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9W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多篇)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 篇一

不同於《銀河帝國》的前兩部,這部書是第一次看,只能説,非常的精彩,推翻了很多我在第一第二部中的猜測。

在第二部《銀河帝國·基地與帝國》中,我猜測謝頓所指的第二帝國應該是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堅強的政治體系。而在這第三部中,證明了我的猜測是錯誤的。第二基地的第一發言者解釋,所謂的第二帝國將會由心理學家來執掌整個帝國的領導權,這樣的帝國才會更加的和平而長久。然而,就算這是第二基地的第一發言者的解釋,我現在也不敢確定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謝頓計劃中的第二帝國。畢竟,全書的反轉太多了,保不準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反轉。

文中有兩個無關緊要的小細節,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一,艾嘉蒂婭在逃往川陀的時候在售票機上買票,阿西莫夫對這段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其買票的過程與今天火車站的售票機買票別無二致。科幻小説的描述在現實生活中得以重現,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敢説在全世界,但就全中國來説,已經進入了一個無紙化的社會。書中所描繪的售票機自主買票那都算是過時的操作了,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出行都是網絡購票,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其二,書中提到的艾嘉蒂婭使用的聽寫機,這個我們今天移動端的語音輸入的功能是高度一致的。小説情節與現實交互,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閲讀體驗。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騾對第二基地的尋找,第二部分將的則是第一基地對第二基地的尋找。不論是騾還是第一基地,其實都是想要摧毀第二基地。騾想摧毀第二基地是因為第二基地會阻擋他的霸權擴張,這個非常好理解;而第一基地想摧毀第二基地,這個就有一點複雜了。其實,大部分第一基地的人都非常依賴第二基地的存在,他們視第二基地為實現謝頓計劃的底牌,這種依賴之強,以至於讓他們喪失了進取奮鬥之心。但與此同時,第一基地的另外一部分人是非常抗拒第二基地的,他們覺得第二基地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行為宛若提線木偶,沒有半分身而為人的自尊。而在本書的最後,他們似乎也達成所願了,端點星上不再有第二基地的人,第一基地依舊還是達成謝頓計劃的核心力量,殊不知,這也是第二基地想要達成的。

對於第二基地位置的探索,從第二部就已經開始了,在第三部的結局中,終於是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反推,其實,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社會學,甚至是第一發言者所説的“詩意”的角度來解讀,第二基地的位置都指向一個地方——昔日帝國的中樞,川陀。這真的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再聯繫一下第二部中艾布林和第三部中拜耳·程尼斯在得知第二基地所在地時的反映,一切早有伏筆。

現在,第一基地自覺摧毀了第二基地,而這也恰好是第二基地的目的所在,他們再次隱身於幕後,作為謝頓的幽靈之手把控全局。第一基地已經有了自己的心理學家和精神雜訊儀,已有的東西真的會如同第二基地猜測的一樣被時間洪流所遺忘嗎?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是否終有一戰?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未解之謎等着讀者繼續翻閲下文。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 篇二

《銀河帝國:基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對當時社會做出偉大貢獻之人的一段豐富且有趣的經歷,他們分別是哈里·謝頓、賽佛·哈定和侯伯·馬洛。

這次的讀後感,我不想千篇一律地概括書本內容,我主要想談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賽佛·哈定。他是基地第一任端點市市長,領導基地度過第一、二次謝頓危機。説實話,他剛出現在這本書時,我對他的感覺並不是很好,我當時覺得他是一個有些懦弱的男人,但是我繼續往後看的過程中,發現他是一位十分冷靜、有智慧、會靈活變通、有修養、有時候會開些小玩笑的人。我很欣賞他的沉着冷靜,因為這一個性上的特色幫助他再一次當上了端點市市長。他極具個人魅力,能力很強,出口成章。他有許多流芳千古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記憶十分深刻——“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

我對賽佛·哈定印象非常深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在看他的故事的同時,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衝動是魔鬼;我們需要用冷靜的態度分析一件事的利與弊;一個充滿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去解決事情,因為他們知道這對他們沒有一點意義和價值,所以他們會更喜歡用嘴和實際行動來獲得成功……

我發現作者雖然在這本書裏運用了大量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來表達當時人物的情感,但很多人物的外貌要不是一筆帶過,要不就根本就沒有提到,我覺得作者在人物上可以增加多一點外貌描寫來加深讀者對這些人物的印象。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我在看這本書時,一個章節的故事結束後,另一個故事緊跟着就冒出來,沒有一點銜接和過渡,使我看的時候有些茫然。

雖然這本書在有些內容的描述和編寫上有點小瑕疵,但我認為,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令人稱讚的文筆,及他嚴謹的邏輯思維值得讚歎。它不僅反映出科技與數學漸漸的發達、進步,同時還告訴我們只有敢於想象、敢於嘗試,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寫出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也是人類歷史上不容錯過的系列小説之一。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 篇三

這是我心中最優秀的科幻小説系列。

雖然我到現在為止,只看了它的第一本,但是僅僅是在第一本中,他就已經將自己對於科技、政治、人性以及想象力的控制展現得淋淋盡致。

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科幻小説家首先得是一個優秀的小説家。

科幻只是表面的一張皮,小説家使用科幻元素來為自己的理念或者説主旨的展現而鋪路。

顯然作者非常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小説裏的人物性格完全沒有一般科幻小説家的那種臉譜化,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類似於引文中的那些對於現實世界的諷刺。

我很喜歡這種文風,讀起來既不會覺得枯燥學術,也不會覺得膚淺。

小説開始於一門很有趣的理論--心理史學。

在這套理論真正的奠基者謝頓的介紹中,提出他剛接觸這門學問的時候,心理史學只是一組含糊的公設,而在他手中,它成為一門深奧的統計科學。

小説中,謝頓通過這套理論預測了銀河帝國的崩潰,同時也預測到了第二帝國後來該如何復興。

如果是我小時候看到這本書,我肯定會覺得,哇,這本書講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啊,雖然我完全不知道,但是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但現在看時,我卻覺得理所當然。

甚至於很有可能在以後,這本書就如同凡爾納的小説一樣,已經不再是狹義上的“科幻”。

因為人們已經將它們實現了,斜眼笑:D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這套理論已經開始稍微展現了自己的威力了。

對,就是那些人説得玄乎其乎的大數據計算。

只要數據夠多,總能預測事物的走向與未來。

廣義上來説,的確如此。

一個個的人類個體的行為比較難以預估,因為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獨特的點。

但一旦涉及到極大數據的人羣時,人就類似與羣蜂一樣,變得那麼地趨於一致。

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商品,什麼樣的人,喜歡看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對象……

乃至於,我們人類選舉的結果,政治的走向……

如果數據夠多,關於這些事件的預測,我相信未來都是可以實現的。

而且精確度會越來越高。

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們人類每個人都知道預測的結果時,很有可能歷史就會被改變。

這裏有點類似於薛定諤的貓了,如果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那麼未來極大機率就如同預測的那樣……

想到這裏,似乎沒那麼悲觀,但是有點不甘心。

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未來,自己現在會做什麼呢……

想到了,就去做吧。

最後的最後,其實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使是隻螞蚱,也要跳出自己的極限。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 篇四

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通過嚴密的數學模型,計算出銀河帝國將在未來遭遇毀滅。既然帝國的毀滅勢不可擋,謝頓打算將毀滅後進入的蠻荒時期儘可能縮短,讓新的文明在一千年之內孕育,接替成為下一個銀河帝國。雖然領導人們對帝國的毀滅有所感知,因為文明實際上在近些年來沒有大的發展,甚至在退步,但是考慮到社會政治因素,他們對此祕而不宣。為了不讓謝頓預言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他們讓謝頓帶領十萬科學家,遷移到銀河帝國的一個邊緣星球——端點星,去編纂銀河帝國百科全書,美其名曰尋找拯救銀河帝國的方法,並確定能找到,以此來安撫民心,實則是流放,使其遠離權力中心。

三十年過去了,端子星(基地)上的科學家們矜矜業業地執行謝頓的計劃,即編纂銀河帝國百科全書,將科技記錄下來。端子星附近的四星球卻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他們不斷地發生軍事衝突,想要成為當地的強者,而他們的文明已經退化到失去了核能。其中的較強者——安納克里昂星球——則對端子星上的高科技虎視眈眈。但基地上的科學家卻對這種威脅視而不見,他們依仗銀河帝國的保護,覺得安納克里昂星不敢對他們如何。但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身處帝國邊緣的基地顯然對於自顧不暇的銀河帝國來説,已經脱離了他們的管轄範圍。時任市長哈定看出基地來到了生死存亡的第一個危機點,基地需要從編纂圖書的老本行中解放出來,進入下一個階段,但這種主張遭到了星球上的科學家們的強烈反對。

基地的奠基人謝頓,修建了穹窿。他曾跟後來者有過一個約定,三十年後,他將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在穹窿上,揭示他的預言,或戰略部署。謝頓在危機時刻出現了,他説已經預料到這將是基地面臨的第一次危機,危機的出現讓基地目前只有一條路可走,這條路是顯而易見的,必然按照他的預計進行下去。而當初編纂百科全書的任務,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手段,現在基地需要正式進入一千年建造下一個銀河帝國的計劃中。謝頓的影像結束之後,哈里成為無可爭議的當權者,即便沒有謝頓的話,他也做好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準備,按照謝頓預計的那般,未來勢不可擋地進行下去。

哈定利用四星球之間對於端子星的技術野心,通過星球間的遊説,讓四星球進入了一種互相制衡,誰也不敢擅自佔有端子星的狀態。端子星在這種平衡中獲得了生存空間。而且他們利用科技差距,創造了科技宗教,即以一種宗教的方式,向四星球輸出科技,讓星球上的居民對科技宗教的神祕力量深信不疑,端子星與謝頓對他們來説,分別是天堂與上帝一般的存在。端子星對四星球的教育,建立在錯誤的科學基礎上,即以一種混亂的方式掌握最終的結果,卻始終無法參悟科技真正的原理。

又三十年後,端子星迎來了第二次危機。安納克里昂領導者的野心一直未曾泯滅,他想要將端子星佔為己有。一次安納克里昂星收穫了一支裝載高科技但受損嚴重的銀河帝國星艦,他們想讓端子星來修星艦。假若基地不肯修,他們便發起戰爭;假若基地修了,他們便藉助這艘強大的星艦向端子星發起戰爭。哈定已然年邁,他同意給他們修星艦。但這一行為引起了國內某些勢力的不滿,懷疑哈定已經倒戈向了安納克里昂星,打算從他手裏奪取政權。在內外夾擊下,一場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修星艦不過是延緩了戰爭開始的時間。

星艦修完後,哈定奔赴安納克里昂星祝賀其國王成年。在安納克里昂星,哈定被星球上的當權者軟禁了,而侵略的星艦已經開赴端子星。哈定利用之前埋下的科技宗教的力量,讓安納克里昂星國內民眾對當權者充滿不滿,認為此舉是忤逆神權。而操控星艦的都是曾被派向端子星學習的傳教士,他們對端子星天賦神權的意識更加強烈,星艦被控制在了宗教掌有者的手中,安納克里昂星也被掌控在信教的民眾手中,而宗教的掌有者就是端子星的當權者——哈定,一場不流血的戰爭結束了。謝頓的影像在這次危機結束之後再次出現,大概就是説,地基在每次危機出現時,都會按那條唯一的路走下去,直到千年計劃實現,建立新的帝國。

哈定的年紀已經等不到第三次危機了,下一任出現的基地英雄是馬洛。當時,基地已經發展出了行商的行業,即向其他星球兜售技術。馬洛是行商長。基地一直沿襲的是哈定的科技宗教控制的方式,控制其他星球。等到了馬洛這一代,他決定摒棄宗教控制的方式,將本來以賺錢為目的的行商,轉變成用經濟貿易來控制其他星球。新事物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總是容易遭受質疑的。果然,馬洛的主張受到了政治對手的反對。

這時候,第三次危機也悄悄到來了。科瑞爾星球是一顆跟端子星存在眾多衝突的星球,他們嚴格限制行商活動,甚至嚴禁傳教士入境。但在行商的不斷努力下,端子星還是將核能銷售給了科瑞爾,用核能包裝了他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得科瑞爾星球的居民們過上了更便捷的生活,端子星也在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科瑞爾跟基地的矛盾始終是存在的,他們在銀河帝國的軍事援助下,發動了對端子星的攻擊。此時利用各種手段已經成為了基地領導人的馬洛,對科瑞爾的攻擊一直採取了退避的策略,目的是不想正面迎戰引起銀河帝國的注意。當然這種消極應戰的方式引起國內的不滿,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當然,馬洛對結果早已胸有成竹。因為前幾年對科瑞爾的貿易輸出,早已宣告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戰爭期間,端子星停止了對科瑞爾的技術支持,科瑞爾星球上的居民剛開始能夠為了戰爭忍受各種不方便。但隨着戰爭的持續,科瑞爾國內的反對聲音將越來越強,最終本國民眾將會施壓,今早結束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之後,馬洛的領導地位已然穩固非常了。

至此,謝頓、哈定、馬洛,成為了基地人民的三位英雄。

聽説阿西莫夫在寫基地系列時,借鑑了《羅馬帝國衰亡史》。讀這本書,似乎能瞥見世界文明的發展史,那些各國利益的角逐、社會的變革、經濟的演變,讀來感覺跟生活都很貼近。架構是虛空的,發生的事件又是“真實”的。誒,讀完只覺得任重而道遠啊。

最後是摘錄。

觀看繁星閃耀的光輝,欣賞星團展現出難以置信的朦朧,好像一大羣螢火蟲永遠禁錮在一處。”“帝國的覆亡是一件牽連甚廣的大事,可沒有那麼容易對付。它的原因包括官僚的興起、階級流動的停滯、進取心的衰退、好奇心的鋭減,以及其他上百種因素。”“我們見到的只是表面的強盛,彷彿帝國會延續千秋萬世。然而檢察長大人,腐朽的樹幹在被暴風吹成兩截之前,看起來也仍舊保有昔日的堅穩。此時此刻,暴風已在帝國的枝幹呼嘯。我們利用心理史學來傾聽,就能聽見樹枝間的嘰嘎聲。”

“每個人學到的都僅僅是極零碎的片斷知識,無用又無益。知識的碎片起不了作用,也不可能再傳遞下去,它們將遺失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為什麼科學家都是九流的行政人員。或許只因為他們慣於處理彈性較少的自然現象,而不懂得如何應付善變的人心。”“從頭到尾,你們不是依賴權威就是仰仗古人——從來沒有自立自強。”“這無異於一種病態——一種條件反射,遇到需要向權威挑戰時,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完全關閉。”“光明磊落總有好處,尤其對那些以賣弄玄虛著稱的人。”

“每次遇到危機時,我們的行動自由便會受限,只剩下唯一的一條路可走。”“只要在戰略性的地點,實施戰略性的銷售,就能在宮廷裏建立起擁核的派系。”“任何宗教,出發點都是訴諸信仰和感情。

如果將宗教當成武器,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武器不會反過來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