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W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精彩多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一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是一個沒落貴族德貝維爾家族的後代,同時也是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長女,因父母的虛榮和家庭的貧困去認識了所謂的“堂兄”阿歷克,之後不幸失貞。苔絲為此傷心痛苦後決定到新的地方——南邊的奶牛場。在那裏她認識了克萊爾,生命重獲新生,與克萊爾逐漸相識相知相愛,卻在新婚當天兩人相互坦誠時克萊爾無法接受苔絲的過去,苔絲的生活再次走人苦難。克萊爾在巴西的經歷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次回到苔絲身邊時,苔絲為他殺了阿歷克。兩人的團圓www.本站baihuawen本站就只有那麼幾天,最後以苔絲死去悲劇收場。關鍵詞:苦難、無奈、犧牲品、悲劇、道德、男權正文:“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又一次遇到阿歷克時無奈、絕望地喊出這麼一句話。作為封建社會的底層農民階級又是個婦女,她權利無幾,卻又處處受傷。在官方説法中《德伯家的苔絲》描寫的是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前途和命運。這點的確不可否認,以苔絲一家在父親死後全家被逐離且無處可去的困境,以苔絲個人被阿歷克傷害、因非己之過被克萊爾拋棄、在燧石山農場被農場主欺負以及最後以死亡收場的悲劇命運,體現了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無望、孤苦渺茫的前途和悲苦、註定被犧牲、拋棄的命運。苔絲一家正是這苦難的破產農民的縮影。然而,我從《苔絲》這本書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苦難與無奈。

在當時社會,苔絲算是一個比較富有思想、善於思考的女性。如在第十三章有那麼一句“有時候,她的離奇幻想會強化周圍的自然程序,直到它們似乎變成她的歷史中的一部分,它們豈止是變成她的歷史的一部分,簡直就是她自己的歷史,因為世界只是一種心理現象,表面上看起來像什麼,它實際上就是什麼。”

正因她愛思考,才會多幻想。同時她也是一個純粹的唯心主義者,她在奶牛場時“對於她來説,整個世界的存在全憑她的感覺,所有的生物的存在也全憑她的存在。對於苔絲,宇宙本身的誕生,就是在她降生的某一年中的某一天裏誕生的。”。正因如此苔絲更顯天真、活潑,對於這個世界充滿着無限的熱愛,即使在受了那樣的恥辱後,走向牛奶場時仍能“精神奇妙地振作起來。迎着温柔的南風,她一路跳躍着向前走去,她的希望同陽光融合在一起,似乎幻化成一道環繞着她的光環”,甚至在一聲鳥的啼鳴裏“也似乎潛藏着歡愉”。

不過她的思考也給她自己帶來了諸多困擾,在克萊爾想教她歷史時,她回答説“除了我已經知道的東西以外,就不想知道更多的東西了”、“知道了又怎麼樣呢,只不過是一長串人中的一個,只不過發現某本古書中有一個和我一樣的人,只不過知道我要扮演他的角色,讓我難過而已”、“我倒想學一學為什麼——為什麼太陽都同樣照耀好人和壞人?不過那是書本里不會講的”。

然而如此善良、美麗而又聰慧的苔絲,仍逃脱不開被犧牲的厄運,在傳統封建男權社會中仍要經歷着苦難,卻無力反抗。

首先是苔絲的父母一心想“認親”,卻將苔絲推入阿歷克的“虎口”,這是苔絲悲劇命運的開始。是阿歷克讓她失貞,讓她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讓她只敢在傍晚出門,讓她害怕人類:“她知道怎樣抓住傍晚時分極短的那個時刻。那時候,光明和黑暗恰到好處地得到平衡,白晝的拘束和黑夜的緊張相互得到中和,留下來的是心靈上的絕對自由,只有在那個時候,活着的苦惱才被減到最小的可能程度。她並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頭就是避開人類——或者不如説是被稱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羣體。”。

接下來,雖然在奶牛場苔絲重獲新生,卻又被克萊爾拋棄。苔絲能寬恕他的放蕩,他卻無法原諒苔絲的非出於己意的失貞,甚至説“我以前一直愛的那個人不是你,是和你一模一樣的另外一個女人”。而這主要是因為克萊爾頭腦中的傳統道德評價。在傳統社會,男人可以放蕩,女人卻必須對男人絕對忠貞。這不僅僅只是苔絲的悲劇,更是諸多在此種社會背景下的羣體女性的悲劇——封建男權體制傳統道德思想體系下的犧牲品。後來是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在哪裏不僅受農場主的折磨,還有阿歷克的糾纏不休。就是在那裏,在阿歷克再次找苔絲時,苔絲在用手套甩了他一掌後,絕望地喊出:“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阿歷克這個苔絲一生災難的開端,如今卻可以皈依宗教,她卻因他被丈夫拋棄,受盡苦難,“他本是給她帶來禍根的人,現在卻站在了神靈那一邊,而她本是受害的人,現在靈魂卻還沒有得到新生”。

最後,苔絲苦難的一生以死亡收場。雖然克萊爾最後寬恕了她,但,就如苔絲在他們再次見面是説的那樣“太晚了”,苔絲無法原諒那個再次被阿歷克欺騙的自己。但為了與克萊爾團圓,她選擇殺了阿歷克。她這一悲壯的反抗,仍逃不開被處罰的命運。從始至終,犧牲的都是苔絲……

書中有一句話,形象地表現了一羣像苔絲一樣在男權社會傳統道德思想壓迫下的女性的無奈與絕望:“她用眼睛看着他説,那目光就像是一隻被人抓住的麻雀,感到絕望又不能反抗,只好等着抓住它的人擰斷脖子。”。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這就是傳統道德約束的男權社會的規律,這就是羣體女性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二

任何一幅簡單的圖畫都有着透明的色澤和模糊的形象。

當一個藝術家故意要裝飾自然,用綠的顏色畫春天,用深紅色的顏色畫旭陽,用硃紅色的顏色來畫嘴脣,那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是模糊的——因為他怕真理,透明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模糊的視線才會出真理嗎?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冰雪少女出凡塵,上帝不加任何的修飾展現出苔絲那素衣的美,每一幅畫——大大的眼睛,大膽接受一切外部的真實而又毫不畏懼困難地,像打開的書一樣,懂得其中內在的真實。苔絲的體型塑造時不用任何複雜的線條,更不用什麼顏色來透造,僅用了磚墨條來勾勒,用漆黑恐怖的環境來渲染內心的潔白無邪。在森林中那張苔絲背對着純黑的樹木,用那背景更加烘托她內心的傷悲,她的單純,可愛變成了“蛋白質”加上可憐沒人愛。她對待愛總是虔誠的不加任何的雜質,不加其他模糊性的。

誠實的人必有誠實的好,然而一次親身經歷低過兩次老師的教導。苔絲的父母預卜一切危險的人將永不會航行大海,事事憂慮將一事無成,他們想不勞而獲得到名譽或財富,他們是在虛偽的透明讓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子去闖德伯家那模糊的世界,遇到亞雷德伯,一切來得那麼的直白,他的花言巧語,讓苔絲不慎陷入沾泥,又是一幅叢叢水草用素描的魔法將其模糊化,而獨留女主人公那並聳着肩,眼睛發着透徹的光芒,她在迷茫,在思索……

她稀稀疏疏的頭髮與水草相互交襯,她的精神在消極,她開始在悔恨,在憤怒,不想糾纏,想擺脱,有了孩子,她才有了些慰籍,然孩子的失掉,她又開始彷徨,透明化的悲,模糊化的冷,亞雷他的不負責,他的花心,使苔絲感到更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的也許感到不過如此……他的心中或許如此反覆着,有了責任會更加繁重。當時苔絲的內心也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慾望,不過那只是少女的一種模糊的朦朧感,在繪畫中沒有亞雷的身體像,他是虛無的模糊存在着。縱觀圖片:樸實厚重人類思想單純透明,西方“世外桃源”女人的痴情,男人的憂愁,表達的淋漓盡致。作者給予苔絲身穿潔白的字衣裙,也許是精神上的富有,在被侮辱迷茫後,她旌旗重鼓又走回農場。這一次的她眼神中帶有模糊性,然而一幅農場依舊迷人,寧靜,而她的心智開始成熟厚重,她討厭自己的身軀,但卻仍擁有一顆純潔的心,她認識了克萊爾,一位紳士般的君子,但不管是透明的人性還是模糊的現實,對於苔絲來説真的是某個人的身上都有祕密的,透明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沒有誰真得像一張白紙,去適應模糊的人生吧,她的無奈,她的惆悵,遭到心愛人的拒絕,她的精神開始崩潰她又要再逃避……這次卻是他的愛人在逃……

再一次遇到亞雷,克萊爾時,兩種心靈的撫慰,使她終於拿起刀子殺了亞雷,那是她最勇敢無忌的做法,是他毀掉了自己幸福的人,她終於可以解脱了,因此她悄然的走上了絞刑台,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明明白白的走過這一世,最後一張圖片乾枯的軀體,暗淡的房屋中,散發着寂冷,蕭瑟,更加反襯出她的精神。定上天堂,永遠和祥仁慈……

她的人生不再透白,而會風姿多彩。也許常説思想深刻,情感高尚,品德端正者活得最好,然而衡量生命的價值系以思想和行為,而非以壽命長短的,她的死是靈魂與肉體的統一,透明化的人性與社會模糊的互相統一對立的結果。

回想開始那張苔絲獨站在農場旁有一頭牛陪伴,使人看到實際的透明,而社會的模糊性,雖範圍小,但它凸現出主人公苔絲的本質,一幅畫卷,正是主人公的透明。她的選擇,真得是再透明不了的沒有原因的“因果關係”了,深刻的現實終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三

作者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伯家的苔絲》這部作品中,他對愛情、宗教、性格及工業革命後期農民的生存困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書副標題為《一個純潔的女人》。

故事梗概:

鄉村小販約翰·德比菲爾德因為從一位牧師處得知他是當地望族德比維爾家族的後裔,便被虛榮心所俘虜,異想天開地要大女兒苔絲到附近一位姓德比維爾的有錢人家處認“本家”。但是,他並不知道這個德比維爾家只是個冒牌貨。德比維爾家的兒子阿歷克見苔絲相貌美麗,假裝好心給苔絲一份養雞的工作,實則對其圖謀不軌。

苔絲髮現阿歷克的本性後,回到了家中。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孩子生下後不久就夭折了。流言蜚語讓苔絲痛苦不堪,為了改換環境,她來到南部的牧場工作,成為擠奶女工。

在牧場,苔絲結識了思想先進、聰明開朗的安琪爾。安琪爾生在富有的牧師家庭,卻不完全認同父母給自己安排好的未來,因此到牧場學習畜牧業知識。安琪爾和苔絲墜入愛河,安琪爾不惜拒絕父親為他選擇的門當户對的婚事,也要和苔絲訂婚。

新婚之夜,安琪爾向苔絲坦白他的生活中“有段時間產生了幻滅感,因為困惑和困難在倫敦漂泊,就像一個軟木塞子在波浪中漂浮一樣,跟一個陌生女人過了四十八個小時的放蕩生活。”苔絲寬容地原諒了他,也坦陳自己曾失身於人的過去。

可是,安琪爾無法接受事實,隻身前往巴西謀生。絕望的苔絲只能回到家中,卻被陰魂不散的阿歷克糾纏……

讀書感言:

對我來説,書中最令人痛恨的人物並不是玷污苔絲的阿歷克,而是看似思想先進、追求解放,實則奉行雙重標準的安琪爾。當苔絲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窘時,他獨自在巴西不敢面對現實,才讓阿歷克乘虛而入。

苔絲是作者心目中美的化身,即使是在那個貞潔極為重要的年代,他也給這本書一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因為苔絲的心永遠是那麼善良,即使她殺死了阿歷克,即使她未婚生子,但她心中始終嚮往美好,追求幸福的生活,安琪爾對她的態度如此殘酷,她卻一次又一次原諒他的過錯,還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他毀滅了她心中的希望,她卻為他安排好後半生。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四

今日重看《苔絲》為什麼仍會被她感動?仍感歎其坎坷悲慘的命運?仍會覺得靈魂深處的共鳴?

我個人認為全文的轉折點出現在孩子去世時,苔絲年輕的生命中閃耀着一種母性光輝:無論我或我的孩子被別人打上什麼標籤,無論生命的外在表現多麼弱小無力,生命本身是平等的,是珍貴的,是值得尊重的。

她只抱怨過一次,就是從亞雷家回來後對她母親説了“你想我怎會知道那些事兒?我四個月以前出這個門的時候,還是個小孩子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男人都不安好心?你為什麼不先警告我?大户人家的女人,都知道得提防什麼……。我多會兒有過機會,能在那方面學到東西?你又不幫助我!”全書中,苔絲只有過這一次抱怨,從此以後,命運對其再不公,她都勇敢面對,默默承受。她的身體裏有一種叫骨氣的東西,雖不是貴族,但勝過本書中提過的那些貴族。

苔絲與安璣的愛情,不是一見鍾情,是知音相遇,靈魂的契合。這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還加入了安璣彈豎琴,苔絲隔遠遠地偷聽的段兒,真是讓人莞爾,高山流水會知音呀。可見人生難得一知已。無論黃皮膚還是白皮膚,吃烤麪包的還是白米飯的對美好的追尋都是一致的。但那時候他們倆都太年輕了,尚不得擺脱自幼家庭帶來的思考習慣,而且一個是家中長姐,一個是家中叛逆的幺子。

苔絲的父母親雖然非常不靠譜,但他們給了苔絲實實在在的愛,苔絲的母親雖然嫁了一個酒鬼,但她順服且樂在其中。所以苔絲對安璣説,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仍然愛你。她渴望得到的愛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但她不懂得老把“主義”掛在嘴邊的男人對生活的要求過於理想化,她的污點會被放大。她把安璣看作“天神”,她希望安璣對她的愛能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過安璣畢竟是人不是神。她經歷安璣的夢遊後知道安璣仍愛她,但她沒有求同情、沒有乞憐、哭鬧,她將選擇權交回給安璣,默默承受了這一切鉅變。你彷彿看到命運的巨浪襲來,她的脊樑仍然是挺直的。

安璣不懂得他自以為妥當的安排其實非常不妥當,他讓苔絲守活寡,卻沒有想到寡婦門前是非多,而且苔絲是個多麼漂亮的“寡婦”而且已經在這上面吃過虧。這段等待太長了,讓苔絲不得不被生活逼迫得走向她最不願意走的路。

總之,雖然不是每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得過“公主病”,但一定都做過“公主夢”,當年,我在做着“公主夢”時,《苔絲》擊碎了那不切事際的一切,沒有再想着要當“公主”,再不看重形象,從此走偏了好多年。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五

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我心情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平靜。托馬斯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它的價值,我不想多做評論,單純就這本書的價值,我還是比較看好的。在這裏,我只是想很簡單的闡述了一些他筆下的女人——苔絲。

見過“冤家路狹”,我覺得很傷心、很沮喪,眼淚在眼筐裏不停打轉,終於流淚了。不過我也讀完了這部小説,雖然早有結局,可是我真的看到的時候就有些難過、是很難過。

多少詞彙出現在我腦海裏,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一個來自美麗國度的小女孩,雖然有高貴的血統,但是內心仍然單純。美不光一個外觀,更是一種由心臟散發出的表現。

可是她的結局並不好,我在想一個天真純潔的女孩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她有什麼錯?美麗?天真?自尊?也許單純是你的美麗之源,也是你的悲痛之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六

在我所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裏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體貼,但男二號確是一個花言巧語,十分奸詐的人。

這本書就是《德伯家的苔絲》,作者是英國的哈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苔絲的父親聽説自己是古代貴族的後裔,便要女兒去一個自稱是德伯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苔絲到了那兒卻被老太婆的兒子亞歷克糟蹋了。苔絲在牛奶場做工時與安奇爾相愛。當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爾卻沒有原諒他而是拋下她前往巴西發展。苔絲家裏陷入窘境,丈夫沓無音訊,絕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亞歷克同居。安奇爾回國來找妻子。但苔絲覺得沒有臉面重回丈夫的懷抱,只好殺死了亞力克。與丈夫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五天後,苔絲被捕了

當苔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時,亞歷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給毀了,而亞歷克卻理由充分的説他這樣做是因為他愛苔絲,難道這樣也是愛的方法那?他這樣的方法只能找來世人的指責、痛恨、羞罵,永遠都得不到世人們的認可和祝福。而苔絲呢?她對亞歷克只有恨,絕對沒有一絲的愛,牽掛,更不要説是憐憫了。安奇爾是一個既温柔又體貼的男人,他不會用花言巧語騙取苔絲的愛,更不會用那種下流的方式得到苔絲。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愛在一點一點的融化着苔絲的心,並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動感動着苔絲最終獲得了苔絲的心。這就是兩個人品質的對比,行為的對比,也是結果的對比。苔絲因為被對亞歷克的恨衝昏了頭腦,蒙撇了雙眼,最終在對亞歷克的恨和在對安奇爾的愛的兩種情緒的交織下殺了亞歷克。當他與丈夫安奇爾度過了幸福、快樂、浪漫的五天後便被捕了。在監獄中,她想來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涼了以至使她無法去面對,只好自殺了

苔絲帶着遺憾和對丈夫安奇爾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在愛與恨中作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七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它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就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央走投無路,終於殺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藝術形象成就了一個悲劇,老長老長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悲劇的成功成為了很多很多很老的人們心中的疼痛。

苔絲具有純淨自然的美,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爾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也是堅強的,樂觀的,她的生命卻是不可逆轉。即使再多給苔絲幾次選擇嗎我相信她最終還是會選擇老路,除非安璣克萊沒有拋棄她。

苔絲的遭遇折射出許多社會的現實。也許每個讀者都能讀出這其中深刻的寓意。但是,在當代的生活中,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苔絲那種保持心靈純潔,積極面對一切困難的生活態度,即使她絕望過,但是,她最後還是在愛中死去。

當她被亞雷無情地玷污,她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亞雷提供的優質生活,回到窮困的家中。由此,她堅守自己內心的純潔可見一斑。

當她知道自己有了亞雷的孩子時,她仍然堅持生下了那個小生命。這是一種源於母性的偉大。她對孩子也只是愛,是一種無怨無悔的深愛。那個時代的她,作為未婚媽媽,她無疑是偉大的。

愛是源於內心最深處,這是一個善良的女人。此書,此人,此事,需要大家去親自感悟。以上僅為我的拙見。