦、孫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們同桌吃飯,每吃一頓飯,老人家用的那個碗都會被媳婦扔掉,最後,他含淚回到家鄉。現實總是很殘酷,起碼電影裏的劇情總會安排一個好的結局。

電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話讓我很有感觸,很生活化的問題,父母累了一輩子,從來沒有機會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機會了,卻被兒女拋棄了,老人院就是他們的牢籠啊,他們像還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要實現,他們也有自己的追求,他們能為兒女做的就都已經做了,而對於自己的夢想,也就渴望去實現,即使死也有沒有遺憾了,然而卻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們做晚輩的也許永遠沒有辦法完全懂他們的想法,直到我們到了他們的那種境界。

我總是以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視那些嫌棄父母的所謂的大人,但其實自己真的足夠懂事了麼?我生活在一個極為複雜的家庭中,媽媽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經62歲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為他做過點什麼嗎?我記得我高一時,我爸爸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説要給哥買車,後來從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話,因為哥成家了,爸想着車、房子都為哥哥準備好,那就算是對他沒有太大牽掛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兒讀書,直到出來工作然後結婚有人替他照顧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實世上所有父母表達愛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為了孩子。當我看到電影中院長算的那筆帳,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為讀書,哥哥為工作,我們在家的時間不多,而我卻為爸爸脾氣暴躁,固執各種不好的問題而抗拒長時間呆在家裏,很愧疚,沒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氣也許是因為孤獨,很愧疚,沒有發現自己能夠陪在爸爸的時間其實也很短了。我想,我長大了,雖然還是個學生,但是有些事情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了,有些責任不能因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筆賬,從我們出生到讀完大學,我們要用多少的錢,每個人都去算一下,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的父母很厲害,可以賺到那麼多錢。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父母的工資一直都不高,那錢怎麼來的呢?是的,那是他們一生的賺的錢,還是自己省吃儉用然後全部花費到我們身上了。所以那些認為父母老了沒有把錢分給你們,認為父母欠了你們的該好好學學算賬了,也該去想一下你能否還得清父母的那筆帳。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這樣的,它應該是一個給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家的一個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個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親人的那個家。無論是什麼理由把父母給忽略了,為工作也好,學習也好,那都是藉口。如果説自己無法兼顧工作和照顧父母,那是你沒有能力,不能成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經滄桑的過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裏,好好陪着,像當初他們愛你們那樣去愛他們;還在讀書的,好好讀書,不要辜負父母,多打電話回家,放假多點陪在父母身邊!我想,這個責任是所有人要付起來的'!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五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後,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後,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説,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係之後,張楊在這部新片裏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説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鋭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於一股温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後,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就不一一細説了,談談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假日,小朋友和企業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説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並大聲喊道:“只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台詞無非是表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的“養兒防老”,因此父子之間並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關係,而是父輩對子輩有着養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於一切,而這部電影裏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瘋人院”裏,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裏,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裏,出現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讚譽,也是張楊導演一直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遊記》裏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遊;另一方面,西遊記裏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願。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後來,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裏面。在老人院裏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讚歎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裏”,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裏,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樂。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六

從心出發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院系:文化傳播系 班級:10對外漢語班 姓名:王 琳學號:2010522127

電影看完,腦海中留下了這幾個畫面,老人們充滿熱情地集體排

練,在排練中相互逗趣、設計逃離老人院,駕車“飛越”馳騁公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裏,想要離開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來比較瘋狂的事情。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們如願以償登上了夢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樂觀幽默的老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很現實很寫真的片子,反應了現實的社會。雖然整部影片穿插着幽默和温暖,但是卻不能掩蓋那種兒孫不能膝下承歡的淒涼之感。也許整部片想告訴社會,希望老有所依。

當老人們在排練節目響起動畫片《西遊記》的配樂的時候,腦海

裏浮現出唐僧師徒還有白龍馬歷盡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的形象,再聯想起這些老人們,心裏莫名有種酸楚的味道。看着這些老人,給我的感覺,除了以上的遺憾和不滿,更多的是對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完成

和實現自己心願的那種精神。

我們有什麼可以埋怨父母的呢!我們總是苛責身邊的人,對陌生

人卻很寬容,這讓我難掩痛心。當他們晚景淒涼、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陽地兒裏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問,他們是誰,曾經做過什麼,都已經不在重要了。他們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們的視野。

《飛越老人院》在講一羣老人們故事的同時,不乏對現實社會的

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實的揭露。兒孫滿堂,子女繞膝,曾經的多麼令人嚮往和羨慕的事情啊!現在這些老人身邊,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羣同齡人,沒有一個家人兒孫的影子了!我想,除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社會對老人的關懷問題。很多人認為,把老人往老人院裏一送,然後想着以後有空了再來探望探望,這樣就算是盡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記還有老人在老人院這一回事兒了!這還像話嗎?他們根本不關心老人心裏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老葛在給他的孫子講故事的時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只是一個麻雀的故事,就已經讓我們感到如此悲哀!

擦擦濕潤的眼眶,給遠方的奶奶、爸媽打個電話。電話那頭開心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説,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有一位父親曾説“我們給孩子打電話,其實就是想聽聽孩子的聲音,知道他們一切都好就行了。”沒錯,做父母的要求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好,他們就感到放心、安心,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這樣一則廣告,講一羣老年人不顧年事已高,帶着朋友及妻子的遺照,騎着摩托車環島,最後到海邊看日出,打出的廣告詞是“人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的答案誰也沒有辦法給出,或許它的意義就在於尋找我們活着的意義本身。一羣老年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設法偷走出老人院,“超級變變變”的舞台表演,就在這樣一場路途和表演的過程中,化解了家庭幾代人之間的怨結。

在他們去天津的那一段,路邊大片大片的金黃色原野,蜿蜒的河

水,藍天和白雲,奔跑的馬羣。海邊看日出時,老人並排着坐在沙灘上,初生的太陽映紅了海水,老周就在這樣的安詳的景色中離世。生命的浮與沉在這一刻交匯,寧謐之間流露出的情懷無法用言語表達。老太太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和眼神卻都清純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滄桑的歲月彷彿完全被遮蔽,一切在他們的眼裏都已經無法言語。

老人院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陰沉、悲慼、壓抑,電影中老人院門口寫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是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在那時,我們的子女又會怎樣對待我們?送往老人院?還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用我們撫養他們長大的耐心來對待我們?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關心、尊重老人,給老人一個安心、舒逸的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晚年依然擁有開心,讓笑聲伴隨他們的晚年。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七

一對父子,坐在樹下。年邁的父親在兒子身旁,父親問兒子,樹上的是什麼?兒子看了看,回答道:“樹上的是麻雀,父親。”過一會兒,父親又問:“樹上的是什麼呢?”兒子又回答到:“爸,我剛剛告訴你了,樹上的是麻雀。”又過了一會兒,父親又用同樣的問題問兒子。

“樹上的是什麼呢?”“麻雀,麻雀,麻雀啊!”終於,在父親第5次問兒子同一個問題的時候。兒子生氣了,不耐煩地説道:“那是麻雀啊!我都告訴你多少次了!你有病嗎?”

這時,父親從口袋拿出一本日記給兒子看,是他年輕時候寫的。兒子看到這麼一段:“今天是孩子的三歲生日,我帶他到公園玩,坐在一棵樹下。孩子問我,樹上的是什麼呀?我説,那是麻雀,寶貝。一會兒,孩子又問我,那是什麼呀?我又開心地回答到,那是可愛的小麻雀,我的小寶貝。孩子足足問了我十次,我就回答了十次,每次我都開心得不得了。”

“當年,我就是在這棵樹下抱着你,回答着你的。”父親説道,只見此時孩子已經熱淚盈眶。

故事講完了。而講故事的卻是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今天,終於考完了試。我們在課室觀看了《飛越老人院》這部催人淚下的感人影片。上面這個故事中的故事,是最最觸動我的一個情節。講故事的是以為70多歲,被繼子趕了去老人院的老人,聽者則是自己的親孫子。而老人的親兒子,此時還對老人心存怨恨。只因,當初沒給錢他。可見,影片反映的就是現實中,不少老人的生活現狀。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工作十分忙碌,加之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不少老人被自己的子女冷落,至於送到了老人院。表面是冠冕堂皇的“為了他們的安全着想”,實際上其實就是丟包袱一樣把老人們丟進監獄似得老人院。我不得不感慨,現實真的太噁心了!

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老了無依無靠,不過是想自己兒女在身邊陪伴,他們並沒有欠我們什麼,而我們卻欠他們太多太多了。把他們丟在老人院,實在於情於理都説不過去。慶幸,《飛越老人院》反映的除了現實的噁心,還傳遞了正能量——老人們的夢想。

老人們幸苦忙碌一輩子了,除了想晚年有兒女在身邊陪伴,最想的莫過於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好讓自己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沒有遺憾地離開。只可惜,現代人陪老人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説帶他們出去玩了,誒!

其實,人是可以選擇的。我覺得吧,再忙也總有時間陪伴老人,只是願不願意。想想父母多年來為我們的一切一切付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冷落他們,讓他們有兒女卻孤獨終老?!多陪父母吧,多陪父母出去走走吧!至少,我一定會這麼做的。

觀後感,除了影片,我還想説説看影片的過程。一場電影,看透了多少人心,多少本性。一個男同學,從影片開始就叫喊着,就不滿着,一直慫恿關掉、快進。畜生,不就是這樣的嗎?!一個女同學,哭了,真的哭了,就當着全班50多人的面上,哭了!她是無法控制自己澎湃的情緒,誰能説,她不是仁者?!

同是爹媽生的,同是吃飯長大的,怎麼就有仁者和畜生之分?我覺得,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多少年了,我們的教育制度一直存在問題,急功近利的尖子生教育,滅殺了多少本該有才能在其他領域發展的人。更抹殺了,多少本該存在在這些人心中的“善”“德”“愛”?!

無力改變什麼的我們,也只能這麼深思了。慶幸吧,不少開始起鬨的同學,看着看着,也還是動情了。人非草木,除了是畜生的非人類,還是有感情的,會動情的。這次這麼一看,不少同學心中的善還是能被感受到的。

也許,越是噁心的社會,這種“真善美”的真感情越是會發展開來吧。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篇八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無論是貧窮還是失敗,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在我們印象裏的老人應該是在夕陽下坐着聊天,或者是坐在屋子裏看着新聞聯播,每天無所事事的呆着,或者,操着沒有用的心,每天説着一些沒有用的話。沒有所求,也沒有什麼慾望,甚至於沒有愛好。有一點點無悲無喜的味道。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的麼?他們沒有需求了麼?難道老人老了就僅僅什麼都不需要了麼?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足夠了麼?這個世界難道真的就僅僅是如此嗎?頗有一絲老人就是等死的,孩子是需要教育和撫育的,成年人是需要奮鬥的味道。

《穿越老人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事情,告訴各位其實並不是這樣,老年人也有夢想,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但是,可笑的是,當兒女將不願意奉養的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以後,老年人心心念唸的還是兒女, 連夢想都和兒女有關係。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老葛與20多年不聯繫的兒子最後終於和好了,另一條是大家幫助老周在臨死之前實現了他的夢想。

老周心心念唸的想去超級變變變,只不過是為了如果可以是前三名可以去日本,這樣就可以看到了7。8年不和他聯繫的女兒。哪怕他已經是膀胱癌晚期,哪怕他是硬撐着也要實現這一個夢想。老葛的兒子20多年不和他説話,只不過是因為在兒子為了結婚將他趕出家門以後,向他借錢沒有借給他。在最後兒子終於經過感化而相互諒解。

這個世界,只會有兒女憎恨父母,卻沒有父母憎恨兒女。哪怕20多年不諒解,也會在孫子結婚的時候拿出20萬給孫子;哪怕女兒和他7、8年沒有聯繫,再送到養老院以後,也不怕疼痛的去排練節目,只是為了在臨死之前見一面女兒。這個世界,到底哪裏會有這麼多的恨在親情面前,又哪裏會有這麼多的關心,在冷漠的面前。

我們認為老人就應該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裏,那是我們的以為,又有誰問過老人;我們認為只要給老人足夠的金錢送到養老院就可以了,那麼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也沒有説只要讓我們有吃有喝就足夠了。是不是我們的以為都是對的呢?是不是我們老了,兒女也會這麼對我呢?我們會逐漸長大,父母只不過會慢慢變小。我們只需要想一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模樣,或者想一下如果我們老了,我們的兒女這樣對我,那麼也許就會改變了吧。

我記得老葛和孫子的對話,一個年邁的父親反覆的問兒子同一個問題,兒子不耐煩了以後,父親説小的時候我告訴了你幾十遍,每一遍都是和顏悦色的。老葛説,他很羨慕這個父親,因為兒子還願意和他講話。我才明白,原來冷漠比語言更要恐怖。我們用我們的心去關心一下父母。只為了父母的恩。自私一點説,用我們的愛去關心父母,只不過是為了我們的老年更加幸福。因為我們都會老去,也都將會變的什麼都迷茫。我們不要為了擺脱責任而將老人拋棄,如果那樣,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