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通用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2W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通用多篇)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1

述了清末民初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天成元父子之間的傳承和三角戀情。

有人説,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讓你思考。我卻覺着一部好的作品能迷得我神魂顛倒罔顧其他,一部不那麼好的作品才會使我動腦。後者如《白銀帝國》,白天看了信手塗抹幾行感想,猶感不足,夜裏找原作來看,第二天不由自主想了一個上午。

想的是兩件事,不包括昨天議論的影片的精彩程度:起初懷抱的對晉商事蹟的興趣,在讀《白銀谷》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又越發關注書中用心良苦的佈局在影片中如何展現。前一部分裏票號的功能、“股”的意義等背景資料,為理解晉商故事所必需;後一部分我的觀點頗為主觀,實在是由於影片與原着差異太大,想多談一點。

第一部分中,如“票”、“折”、“股”等的名詞的含義是中國古代社會固有的,異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自西方引入的概念。首先,清代產生的票號,其作用與銀行有相似之處。書中提到了票號的兩種主要業務,其一的憑據姑且稱之為“票”,將銀兩存入此地票號,便可持出具的“票”在有辦事機構的彼地取得銀兩,類似於異地匯款,正是晉商最早開展這一業務,並因此產生了“票號”產業。其二的憑據或可叫做“折”,同樣是向票號存入銀兩,但數額較前一種少,商鋪出具不記名的“折”,持折人既可以憑“折”向票號支取銀兩,也可以將“折”饋贈他人。票號業務多樣,但電影中涉及的主要是以上兩項。其次,票號的經營理念和行業規範。東家出資,掌櫃經營;出資者取得“財股”,有一定資歷和成績的經營者取得“身股”;在分配盈利時,“財股”和“身股”的享有者都可以取得分紅,在分擔風險上,出資者要負擔虧損的風險,經營者則不必承擔損失;掌櫃通常由票號培訓的學徒擔任,優秀者能取得“身股”、身家豐厚,但掌櫃一旦被辭退,取得的“身股”不能帶走,即使能被其他票號錄用,也很難再取得新東家的信任和高額的報酬。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2

在上次課上我們一起觀看了《白銀帝國》。

《白銀帝國》是一部關於清代一個晉商家族經營錢莊的興衰和成敗的影片,主要講的是清代山西票號“天成元”的興衰榮辱歷程。當時的天成元票號,可以説就是今天的股份制銀行了,它掌控了全國金融,並且經營存款和借款的生意。我從電影中的畫面中看到它鼎盛的時候擁有中國各地以及俄國、蒙古、南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個分號,絕對算得上是富可敵國!除了對天成元票號金錢實力的佩服,令我驚奇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清末的天成元票號竟然採用了現在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邱掌櫃、戴掌櫃),股份制(票號有很多股東)!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看完電影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首先説一下電影前段一個比較觸動我的場景,就是電影中康家施粥的場面。排隊等待施粥的窮苦民眾那麼多人圍在康家大院門口擁擠不堪,而面對的就是擁有白銀幾百萬兩的名門望族,這些窮苦百姓卻連喝碗熱粥都得靠施捨……貧富差距之大,不覺就讓人心寒啊!這讓我想到現在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雖然沒有當時的貧富差距那麼大,但現在中國也面臨這巨大的貧富差距,富人和窮人之間逐漸產生了巨大的鴻溝!合理改革和完善分配製度、分配原則,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全面的醫療保障制度等等,我認為這些是當前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急需解決的問題。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是富了強了,但中國現在基尼係數絕對是新中國以來空前的,國家富了但大多數的民眾並沒有享受到這些年國家發展的成果,特別是底層的大眾,像農民、民工、下崗職工等弱勢羣體,這些經濟上拮据的羣體在現在拜金主義盛行(至少我是這麼看的)的社會中的處境無疑是十分尷尬的。原來是因為國家窮,亟需發展經濟,沒精力來幹這些事兒,但現在不同了,現在國家富了,也應該着力解決這些民生問題了。

然後就是關於我在電影中看到的有關金融貨幣的內容——擠兑的感想。這發生在電影的結尾,清末時局動盪不穩,國家戰亂不斷,八國聯軍入侵,辛亥革命等,造成國家發行的紙幣貶值、作廢,老百姓存進票號的鈔票變成了廢紙,老百姓紛紛到銀行取款,發生擠兑現象。但老百姓不願意要已經變成廢紙的紙票,而是強烈要求錢莊兑換銀子。從金融的角度來説:存紙票、兑紙票,是契約的約定,應該説是合情合理的。發生紙票貶值作廢的情況也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老百姓得自己承擔後果。可是康老三打破了契約,把家裏藏得九窖白銀提出來兑給了老百姓,救濟眾生,成了窮人的大救星、大恩人。這雖然不太符合金融家的邏輯的,但康家人卻得到了心靈的慰藉。這對康家的後代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康家後人因此而受到的教導是:一輩子不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在這點上電影傳達出的對人的很重要的教導就是不能為富不仁,不論你是怎麼富起來的。看到這裏我想,無論在過、現在以及將來,金屬貨幣,尤其是黃金白銀都是不會更改的貨幣,國家的也好,自己的也好,黃金儲備都是真實的!!!而紙幣呢,只是一種貨幣符號,它必須有金銀作為保證其價值的儲備金。雖然上學的.時候就學過了這些知識,可是看到電影中的對於金融的詮釋,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最後就是看完電影后我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紙幣會不會消失呢?電影中有這樣的場景,在清代,貿易雙方進行一次交易,需要用大量人力物力,運送大量的白銀,這種搬錢的方式,雖已成為歷史,但也由此可見在交易中,支付方式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隨着金融關係的契約化以後,電子支付、網絡支付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類的消費習慣,同時也創造了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沒有質疑的、理所當然的現在金融服務的產業。早就聽説過“第三方支付”這個詞,現在利用寫這篇觀後感的機會查了一下,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外各大銀行簽約、並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賬户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户。按我的理解差不多就是刷卡消費吧,那麼現在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第三方支付已經很普遍了。具體有網絡購物支付、電話充值、水電燃氣費繳納、信用卡還款、保險費用繳納等等,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幾年,由於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的政策支持,我國的第三方支付也發展迅猛,現在幾乎也遍及生活的角角落落了。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除了上户外菜市場、街頭買礦泉水、買報紙外,刷卡現象儼然已經蔚然成風;在鄉下,一些城鎮商場超市推行刷卡。刷卡,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乘車卡、手機卡、信譽卡、銀行卡、校園一卡通等已經十分普及,伴隨着經濟的發展,網絡、通信、金融的融合,互聯網、POS、手機、電話等各種終端支付手段不斷完善,第三方支付將會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我的疑問是第三方支付體系的日益完善,會不會造成甚至加速紙幣的推出流通領域的速度呢。我感覺或許有可能。原始人的貿易是“1只羊=2張牛皮”的關係。後來,出現了黃金白銀再到紙幣。無論是羊,還是黃金白銀,還是紙幣,僅僅是物物交換的媒介而已,並且這些在流通中都會有損失和成本的。譬如,金銀貨幣的磨損,紙幣印刷成本、防偽成本等等,而且攜帶和使用都不及刷卡方便。未來將是網絡時代,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固然也需要投入各種成本,但是,長期相對來講畢竟成本會很小。那麼,通過投入與產出的比較,第三方支付具有低成本、方便等優勢,所以,我想還是有可能取代紙幣的。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3

以晉商為主角的《白銀帝國》以“天成元票號”歷盡動盪時局以及家族鉅變為主軸,劇情在兒女私情的家族矛盾和金融運作的商業智謀之間穿梭發展,旁及八國聯軍入京和辛亥革命變天等時局動盪,劇情張力頗強,且具有史詩格局。開篇即以廣袤天地,康三爺背手微仰望天的明朗畫面,奠定了動盪之中尋得安寧的基調: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麼自處。影片雖然是敍説家族,卻道出在國家危難時候,個人拋棄私人利益為國家奉獻自我的高尚精神。而在挽救家族危機時候,損人利己的不免發生,但是劇中主人公以“仁義”為行事的最高準則,寧願選擇對別人有利的做法,犧牲自己珍視的東西,使自己的良心得到保全。其中尤以康三爺不惜將家藏地窖的白銀承兑百姓手中廢棄的清王朝鈔票,並強調這樣做才符合“仁義”的祖訓,於如今社會欺瞞投資者,拖欠工人工資的不良企業家形成巨大反差,也更加凸顯出晉商最核心的價值觀與精神信仰——即“誠信為本”,不論是“君子愛財取之以道”,還是“盜亦有道”,都要講道義!這一弘揚晉商“商德”的主題,恰好與眼下對金融危機的反思不謀而合。

的確,面對金融危機,每一個迷失的集體與個體都在進行新的思考與探索,中國味十足的《白銀帝國》則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了答案。於是,該片又多了一個新功效,該片甚至被稱為“一本教你如何化解金融危機對人的威脅的‘教科書’”。金融危機下的契約與道德“貪婪是好的”讓華爾街陷入危機——那麼,該部講述“金融道德”的影片不僅向全世界詮釋了晉商縱橫中國500年的“商業霸主文化”,也向金融界傳達了晉商自成體系的金融監管制度、經營哲學和商道倫理。

無論是商業制度還是商業道德,晉商都是全球商界的楷模。我認為,儘管晉商的制度設計遠不如現代商業社會的各種政策、法規以及不同層次的規章制度完善,但晉商卻在“誠信仁義”的基礎上,通過“號規”等內部制度和行會紀律對從業者進行有效的約束。

《白銀帝國》作為一部影片,無法也不可能承擔起拯救全球金融體系的重任,但是,這部電影至少可以作為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出一些問題,讓我們時刻警醒自己。電影中有救亡、有啟蒙,而我們更多的是要全面反思和審視晉商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範。誠信,對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漢字中的“誠”由“言”和“成”兩字構成,核心意義應是言而有成,不説空話,説到什麼份上就做到什麼份上。“信”字“人”、“言”兩字構成,一個人如果説話不算數,就沒有信用,故人言立信,一諾千金,説到做到是至關緊要的——企業也是如此!

胡慶餘堂或逢災年荒年,也會施藥賑災,但是平時價格是比較貴的。他賣藥貴,是有言在先的,邊上寫着"童叟無欺不二價"。不二價,意思就是不講價。不講價的意思,並不是你有病你總得吃藥,趁你着急上火撈你一把,而是,童叟無欺。無欺,就是誠信。這裏的藥,保證是地道的、品質好,所以貴一點,而且不講價。舊時的商號尚懂得將“誠信、仁義”作為經營之本,而如今毒奶粉、注水肉、蘇丹紅等等事件,卻讓人不甚唏噓。無良商家在醜行暴露後,又是懺悔,又是賠償,但多數情況下是由政府“買單”,實在讓人汗顏。這裏也真心的向政府的管理層呼籲:並不是所有的危機都能用錢化解!道德才是重整商業秩序的主軸!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4

經老師的推薦看了這部影片,都説晉商是中國傳統商人的典型代表,通過《白銀帝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士農工商”的定位已深入骨髓,晉商的成功是迫於生計的無奈,而硬生生創出的一番天地,不是出於創業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主動需求,這決定了在他們成功之後價值取向,捐資買官、依傍達官貴人等千篇一律的做法,只能顯示出晉商這個羣體的極度不自信,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與官場結合的生財策略。當在面對外來文化衝擊和內亂的時候,有一種不自覺的靈魂下跪,唯一的應對就是撤鋪,回山西老家!而把祖宗積累了幾代的窖藏白銀用來兑現當初對存款人的承諾,則具有了一種悲壯的色彩。也有人認為,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這樣的做法過於頑固和保守,不懂得通融之道,徹底透支了山西商人的復興之夢。但我以為,對責任感的重視應該成為晉商文化最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相比之下,本次金融危機中華爾街的做法就齷齪的多,用全體納税人的錢來為過渡冒險買單,卻還要分享鉅額紅利。

影片中的康三爺主政改革時對小户存款的重視,徹底打破了傳統晉商票號只依靠達官貴人的傳統,這具有非常重要的轉折意義,使金融業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位置成為小户人家可以自由使用的資金融通的渠道,現代金融學中有關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理論開始發揮作用。如票號的存款主要是税款軍餉等公款或貴族官僚的私蓄,放款對象以錢莊和少數大商號為主,而且放款對象一般都要在詳細調查對方資產、用款目的、還款能力、財東情況等基礎上,才決定放款與否。當時只有官府中人才能成為晉商票號的客户。可惜好的改革措施碰上了壞的環境,清政府的倒閉和紙幣的大幅度貶值,使得這一改革措施成為晉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成千上萬的小户存款人聚集在票號門外,“擠兑”事件頻發。歷史有時候具有極大的嘲諷意義,但這一點也不能抹殺這項改革的意義。

細細品味,在同樣的歷史政經變革中,伴隨着晉商衰敗的是江浙商人的順勢而起,成為中國商人的代表,直到今天仍未停止。這跟其衍生於沿海的海洋文化密切相關,海洋文明的鼓勵創新、冒險的品質成就了江浙商人,更遠一點,英帝國的崛起同樣跟海洋文化脱不了干係。而內陸文化天生具有保守的傾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還有一席之地,但外部環境一變,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適應,衰敗,變得不可避免。

正如電影開篇康三爺在天地蒼穹間發問一樣“天地之大,何以自處?”,當今的山西商人也面臨同樣的窘境。一方面,前輩的榮耀彷彿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高地,政府、學界紛紛拿晉商説事,企圖實現再次崛起;另一方面,“煤老闆”的現實境況也讓相當多的山西商人羞於應對。可以説,《白銀帝國》是一部山西商人的文化鏡像,恰恰因為它的混亂和無力,不僅透視出前輩晉商的文化弱勢,也折射出當代晉商的無奈,更凸顯了電影主創的乏力迴天。

最後,我還認為,《白銀帝國》對於我們思考如何應對當今橫行於世的金融危機有着積極意義。其實,西方的資本家、金融家、企業家、商人等,從來也都有着明確而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則,正是這些堅定的信念支撐,才造就了西方世界今天這樣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但是,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使西方很多國家的金融業商業從業者擯棄了原有的職業道德,變成了完全自私自利的“小店主”,顯露出了種種唯利是圖的醜態。總統對於AIG(美國國際集團)高層在國家和行業經濟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仍分派鉅額分紅的批評,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但是,在西方國家中,仍然有着眾多的如比爾·蓋茨這樣的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情操的企業家,在他們的努力下,行業精神正被重建,經濟勢頭正在好轉。這種超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行業眼光和職業操守,同中國傳統商人秉持的仁與義,是多麼的相似,值得我們學習。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5

古時候大户人家都點燈吃晚宴,每桌一個燈,特別有意境,得有很大的影響力才可以請那麼多人挑燈赴宴。平常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也挺好的日子,擁有的少的人不一定不快樂,每天也很快樂,沒有我們這麼大的壓力。健康快樂是一輩子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是,金錢地位並不能給自己健康快樂,怎樣才能去迴歸健康快樂,其實往平處住容易健康快樂,不要去換大房子,那種快樂是一時的,痛苦是持續性的,甚至住拆遷房的幸福感要超過住商品房的,租個或者買個拆遷房住,可能幸福感要於商品房的,或者我們不去換房炒房了,我們的幸福感要更高,這輩子就這樣已經很滿足了,不要er胎,不再炒房,幸福感慢慢就上來了,不要做yu望的奴隸。我現在首要的問題是解決錢的問題,多賺錢,把債務慢慢地去清掉。然後找個輕鬆點的工作,自己開個中介店也可以。錢多錢少無所謂,夠花就行,重要的是有時間,陪伴自己陪伴家人。

晉商制人之道:利威名。以利益誘之,以名位足之,以威望震之。用利去賞他,用名去敬他,威是從刑罰來的,他做得十全十美,你拿什麼去罰他。稍有不足的人才是可馭之人。現在管理高手講究畫餅分錢手段,晉商不畫餅,只是分錢分名使手段。但分錢和分名可能也是之前畫的餅。所以管理或者馭人之道還是在於畫餅分錢手段。偶爾要發發脾氣,這就是馭人之道,發脾氣是手段,類似於幹人。也是給自己立威,手段其實也是立威,其實也是晉商的威。

其實很多語言可以學習,最近都是看的古代電影,後面可以看看現代電影,感受感受別人駕馭語言的能力,駕馭了語言,也就駕馭了人性的弱點,溝通就順暢了。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6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一部老電影《白銀帝國》,感覺還不是不錯的,特別是老郭的演技,越來越了得了。然後,突然想寫點什麼,暫且就定義為觀後感吧。

對於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裏面的兩句古語:“知易行難”和“無欲則剛”。先説説“知易行難”吧,這個我想大家經常會體驗得到吧。那麼多道理,我們多少都知道,説起來也會説,可是真正碰到了,要去做的時候,就困難了。就拿“貴在堅持”來説,我也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能一直堅持下去,總會有所收穫的,可很多時候,自己選擇了放棄,不可不説“知易行難”啦。

再説“無欲則剛”吧,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慾望:財欲、物慾、、權勢欲等等,一旦被自己的慾望迷住心竅,攫求無已,終至縱慾成災。反過來,如果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能夠達到無慾的境界,就能成就自己偉大的人生。可終究,這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人生高度。

想到這裏,突然意識到,原來祖宗留下來的人生哲理,都是那麼的經典,也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改變,真理永遠都是真理。知易行難,雖然很多東西暫時還做不到,但至少要知道,然後再一步步往那個方向走。相信終究有天,自己知道的都會做到。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7

“天地真大,人真小,人如何自處?”----《白銀帝國》核心台詞 ;望着開篇荒漠場景……

在19世紀的山西,山西票號“天成元”堪稱清代全國“金融大鱷”, 他掌控全國金融兼營存放款生意鼎盛時擁有中國各地二十三個分號富可敵國,“天成元”票號康老爺膝下有四個兒子。當一件綁架案把家族成員陸續擊垮後,號酒色的三爺必須擔起家族金融帝國的重任。

專權的康老爺試圖把老三打造成金融大亨,並努力向他的傳授“馭人之術”。但三爺卻對父親的權術手腕和商業道德充滿了質疑。

在追隨父親的腳步和找尋真正的自我之間,三爺必須做出選擇。在八國聯軍入侵、由銀元改為紙鈔的金融風暴,凸顯出“商人重義”這一晉商不同於其它仁義精神。

尤其是晉商所信奉的儒家文 化“仁”、“義”演化為商道,給現代商業社會和文化以啟迪,“以義制利,崇尚信譽”,這大概是晉商的一個共有特點。在片中,山西商人身入財利之場而不污, 信守勤勞,淳厚信義,甚至在經營活動中“重廉恥而不失體面”, 康家老爺及康三爺身上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人本善良,康家以“善賈”、“良賈” 為祖訓,將中國古代孔子的儒家義利思想演變成經營處事的準則,不愧為妙哉!

縱觀整個影片,清末晉商風雲傳奇大片,瀟彧認為還是值得一看!至少我們能夠重温 那段已經埋沒了一個多世紀的晉商故事而不被歷史遺忘;至少我們能讀懂拿祖宗的銀子最終換得的“仁” 與“義”正是康家祖訓的信譽,並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用良心做事,憑良心做人” ,從不張揚自己的個性,並把商業經 營的“仁義”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這在那個時代晉商人康家眼裏,又是何等重要啊! 眾所周知,當今時代任何一個企業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利潤,獲取價值最大化。其實,那個時代晉商的“天成元”也不例外。“天成元”的繼承人“康三爺”為民解憂的服務可謂做到了極致,“顧客永遠是上帝”,所以“天成元”值得讓百姓信賴,也並不足為奇!

在當今商道也一再倡導“誠信”二字。影片的結局,展開祖宗的遺訓 字幅的時候,濃墨的筆跡“仁”、“義”為影片畫上了完美的結局。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8

去了山西一趟,只瞭解到明清時代晉商的繁榮,目睹了西北土地的貧瘠與蒼涼,王家大院,平遙古城確實帶給我們很多的震撼,然對晉商曆史文化卻知之甚少,可喜現在信息發達,有度娘可以解決心裏的疑問。

關於晉商的內容實在記錄的太少,電影只有《白銀帝國》,書也只能找到叁本——《白銀谷》、《晉商興衰史》和《山西晉商大院》,還有屈指可數的幾部電視劇。書可以慢慢看,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看電影了。

山西,茫茫戈壁,碧空黃沙,然貧瘠的土地過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康家大院裏少爺們奢靡的生活,院外悲苦的勞動人民,貧富差距之大,給了我們心靈勐烈一擊……

康家在全中國以及包括俄羅斯、蒙古和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都擁有大量的分號,在明清兩代能夠在財政上挑戰朝廷,“一年的票號收入是國家財政的十分之一”,正如今日的華爾街控制着美國金融系統一樣,票號也掌控了當時中國的金融世界。

影片最有看頭的就是年度總結帳了,把所有掌櫃聚在一起,這方法有點借鑑《教父》開場,自邱掌櫃被罰開始一步步呈現出一個大商業機構的管理及運作模式,如股份制,掌櫃制等。尤其是大算盤那一段,使人覺得新奇趣味十足。雖然我不清楚當時記帳時否真需要使如此大算盤,但如此安排頗具戲味。同時逐步顯出各人性格,如邱掌櫃貪利,一爺仁慈,二爺魯莽,叁爺消怠,四爺懦弱,張鐵林善用權術,戴掌櫃精練能幹。開篇的一連串事件,把天成元那種落後不近人情的規章顯露無遺,使人感到衰敗的裂縫隱隱若現,營造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自古以來做生意官商結合才能掙到錢,晉商的生意能做到這麼大當然也逃不過這個套路。全片大多是對天成元管理的縱向描寫,即張鐵林片中數次提及的駑人之術,但橫向關係卻鮮有着墨。只在救四媳婦時吩咐買個人情及運銀時與山賊互通聲氣這兩處略為提及。生意的成功內部管理固為重要,但若無穩妥人脈關係將會寸步難行,或者是觸犯國內政治禁忌,但縱觀中外佳片,如《教父》中米高與議員在房內針鋒相對的密談,房外太太們談笑風生一段,又如《跛豪》中秋節拿着裝滿現金的月餅盒去送禮一段,至今令人回味。

此篇為商業片,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愛情自然是少不了的。每個層次的人看片都有不同的需求,有的看顏值,有的追尋歷史軌跡,有的看情、性,也有的只是欣賞故事情節……這部片子是男人戲,女人只是男人眼裏的協調劑,在康老爺眼裏,女人也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小老婆不從,那就娶個只能生養的吧。女人生來即是弱者。

“仁義”乃經商之道,亦為做人之理,若想了解更多晉商文化,只是一部電影肯定是不夠的,也許書中能找到答案。

白銀帝國的觀後感 篇9

白銀帝國是一部內含金融史的商業電影鉅作,更是一篇鴻篇鉅製的史詩。它像紅樓夢一樣,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政治家看倒了清朝晚期的民不聊生,會心生感慨:國破家亡,皮之不存,毛焉能附?同時也能從中學到馭人之術。經濟學家能在裏面看到銀行業的雛形——中國古代的票號業務,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而小説家們則會讚歎康夫人與康三爺之間的禁忌之戀。就連女權主義者也會熱情謳歌其中所體現的新女性的解放與堅持自我。

我看了這部電影,也有自己的一些感觸。

從一個經濟學學生的角度,我深切感受到如果一個企業,一個百年老字號想要獲得長足發展,一個安定的政局是首要的。而國家的強大也是通過擁有無數個強大的企業這種社會組織,以高效的方式來使整個社會高效運作來實現的。企業界一直有“以企樹國”的觀念。所以當今我國才會反覆提到“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強國之路也無從談起。

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普通公民,當看到電影中清政府垮台以後,其發行的紙幣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一大堆民眾在票號門前擠兑,甚至有人因為身家財產在政局變動中化為烏有,絕望之下引火自焚。讓我不禁聯想到,近年來有人因為《拆遷條例》與《物權法》相違,權益受損,手舉《物權法》自焚。此時,不得不在心中自問:”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柔弱的個人如何抵禦生命財產權力被侵害?”我們不斷的立法保護民權,但民權仍是不斷的被侵害,難道遵紀守法只是普通民眾才需遵守的義務?

作為一個女人,我也很佩服康夫人的勇氣與決絕,總覺得她拒絕的不僅僅是康老爺,而是整個封建禮教。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她倔強而堅強,最讓人感動的是她的善良。她比現代社會的很多女人還要勇敢,因為有時屈從太易,反抗太難。

亂世出英雄,絕處出智勇。現代人的生活壓力也很大,也許有時生活就像一場戰爭,我們必須努力再努力,堅持再堅持!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