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秦帝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大秦帝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 篇一

那天去圖書館(已將近一年不曾走進書店的門,不知道有多少新書,不知道現在的書又呈現怎樣的一種趨勢。大學聯考完後,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來“消遣”,在家實在無聊,便去了書店)。一進門,便看見新書介紹“某某著,歷史是個什麼玩意”一下子覺得很新鮮。看似是個很隨意又帶着些戲謔的詞,但是實際意義卻又很深遠。我不太喜歡理論性的書,比如像那些百家講壇系列的,看電視我或許會聽得進去,但看那些所謂“個人結晶”的文字,倒是有些勉強。

那些,終究是他們自己的見解,或者想法。或許有的人贊同,但只是贊同而已。人家的觀點,挪用了是侵犯知識產權的。高三的時候,堅定了要開影視公司的夢想,但是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現在看電視劇,不僅看劇情,更看場面,揣摩每個背景所預示的情節。邢台台的《虎膽雄心》演完後,《大秦帝國——黑色裂變》就出場了,似乎在書店見過,但再去尋就看不見了。那是一套《大秦帝國》的書,分好幾個板塊。而這個電視劇濃縮了一段商鞅變法的歷程,很感動很振奮人心。是那種不羈豪放,笑談灑脱,隱忍堅毅,國之棟樑的人。《史記》太史公説商鞅是個很殘暴的人,法度嚴厲,與儒背道相向。然,還有比商紂,夏桀更殘暴的人麼?鞅治法嚴厲為國,而夏桀商紂為私。僅憑這一點便足以推翻太史公的説法。史官記錄歷史,不論真假,都是前人的記載,這些記載,或可稱為一國興盛的功德碑,或可成為陷害良臣的確鑿證據。歷史,過去的事,過去的好事多於壞事。有些正史是可以懷疑的,有些也是也不是完全要否定它的。

良臣可以説成佞臣,佞臣加以粉飾也可成為良臣。朝中不説,但庶民有心,或喜或怒,人間的才子自會記錄。寫歷史劇時間很痛苦的事,需要把自己放到古代,去想古人所想去做古人所作。時間可以跳躍,不去詳細描寫每一天的瑣事,或許在所有的史書中都看不到這一點吧。或者説,歷史是人創造出來的,他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前進的力量,盛則衰,衰後盛。歷史似乎是一個冷眼旁觀的人,它單純的看這些不斷變化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背後,人們根據不同的利益對這些事情進行不同的評價。我很拘於歷史,時代不能錯,事情不能錯,感情傾向也不能錯。《大秦帝國》的編劇,抑或是原著小説,它保留着《史記》的枝幹,譬如經景監介紹三見秦公得識,商鞅舌戰老士族,朽木立信,變法條約,公子虔受刑,孝公死商鞅被舉發謀逆等。但作者將這些枝幹串聯在一起,又加入了很多細節,不失真實卻也不覺真實。編劇於正説過,如今市場中國日益商品化,拍片需要成本,很大,所以你如果不想講這些投資打水漂的話,就要融入市場,看市場需要什麼就做什麼。關於劉徹,有《漢武大帝》,是少年杜淳扮,以後的陳寶國扮。陳寶國,很霸氣的一位君主,演技很不錯,雖然沒有仔細看過,黃曉明版的劉徹,很有那種爆發力,《美人心計》裏,茅子俊版的劉徹,可以説還欠火侯,不知是戲份少還是什麼緣故,怨氣很大,對權力的謀求很大,而想一展抱負的雄心有些少,所以,我真想讓他接演《寒衣調》,將劉徹文武雙全,少年英勇中年奢糜,老年昏庸完整的呈現,或許寫不到老年了,因為都希望將英雄美好的一面呈現在少年時代。少年,是一個人最輝煌的時代,充滿着激情,同時也是最容易犯錯的年代。

電視劇大秦帝國觀後感範文字 篇二

51集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我看完後,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此片雖然有些情節不符合歷史,但是該電視劇是根據小説改編的,並不是歷史正劇,電視劇必定是電視劇,不可能一點瑕疵都沒有,主線沒有變就行,所以觀眾應該能接受劇中的某些錯點。

《大秦帝國》講述了2700年以前,華夏大地進入了一個凡有血氣必有爭心的大爭之世,儒家、法家、兵家等百家爭鳴,啟發國人深思的好片子,如此好的片子據説遭到禁播,情況是否屬實我不是很清楚,反正電視台沒有播放,該部片子是法制片,人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想必也會聯想當今現實社會,片中的思想比較偏激,看後讓人熱血沸騰,也許這就是此片禁播的原因,我很喜歡這部電視劇,看完此大作,內心的激動,不於言表,熱切期待它的第二部快點出來。

《大秦帝國》裏的嬴渠樑,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君主,他憂國憂民、心胸豁達、用人不疑。他與衞鞅變法強秦,其精神和精要都值得現代人思考與學習,或許,我們看電視不應該用劇中的情節來聯想現實的社會,當今的社會,雖然法律比較完善,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還是有很多,否則,何來那麼多的貪污現象?

電視劇裏的商鞅追求法制精神似乎過於狂熱,他是個法家集大成者,他信奉“性惡”之説,不相信性本善,他認為只有嚴苛地法章才能制約人的惡性,商鞅執法如山,剛直不阿。商鞅變法與君臣合力在秦國掀起了一場變革風暴,中國歷史上有三大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治、戊戌變法,商鞅變法應該算是成功的,他與君臣將弱小的秦國建成了法制完備、軍民齊力的強大王國,從此開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歷史車輪,所以説商鞅變法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他開啟了法制的先河。

當時的秦國,根基薄弱、野蠻落後,秦國若想強大,確實需要商鞅這樣的一個人,商鞅認為,唯有走變法的路,才能改變秦國的命運,這是唯一的途徑,商鞅看到了“法”能給國家帶來的好處,卻忽視了過於注重“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商鞅注重的“法家”,缺少思想的包容性,或者説具有侷限性。

也許,任何事物,正反並存,有利有弊,儒家、法家都是古人留下的治國平天下的瑰寶,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現代不能成為常喊的空口號,以法治吏,以儒教民,是吏從民出,兼具儒法。

電視劇裏商鞅在變法治國時,性格冷峻,剛直不阿,在愛情方面,他又個感情細膩的人,劇中商鞅一生有兩個女子愛他。一個是白門商社的女公子白雪,而另一個是秦國孝公的妹妹熒玉。不知道歷史上是否有這段愛情故事,但是劇中的兩個女人與商鞅的愛情故事非常感人。

一個是他紅顏知己,知他懂他愛他,為他出謀劃策並且在他危難的時候救他,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等候一生,直到最後與他攜手共赴來生,顯然電視劇最後的結尾美化了他們的愛情故事。

另一個女人是他的妻子熒玉,以公主的身份非他不嫁,敬他愛他,對他體貼入微,直到最後為他耗盡心力一夜白頭,兩個女人為了他都不容易,都愛得很苦。

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整體來講,拍得不錯,雖然有些故事情節與歷史不相符合,但總的來説值得一看,此片再次展現春秋戰國時期人民的精神面貌,講述秦國由弱變強的崛起歷史。中心事件是商鞅變法,主角是商鞅、秦孝公以及戰國初期的一批偉人名士,截止車裂商鞅。

大秦帝國讀後感 篇三

這是篩選優秀人才的好辦法,第一,可以測試人才的態度;第二,可以篩掉急功近利和無學慵才;第三,讓員工適應人文環境,讓未來的優秀骨幹更加了解基層。在許多入秦士子們眼裏,來到這窮鄉僻壤已經自感降尊紆貴,內心期盼着來到秦國便能立即做個高官,沒想到這位國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還要他們在這窮鄉僻壤呆上三個月,因此,許多士子都紛紛離去。

但秦孝公對這些士子們並無半點指責,還給每人送了黃金資助前往他國。此舉不但使留下來的士子們更加敬佩這位國君,還讓離去的士子們給秦國散佈好口碑,以使秦國更加凝聚人才。

大秦帝國讀後感 篇四

秦武王是個被觀眾讀者誤會的歷史人物。現代人因為他舉鼎而死,就覺得他滑稽可笑。其實,從“武”這個諡號看,當時的人對他評價還是不錯的。諡號,是君王死後給他上的終身評價。

混蛋的君王真的會在死後得到一個“黑暗”“昏聵”“暴戾”這樣的惡諡,比如周幽王周厲王齊湣王等。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怎麼看武都是個好諡號啊。再看歷史上諡號是武的其他人——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每一個都是牛哄哄的。就算是被大家公認為任性的明武宗,人家也是真的親自帶着大軍跟蒙古人幹過一仗的,據他自己説他還上陣親自斬殺了一個敵人。秦武王的政績比明武宗顯然好多了,人家平定了巴蜀叛亂,又在宜陽大敗韓國。

大家笑他最終舉鼎而死,實在是不明白鼎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鼎是天子權勢的象徵,天子擁有九鼎,而諸侯只能有七個。秦武王不是要作死,他拿走天子的鼎,是想要表示秦滅周取而代之的意思。如果當時不死,下一步估計就要讓周天子退位了。他的死讓周王室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大秦帝國》讀後感 篇五

《大秦帝國》的作者是孫皓暉,中國當代歷史小説家之一,他用了十六年,創作了《大秦帝國》。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嗎?是秦國。

《大秦帝國》講的是在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經過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一步步崛起,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國面臨亡國之禍,齊、楚、燕、韓、趙和魏六國商量一齊出兵,瓜分秦國。秦孝公誓以變法強國。他向天下發出了求賢令,青年士子衞鞅入秦和秦孝公開始了二十年的大變法。從此,秦國崇尚法治、統一政令。秦孝公積勞成疾病逝後,衞鞅之前因為變法得罪了舊貴族,如今沒了靠山,舊貴族和六國都要求殺衞鞅以謝天下。此時的秦國剛剛崛起,根基不穩。為了避免秦國陷入內亂,衞鞅交出政權兵權,坦然入獄,被舊貴族車裂身亡。

我覺得衞鞅真是一位英雄!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在當了秦國的丞相後,他變法強國,把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遇事冷靜沉着,大公無私,睿智富有內涵。為了避免秦國陷入內亂,他犧牲了自己,他為秦國做了數也數不清的貢獻,我非常敬佩他。

讀這部書,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衞鞅遇事冷靜果斷,我應該學習。秦孝公嬴渠樑一心為國,我應該熱愛集體。我還知道了只要堅定不移地追求理想,就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